物质的分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989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质的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质的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质的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质的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的分类.docx

《物质的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分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的分类.docx

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元素组成(宏观)和构成微粒(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意识和能力。

2.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物质的元素组成

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氧元素也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它们分别是氧气(O2)和臭氧(O3)。

(2)碳和氧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其化学式分别是CO、CO2;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是H2O和H2O2;H、C、O三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举例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H2CO3、CH3CH2OH(酒精)。

2.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

分类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1)树状分类

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法。

即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对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指出上图中序号所示物质的分类依据:

①按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②按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③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④按是否含有碳元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除外);

⑤按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2)交叉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即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如碳酸钠:

分类标准

所属类别

组成的阳离子

钠盐

组成的阴离子

碳酸盐

溶解性

可溶性盐

3.氧化物的分类

(1)树状分类法各级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如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

(2)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

(3)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4)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5)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答案 

(1)√ 

(2)× (3)× (4)× (5)×

1.将不同的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答案 

2.碳元素的物质类别如下表所示,请指出各物质的常见类别及碳元素的化合价:

碳元素化合价

+4

CO2

H2CO3

Na2CO3

NaHCO3

+2

CO

0

C60

-4

CH4

物质类别

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碳酸盐

酸式碳酸盐

氧化物分类中的“n个”不一定

(1)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H2O等。

(3)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与组成

(1)概念: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

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3.胶体

(1)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类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①实验操作:

在小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②实验现象

得到均一、透明的红褐色液体。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3)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①实验探究

操作

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现象

原因分析

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粒的直径为1~100nm,能对光线散射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极其微弱

②应用:

区分胶体和溶液。

4.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子、离子

大量分子聚集体或大分子

大量粒子聚集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nm

介于1~100nm

大于100nm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较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久置沉淀(或分层)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鉴别方法

胶体(或溶液)和浊液通过静置鉴别;胶体和溶液可通过丁达尔效应鉴别

(1)所有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  )

(2)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3)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

(4)根据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

(5)将稀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即可得到Fe(OH)3胶体(  )

答案 

(1)√ 

(2)× (3)√ (4)× (5)×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结合这段文字及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气

B.月光通过薄雾时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C.薄雾中的微粒直径大约是2.5pm

D.“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的成分相同

答案 B

解析 荷塘上方的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不是水蒸气,属于胶体,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nm,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C项错误,B项正确;“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与这种薄雾的成分不同,D项错误。

2.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填字母,下同)。

A.冷水B.沸水

C.氢氧化钠浓溶液D.氯化钠浓溶液

(2)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取一小烧杯,加入4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B.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氯化铁溶液

C.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

(3)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答案 

(1)B 

(2)A

(3)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制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

1.制备Fe(OH)3胶体时,不能搅拌,不能加热过度。

2.不能使用稀的FeCl3溶液、NaOH溶液及氨水等制备Fe(OH)3胶体。

3.每个Fe(OH)3胶体粒子都是许多Fe(OH)3分子组成的集合体。

4.丁达尔效应是光的散射现象,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而不是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

                   

1.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P2O5、SO2、SO3、Cl2O7归为一类,下列物质中,完全符合此共性而能归为此类物质的是(  )

A.CaOB.CO

C.SiO2D.H2O

答案 C

解析 CO2、P2O5、SO2、SO3、Cl2O7都属于酸性氧化物,CaO属于碱性氧化物,CO和H2O既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2.某校实验室将试剂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试剂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试剂如下:

试剂柜号

试剂

NaOH、Ca(OH)2

盐酸、硫酸

MnO2、CuO

NaCl、Na2SO4

该实验室新购进部分氧化钙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  )

A.③和①B.④和①C.①和②D.③和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中信息可判断①中存放的是碱,②中存放的是酸,③中存放的是氧化物,④中存放的是盐。

氧化钙属于氧化物,应放在③中;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应放在④中。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B.氯化铁溶液加入冷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C.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D.“纳米级”氯化钠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C

解析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为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故A错;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入沸水中,故B错;“纳米级”氯化钠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形成的是溶液,不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错。

4.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kg-1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在①HIO3、②NaIO3、③KOH、④I2O5、⑤NaCl五种(填“混合物”“化合物”“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KIO3)属于同类物质的是(填序号)。

(2)推测碘酸钾(KIO3)的物理性质:

碘酸钾(填“能”或“不能”)溶于水;化学性质:

碘酸钾在受热时。

答案 

(1)化合物 ②⑤ 

(2)能 易分解

解析 

(1)五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碘酸钾属于盐,其中属于盐的有②和⑤。

(2)碘酸钾属于钾盐,能溶于水,根据“加碘盐”的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可知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题组一 物质与组成元素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商品。

这里的碘、铁、钙、硒、氟指的是(  )

A.元素B.单质

C.分子D.离子

答案 A

解析 题给各物质中含有的碘、铁、钙、硒和氟都是指元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肯定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答案 B

解析 纯净物不一定只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由同种原子构成(如稀有气体、金刚石等),还可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等);混合物不一定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钠等)。

题组二 物质的分类

3.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 D

解析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4.硝酸钾是一种无氯氮钾复合肥,宜在种植水果、蔬菜、花卉时施用。

关于KN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其阳离子看,属于钾盐

B.从其阴离子看,属于硝酸盐

C.它属于纯净物中的无机化合物

D.因为含有氧元素,故它属于氧化物

答案 D

解析 氧化物必须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5.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

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A.H2SO4B.HCl

C.NaHD.H2O

答案 A

 

题组三 分散系、胶体

6.(2020·淄博一中高一调研)春秋季节常出现大雾天气,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雾是由于空气中的SO2超标造成的

B.大雾可看作是一种分散剂为水的分散系

C.大雾可看作是一种胶体

D.大雾是由于空气中的粉尘超标造成的

答案 C

解析 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答案 C

解析 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

8.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

①有尘埃的空气 ②稀硫酸 ③蒸馏水 ④墨水,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常见的三种分散系为溶液、胶体、浊液,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上述物质中有尘埃的空气和墨水属于胶体,稀硫酸为溶液,蒸馏水因为杂质较少可以认为是纯净物。

9.在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激光笔照射,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B.将液体静置片刻,会出现沉淀现象

C.所得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于100nm

D.可用滤纸分离提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 A

解析 胶体都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用激光笔照射,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胶体性质较稳定,将液体静置片刻,不会出现沉淀现象,故B错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故C错误;胶体分散质、溶液分散质都能透过滤纸,不能用滤纸分离提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应选择半透膜,故D错误。

10.(2020·辽宁盘锦二中质检)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答案 A

解析 一种元素可构成不同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如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以及无定形的碳,由磷元素形成的单质有红磷和白磷,由氧元素形成的单质有氧气和臭氧,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可能是由几种单质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至少有两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11.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选项

A

NaCl

K2SO4

KCl

(NH4)2SO4

B

Na2SO4

K2SO4

KCl

NH4Cl

C

NaCl

K2SO4

KCl

NH4Cl

D

Na2SO4

K2SO4

KCl

(NH4)2SO4

答案 B

解析 ①中的盐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硫酸盐,可排除A、C两项;④中的盐既属于铵盐又属于盐酸盐,则B项中的NH4Cl正确,排除D项。

 

12.(2020·北京101中学高一检测)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2SO4

NaOH

BaCO3

CO

CO2

B

H2CO3

KOH

NaHCO3

CaO

SO2

C

CH3COOH

Na2CO3

CaCl2

Na2O

SO3

D

NaHSO4

NH3·H2O

NaCl

MgO

CO

答案 B

解析 CO既不能与酸反应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CO既不是碱性氧化物也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H2CO3是酸,KOH是碱,NaHCO3是盐,Ca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aO是碱性氧化物,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Na2CO3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Na2CO3是盐,故C错误;NaHSO4是盐,CO既不是碱性氧化物也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13.(2020·淄博一中高一检测)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制备时将FeSO4和Fe2(SO4)3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用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该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D.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OH)3

答案 B

解析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是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由颜色可知分散质不是Fe(OH)3。

14.(2020·苏州中学月考)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B.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C.Y中产生的气体为CO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A

15.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

“钴酞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B.“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C.分子直径比钠离子小

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D

解析 “钴酞菁”的分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因此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A项错误;“钴酞菁”分子直径在1~100nm之间,能够透过滤纸,B项错误;钠离子直径<1nm,C项错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16.已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都只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这些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等都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些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而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1)现有①七氧化二锰、②二氧化硅、③氧化钠、④氧化钙、⑤氧化锌5种氧化物,其中七氧化二锰、二氧化硅、氧化锌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锌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5种氧化物中:

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二氧化硫和氧化钙;

②二氧化硫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④氧化钠和稀盐酸;

⑤氧化钠和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 

(1)①② ③④ ⑤

(2)①SO2+CaO===CaSO3

②SO2+2NaOH===Na2SO3+H2O

③Na2O+CO2===Na2CO3

④Na2O+2HCl===2NaCl+H2O

⑤Na2O+H2O===2NaOH

(3)C

解析 (3)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也可能是两性氧化物,如氧化铝和氧化锌;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

17.Fe2O3又称铁红,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Fe2O3固体(红棕色)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将其加入适量盐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上述所得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Fe(OH)3胶体。

(4)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0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mLFeCl3溶液,振荡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烧杯的液体中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答案 

(1)纯净物 Fe2O3+6HCl===2FeCl3+3H2O 

(2)FeCl3+3NaOH===3NaCl+Fe(OH)3↓ (3)红褐

(4)乙

解析 

(1)Fe2O3固体(红棕色)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氯化铁和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同时生成NaCl,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3NaCl+Fe(OH)3↓。

(3)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4)甲烧杯中液体为溶液、乙烧杯中液体为胶体,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乙烧杯中产生丁达尔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