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877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docx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江地质实习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docx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石门寨地区

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地质工程

实习队长:

带队教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二○一四年九月

2

2

第2节:

实习区地质调查史5

第3节:

实习区基本概况5

第二章地层与相分析8

第1节:

实习区地层发育概况8

第2节:

地层与相分析9

23

第1节:

岩浆岩23

第2节:

变质岩28

30

第1节:

实习区构造概况30

30

32

41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43

第六章结束语47

参考文献47

附图48

第一章绪言

第1节:

实习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秦皇岛石门寨地质教学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是国家地质公园——“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端、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管辖(图1-1)。

区内外交通十分方便,大秦、京哈等铁路在秦皇岛设有国家三级站,实习区与市区有水泥公路、地方铁

路相通,从实习区乘车经市区可到北戴河海滨、山海关和昌黎县黄金海岸等旅游胜地。

二、地形地貌

实习所在的石门寨地区,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西、东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高山主要由上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由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构成;而在地质构造上则形成一个比较宽缓的向斜,故名“柳江向斜”。

前者是地貌形态,后者为地质构造概念。

故又通称谓“柳江向斜盆地”。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流入渤海。

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米。

南部大石河河谷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300米。

三、气候

实习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总趋势是冬季较长偏暖,夏季凉爽,秋季较短,春季干旱多风。

年平均气温℃,最冷为一月份,月平均气温-29℃,最热为七至八月份,月平均气温℃。

本区年降水重为400~l000毫米,多集中七、八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0%。

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每年的5-10月份,尤其是7-8月份,渤海碧波荡漾,海风习习,气候湿润凉爽宜人,日平均气温仅℃。

四、工农业生产概况

近几十年来,秦皇岛市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建材、机械电子、铁道桥梁制造、冶金、化学、店里、纺织等工业和采矿业及轻工业。

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梁等,山坡多种果树,尤以桃树较多,盛产蜜桃。

海滨地区有丰富对虾、海蟹等水产资源。

工业以采掘业为主,有煤、铝土矿、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

第2节:

地质调查简史

秦皇岛柳江盆地是中国最早开展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地质教育第二课堂”,历年来,大批的地质学者前赴后继,来此地调查研究。

最早关注柳江盆地的是德国学者李希霍芬,他对中国的地理、地质进行了详细的科考研究,为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奠定了深厚基础。

1869年,他对柳江盆地进行了地质研究与矿产调查,是对柳江盆地科学认识之始。

自李希霍芬之后,着名的国内地质学家先后前来考察。

曾任北洋政府矿产股长、国民政府农矿部地质调查所所长、行政院院长的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先生,曾在此开展深入的地质矿产调查,他在1918年着有“河北东北部抚宁县金属矿产调查报告书”。

接着,作为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的叶良辅、刘季晨于1919年对柳江盆地进行了全面调查,以石门寨北侧的亮甲山命名创建了“亮甲山组”地层,并沿用至今。

1935年,北京大学教授孙云铸先生连续发表“中国北部上寒武纪之三叶虫化石”、“中国北部下奥陶纪笔石化石”两篇古生物的开创性论文,修正了前人对奥陶系不正确的划分,在当时震动了学界,其基础之一就是对柳江盆地的地层化石进行了研究。

在中国地质学会创会六十周年的1982年,我国地质学家曾经对柳江盆地进行过详细的科考。

1993年,中国第一次承办的世界地质大会,柳江盆地也被作为专门科考的路线之一。

2000年,第六届国际古植物学大会在秦皇岛召开。

研究成果显着,已完成1:

20万、1:

5万区域地质调查;确定金属、非金属矿产52种;完成1:

万水文地质调查,是暑期北戴河的重要水源地;发表各类专着和论文数以百计。

现在,基本确定盆区内三大岩类出露齐全,盆内太古代到新生代地层均有出现,有24个组级地层单位,2个组级地层单位的建组剖面,以及集中反映区域性地质构造运动的六大步整合面,还有各种叶灰岩,藻灰岩等。

本区素来享有地学研究“天然实验室”和地质学家成长的“摇篮”的美誉,每年都有数十所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在此进行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

第3节:

矿产概况

本区的矿产以沉积矿产为主,如煤、铝土矿、玻璃原料石英砂岩,冶炼用的白云岩及建材用的和烧石灰的石灰岩。

其中煤、铝土矿、安山质凝灰岩和石灰岩,开采历史悠久,具有一定规模。

金属矿产仅在柳江盆地周围的接触带附近曾发现铁、铜、铅、锌矿点和矿化点十余处,如上平山重晶石铅锌矿点、杜庄矽卡岩型铁矿点,规模大,多无工业价值。

第4节:

实习概况

一、实习安排

本次综合地质实习从2014年8月1号开始到8月22号结束,共历时22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2013级的1、2、3、4、5、卓越、创新班的所有同学参加了本次地质综合实习,带队老师为童亨茂老师。

本次实习我们地质12-3班在刘小平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分为5个小组,我属于地质12-3班第一小组,本小组成员有:

实习路线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野外地质观察路线,共有16条路线。

第二部分为野外地质剖面实测路线,选择出露良好的石门寨西门--瓦家山C-P地层剖面和亮甲山奥陶系地层剖面进行实测,并编制综合地层剖面。

第三部分为野外地质填图路线,选择石门寨以西、瓦家山以北、赵庄以东、大石河东西向段以南的基岩岩出露区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独立填图,面积约5平方公里.填图比例尺1:

2万。

路线具体安排如下表:

 

表1-1实习路线安排

日期

路线编号

路线内容

乘车到实习区,整理内务

L1

实习区踏勘

L3

东部落-潮水峪寒武系地层观测

L4

石门寨西门--瓦家山C-P地层、岩石路线

L5-6

石门寨西门--瓦家山O-C-P地层剖面实测

L7

亮甲山奥陶系地层剖面实测

L2

张岩子-东部落Ar-Pt3地层观测

L9

鸡冠山构造(含沉积构造)观测路线

L10

吴庄褶皱-断层构造观测路线

休息一天(画实测地质剖面图图)

L8

黑山窑“柳江叠加褶皱”和T-J1地层观测路线

L12

潮水峪-砂锅店断层、岩脉侵入期次、岩墙、岩溶作用观测路线

L13

板厂峪火山岩类型、溶洞充填作用及古夷平面观测路线

L14

山羊寨构造地貌观测路线

L16

燕塞湖南-大石河大桥下-老龙头现代河流沉积作用和侵入岩观测路线

L11

义院口褶皱构造和火山岩观测路线

L15

南戴河现代海洋作用观测路线

野外地质填图(老师带领)

野外地质填图(小组)

野外地质填图(小组)

室内整理工作

实习结束,乘车回学校

二、实习完成工作量

此次实习中我们小组六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团结协作,认真学习,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实习任务。

在实习中,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学会了罗盘使用,观察及描述地层、岩石、构造及其他地质构造现象,地质填图等的基本方法,加深了对已经学过的基础地质理论的理解。

在本次实习中,完成信手剖面图6张,示意图64张,采集标本69块,实习报告1份,附图5张,其中实测剖面图2张,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1张,综合地质填图1张,玫瑰花图1张。

 

第二章地层与相分析

第一节:

实习区地层发育概况

实习区地层分区属华北-东北南部区、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为典型的华北地台。

柳江盆地从地质填图的角度看,为一宽缓的向斜构造,故名“柳江向斜”。

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缺失中元古界的长城系、蓟县系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的下马岭组),化石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上元古界的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的第四系。

柳江盆地基底为新太古界晚期混合花岗岩,新元古界沉积不整合覆盖在新太古界花岗岩之上。

新元古代晚期缺失沉积。

寒武纪至奥陶纪中期,沉积了以碳酸盐岩、粉砂岩为主的海相地层。

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普遍缺失沉积,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开始出现海陆交互沉积、陆相沉积。

中生代至第三纪地层,在实习区内除了出露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之外,其余均缺失。

到新生界第四系有现代河流沉积,及松散沉积物沿现代河谷及盆地分布。

中元古界及古生界环绕盆地边缘分布,构成向斜的两翼,中生界侏罗系分布于盆地中部,构成向斜的核部。

地层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见地层柱状图(见附图一)。

第2节:

地层分析与相分析

1、太古界

实习区太古代时期为华北克拉通基底的形成时期,全区广泛发育绥中混合花岗岩侵入岩基,构成华北克拉通稳定的结晶基底。

太古界地层主要出露于张岩子一带的东部边缘及鸡冠山一带的东南边缘,呈米粒状风化,岩石未完全重溶,变质程度较高。

原岩由于遭受区域变质作用而成为花岗片麻岩及混合花岗岩,成分与花岗岩相似,含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岩石呈肉红色,略具黑色斑点。

岩石中残留原岩的片理、片麻理等,有片理构造、斑状变晶结构,无解理。

定名为肉红色混合花岗岩(见图2-1)。

 

图2-1混合花岗岩

太古界与上覆地层元古界的长龙山组角度不整合接触,示意图见图2-2

图2-2张岩子西山Ar-pt3c不整合剖面图

二、元古界

1、长龙山组

实习区长龙山组主要见于东部张岩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以沉积不整合覆于上太古界绥中花岗片麻岩之上,以张岩子村西剖面最好,厚度91m。

本组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

下韵律底部是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向上过渡为黄绿色杂色页岩。

上韵律底部砂岩稳定成分增加,顶部出现青灰色泥灰岩。

分选磨圆较好,砂岩中可见斜层理及羽状、槽状层理(图2-3)、波痕及海绿石,属于典型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与下伏绥中花岗岩块状岩石呈沉积接触。

图2-3长龙山组砂岩槽状交错层里

2、景儿峪组

与长龙山组基本一致为一套紫红、紫灰、灰绿和蛋青色薄-中层含泥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局部夹硅质条带,最底部常有一层含海绿石粗粒长石砂岩或细砾岩,顶部为一层淡青色的灰泥岩与长龙山组底部的紫红色泥页岩整合接触。

3、古生界

(一)、寒武系

1、府君山组

实习区府君山组地层主要分布在东部落-潮水峪,剖面出露较全,可作为标准剖面。

本组岩石标志明显,下部为深灰色云斑灰岩,中部为灰白色硅质灰岩,上部为深灰色豹皮灰岩、深灰色厚层细晶灰岩。

与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分界标志为底部薄层灰岩中局部含角砾或砾岩。

本组碳酸盐岩属浅海相沉积。

府君山组豹皮灰岩标本见图

图2-4府君山组豹皮灰岩

2、馒头组

实习区馒头组主要位于路线三东部落-潮水峪,馒头组以红色泥岩为主。

上部位粉砂质页岩夹白云质灰岩,底部含角砾及食盐钾晶,为滨海沉积相。

馒头组与下覆的府君山组平行不整合接触,标准厚度71米。

3、毛庄组

实习区馒头组主要位于路线三东部落-潮水峪毛庄组与馒头组岩性相似,以紫红色粉砂质页岩为主,含白云母片,比馒头组暗,比徐庄组浅,底部出现黄绿色的钙质页岩与馒头组的界线,中部和上部含灰质白云岩透镜体,顶部含灰岩透镜体和核形石(藻孢粒),说明毛庄组水体动荡,属高能环境,沉积环境为潮上带----潮间带。

标准厚度为112米

3、徐庄组

实习区徐庄组分布较广泛,在潮水峪-东部落及吴庄均有分布。

徐庄组岩性以砂岩为主,有黄绿色云母质砂岩页岩、暗紫色砂岩,夹少量鲕粒灰岩透镜体,总体为暗紫色。

沉积环境为滨海潮上带到浅海;标准厚度为105米

4、张夏组

实习区分布较为广泛,在潮水峪-东部落及吴庄均有分布。

张夏组分为明显的三段,下部为鲕粒灰岩加黄绿色页岩,中部为叠层石灰岩以及白云质灰岩和鲕粒灰岩互层夹泥质条带灰岩和生物碎屑岩,上部为泥质条带灰岩和页岩,分界明显:

下部的鲕粒灰岩含较多的三叶虫化石。

沉积环境为浅海相。

张夏组特征岩石为鲕粒灰岩(图2-5)标准厚度为30米

图2-5张夏组鲕粒灰岩

5、崮山组

与张夏组在区内分布位置大体相同,在东部落潮水峪一带出露较好,出露整齐。

本组岩性特征明显,下部紫色页岩、粉砂岩夹砾屑灰岩;中部灰色灰岩(薄灰岩、鲕状灰岩、条带状灰岩);上部紫色砾屑灰岩与紫色粉砂岩互层,顶部为灰色厚层藻灰岩。

底部为紫色砾屑灰岩,似有水下冲刷面存在。

与下伏张夏组含泥质灰岩整合接触,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张夏组以鲕粒灰岩为界,崮山组以出现竹叶状灰岩为开始(图2-6)。

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标准厚度为102米

 

图2-6崮山组竹叶状灰岩

6、长山组

本组分布基本上与崮山组一致,在东部落潮水峪一带出露较好,主要岩性为紫色碎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藻灰岩。

组的底部为灰色厚层藻灰岩,产柱状叠层石。

上覆紫色粉砂质页岩。

向上为紫色粉砂质页岩,砾屑灰岩,岩性底部具半米厚藻灰岩,紫色氧化圈非常明显,其中产柱状叠层石。

与崮山组整合接触,分界清楚,属浅海相沉积。

标准厚度为18米

7、凤山组

实习去凤山组主要分布于潮水峪。

凤山组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薄饼状砾屑泥灰岩。

由于内碎屑含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后发生破碎而形成黄色土状物,边缘光滑呈薄饼状。

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质灰岩为标志层。

本组属于浅海相沉积。

标准厚度为92米。

总体来说实习区寒武系岩性为页岩、泥岩、灰岩、砂岩。

下寒武以泥页岩为主以及少量的府君山组的白云质黑色豹皮灰岩;中寒武以鲕粒灰岩为主含少量的黄绿色、暗紫色砂岩;上寒武以灰岩为主夹少量的泥质条带灰岩。

寒武系在实习区主要分布在东部落到潮水峪一带,东部落到潮水峪寒武系底层剖面图见图2-7

图2-7潮水峪到东部落新手剖面图

(二)、奥陶系

1、冶里组

本组地层主要分布在实习区东部地区,在亮甲山、山羊寨等地均有出露。

岩性主要为泥纹层灰岩,所含泥质条带较薄且不规则。

下部岩性为灰色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以灰色薄层砾屑灰岩与凤山组分界。

本组属浅海相较深水沉积。

标准厚度为125米

2、亮甲山组

本组主要分布于亮甲山、潮水峪一带,以出现豹皮灰岩为标致,岩性主要为豹皮灰岩见图2-8,白云石化豹皮灰岩及白云石化灰岩,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

属于浅海相沉积环境。

亮甲山组的豹皮灰岩是本区烧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

标准厚度约为118m。

图2-8亮甲山黄色豹皮灰岩

3、马家沟组

本组露头主要分布在亮甲山、山羊寨地区。

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是具微层理、含细砾、遂石结核(图2-9)黄灰色白云质灰岩与亮甲山组分界,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

白云岩具“刀砍痕”。

有的含燧石条带,顶部为含泥质灰岩、风化后呈黄色。

与亮甲山组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本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

图2-9马家沟组含燧石结核灰岩

总体本区出露的为奥陶系下统,以灰岩为主,岩石特征为:

冶里组为泥晶,微晶灰岩;亮甲山组以白云质黄色豹皮灰岩为主,含少量的铁质灰岩;马家沟组以白云质灰岩为主,含有燧石结核,底部有刀砍纹的白云岩。

冶里到马家沟的剖面图见附图三:

亮甲山实测剖面图

(三)、石炭系

1、本溪组

本溪组在试验区分布广泛在石门寨西门,黑山窑及校军场附近有出露。

本溪组含有两个韵律,第一韵律底部为红褐色的细粒铁质砂岩(图2-10),顶部为灰色薄层泥页岩含铁质结核;第二韵律底部为红褐色的细粒铁质砂岩,顶部为薄层泥页岩,属海陆叫互相。

本溪底部与马家沟顶部的白云岩平行不整合接触示意图见(图2-11)。

图2-10本溪组铁质砂岩图2-11马家沟与本溪平行不整合

2、太原组

太原组分布与本溪组相似,太原组分为两个韵律:

第一韵律底部为青灰色薄层铁质长石岩屑杂砂岩,具有球形风化(图2-12),顶部为灰白色薄层泥页岩,含植物化石(图2-13);第二韵律底部为红褐色薄层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顶部为青灰色泥岩

图2-12太原组球形风化图2-13太原组泥岩中植物化石

(四)、二叠系

1、山西组

本组主要分布在石门寨西门-瓦家山、黑山窑等地,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出露情况较好,是本区重要的含煤、粘上矿层位,。

山西组岩性由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沉积韵律。

韵律底部含长石多、含砾,单层厚度大。

顶部为粘土矿或煤层。

上韵律顶部为粘土层位。

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

本组属大陆近海沼泽相沉积。

标准厚度约62m。

2、下石盒子组

本区在黑山窑、石门寨西门等地较为发育。

下石盒子组分为三个韵律:

第一韵律底部为小豆砂岩,顶部为黄色粗粒砂岩;第二韵律底部为黄色粗粒砂岩,顶部为一层紫红色的粘土岩;第三韵律底部黄褐色粗粒砂岩,顶部为细粒黄色砂岩。

3、上石盒子组

本组分布比较局限,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

发育最好的剖面是欢喜岭。

本组岩性以含砾粗粒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组成三个沉积旋回。

顶部为杂色粉砂质粘土岩。

细砂岩中含砾屑,水动力较强,后流速迅速变缓,为河漫滩沉积,可见平行层理,属典型的河流相沉积。

与下伏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以下石盒子组紫红色泥岩结束后,出现橙黄色粗砂岩为分界点。

标准厚度约为72m。

4、石千峰组

本组在黑山窑、欢喜岭一带出露较好。

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的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

本组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以出现石千峰组紫色含砾砂岩为特征。

标准厚度为150m。

石门寨西门到瓦家山剖面图见附图二:

石门寨西门-瓦家山O-P-C地层实测导线图及剖面图

四、中生界

(一)、三叠系

1、黑山窑组

黑山窑组位于本区西南部的黑山窑后村西侧。

本组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及煤线为特征。

含有大量植物及少量双壳类化石。

本组角度不整合与石千峰组之上(图2-14),以本组底部的底砾岩同石千峰组分界。

本组属于湖泊相沉积。

标准厚度为。

图2-14石千峰与黑山窑平行不整合接触平面图

(2)、侏罗系

1、北票组

本组分布较广泛,黑山窑村至大岭一带出露较好。

与下伏黑山窑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图2-15),以出现下花园组的底砾岩为标志。

此处的底砾岩属于河流相沉积,含有石英、长石、浅成侵入岩等,磨圆差、分选也差,为磨拉石建造。

底部以粗大的砾岩作为主要成分,说明当时的水动力很强,距离山较近,进一步说明周围存在造山带,构造运动非常强烈。

上部以粉砂岩、炭质页岩为主。

本组属于河流、湖泊及沼泽相。

标准厚度为493m

 

图2-15黑山窑与北票组角度不整合剖面图

五、新生界

实习区新生界主要为冲积粘土、砂砾岩及部分黄土堆积,观察点为路线14山羊寨的汤河河谷两侧的砂砾沉积没有胶结物或者胶结物十分松散,熔岩洞中和周边具有黄土堆积,以开始固结变硬,黄土堆中有许多动物化石。

山海关、秦皇岛及北戴河等海滨区以海岸沉积物及三角洲沉积物为主。

第三章岩石

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或天然玻璃所组成的。

在岩石圈内岩石种类繁多,按照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这三大类岩石在实习区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出露。

其中沉积岩部分在“第二章地层”中已经按照岩石地层单位“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故不再赘述。

本章将对实习区中所见到的岩浆岩和变质岩进行阐述。

第一节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

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按其So2含量可将岩浆岩分类见下表

So2含量%

岩石类型

酸性

〉65

中性

52-65

基性

45-52

超基性

〈45

喷出岩

流纹岩

安山岩

玄武岩

科马提岩

浅层侵入岩

花岗斑岩

闪长玢岩

辉绿玢岩

金伯利岩

深层侵入岩

花岗岩

闪长岩

辉长岩

橄榄岩

1、喷出岩

喷出岩固体喷发物根据其性质与大小可以分为火山灰(粒径<20mm)、火山砾(粒径20-50mm)、火山弹(粒径>50mm)、火山集块(粒径>50mm)。

当集块大于50%是叫集块岩,角砾大于50%时为角砾岩,凝灰大于50%为凝灰岩。

液体喷发物为熔岩,冷凝收缩常形成柱状节理。

喷出岩具有的特征是具有气孔杏仁构造。

实习区喷出岩分布较广泛,在医院口及板厂峪出露较好,现象明显。

(一)中性喷出岩

中性喷出岩主要为安山岩,根据其so2含量可以分为安山岩(<5%)、石英安山岩(5%-25%),粗面岩(含石英和钾长石);根据其含矿物成分可分为角闪安山岩(角闪石较多)、辉石安山岩(辉石含量较多)、黑云安山岩(黑云母含量较多)。

1、安山岩

出露在医院口火车隧道两侧出露,在隧道口向南50米处安山岩为斑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暗色矿物为长条状定位角闪石,基质为隐晶质或者玻璃质,有气孔杏仁构造定名为角闪安山岩,此处为火山喷出相的溢流相。

向北角闪石斑晶变大,出现安山质的角砾岩(图3-1)和集块岩,为火山喷出相里的爆发相。

隧道口向南30米处安山岩里暗色矿物变为短柱状定为辉石,安山岩构造基本没变,所以定名为辉石安山岩,为喷出相里的爆发相。

相分布以隧道口两侧对称。

隧道口向北10米出现集块岩,集块大于50%,义院口喷出岩岩相分布图如图3-2。

图3-1安山角砾岩

图3-2义院口喷出岩岩相分布图

2、粗面岩

出露在板厂峪,岩流,形成多边形柱状节理(图3-3)。

此处喷出岩颜色较浅,为灰白色,结构为斑状,斑晶为石英和肉红色的钾长石,颗粒较大,基质为玻璃质和隐晶质,石英含量约为30%,钾长石含量约为25%,具有气孔杏仁构造,表面较粗糙,表面有差异风化,部分石英和钾长石凹出,所以定名为粗面岩。

节理玫瑰花图为附图5

图3-3板厂峪粗面岩柱状节理

(2)酸性喷出岩

酸性喷出岩主要为流纹岩,由于形成时岩浆冷却速度较快使矿物来不及结晶,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9%,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组成,晶体形状为方形板状,有玻璃光泽,但有解理。

岩石为灰色、粉红色或砖红色,有斑状构造和流纹状结构。

1、流纹岩

实习区流纹岩分布不是很广泛且出露少。

在吴庄垭口背斜核部有一层岩墙,颜色较浅,有气孔杏仁构造,具有流纹构造,石英含量较多,含有斜长石,定名为斐细岩流纹岩的一种。

此外在燕塞湖—大石河大桥下—老龙头现代河流沉积作用和侵入岩观测路线中,在燕塞湖边的砾石中有流纹岩。

二、侵入岩

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作侵入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做侵入岩,根据侵入体形成的深度不一,形成在地表10千米的成为深成侵入岩,一般规模较大,形成深度在3-10千米的成为浅成侵入岩,规模一般较小。

侵入岩产状分为岩墙,岩床,岩盆,岩株,岩基。

实习区岩墙和岩床较常见。

一、浅成侵入岩

浅成侵入岩常见的为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辉绿岩,由于在地表3-10千米处,因此地表常被风化、剥蚀使得侵入岩出露地表。

此外,实习区较多的岩墙和岩床为浅成侵入岩。

(1)、酸性浅层侵入岩

酸性浅层侵入岩实习区见到的为花岗斑岩,主要出露在燕塞湖停车场南边。

岩石颜色较浅为肉红色和灰白色,斑状结构,斑晶伟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