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课题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8275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习课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预习课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预习课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预习课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预习课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习课题研究.docx

《预习课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习课题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习课题研究.docx

预习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背景

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盐城市的许多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

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如何富有成效地联系具体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我们东台市实验小学必须思考的严峻问题。

作为窗口学校,我们肩负着榜样、辐射的责任与使命,用“节节都是公开课,堂堂都是优质课。

”的标准来审视一下我们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课堂教学有时依然陈旧、低效,有时把语文课上成实验课或是绘画课,有时情境导入就会花掉十几分钟。

一堂课完成的内容有时要用二节课甚至是三节课来完成……其中原因与可前预习不充分是分不开的.

2、主要问题

本课题针对我们学校现状低效的学前预习提出的。

叶圣陶先生说:

预习原本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年级段的第一个学习习惯就是“良好的预习习惯”。

很多老师都非常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但对预习作用的理解大多定位在扫除课堂学习障碍,为课堂学习作基础性准备,比如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或者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

这种预习,学生只需读两遍课文,画出生字词,抄写几个有解释的词语即可,可以说只要学生有一本《课课通》就万事OK了。

  

学生的每一次预习作业都是机械性操作,长此以往,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谈何养成?

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

教学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

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针对本校教育教学中的漏洞,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提出。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通过学习培训、自学等。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那么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教学中对于我们乡村小学仍是一个难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

让人非常痛心。

我们需要借鉴优秀的课堂,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

上海教师的高效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获得充分发展。

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

这也是我们常常忽略的一个环节。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

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也都充分说明了预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课程要求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通过课前的预习指导,与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意义所在。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

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策略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

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4、课题研究时间

研究时间: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旨在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通过教师有目的、计划、组织、评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习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支撑性理论:

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

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2.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氛围。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1、掌握方法,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2、加强督促,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

  3、读中思考,促进质疑能力的提高。

  

  4、重视积累,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3.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2011.4—2011。

5)准备阶段。

  

  1。

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论文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2011。

6—2011.10)实验阶段。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收集优秀读书心得。

  

  3.开展“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

  

  4。

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2011.11—2011。

12)总结阶段。

  

  1。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

推广研究成果。

  

  阅读成长记录袋、读书心得

4.研究方法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行为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语文学习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

“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

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

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5.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成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由课题组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课题组下设子课题研究组(自愿报名和相邀参加相结合),结合每个子课题研究组的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3.课题组按教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对子课题进行跟踪研究、服务.  

4.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子课题研究组结合起来,把子课题的研究纳入校本教研专题,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

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5、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学习氛围。

好的习惯受用一生.教师的教学要有效.

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如何让学生预习有效,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要有所突破。

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研究内容:

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有效预习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习任务,通过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习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

6、课题研究的预设

1、我校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前预习.

2、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及语文素养得到增强;参研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六、研究原则

团   1.主体性原则 

2.一致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时代性原则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研究主要采用

1、访问法:

访问盐城市一小师生,平时的预习养成的良策。

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2、观察法:

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

3、调查问卷法:

⑴采取问卷方式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针对问卷结果分析摸清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⑵.围绕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实验内容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集体意识和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⑶.抓典型,树榜样。

努力发现在良好课前预习习惯养成实验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并及时树立起学生身边的榜样,以方便学生学习和借鉴。

4、文献研究法:

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我校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七、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

2、研究报告。

3、案例、文集.

 

 

参考文献:

项目类别:

编号:

课题类别:

小学语文

 

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二五”科研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与实践

课题主持人:

纪秀春

所在单位:

东台市实验小学

申报日期:

2011年4月

 

盐城市教育学会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纪秀春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1年4月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小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小学语文

最后学历

本科

工作单位

东台市实验小学

电话

135********

邮政编码

224200

E—mail

jixiuchun1@126。

com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姜梅

教师

东台市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

理论指导

高小梅

主任

东台市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

整理资料

曹小丽

少先队辅导员

东台市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

调查研究

教师

东台市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

数据分析

教师

东台市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

整理资料

教师

东台市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

收集资料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盐城市的许多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

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如何富有成效地联系具体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我们东台市实验小学必须思考的严峻问题。

作为窗口学校,我们肩负着榜样、辐射的责任与使命,用“节节都是公开课,堂堂都是优质课。

”的标准来审视一下我们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课堂教学有时依然陈旧、低效,有时把语文课上成实验课或是绘画课,有时情境导入就会花掉十几分钟。

一堂课完成的内容有时要用二节课甚至是三节课来完成……其中原因与课前预习不充分是分不开的。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针对我们学校现状低效的学前预习提出的.

叶圣陶先生说:

预习原本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年级段的第一个习惯就是“良好的预习习惯”。

很多老师都非常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但对预习作用的理解大多定位在扫除课堂学习障碍,为课堂学习作基础性准备,比如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或者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

这种预习,学生只需读两遍课文,画出生字词,抄写几个有解释的词语即可,可以说只要学生有一本《课课通》就万事OK了。

  学生的每一次预习作业都是机械性操作,长此以往,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谈何养成?

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

教学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

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针对本校教育教学中的漏洞,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提出.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通过学习培训、自学等。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那么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教学中对于我们乡村小学仍是一个难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

让人非常痛心。

我们需要借鉴优秀的课堂,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

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也都充分说明了预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课程要求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通过课前的预习指导,与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意义所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成功的经验作基础.我校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办学之本,多次参与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2。

有热心科研的师资作保证.我校现有教师近百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近六十人,广大教师热爱教科研,勤于思考,勤于动笔,多人多次在区、市、省、国家级教科论文竞赛中获奖,多次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旨在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通过教师有目的、计划、组织、评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支撑性理论:

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

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2.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氛围。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1、掌握方法,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2、加强督促,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

  3、读中思考,促进质疑能力的提高.  

  4、重视积累,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3.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2011.4—2011。

5)准备阶段.  

  1。

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论文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2011.6—2011.10)实验阶段。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收集优秀读书心得。

  

  3.开展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  

  4.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2011.11—2011。

12)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

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4.研究方法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行为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语文学习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

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

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5.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

成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组,由课题组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

课题组下设子课题研究组(自愿报名和相邀参加相结合),结合每个子课题研究组的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3.课题组按教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对子课题进行跟踪研究、服务。

4。

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子课题研究组结合起来,把子课题的研究纳入校本教研专题,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

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前期研究阶段(2011。

04-2011。

05):

调查报告1份、研究方案1份;

2.组建课题组阶段(2011。

04-2011。

06):

实验报告多份、优秀论文集1份、典型教学案例1本;

3。

具体研究阶段(2011.06-2012。

03):

提高研究成员素质、优秀论文集1份、典型教学案例1本、制作课堂教学录像片段;

4。

总结研究成果阶段(2012.04):

推广研究成果.

最终预期研究成果:

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群,包括:

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优秀论文集、典型教学案例集,培养出一支突出的专业化语文教师队伍.

四、评审意见

1.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意见

 

同意纪秀春老师申报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研究》.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2.专家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3。

教育学会审批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