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4427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1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标解读】

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

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举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已经具有读取坐标图的基本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内容分析】

“河流地貌的发育”分别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河流侵

蚀地貌和河流堆

积地貌

的发育过程。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该部分仍以聚落为例,再次解释了地貌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由于河流地貌总

是发育于一定的大地貌单元之上,所以,教材分三段阐述了河流地貌对所在大地貌单元,即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

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

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投影展示:

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下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思考几个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

,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常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1)诗中“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丁图中的哪一位置?

(2)“古岸崩欲尽”的“古岸”是指长江的哪一岸?

(南或北)?

为什么?

(3)“桑落洲”是怎样形成的?

(创设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思维空间,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

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导入地理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河流地貌

(一)分类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回忆河流可以形成哪些地貌)

1.讲解。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2.过渡。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

(注意复习前面的知识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河流侵蚀地貌

1.讲解。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联系实际生活中流水的流动状况)

2.引导

读书。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83页倒数第二段,填写以下表格。

3.投影表格。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教师补充说明)

表:

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谷的影响

4.教师总结过渡。

实际上河谷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形成河谷的呢?

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河谷的形成原理。

5.引导读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一步发育成熟的?

(投影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图片,并绘制剖面图。

利用图形分段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6.教师讲解。

图1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

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

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

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水。

若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就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

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

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

(学生对照图形理解)

注意:

河谷是从沟谷发育而来,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稳

定的水源,即沟谷一旦获得稳定的水源补给就变成河谷。

【教师讲解】

从图2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这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如图3所示)

(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尽量用图形来解释,注意河漫滩形成,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内容作准备)

【教师讲解】

河流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

从图4中可以看出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用一条河流的上中下游概括河流的发育过程)

【过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沟谷最终发育成了一条河谷,那么,在发育形成的河流中,图5中,A、B、C的名称是什么?

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是否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河流的侵蚀地貌呢?

(不是)那么它们是什么地貌呢?

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

(学生阅读相关教材,熟悉ABC三类地貌)

(三)

河流堆积地貌

1.冲积平面的组成

(讲解)冲积平原一般是由A.洪积—冲积平原,B.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

(讲解)图中A所代表的就是洪积—冲积平原。

季节性

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它们的速度快,携带了大

量砾石和泥沙。

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流速放慢,搬运的物质逐渐

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河流出山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支汊,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

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

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

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讲解)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

在这里,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如图7所示)

(讲解)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这里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

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减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点朝向

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

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

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

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讲解)以上我们讲解了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的一般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那么河流地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启发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讲过的知识,4人一组进行讨论: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提示:

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

【投影表格】

(学生回答时教师穿插总结)

【投影问题】

1.哪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较强的吸引力?

原因是什么?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堆积地貌中的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均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高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带状分布

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聚落主要分

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2.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

不是。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板书设计】

、河流地貌

1.分类: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谷的影响

(2)河谷的形成原理

3.河流的堆积地貌

(1)冲积平原的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评价】

资料:

雅鲁藏布江像一条银色的巨龙,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喜玛拉雅山中段北坡冰雪山岭发源,自西向东奔流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南部。

它径流量次于长江、珠

江,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

河床一般高程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中游是西藏一些重要城镇的所在,如自治区首府、“日光城”拉萨。

第二大城市古城日喀则,具有抗英斗争光荣历史的英雄城市江孜,新兴的工业城市林芝八一镇等等,都座落在流域内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上,成为西藏工农业经济、贸易、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雅鲁藏布江哺育着两岸百十万

英勇的藏族人民,藏族人民历来以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绘绣着这壮丽的山河。

1.根据以上资料,阐述雅鲁藏布江河曲处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况。

2.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对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聚落位置选择进行评价。

【重点探究】

1.外力作用的表现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流水作用

①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②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

①搬运侵蚀后的产物是泥沙②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①山前形成冲积扇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②沙

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2.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

形式

概念

影响

河段

时段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河源、上游

河谷发育初期(沟谷期)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上中游

河谷发育初期(沟谷后)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中下游

河谷发育中后期(V形——槽形期)

(2)河流的堆积地貌

类型

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

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地势平缓,水道开阔,水流放慢,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而形成冲积——洪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淹没,接受沉积。

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图释: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分布

原因

高原地区

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

分布在洪积扇、冲积

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十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平原区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