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252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docx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docx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全解析

一、信用违约互换简介

1、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义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又称为信贷

违约掉期,是进行场外交易的最主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之一,

也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

信用违约互换

是一种能够将参照资产(ReferenceObligation)的信用风险

从信用保护的买方(ProtectionBuyer)转移给信用保护卖方

(ProtectionSeller)的金融合约。

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

违约互换购买者定期向违约互换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称为信

用违约互换点差),而当参照实体(ReferenceEntity)一旦出

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

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递送给违约互换出售者,从而有效规避信

用风险。

违约互换的出售者向购买者所遭受的损失进行的这种

赔付是一种或有偿付,即当合约到期时,如果参照实体没有发

生任何信用事件,则信用保护的卖方无需向买方进行任何资金

支付,合约终止。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A借钱给了B,每年得到一定的利

息,到期B还本付息,但是借出去的钱总有一定风险,万一B

未能按时将钱还给A,则A会遭受损失。

此时C提供一项服务,

只要A支付给C一定部分的利息或保险费用,若B未能按时偿

达成一致协议C和A进行偿付。

这个A来对C的本息,由A付.

所签订的合约就是CDS。

此外,C还可能将CDS打包后再卖给其

他人,这样风险就会层层传递下去。

看原图通常CDS交易发生在两个参与主体之间,购买CDS

称作购买保护或多头保护,违约互换的购买者被称作“信用保

护的买方”,出售CDS称作出售保护或空头保护,违约互换的卖

方被称作“信用保护的卖方”。

信用保护的买方一般为银行,卖

方通常为投资银行或主承销商。

参考实体违约才会触发违约互换,违约和违约事件的概念

略有不同,违约事件情况是由有关金融交易的法律文件中所规

定的事件。

根据国际互换和衍生工具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andDerivativesAssociation,以下简称ISDA)有关

的信用违约互换的标准文件(2003),违约事件包括:

(1)破产,无力偿还破产导致触发信用违约互换。

(2)拒付以及暂停或延期支付,例如,拒绝或拖延支付利

息和本金的行为都将触发信用违约互换。

(3)重组,重组是因参考实体信用恶化或财政状况不佳导

致参考实体与债券持有人之间原有协议改变的情况。

(4)无法偿还,例如,在一定宽限期限后未能偿还一个或

几个合约,同样可以触发信用违约互换。

(5)债务加速到期。

指由于除无法偿还外其他原因导致某

一或很多债务提前到期而触发信用违约互换。

在实践当中,破产、拒付和重组是最常见的违约事件。

在CDS的交易过程中,交割是违约事件发生后一项重要的

操作。

CDS的交割有两种方式:

实物交割和现金交割。

实物交

割是指违约互换的买方将违约资产以面值卖给违约互换的卖方,

现金交割是指资产不需要转移,违约互换的卖方需要向买方支

付基础资产面值与违约后资产的市值之间的差价。

由于实物交

割对可交割的债务有一定的要求,以及实物交割操作过程的复

杂性,现金交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2、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类型及属性

(1)CDS交易类型

随着CDS的发展,信用违约互换的类型已经不再单一,目

前主要有三种类型,单一经济实体的信用违约互换、一篮子信

用违约互换和信用违约互换指数。

(a)单一经济实体的CDS是信用衍生品的最早形式,也是

比较常见的一种。

单一实体意味着参考资产只有一种,由买方

向卖方定期支付预先商定好的保费或者票息直至合约到期,卖

方承诺在参考资产发生违约事件时向买方提供索赔,一旦违约

事件发生,合约即中止。

(b)一篮子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保护出售者可以出售多个

资产的保护,在首次违约篮子互换中,互换的出售者在合约期

内通过补偿资产篮子中第一个资产的损失来承担资产篮子的违

约风险。

即在合约期内通过出售已确定的一篮子资产的保护获

得保费收入,而承担着这一篮子资产的违约风险,直到其中有

一个资产出现违约,合约中止,保护出售方支付违约资产的损

失;若合约期内没有任何一种资产发生违约,则信用保护卖方

赚了一笔保费。

(c)信用违约互换指数反映了的由多个单一实体信用风险

合成的资产组合中各个参考资产的CDS风险加权值总和随时间

波动的情况。

和一篮子信用违约互换相比,其标准化程度更高,

包含的参考资产数量多,覆盖面也较广。

目前信用违约互换指

数主要包括欧洲指数,北美指数等。

(2)CDS的交易属性和动机

CDS实质上类似于保险合约,但它比保险合约具有更强的

流动性。

CDS与保险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保险要求投保人对

于保险标的有经济利益,而CDS不要求有利益关系,即使并未

持有某个公司的债券也可以购买该公司的CDS,这就极大增强

了CDS的流动性,使得CDS发展成为除了信用风险管理之外的

一个投机的工具。

同时,CDS的数量不受标的资产数量的限制,

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名义本金数量远远超过其参考实体债券的总

的特有的交易属性。

CDS量,这也体现了.

(a)交易用途

从CDS的交易用途来看,商业银行是CDS的最大买方,随

着CDS市场的发展壮大,其他金融机构纷纷参与进来,如保险

公司、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等,并逐渐发展成为CDS市场的重

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参与CDS主要是为了转移自身的信用风险,

而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等参与CDS交易的主要动机是投机和套

利。

(b)交易产生条件

CDS交易产生的现实条件是交易双方资金成本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看作不同金融主体承担和化解风险能力的差异。

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就是根据这种差异在不同金融主体间实现信

用风险最优配置的过程,或者说是信用风险最优分散化的过程。

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实现也可以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

势”来解释。

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可以看作是一种贸易,对于同

样要“生产”出一种产品——即参考资产的信用损失的保护,

由于双方的保护成本不同,银行自身承担风险的成本大,因此

选择让信用违约互换的卖方来进行“生产”,银行来购买这种产

品。

这种交易的结果在使得信用违约互换卖方获得期望收益的

条件下,也增加银行的收益。

(c)CDS对交易主体的作用

银行同业之间进行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可以促进双方互相

购买信调整各自的风险头寸,重组贷款结构,降低信用风险。

用违约互换的银行可以向对手方转移信用风险,在降低风险的

同时,拓展了新的业务。

通过信用违约互换,可以实现跨地区、

跨行业的贷款组合,避免信用风险过于集中。

出售信用违约互

换的银行在获得保费的同时,也能通过CDS选择自己偏好的风

险暴露,优化自身的风险组合。

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可以使银

行突破信贷限额的限制。

低信用等级、规模较小的银行难以获

得直接投资高质量资产的机会,小银行通过出售信用保护给大

银行而间接地进入高质量级贷款市场,平衡其高收益率贷款组

合,大银行借此也转移了信用风险。

机构投资者参与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拓宽了其投资渠道。

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等拥

有大量的资金,但缺乏足够的投资机会和渠道,大量资金集中

于股市和债市,风险较集中。

机构投资者可以与银行开展信用

违约互换交易,作为信用保护的卖方,以低融资成本获得一笔

贷款的收益,而不必直接持有信贷资产。

这样在降低银行的信

用风险的同时,也可以突破自身业务的限制,间接的参与到信

贷市场,优化自身的资产结构,在控制好风险的情况下,增加

了自身的收益。

另外,在国外比较活跃的CDS市场,交易量大,CDS合约

成为标准化的产品,交易价格时刻都在变动,对冲基金、投资

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参与CDS的交易的动机还包括投机和套利,

产品的买卖来获取差价利润。

由于CDS可以通过对错误定价的.

CDS合约将信用风险与产品本身分离开来,通过CDS的买卖交

易,可以获得自身偏好的风险暴露或回避不想要的风险。

、信用违约互换的市场功能及意义3看原图

CDS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

风险管理和投资功能。

(1)风险管理功能

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能够主动管理信用风险,

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进行分离并可以交易,实现了信用风险

交易的市场化,对冲了信用风险,增强了流动性。

市场上其他

多种类型的机构参与,将信用风险分散并转移,减少了违约带

来的损失,降低了市场整体的系统性风险。

(2)投资功能

随着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它已成为一些金融机构投机和

套利的工具。

参考资产的信用评级的变动,会引起CDS价格变

化的较大波动。

当市场预期参照实体的违约概率上升时,CDS

的息差将相应上升,反之亦然。

当投资者预期参照实体违约概

率下降时,他可以出售CDS。

如果预期准确,则投资者将获得

投机收益。

同时,因为CDS的交易者可以不受标的资产数量的

限制,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名义本金数量远远超过其参考实体债

券的总量。

这种杠杆效应使资金拥有量不是十分庞大的非银行

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对大额贷款风险的部分承担而参与其收益

分配,使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实现自身风险结

构的优化并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增强了盈利能力。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的功能,信用违约互换的推出还产生了

一定的积极的意义。

首先,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提高了市场的效率,促进了资

源的有效配置。

CDS的流动性高于一般的企业债券,在交易双

方的议价过程中,价格会反映参考资产的发行人所处的经济环

境,市场动态信息等的变化情况,其价格发现功能能够及时提

供市场对债券违约概率的看法,也能揭示出一些市场上的隐含

的信息,增加市场的透明度。

同时,其交易价格的变化也对不

同公司的信用评级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是金融市场资源配置重

要的价格信号。

此外,CDS使更多的机构参与进市场,有利于

不同行业之间风险的分配和转移。

为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

工具,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促进了资源的有

效配置。

其次,对于发行债券的企业来说,通过发行附有CDS的债

券,有利于提高债券的信用等级,可以降低债券的发行成本。

同时,CDS还降低了交易成本,信用违约互换具有高杠杆性,

其交易成本低于其他的金融衍生品,CDS合约的标准化使其成

为了投资者对冲风险头寸的有效工具,通过合成头寸实现卖空

风险资产的效果,具有成本低的特点。

在信用违最后,信用违约互换提高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约互换不存在的情况下,信用风险等级高的债券很难发行或被

卖出,流动性很低。

CDS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低风险证券的发行

量的增大,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风险债券的发行和流通,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分离,可以提升相应证券的评级水平,

丰富了债券可投资的品种,有利于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4、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

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通常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概率模型;

第二种是无套利定价方法。

(1)概率模型

如果违约事件未发生,那么CDS合约的价格就是贴现保费

的支付之和,所以在CDS的定价时,我们需要考虑在CDS合约

存续期内每个时间段的违约的概率。

为了说明的简化,我们假

设一个一年期的CDS合约,每季度末支付一定的费用。

合约生

效日期为t0,保费的支付分别在t1、t2、t3、t4。

设CDS合约

参考债券的面值为N,支付的费率为C,那么每个季度需要支付

的保费则为NC/4。

我们假设违约只发生在四个支付费率的试点,

那么这个合约将以五种方式结束:

第一种是违约事件并没有发

生,所以支付了四次保费,合约一直存续至到期。

后几种是违

约事件分别发生在第一、二、三、四季度末,发生违约事件后,

合约即终止。

看原图为了给CDS定价,我们需要推算上述五种可能出现

的不同的情况一个发生的概率,然后计算每个结果的现值。

CDS

合约的价值就是五种结果收益的现值分别乘以它们发生的概率。

从下面的树状图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看出现金流的变化。

在每

个时点,若发生违约事件,则信用违约互换的卖方需要支付一

个补偿金额N*(1-R),其中,R为回收率。

若没有发生违约事

件,则信用违约互换的买方需要支付一个保费NC/4。

在每个时

间段ti-1到ti,设未发生违约的概率设为pi,则违约事件发

生的概率为1-pi。

给定折现因子分别为δ1到δ4,那么经过

计算,得到如下的现值表:

看原图

查看原

图其中,违约概率可以通过信用利差曲线来计算,在t

到t+ΔT这段时间内,未发生违约的概率呈指数衰减,,这里

s(t)是在t时刻信用利差的零线。

为了得到CDS的最终的现

值,我们将现金流和相应的概率相乘。

看原图上述价格即为从信用违约互换的买方的角度来计算

的CDS合约的价值。

我们也通过令上述的价格等于零,然后计

算合理的保护费率的值。

运用此模型需要知道的参数有违约概

率,回收率,折现因子。

(2)无套利模型

无套利定价模型的思路是:

现货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之间

存在着联系,在一些假设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构造一个无风

险的投资组合,运用市场上不存在套利机会,得到信用违约互

换的价值。

假设条件为:

(1)参考实体发行的证券中,存在期限为T,以平价交易,

息票利率为Libor+F的浮动利率证券。

且该证券的息票支付日

期与信用违约互换买方支付保费的日期相同。

(2)市场参与者可通过借入资金来购买假设1中的浮动利

率证券,可以按回购利率Libor+B借入资金。

(3)信用违约事件发生在付息日当天的时点。

(4)信用违约互换要求进行实物结算,而假设1中的浮动

利率证券是满足交割条件的最便宜可交割证券。

(5)没有交易成本,不存在交易对手风险。

在上述假设下,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无风险的策略:

在回购

市场上借入与证券的期限相同的资金来购买参考实体发行的期

限为T的浮动利率债券,然后为了对冲信用风险,购买信用违

约互换。

当没有发生信用违约事件时,浮动利率证券自然到期,在

证券期限内,每期获得利息为Libor+F,每期的借款成本为

Libor+B,获得的净现金流入为F-B。

所以在没发生信用违约事

件下,该策略的报酬为F-B。

若发生信用违约事件,根据假设,

则采用实物交割的方法,浮动利率证券将被交割给信用违约互

换的卖方,从卖方处获得的收益将被用于偿还为购买证券而借

入的资金。

这种情况下,报酬和没有发生信用违约事件相同,

都是F-B。

由于该策略不存在套利机会,因此信用违约互换的利差即

支付的费率S则等于F-B,因此,信用违约互换利差的首次近

似值为参考实体发行的平价浮动利率和Libor的利差F减去借

入资金的成本和Libor的利差B。

这为确定信用违约互换交易

的价格提供了起点。

该方法的假设过强,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般证券都

不太会以平价进行交易,且它没有考虑交易成本和交易对手风

险等。

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同一公司发行的票息不同的债

券,根据上述公式会得到不同的信用违约互换利差,但实际上,

信用风险是相同的。

因此在假设放松的条件下,该模型需要进

行相应的更改。

以上是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传统模型,随着信用违约互换

的发展,定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传统模型主要是通过

收集历史违约数据,并从这些数据中推出信用利差,这种方

法不以模型为基础,。

后来逐渐发展的方法更依赖于数学模型,

基于随机模型的定价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

定价模型越来越复

杂,也更加精确。

国外CDS的价格又成为信用违约互换点差,

即信用违约互换的购买方向卖方定期支付的费用,价格以基点

表示。

国外CDS市场交易活跃,交易量大,价格每天都在变化。

不同类型、不同参照实体的的CDS合约的价格都不同,并且随

着特定主体的情况而变动。

看原图上表是Markit公司发布的一个覆盖全球的主权信用

违约互换指数MarkitiTraxxSovX在今年6月某一天的价格。

如上表,互换点差以基点(BP)来表示,如第一个110.95BP即

是指针对名义价值为10000美元的合约,需要支付保费为

110.95美元。

不同的指数包含的成分不同,主权国家不同,价

格也有一定差距,并每日随时变化。

二、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历史

1、信用违约互换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信用违约互换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雏形已经产生。

1993年,美国埃克森因为原油泄露面临50亿美元的罚款,埃

克森公司请求摩根大通予以贷款支持。

根据巴塞尔协议对银行

贷款8%的资本储备的要求,这笔贷款要占用摩根大通4亿美元

的资本储备金,摩根大通将这笔贷款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了欧洲

复兴开发银行,由摩根大通支付一定费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来保证这笔贷款没有任何风险,这样摩根大通则不必计提资本

储备金,这就是CDS的首次运用。

结果表明,摩根大通既获得

了利息收入,转移了信用风险,又节省了资本金。

同时,埃克

森石油公司获得了贷款,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也获得了相应的保

险收入。

这是信用违约互换运用的首次创新,得到了市场参与

者和监管当局的认可,以参考公司为实体的CDS产品很快就出

现在了美国的金融市场。

信用违约互换从2000年起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一方面

是由于ISDA在1999年创立了标准化的CDS合约,规范了场外

交易的秩序。

另一方面,信用违约互换还与资产支持证券相结

)中CDO)和担保债务凭证(MBS合,成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的重要环节,次级抵押贷款的规模增大促进了信用违约互换市

场的发展壮大。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简称BIS)的数据统计显示,从2004年到2007

年,全球信用违约互换市场未清偿余额从2004年末的6.4万亿

美元增长到2007年末58.24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

109%。

看原图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次级贷款规模的增大促进了

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发展,也正是因为信用违约互换的高杠杆

率,它也被认为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

行将次级贷款资产证券化,然后打包出售,以次级贷款及其资

产证券化产品为基础资产的CDS大量发行。

美国的房地产泡沫

越来越大,当泡沫破裂后,次级贷款人的违约率激增,大量

CDS的信用条款被触发,导致CDS的卖方也赔光了所有的资本,

最后不能偿付约定而面临破产,破产的公司作为其他CDS的参

考资产,又触发了一系列的CDS条约。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CDS

的风险性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危机的爆发体现了信用违约互换

市场中监管的缺陷,场外交易的信息量大,市场透明度低,信

息不对称等都给监管带来了难度。

随后,ISDA在2009年的

“大爆炸”里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文件,对CDS的票息和交割等

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各方监管的加强使得CDS合约的规模

逐年下降,到2015年为12.29万亿美元,不足2007年的四分

之一。

2、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2010年10月29日,我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公布的《银行

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创设了一种信用衍生品,即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

信用风

险缓释工具是指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editRiskMitig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