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2243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Br2(g)

B.

C.Cu(s)

D.Si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r2(g)通入SO2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可得到HBr溶液,向HBr溶液中加入Al2O3固体,发生反应6HBr+Al2O3=2AlBr3+3H2O,得到AlBr3溶液,加热AlBr3溶液,AlBr3是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加热促进水解,而且HBr是挥发性酸,所以会得到Al(OH)3固体,A错误;

B.在高温条件下,CO可以还原Fe2O3得到Fe单质,Fe可以和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固体,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2O3+3CO

2Fe+3CO2、3Fe+4H2O(g)

Fe3O4+4H2,B正确;

C.铜单质可与FeCl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CuCl2+2FeCl2,但是CuCl2溶液不能与葡萄糖反应,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得到砖红色Cu2O沉淀,C错误;

D.SiO2不与Na2CO3溶液反应,SiO2和Na2CO3固体在高温下可以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2.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A.盐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酸与碱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正确;

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B错误;

C.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

故选:

B.

【点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此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具体的反应进行完成.

3.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①Na

Na2O2

Na2CO3

②MgO

MgCl2溶液

Mg

③Fe

Fe2O3

Fe2(SO4)3

④SiO2

Na2SiO3

H2SiO3

⑤HCHO

HCOOH

HCOOCH3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2Na+O2

Na2O2,2Na2O2+2CO2=2Na2CO3+O2,故可以实现转化;

②MgO+2HCl=MgCl2+H2O,电解MgCl2溶液,不能得到Mg,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故不能实现转化;

④SiO2+2NaOH=Na2SiO3+H2O,Na2SiO3+2HCl=2NaCl+H2SiO3↓,故可以实现转化;

⑤2HCHO+O2

2HCOOH,HCOOH和CH3OH反应的条件是浓H2SO4并加热,条件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4.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够按照

(“→”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有

物质

编号

a

b

c

1

Na

Na2O2

NaCl

2

NaOH

NaHCO3

Na2CO3

3

Al2O3

NaAlO2

Al(OH)3

4

AlCl3

Al(OH)3

NaAlO2

5

FeO

Fe(NO3)2

Fe(OH)2

6

MgCl2

Mg(OH)2

MgO

7

CuO

CuSO4

Cu(OH)2

8

Si

SiO2

H2SiO3

9

C

CO

CO2

 

A.1项B.2项C.3项D.4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中钠与氧气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制备金属钠,故1组能实现相互转化;2、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或与氢氧化钠反应均可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2组可实现相互转化;3、三氧化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或适量盐酸均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受热分解产物为三氧化二铝,3组可实现相互转化;4、氯化铝与氨水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4组可实现相互转化;5、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亚铁与硝酸会反应生成硝酸铁,不能生成硝酸亚铁,故5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6、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产物为氧化镁,氧化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7、氧化铜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故7组可实现相互转化;8、硅可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能转化为硅酸,故8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9、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物为氧化镁、单质碳,故9组可实现相互转化;不能实现相互转化的为5、8,;本题选B。

考点:

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比例,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C.将

饱和溶液滴入

溶液中,可获得

胶体

D.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大,活化分子百分含量增大,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但丁达尔效应不是本质区别,故B错误;

C.将

饱和溶液滴入

溶液中,获得

沉淀,制备

胶体应将饱和

溶液滴加至沸水中至溶液变为红褐色,故C错误;

D.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不能和水反应,可以和氢氟酸反应,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需熟记二氧化硅的性质。

6.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

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

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A

B

C

D

A

Na

Al

Fe

Cu

B

NaOH

Al2O3

FeCl3

CuSO4

C

NaCl

Al(OH)3

FeCl2

CuCl2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电解熔融的NaCl可得金属钠,故A正确;

B项,Al与氧气反应生成Al2O3,而Al2O3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故B错误;

C项,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FeCl3溶液与Fe反应生成FeCl2,FeCl2溶液与Zn反应可得Fe,故C正确;

D项,Cu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CuSO4,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CuCl2,CuCl2溶液与Zn反应可得Cu,故D正确。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为B项。

【点睛】

本题考查重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属于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应重视落实,形成知识体系,做到熟练答题。

7.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成语“百炼成钢”“蜡炬成灰”中均包含了化学变化

B.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金属在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

C.谚语“雷雨肥庄稼”,其过程中包含了氧化还原反应

D.制备“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中的瓷,主要原料为黏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百炼成钢包含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变化,蜡炬成灰包含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都包含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金属为铁,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不能溶解,故B错误;

C.雷雨肥田是指氮气和氧气放电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在土壤中形成铵盐被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O2

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瓷器是利用黏土高温煅烧制得,制备“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中的瓷,主要原料为黏土,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8.A、B、C、X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元素甲,可以发生如下转化(水参与的反应,水未标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则X可以是CO2

B.若C为红棕色气体,则A一定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

C.若B为FeCl3,则X一定是Fe

D.A可以是碳单质,也可以是O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若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A、B、C中含有钠元素,水溶液均呈碱性,则A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B为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为碱性,故A正确;

B.若A为氨气、X为氧气,则B为一氧化氮,C为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则A不一定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氮气,故B错误;

C.若B为FeCl3,则A为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C正确;

D.若A为碳、X为氧气,则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若A为氧气、X为碳,则B为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故D正确;

答案为B。

【点睛】

元素的性质的推断题,要熟练掌握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并能找到各物质间相互转化方案,熟记物质的性质,综合运用。

9.含有0.01molFeCl3的氯化铁饱和溶液因久置变得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A区流向B区,其中C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

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反应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B.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Fe(OH)3固体颗粒

C.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Fe(OH)3胶体

D.进入C区的H+的数目为0.03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饱和FeCl3在沸水中水解可以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正确,A不选;

B.滤纸上层的分散系中悬浮颗粒直径通常大于10-7m时,为浊液,不能透过滤纸,因此滤纸上的红褐色固体为Fe(OH)3固体颗粒,正确,B不选;

C.胶体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在滤纸和半透膜之间的B层分散系为胶体,正确,C不选;

D.若Fe3+完全水解,Cl-全部进入C区,根据电荷守恒,则进入C区的H+的数目应为0.03NA。

但是Fe3+不一定完全水解,Cl-也不可能通过渗析完全进入C区,此外Fe(OH)3胶体粒子通过吸附带正电荷的离子如H+而带有正电荷,因此进入C区的H+的数目小于0.03NA,错误,D选。

答案选D。

10.关于分散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散系分为胶体和溶液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不同(固、液、气),它们之间可有6种组合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故A错误;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带电,故B错误;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故C正确;

D.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都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根据数学的组合规律,可得到九种分散系,故D错误;

选C。

11.下列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葡萄糖B.蛋白质C.硫酸铁D.淀粉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葡萄糖溶于水得到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符合题意;

B.蛋白质溶于水得到蛋白质溶液,由于蛋白质分子直径比较大,其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铁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Fe3+发生水解作用产生Fe(OH)3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C不符合题意;

D.淀粉分子直径比较大,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2.PM2.5是雾霾天的罪魁祸首,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霾一定属于胶体

B.鉴别蛋白质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可用丁达尔效应

C.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可用过滤的方法

D.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可做净水剂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而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粒子,显然雾霾不一定属于胶体,故A错误;

B.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当一束光线透过蛋白质溶液时,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蛋白质溶液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葡萄糖溶液不属于胶体,所以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粒子直径小于滤纸的孔径,淀粉溶液虽为胶体,但分散质粒子直径也小于滤纸的孔径,所以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的氯化钠,故C错误;

D.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溶于水可电离产生铝离子,铝离子水解可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从而达到沉降的目的,起到净水作用,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D。

13.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

向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

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

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__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__。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

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答案】丙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能否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正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故答案为丙;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故答案为使一束光射向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

(3))①Fe(OH) 3胶粒带正电,通电时带正电荷的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的颜色逐渐变深,故答案为正;

②向其中加入Na 2SO 4,电离出的SO 42-使Fe(OH) 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红褐色沉淀。

14.粉煤灰中含有SiO2、Al2O3、Fe2O3等,某实验室对其进行处理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得到的“熟料”中可溶性的成分主要是NH4Fe(SO4)2、NH4Al(SO4)2等,写出生成NH4Fe(SO4)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在物质分类体系中,NH4Fe(SO4)2、NH4Al(SO4)2不属于_____(填字母)。

a.硫酸盐b.复盐c.强电解质d.共价化合物

(2)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3)已知Ksp[Fe(OH)3]=4×10-38,Ksp[Al(OH)3]=1×10-32。

为实现步骤③的实验目的,应使溶液中c(Fe3+)、c(Al3+)均小于或等于1×10-5mol•L﹣1可认为完全沉淀,则溶液A至少应调节到pH=___。

(4)实验室进行第④步操作时,所需的主要仪器是酒精灯、三脚架、_______、______,得到的晶体主要成份是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Fe2O3+4NH4HSO4

2NH4Fe(SO4)2+2NH3↑+3H2OdSiO25玻璃棒蒸发皿(NH4)2SO4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Fe2O3与NH4HSO4反应生成NH4Fe(SO4)2、氨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4NH4HSO4

2NH4Fe(SO4)2+2NH3↑+3H2O;物质分类体系中,NH4Fe(SO4)2、NH4Al(SO4)2都属于复盐,都是强电解质,都属于硫酸盐,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属于共价化合物,答案选d。

(2)SiO2不溶于一般酸性溶液,不溶于氨水,所以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SiO2。

(3)由于Ksp[Fe(OH)3]=4×10-38

(4)实验室进行第④步操作时,所需的仪器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玻璃棒、蒸发皿;滤液C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铵溶液,所以得到的晶体是硫酸铵。

考点:

考查物质制备实验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盐类水解分析应用。

 

15.请在每个化学方程式后的横线上注明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主要转化形式。

(1)Zn+Ag2O+H2O

Zn(OH)2+2Ag:

______(填正向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

(2)2C2H2+5O2

4CO2+2H2O:

______。

(3)6CO2+6H2O

C6H12O6+6O2:

______。

(4)CaCO3

CaO+CO2↑______。

【答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

【分析】

从反应条件可判断能量转化的形式。

【详解】

(1)放电是通过原电池装置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能量的主要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燃烧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所以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绿色植物在叶绿体内,吸收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故能量的主要转化形式是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在高温条件下使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吸收热量,使物质含有的能量升高,故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把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