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3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610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3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3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3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3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3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3_精品文档.doc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3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3_精品文档.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3_精品文档.doc

窗体顶端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使用说明

课程名称:

试卷编号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记忆过程包括()。

A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识记、保持和遗忘;

C.再认、重现和回忆;

D.识记、再认和遗忘

2、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斯金纳

5、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和个别差异的是()C

A.遗传因素;

B.学习;

C.社会生活条件;

D.经验

6、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发展的关键期

7、认知发展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A.格赛尔;

B.弗洛伊德;

8、()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B

A.概念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9、“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哪种形态的陈述性知识C

A.有关事物名称或符号的知识;

B.有关简单命题性知识或事实性知识;

C.有多个命题构成的组合性知识;

D.获得性知识

10、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B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1、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又被称为()B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2、社会知觉最早是有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13、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是一种()A

A.心理现象;

B.社会现象;

C.生理现象;

D.管理现象

14、二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B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15、“社会道德反应测验”量表制定者是()B

A.莱斯特;

B.吉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16、心理将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B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17、属于大学教师的一般能力的是()D

A.学术能力;

B.管理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想象能力

18、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C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

D.制度文化

19、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D

A.把校园文化作为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解;

B.包含学术文化在内的概念;

C.排除学校组织制度的文化概念;

D.是将校园文化的学术文化排除在外时研究校园文化所使用的概念

20、下列属于组织文化的是()B

A.制度文化;

B.企业文化;

C.地区文化;

D.国家文化

21、广义的文化指的是()C

A.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B.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

C.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D.物质制度文化和精神制度文化

22、下列属于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的是()D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23、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

B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测验法

24、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C

A.平稳期;

B.高原期;

C.高峰期;

D.下降期

25、“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A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26、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以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27、侵犯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D

A.行为性侵犯;

B.意图性侵犯;

C.动机性侵犯;

D.敌意性侵犯

28、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A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29、心理辅导员讲出自己的感觉、经验、情感和行为,与来访者共享,以增加彼此的人际互动的技术是()B

A.简述语意技术;

B.自我表露的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30、准确觉察他人的内在世界并恰当的表达出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的技术是指()B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31、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发展的四个过程中,其活动主要在于增进团体之间的信任,加强团体合作的阶段是()B

A.初创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作阶段;

D.结束阶段

32、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C

A.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

B.认真研究教材;

C.进行教学反思;

D.倾听学生的声音

33、司德菲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B

A.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B.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C.入职阶段;高明新手阶段、专家阶段、退出阶段;

D.新手阶段、专家教师阶段、职业倦怠阶段、退出阶段

34、在教师反思的四个过程中,反思最集中体现在()B

A.具体经验阶段;

B.观察分析阶段;

C.重新概括阶段;

D.积极的验证阶段

35、()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B

A.内在动机;

B.自我效能;

C.自我奖惩;

D.自我强化

36、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C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

37、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A

A.多元化态势;

B.单一化态势;

C.极端化态势;

D.表象化态势

38、强迫性的过渡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被定义为()A

A.网络成瘾;

B.网络依赖;

C.强迫症;

D.情感障碍

39、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C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

40、发散思维测验是创造性测量的核心,而将对发散思维的测量作为测量创造性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吉尔福特提出的()。

C

A.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智力结构论;

D.条件反射理论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适应是()心理现象。

AB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

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

2、下列心理过程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ABCD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3、为了避免意义学习中的机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ABCD

A.精心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具有逻辑意义;

B.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复习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

C.一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基础;

D.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正真了解教材内容

4、大学生品德研究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品德的()ABCD

A.培养依据;

B.修养依据;

C.基本特点;

D.基本规律

5、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ABCD

A.自我意识发展不足;

B.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

C.缺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D.性心理和性道德冲突

6、校园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AC

A.“显形”形态;

B.“直接”形态;

C.“隐形”形态;

D.“间接”形态

7、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AC

A.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

B.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C.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

D.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8、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BC

A.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B.引导大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自我体验;

C.引导大学生增强自我控制,完善自我;

D.引导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9、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不同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哪两大类?

()AD

A.陈述性知识;

B.动作性知识;

C.形象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0、在我国高校中,使用比较多的团体辅导的性质是()AC

A.结构式、封闭式;

B.非结构式、开放式;

C.同质性、发展性;

D.异质性、治疗性

11、教学反思的方法包括()BCD

A.回忆思考;

B.交流讨论;

C.行为研究;

D.反思日记

12、韦伯发现大多数人都将自己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ABCD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和运气;

D.身心状况及其他

13、促使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

()ABCD

A.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

B.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

C.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

D.不愿意感受与众不同的压力

14、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特点包括?

()ABCD

A.自发与组织并存;

B.理性与激情并存;

C.行为目标可大可小;

D.易被暗示利用

15、对大学生品德问题的矫正我们要充满信心,要()ABCD

A.晓之以理;

B.动之以情;

C.导之以行;

D.持之以恒

16、大学生的良好品德教育重点在于()ABCD

A.以生活为本;

B.以问题为中心;

C.以实践为落脚点;

D.学校德育课程与团体的与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