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点法解题之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5973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点法解题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消点法解题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消点法解题之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消点法解题之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消点法解题之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点法解题之三.docx

《消点法解题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点法解题之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点法解题之三.docx

消点法解题之三

消点法解题之三

消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适用范围也非常广,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类似的思路彻底解决或者部分解决。

今天继续讲解:

1、如图,圆I内切于圆O,切点为P。

圆O的弦AB切圆I于点Q,PQ的延长线交圆O于点M,MN为圆O的直径。

过点P作PA的垂线交AN于C。

求证:

C,I,Q三点共线。

(201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B卷二试第1题)

思路分析及证明:

先尝试消点法:

1、画出准确的图形,标出已知,确定求证。

最高级的元素是线段CI或者CQ。

2、先从结果出发,要证明三点共线,基本思路要么利用边角同一法、要么梅涅劳斯定理,首选同一法,证明角相等比较靠谱。

基本还是希望通过消点简化图形。

C,I,Q三点共线<=>∠CQA=∠IQA=90°<=>CQAP共圆,

证明共圆基本思路是倒角,当然尽可能去掉最高级点。

CQAP共圆<=>∠PCA=∠PQA(消去最高级线段CI、CQ)

<=>90°-∠PAC=90°-∠PQI

<=>∠PAN=∠PQI至此消去了最高级,最难描述的点C,此时AB也是多余的,也能消去,思路应该是正确的。

得到下图,需证∠PAN=∠PQI。

继续简化问题,由圆周角相等∠PAN=∠PQI<=>∠PMO=∠PQI(消去AN)

此时和圆也无关了,直接把两圆消去。

得到最简单的下图:

已知IP=IQ,OP=OM,PIO,PQM共线,需证∠PMO=∠PQI

至此就显而易见了,由等腰即可得到∠PMO=∠OPQ=∠PQI。

这就证明了结果,详细过程略去。

注:

本题相对简单,证明方法也比较多,上述方法应该算是最自然而简洁的。

消去点C基本就标志着本题的结束。

2、如图所示,ABCD是平行四边形,G是△ABD的重心,点P,Q在直线BD上,使得GP⊥PC,GQ⊥QC.

 求证:

∠PAG=∠QAG(2016年高中数学联赛B卷二试第3题)

证明思路分析:

1)先画出准确图形,平行四边形好画,重心最好用比例,显然AGC共线,设AC交BD于E。

则AE=EC,AG=2GE,垂直相当于以CG为直径的圆交BD于P、Q。

当然现在没必要引入圆。

2)分析结果,简化图形。

需证明∠PAG=∠QAG。

此时平行四边形似乎不重要了,因此可以消去B、D,得到下图。

已知∠GPC=∠GQC=90°,AGEC共线,AG=2GE,AE=EC,求证∠PAG=∠QAG.

3)此时图形似乎没法再简化了。

已知条件和结果相差的有点远,比例和垂直很难用。

几乎陷入了绝路。

只能大胆猜测,小心验证了。

感觉P、Q具有对称性,根据准确画出来的图形,若AE为角平分线,很可能PG、QG类似,即∠APG=∠QPG,∠AQG=∠PQG,测量一下发现也是正确的!

这样问题就转化为证明∠APG=∠QPG且∠AQG=∠PQG即可。

由P、Q具有对称性,只需证明一个即可,从而可以删去Q,只保留P,得到下图:

设∠APG=∠1,∠EPG=∠2,需要由AG=2GE,AE=EC,求证∠1=∠2。

此时实在无法简化,图形已经足够简单,实在不行,只能采用“暴力计算”了。

由面积方法证明的分角定理即得:

(APsin1)/(EPsin2)=GA/GE=2=CA/CE=(APsin∠APC)/(EPsin∠EPC)

即sin1/sin2=cos1/cos2,

即tan1=tan2,

即∠1=∠2,从而原结论成立。

注:

1、)本题是B卷二试第三题,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图形略有些复杂,条件也比较难用。

即使层层简化消去了平行四边形也还是不好入手。

只有经过长期探索、大胆猜测G为△APQ内心,才能找到入手点。

最后还需要适量的三角计算。

当然计算才是王道,几何证明总是免不了适当的计算。

2、)熟悉调和点列、阿波罗尼斯圆的读者容易发现,本题的本质是阿波罗尼斯圆:

以CG为直径的圆即为A、E的阿波罗尼斯圆。

当然严格上讲是阿波罗尼斯圆的逆命题。

不过在一般的考试中还是要证明,而不能直接由阿波罗尼斯圆定理得到的。

证明也有纯几何方法,不过上述的计算证明也是自然而然的。

知道了本质以后本题显然可以推广为只要AG/GE=AC/CE(即A,E;CG为调和点列),即有∠PAG=∠QAG.

3、已知:

如图所示,AD⊥CD于D,AB⊥CB于B,AE⊥BD于E,H、I在直线AD、AB上,且满足∠CEH-∠CHD=90°,∠CEI-∠CIB=90°,求证:

△HIE外接圆与BD相切。

(2014年IMO第6题)

思路分析:

第一步:

画出精确图,弄清楚已知求证和各元素生成的先后顺序

先画出草图,此题图形较复杂,要按题意叙述画出精确图形并不容易,难点在于怎么利用已知中∠CEH-∠CHD=90°,∠CEI-∠CIB=90°确定H、I点的位置。

假设图形已经作出,如上图所示,我们分析H点的几何性质,由∠CEH-∠CHD=90°的式子特征不难发现:

若过E做EH垂线交AD直线于J,则∠CHD=∠CEH-90°=∠CEJ,从而JHEC共圆,且JH为此圆直径,圆心K为CE中垂线与AD交点!

同理可以得到I。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尺规作出点H、I了:

设CE中垂线与直线AD、AB分别交于K、L,则以K为圆心,KE为半径的圆与AD的靠近A的交点即为H,类似可得到I。

第二步:

发掘图形的基本性质,尽可能的简化图形:

先从结果分析,在上图中,欲证IEH外接圆与BD相切,说得直白一些,即需证HE、IE的中垂线的交点在AE上,而HE中垂线即为∠AKE角平分线,即如下图需证∠AKE与∠ALE平分线交AE于同一点!

这样就能消去J点了。

由角平分线定理及同一法,即需证AK/KE=AL/LE,这样我们就成功的消去了点H、I。

得到下图,由垂直即KL为CE中垂线,需证AK/KE=AL/LE。

在上图中,欲证AK/KE=AL/LE,即证AK/AL=KE/LE。

继续挖掘图形性质并设法简化图形。

设EC中点为O,显然KDOC,BCOL共圆,KE=KC,LE=LC分别为两圆的直径,所以考虑用正弦定理进一步转化求证结果。

由共圆则∠OKD=∠OCD,同理∠OLA=∠OCB。

△KAL中,由正弦定理有

此时已知AD⊥CD于D,AB⊥CB于B,AE⊥BD于E,O为CE中点,求证OD=OB。

第三步:

图形不能简化时,适当计算或这添加辅助线:

首选添加简单辅助线,在上图中,中点和垂直很难用。

显然ABCD共圆,添加圆心即不难证明:

如下图,取AC中点P,显然PD=PB且PO//AE,则PO⊥DB,即PO为DB中垂线,故OD=DB,即原命题成立。

这样就完成了上述问题的全部证明。

注:

1)本题图形复杂,难度极大,是2014年IMO的第6题,中国队的六名队员中只有两位得到了满分。

上面的分析过程是本人思考过程的真实还原,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实按消点法步步为营、各个击破,不停的消点,不停的简化图形,最终图穷匕见、水落石出,最后发现只需在最终的图形中证明BO=OD即可,说明本题的本质非常简单。

只是经过层层包装,让人望而生畏罢了!

2)当然在最后的图形证明中,也可以不添辅助线,直接用中线长公式加勾股定理计算得到。

而且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证明更本质。

因为这样以来,最后图形中的结论还能再推广,只需AD^2+CD^2=AB^2+CB^2,AE⊥BD于E,O为CE中点,即有OD=OB。

这进一步说明计算才是王道,很多几何图形性质的本质就是图形元素间的代数关系。

本节又讲了三个例题展示了消点法的强大功能。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没什么方法是万能的,消点法当然也不例外。

有些图形不能再简化时就不能再使用消点法了。

希望读者在实战中多总结得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