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列强的侵华史祝月云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5944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祝月云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祝月云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祝月云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祝月云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祝月云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祝月云DOC.docx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祝月云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列强的侵华史祝月云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祝月云DOC.docx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祝月云DOC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单位:

龙泉中学

姓名:

祝月云

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是中国近代史的重点专题之一,也是整个初中学段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列强的侵华史和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是同步的、并存的,这一部分内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地位举足轻重。

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连续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化。

70年代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直至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本专题内容丰富,事件较多,涉及国家多,时间跨度较大,需要掌握的信息量大,和世界史所学部分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的发展和对外扩张。

虽然内容庞杂,但是历史线索却很清晰,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通过对本专题的复习,一是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列强侵华史的知识体系,二是让学生能把侵华史的不同阶段放置于世界史这个大体系下,并能分析其内在的联系,三是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情分析

首先,本专题的授课对象是初三毕业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历史事物理解、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理性思维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对于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都耳熟能详。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了愈来愈烈一系列战争和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在苦难和曲辱中挣扎,这条鲜明的主线学生不难把握。

但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一些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欠缺。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符合现阶段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能力。

其次,本学段学生对教材的整合能力、中外历史的联系能力、比较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对于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是偶然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列强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是帝国主义的本质表现,对于这个学段的学生而言还有些难度,需要教师总体把握初中学段教材,既要联系世界史资本主义社会的酝酿、产生、发展扩大和巩固,又要联系明清以来中国落后腐朽的政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再者就是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而言,战争侵略是最主要的方式,但对于隐含与战争之中的经济侵略、政治侵略、文化侵略和各侵华阶段不同的阶段特征,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这需要回顾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两大阶段,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限(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之前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主要商品输出,如倾销商品、开埠通商等;之后在进行商品输出的同时,以资本输出为主,如开矿设厂、政治借贷等。

最后,由于这段血雨腥风的屈辱历史包含了中华民族的血与泪、仇与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所抵触,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学习主动性不强。

这需要教师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对于这段列强侵华史它更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我们不应该逃避,而是积极勇敢的面对。

苦难不仅仅是苦难,对于我们的民族而言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真正的勇士是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前赴后继的勇士们改变了我们祖国悲惨的命运,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做一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勇士,真正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推进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讲述近代以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史实,探讨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学习,能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明确其与鸦片战争的关系;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大片领土的史实;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能够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4.通过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学习,能够简述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它们在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以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现代电子课件教学手段,观看图片和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顾所学基础知识,和学生一道设计出列强侵华的知识树,理清基本历史线索。

2.通过表格形式让学生整理近代以来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和三个不平等条约,分析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通过开展讨论、探究、知识竞赛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帮助学会如何归纳历史规律,学会如何探究历史问题,深刻挖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看待历史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史论结合”的综合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中华民族在苦难和曲辱中挣扎中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反思。

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的独立与完整;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列强对华侵略的方式、侵华史实及影响:

战争侵略(近代五次侵华战争)、政治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主要是近代三个不平等条约及全面侵华战争中的事件)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特点

教学难点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的阶段特征、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列强侵华和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中国近代百年巨变的启示。

五、教学设计理念

1.依据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2.鼓励学生,用激励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灵活教学,引入别致新颖的课堂形式吸引学生。

3.积极创设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4.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精讲多练,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六、课型复习课

七、教学策略和方法

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图表归纳法、比较学习法、竞赛教学法、撰写列强侵华简史法等

八、教学用具

教师搜集有关西方列强侵华的图片、史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制定四案合一(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提升案)的导学案,并提前发放给学生。

学生阅读教材、课外读物和新授课时的笔记等资料,归纳回顾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本专题知识体系。

依据导学案,自行完成能力所及的部分。

九、课时3课时

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1

教师多媒体展示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辛丑条约》签订、南京大屠杀5幅图片。

提问:

(1)5幅图片分别出自哪次侵华战争?

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给这5幅图片起一个恰当的主题?

活动1

回答教师问题,引出专题-----《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简约导入复习的专题。

活动2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活动2

学生大声朗读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明确目标,确定任务,把握重难点,有的放矢,学习方能游刃有余。

活动3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竞赛流程:

1.必答题(展示自学)

2.加强时(疯狂记忆)

3.抢答题(探究案)

4.竞答题(训练案)

5.公布成绩,反思总结

6.巩固完善,梯度提升(提升案)

活动3

对照导学案把握好竞赛流程,积极为竞赛做好准备,争当最佳小选手。

使学生深入了解教学流程,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准备展示,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活动4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必答题(见预习案,共43个空,展示自学成果)请每组的3号同学回答问题,遇到困难组内成员可以帮助解决。

活动4

每组3号同学回答自主学习问题,其他同给予评价、补充、完善。

培养学生自我展示能力,并对基础知识初步把握,初步形成知识体系。

活动5

教师对学生必答环节做出评价,根据各小组的表现给予加分奖励。

活动5

反思抑或互相鼓励、加油!

表扬先进,激励暂时落后的小组,掀起学生学习和表现高潮。

活动6

教师多媒体展示:

加强时(疯狂记忆)

请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自学部分加深记忆,并进行检查,每组的2、3号与下一组的4、5号互相检查,剩下的组内自行检查。

活动6

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记忆,注意记忆方法的训练。

根据老师要求互相检查、监督和对记忆方法法进行交流。

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分组分号检查,既节约了时间又扩大了检查的面,还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活动7

教师让学生的检查情况进行上报,根据实际加减分数,并确定下一步的教学任务。

活动7

把检查情况上报,提出遇到的问题和好的建议。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出发,确定接下来的任务。

活动8

教师多媒体展示

抢答题(见探究案)

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导学案所展示的7个问题进行探究,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抢答。

活动8

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代表发言,补充完善。

 

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探究历史问题,深刻挖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文字归纳能力和看待历史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史论结合”的综合素养。

活动9

教师对学生探究环节做出点评,好的地方提出表扬,不足之处进行点拨,给予加分奖励。

活动9

认真听取老师的点评,对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整理。

真正实现精讲点拨,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把课堂教还学生,并不失时机的进行鼓励。

活动10

教师多媒体展示

【考点趋势诠解】—把握规律考点导航:

考点核心历年题型分值对命题预测拓展建议。

活动10

认真领会本专题的考点核心,历年考题的重点、题型,根据老师的命题预测和拓展建议,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复习和训练。

能很好的使师生牢牢把握住一点:

“万变不离其宗”,从而注重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规律性。

活动11

教师多媒体展示

请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导学案上的训练案部分题目做完,请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竞答,最好能讲出典型题目的解题方法或关键所在,并给予加分奖励。

活动11

认真做题,个人做完的可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做题方法、技巧和心得,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竞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了方法,提升了能力。

活动12

教师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让有疑问的同学进行整改,领先的同学可以给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

活动12

对训练案进行自我评价、完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生生合作,共同进步。

通过做题,再次把握重点、难点和考点,让学生在训练中提升,在实践中锻炼自我。

活动13

教师对各小组的总分进行公布,评出优胜小组和最佳选手,对下一步学习提出要求。

活动13

反思本课的收获和不足,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总结反思找出不足

活动14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后提升

提升案,并用能画出知识结构、知识树或者撰写列强侵华简史。

活动14

根据老师要求和自身实际,完成课后提升。

对本专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延伸。

附导学案部分:

学习目标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大片领土的史实;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4.简述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它们在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以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特点。

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的阶段特征、列强侵华和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中国近代百年巨变的启示。

预习案

1.近代前期列强四次侵略战争

战争

时间

国家

背景

条约

列强罪行及中国反抗事例

影响

鸦片

战争

1.

2.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直接原因(导火

线3.

《南京条约》:

割4.

;赔款2100万银元;开设5.

五处通商口岸。

中英6.

虎门销烟

关天培抗英

1.中国7.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是中国8.的开端。

第二

次鸦

片战

9.

10.

目的: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主要罪行:

1860年,英法联军

11.。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损失了更多的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2.

加深。

甲午

中日

战争

13.

 

14.

 

15.后,日本迅速崛起。

日本有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马关条约》:

割16.

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17.;允许日本人在中国18.;增辟通商口岸等。

旅顺大屠杀。

邓世昌黄海海战。

19.

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

联军

侵华

战争

20.

21.

借口:

22.

《辛丑条约》赔款

23.,以海关税收作为担保;清政府保证24.;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扎25.到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

26.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八国联军在北京犯下滔天罪行。

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27.

中国28.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后期列强侵略战争——日本局部和全面侵华战争

事件

时间

影响

九一八事变

29.

是日本30.的开始,也是中国

31.的开始。

七七事变

32.

是日本33.的开始,也是中国6.的开始,34.最终形成。

南京大屠杀

1937.12

是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充分体现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蛮、凶残、暴行。

日本投降

抗战胜利

35.

是近代史上36.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37.走向38.的转折点。

中国收回了39.。

为战胜和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简述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阶级

事件

农民阶级

40.

地主阶级

41.

资产阶级

42.

无产阶级

43.

探究案

1.西方某历史著作认为:

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赞成吗?

为什么?

2.《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3.探讨列强侵华可以分为哪几个不同阶段?

阶段特征是怎样的?

4.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有什么特点?

5.列强侵华和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有什么关系?

6.列举近代以来日本的三次侵华战争的原因和结果,探讨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7.近代的开放和现代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快速抢答。

(设计意图:

一是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锻炼学生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

1.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2.之所以说鸦片战争不可避免,是因为英国已经完成?

3.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的哪些主权?

4.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

5.鸦片战争的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有什么影响?

6.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根本原因是是因为?

7.圆明园大量文物被盗是在?

 

8.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产生什么作用?

9.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哪一阶段?

10.《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增加的新内容是什么     。

侵略程度有什么明显变化      。

哪次侵略战争      之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为什么      。

11.《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影响最大的条款是什么?

12.《马关条约》开设通商口岸有什么特点?

说明什么?

13.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产生什么作用?

14.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哪一个条款?

15.1902年,北京普通市民居住在东交民巷,可能吗?

1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产生什么影响?

17.近代前期的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启示?

(二)【考点趋势诠解】(设计意图:

明确考点把握规律针对复习有的放矢)

考点核心

年份

题型

拓展建议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形成。

2.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的反抗。

3.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抗日战争及中日关系。

2008

非选择、选择题

16分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2009

选择题

8分

2010

非选择、选择题

16分

2011

选择题

6分

(三)【真题导练】——(设计意图:

全新精题梯度提升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比如排序题、最佳选择题的做法,解题的关键等)

1.(2008潍坊)梁启超说: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2.(2009潍坊)近代名臣左宗棠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据此,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设伊犁将军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收复新疆D.平定准噶尔叛乱

3.甲午战后,面对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如何自救?

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A.发动了虎门销烟B.掀起了洋务运动

C.进行了黄海海战D.发起了维新变法

4.下图纪念的事件被称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这一事件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5.(2009潍坊)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其主要依据是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6.(2010潍坊)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

其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富国强兵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挽救了民族危亡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7.(2011潍坊)2010年5月17—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地区的重视。

清朝时,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毅然率军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的将领是

 A.左宗棠B.李鸿章C.林则徐D.谭嗣同

8.(2011潍坊)《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9.(2010长沙)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有一段誓词“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血战到底”誓词反映的情境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0.(2010娄底)江泽民称张学良将军为“伟大的爱国者”,以赞扬他在西安事变中的巨大功绩,西安事变的和平最有利于

A.国民党B.共产党C.中华民族D.日本

11.(2007芜湖)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

A.都开始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

B.都曾大肆屠杀中国居民

C.都是由于日本国内发生了严重经济危机

D.都使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12.(2009年湖南)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合作,这两次合分别是在①北伐战争时期②十年内战时期

③抗日战争时期④解放战争时期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3.下列日本侵略中国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甲午中日战争②卢沟桥事变③南京大屠杀④九一八事变

A.②③①④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

(三)【近年经典材料解析题】(设计意图:

掌握技巧总结规律把握考点无往不胜)

11.(2008潍坊)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

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

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8分)

材料二: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时间

双边贸易额(亿元)

人员往来(万人)

友好城市(对)

1972年

11

----

0

2006年

2073

480

233

(2)据上表,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

(2分)

(3)请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小明同学为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

(2分)

12.(2010潍坊)材料:

1935年4月,田汉、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今天我们仍然高唱: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材料中两次“新的长城”分别有什么含义?

(4分)

提升案

1.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材料二: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从这两位不同时期的诗人的作品中,我们了解到台湾在近代史上与祖国大陆有过哪几次分离?

2.阅读下列材料: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的罪行翻案,如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等。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几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战争罪犯的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