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代利娟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5894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代利娟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代利娟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代利娟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代利娟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代利娟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代利娟解读.docx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代利娟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代利娟解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代利娟解读.docx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代利娟解读

2013年第6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

2013No.6

收稿日期:

2012-06-18,修回日期:

2012-09-28

基金项目:

湖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四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比较研究”(2011DEA032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3.06.002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代利娟,张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

在分析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的成功经验,从信用贷款、资本市场、组织体系、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其科技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创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融资体系;高新区中图分类号:

F830.59;F830.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7695(201306-0004-05

ResearchonScienceandTechnologyFinancialInnovation

ofWuhanEastLakeNationalInnovationDemonstrationZone

DAILijuan,ZHANGYi

(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Abstract:

Scienceandtechnology(Sci&TechfinancialinnovationisanimportantpartoftheconstructionofNationalIn-novationDemonstrationZone(NIDZ.BasedontheanalysisofpresentsituationofEastLakeNIDZ,thepaperexplorestheexistingproblemsofsci&techfinanceandsummarizesthesuccessfulexperienceofotherNIDZsthatisworthusingasreferencestoproposesomesuggestionsinimprovingsci&techfinanceforEastLakeNIDZfromtheaspectsofcreditloans,capitalmarkets,organizationalsystemandinstitutionalinnovation.

Keywords:

sci&techfinance;innovation;EastLakeNationalInnovationDemonstrationZoneinWuhan;financingsys-tem;high-techdevelopmentzone

1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

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关系非常密切,没有金融的支持,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是极其困难的。

同时,企业创新失败又会殃及金融系统,从而导致通货膨

胀或信用膨胀[1]

而从金融系统的功能方面来看,金融系统具有筹资融资、资源配置、价格发现、择优筛选、信息处理、代理监控等诸多方面的比较优势[2]

能够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评估企业家、筹集资金、分散风险以及评估技术创新活动的预期收益

这四种服务[3]

而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度结合,作为一种技术—经济范式,

是新经济模式的动力所在[4]

同时,科技金融作为系统性、创新型的安排,能够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

作为“第一生产力”与“第一推动力”的结合,科技金融的目标是推进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高国际竞争

力,并最终实现第一竞争力[6]

通过与发达国家相

比,我国更需要加快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拓宽科技发展的融资渠道[7]

2009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明确指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可以参照中关村高新区的有关政策开展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推动科技与金融更紧密结合,加快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东湖高新区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东湖高新区科技金融的纵深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瓶颈约束。

为此,东湖高新区要加大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探索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增强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湖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2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现状

东湖高新区在学习借鉴其他示范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由“两个平台,五种方式”为核心内容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

两个平台分别指以武汉科技投资公司和武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的科技投

代利娟等: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融资平台,以及由武汉科技担保有限公司为主体的

担保平台

“五种方式”包括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资助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方式、星火科技示范户小额贷款贴息方式、

科技保险融资方式[8]

2.1融资体系初步建立,融资机制逐渐完善

东湖高新区科技金融体系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信用贷款、质押贷款、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融资租赁、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天使基金、并购重组在内的八种融资渠道。

除并购重组、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天使基金以外,其余五项科技金融改革工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

在科技金融体系中主要涉及四个参与主体:

政府、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企业。

东湖高新区出台了有关科技融资的六项融资机制:

信用激励机制,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多方合作机制,差异化持续融资机制,金融人才激励机制。

科技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互动机制。

东湖高新区科技金融改革的主要渠道与方式,见下图1

:

图1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融资渠道

2.2

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较为多样

东湖高新区拥有比较完备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创投机构,保险类机构等。

目前,信贷类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

武汉市23家银行金融机构中已有15家金融机构在示范区内设立了分支机构,这些机构正

在向科技专营机构转型[9]

小额贷款公司在东湖高新区发展良好,积极为企业提供小额信贷。

东湖高新区积极为创业企业寻找融资渠道、创投机构寻找融资项目搭建平台。

目前在高新区注册的风险投资机构超过15家,注册资本达42亿元。

东湖高新区

中的区域性资本市场集中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涵盖了产权交易、技术交易、代办股份转让、股权质押融资和公司上市培育五大方面。

2.3科技金融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

湖北省、武汉市相关部门和高新区围绕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贷款实施细则、融资担保等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制定出台了14项支持示范区科技金融发展的配套政策。

另外,在关于高新区整体规划的政策中,也有6项政策涉及到科技金融的发展,这些都为示范区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在《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支持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的决定(武发〔2010〕4号》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

设的若干意见(鄂发〔

2010〕4号》中,对东湖高新区企业上市、企业融资、企业信贷、保险业务、专项基金等做了详细说明。

2.4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加大

近年来,东湖高新区内的金融服务机构针对科技型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股权质押贷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东湖高新区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承担不少于30%的融资风险。

在直接融资方面,形成了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企业债券、海外上市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截至2010年9月,高新区上市公司总数已达26家,占湖北省上市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占武汉市的一半以上,利用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超过202.67亿元,其中,股票融资165.32亿元,债券融资37.35亿元[9]。

3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目前,东湖高新区科技金融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初具雏形,但是东湖高新区要建立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此为契机对科技金融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比科技金融较早发展的中关村,东湖高新区存在着一定差距。

3.1贷款对象“门槛过高”,对试点银行激励不足

东湖高新区和中关村在贷款门槛和激励力度方面存在差距。

一方面,中关村确定的贷款对象为:

年收入在2亿元(含以下,且最近一个年度的信用等级在BB级别以上(含BB-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而东湖高新区确定的贷款对象为:

年销售收入在3亿元以下,且最近一个年度信用等级在BBB级(含以上或者金融机构相对应信用评定级别以上。

可见东湖高新区设定的贷款对象门槛过高。

另一方面,中关村规定,根据试点银行年度实际发放贷款的数量,给予试点银行一定比例的风险补贴。

5

代利娟等: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年度信用贷款累计发放额在0.1亿元(含至1亿元以内的,风险补贴比例为贷款额的2%;年度信用贷款累计发放额在1亿元以上(含的,风险补贴比例为贷款额的3%。

但是,东湖高新区规定,信贷出现风险后,由管委会相应承担试点银行本金部分损失的30%,经信用增级后发放的贷款出现风险后,信用增级每增加一级,承担试点银行本金部门最终损失的比例提高5%,仅提出对试点银行的风险补偿,但是并没有针对试点银行的信用贷款进行激励。

3.2资本市场融资总量不足,融资结构有待完善

东湖高新区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与中关村相比有很大差距。

首先,中关村海内外上市企业149家,初步形成了中关村板块。

截至2010年9月,东湖高新区上市公司数只有26家,中关村上市公司数是东湖高新区上市公司数5.1倍,累计融资额是东湖高新区的7.86倍,其中境内上市公司数是东湖高新区的2.35倍,境外上市数是湖高新区的10倍,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更是高达19倍[9]。

其次,园区在中小板及创业板中仅有那些产品成熟、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少数中小企业能够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

再者,在债券市场方面,多种适合示范区企业的债券融资方式如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计划等发展明显不足。

最后,在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方面,虽然东湖高新区积极推进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试点,但至今未取得较大进展。

3.3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银行信贷融资作用发挥有限

中关村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贷款在2007年开始实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东湖高新区则是首次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最近一个年度信用等级在BBB级(含以上”难以操作,即使加上“金融机构相对应信用评定级别以上”仍然不明确;中关村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信用星级评定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10〕47号》中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具体操作做了详细规定,但东湖高新区没有关于企业信用评级实施的详细细则,这使得实际操作具有一定难度。

同时,银行还需要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

与中关村相比主要体现在创新产品规模较小、创新品种不足等方面,银行信贷融资作用发挥不足,需要不断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探索多样化的信贷品种。

3.4融资服务组织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组织体系亟需优化升级

第一、湖北省武汉市以及东湖高新区出台了鼓励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但实际的的落实情况仍需完善。

仅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2010〕53号》中提到“形成和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服务体系。

大力扶持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规范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财务顾问、资产评估、保险代理、信用评级等中介服务机构,推进中介服务的规模化、集约化”,但对于相关的激励政策未作详细规定。

第二、中小企业担保行业亟需优化升级。

担保机构作为在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所在[10]。

目前,园区担保类机构主要包括武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武汉高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东湖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担保类机构,它们积极为区内企业贷款和发行债券提供担保。

同时,东湖高新区采取各种措施扶持中小企业担保业的发展,如出台《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鼓励担保机构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使得担保业的政策环境、制度建设、业务创新、银保合作等都得到优化和完善。

但担保机构仍存在规模小,担保品种过于单一,资本金不充足,担保收益较低,与银行互信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它们的担保融资规模,从而不能更好的满足园区企业的融资需求。

4深化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的路径

为了更好地让金融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分散创新进程中的风险、分享科技创新的收益、让科技成果实现更好转化,在为金融资本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4.1充分利用各类银行机构,积极扩大信贷资金投入

4.1.1进一步降低信用贷款的门槛,让更多的企业能够获得资金支持。

信用贷款门槛定为年收入在3亿元(含以下,且最近一个年度信用等级在BB级(含以上或者金融机构相对应信用评定级别以上,这样让更多的企业获得资金方面的支持。

4.1.2奖励开展信用贷款的银行,要设立信用贷款风险补贴资金,用于企业的信用评级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以及试点银行的风险补贴。

同时,设立东湖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扶持资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服务,同时给予参与银行贷款额2-3%的风险补贴,提高银行的信贷积极性。

对于园区内银行设立的分支机构,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4.1.3银行类金融机构不断深化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和科技型企业特点相契合的信贷种类,如可以借鉴成都高新区开发的综合授信模式,由高新区管委会与园区商业银行签订企业贷款合作协议,以“统借统还、风险共担”的方式为区内企业提供贷款,推动商业银行信贷融资[11]。

另外,可以在学

6

代利娟等: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习总结美国硅谷银行、杭州“科技支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光谷科技支行”,通过政府扶持+银行资本+担保公司的运作模式,为高新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4.1.4支持园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在“十二五”期间,设立10家左右小额贷款公司,建立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激励制度,鼓励其向社区银行发展。

4.2完善企业改制上市和股权转让改革制度,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东湖高新区对于上市企业也已经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对后备企业改制上市实行分阶段补贴等,这些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要建立股权报价转让制度,制定对股权报价转让企业的奖励,加强对企业上市的激励,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和资本退出途径。

一是力争每年确定15左右重点辅导企业,推进一批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

二是积极探索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计划等多种适合示范区企业的债券融资方式,建立多层次的债券交易市场。

三是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蓄水池”,总结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尽快启动“新三板”扩容工程。

四是加快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非公开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柜台交易市场。

4.3优化示范区信用环境,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4.3.1推动东湖高新区信用体系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体系的完善对于区域科技金融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中关村高新区构建了包括信用工作体系、信用制度、信用服务产品、信用服务机构、信用信息系统、信用激励机制六个方面的信用体系[12]。

同时,通过成立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和实施“瞪羚计划”引入信用征信、评级、法律、财务、认证等中介机构构建信用体系[13]。

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对于东湖高新区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东湖高新区要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在园区内成立“信用促进会”,在“十二五”期间,引入6家左右国家级信用征信评价机构,40家左右法律、财务、审计、认证等中介机构,同时建立企业的信息资源库,整合信息资源,尽快实现武汉市区域内的信息资源共享,构建起统一的企业信用咨询系统。

4.3.2构建东湖高新区科技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政府要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加大对信用担保业的资金支持,建立再担保机构,以参股,委托运作等方式支持担保机构的发展,鼓励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的发展,完善担保业的组织机构建设。

同时,完善信用担保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有效规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

4.3.3完善东湖高新区中介机构服务体系。

首先,推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设立统一的东湖企业融资服务申请通道。

其次,要建立产权交易所,技术交易中心,信息与咨询公司等领域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同时与政务服务中心,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相结合,建立社会化、网络化,多元化的中介服务体系。

再次,要积极发挥创业投资协会、科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

最后,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疏通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渠道,为各种科技金融参与主体的良性互动提供纽带的作用。

4.4坚持科技金融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耦合互动,构建充满活力的融资体系

高新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深化科技金融创新,但是没有制度创新的科技金融创新,就会使科技金融创新出现“闭锁效应;”只有制度创新没有科技金融创新也会使制度创新最终成为“无米之炊”[14]。

因此,一方面,东湖高新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服务运作机制,完善针对各参与主体的引导机制、协作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责任机制。

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完善以高新区管委会,银行类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企业为主体的沟通联系机制,充分激发各参与主体的创新活力,使东湖高新区成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并促进创新能量释放的制度创新先行区。

参考文献:

[1]SCHWARTZM.EvaluatingResearchandDevelopmentInvestments

inProjectFlexibility,AgencyandCompetition[M].NewYork:

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

[2]BODIEZ,ROBERTC.MertonFinance[M].NewJersey:

Prentice

-Hall,1998

[3]KINGRG,LEVINEJ.Finance,EntrepreneurshipandGrowth:

The-

oryandEvidence[J].JournalofMoneytaryEconomics,1993,32

(3:

513-541

[4]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

技论坛,2010(11:

5-12

[5]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

科学出版

社,2009

[6]薛澜,俞乔.科技金融:

理论的创新与现实的呼唤—评赵昌文

等著《科技金融》一书[J].经济研究,2010(7:

57-60[7]廖添土.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与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J].

金融电子化,2007(5:

83-85

[8]肖泽磊,韩顺法,易志高.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实

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8:

7

-11

[9]殷兴山.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

范区创建[J].武汉金融,2010(11:

4-10

[10]游达明,朱桂菊.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行模式研

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1:

40-46

[11]兰邦华.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全国各地

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链建设经验综述[J].中国高新区,2009

(8:

85-90

7

代利娟等: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12]李诗洋.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的领航舰[J].国际融资,

2011(5:

14-20

[13]房汉廷.科技与金融的结合[J].中国科技论坛,2010

(12:

5-10

[14]辜胜阻,李正友,等.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M].武汉:

汉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

代利娟(1988—,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跨国投资,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张毅(1973—,男,湖南邵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跨国投资、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政府管理与创新等

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

(上接第页

现代高校应持续创新,通过校园的创新文化环境影响社会大环境,引领、辐射社会文化,为协同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首先,高校要理顺学术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认识和改进自身文化,推动校园创新文化和社会创新文化齐头并进,通过一系列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探求真理的人文环境。

其次,高校要发挥创新文化育人的功能。

让高校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前人为取得创新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培育学生具有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民族文化精神,学生在创新文化氛围下成长起来,势必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将来将这种观念和精神带入社会,影响社会创新文化氛围。

最后,在保留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吸收外来创新文化。

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冲击能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具生命力,才能建立起敢于冒险、不断进取、求实创新的民族创新文化,从而推动协同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清华大学百年讲话[R].北京,2011

[2]马斌,李中斌.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思考[J].经

济与管理,2011,25(10:

85-88

[3]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

[D].西南大学,2011

[4]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G]整理得出

[5]宁滨.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N/OL].(2012-04-

19[2012-05-26],http:

//theory.people.com.cn/GB/

49157/49166/17692288.html

[6]赵红全.创新文化、创新社会与创新大学[J].科技广场,

2007(12:

149-151

[7]陈春阳.协同创新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J].

中国高校科技,2012(3:

12-19

作者简介:

张丽娜(1982—,女,河北人,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科技与教育管理;张浩(1965—,男,北京,科技产业处处长,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8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