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30个细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5868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的30个细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校的30个细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校的30个细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校的30个细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校的30个细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的30个细节.docx

《学校的30个细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的30个细节.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的30个细节.docx

学校的30个细节

学校的30个细节

(1):

学校的色彩

 

  2001年4月,我应青岛市教育局之邀作新课程培训报告,教育局韩局长席间向我介绍青岛市的城市品位时说:

“青岛市的城市风貌可以用八个字来描述,那就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这可能是青岛作为联合国评定的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的色彩基调。

我想,一所学校是否也该有其色彩基调?

     走进我们许多中小学,大多是白色或灰色的,难以感受靓丽、清新的美。

进入有的学校,如果隐去其校名,你真还不知道它是初中还是高中,有的小学甚至连你都难以作出判断:

这是小学生生活的学校场所。

因为那里的色彩让你丝毫感受不到丁点儿童趣、童真和童心。

     再看看学校的各种文本,你会发现也是五颜六色、杂乱无序的。

学校各种文本没有基本色调。

每次参加全国会议的时候,我有意识关注了一下许多中小学提交的交流材料,发现很少有学校老师们提交的论文封面有统一色彩的。

我们学校的教室里也缺少必要的色彩设计和运用。

     虽然学校的色彩不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但它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品位,也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心境。

我觉得,学校的色彩也许是学校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

其实,不同的色彩是有不同寓意甚至教育意义的。

红色象征着热情与活力,蓝色意味着清静与平和,绿色表征着生命与希望。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学校虽然不一定要有亭台楼阁、飞檐走壁、凭栏雨榭,但一定要有富有意境的色彩,让人身临其境少些灰暗、压抑、烦躁的体验,多些轻松、活泼、和谐的感受。

     要注意学校色彩的应用。

           学校的30个细节

(2):

学校的声音

          据有关报道,城市中小学是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

某小学因为学校上下课铃声、课间操铃声广播等噪音较大,弄得学校附近经常上夜班的居民白天无法休息,多次遭到社区居民的指责,导致学校与社区关系紧张。

我家附件的一所小学,由于噪音较大,弄得附近的老年居民在家无法休息和工作,学校便硬性规定,小学生中午一点五十前不准到校。

虽然有些指责或规定是没有道理的,但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学校的声音是需要关注的一个细节。

      学校里有学生就有声音,有声音就有生气。

琅琅书声是孩子们求知的脚步声,嘹亮歌声是孩子们欢娱的心声;教室里笔与纸的摩擦声,是孩子们思维的声音,操场上球与地的撞击声,是孩子们健体的声音。

学校里还有默读的声音、呐喊的声音……真是声声入耳。

      学校的声音大概分为两类:

一是由音响系统发出的声音,如铃声、广播等;二是学生活动发出的声音,如读书、运动、集会、歌唱等。

这些声音有些是和谐之音,有些是烦躁之音。

对中小学而言,噪之音的控制、谐之音的训练是必要的,

      关于噪音的控制,学校可以对所有的铃声和广播音响做些设计和测试。

在音量方面,以保证所有场所能够听清楚为最高域限,控制音量,少用或不用高音喇叭。

在音律方面,上下课铃声等可统一改用舒缓的音乐,弃用急促刺耳的铃声。

学生活动的声音也可要求学生尽量降低音调和音量。

在许多中小学,我们能够看到“静”的提示语。

中国人的嗓门好像总是比外国人的大,餐厅、商场、影院的那种喧哗的场面比比皆是,恐怕这与中小学教育不注重从小训练学生轻声细语的表达习惯有关。

      学校里有一种声音是必须的,那就是音乐。

音乐给人善的启迪、美的熏陶、情的激发。

恩格斯在评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时候说:

“如果你一辈子连《命运交响曲》都没有欣赏过,那可以说,你这个人基本上没有受到音乐的熏陶。

”我想,如果你的学校师生连《命运交响曲》都没有欣赏过,那可以说,你的学校基本上没有发挥音乐的教育力量。

学校的广播能不能每周有计划地播放并介绍一些名曲或经典?

音乐老师能不能把名曲采取各种方式介绍给师生?

我不知道我们的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周杰伦那些连词都吐不清楚的歌,却对在人类情感史上留下深刻印迹的经典音乐一无所知?

这可能与学校对这一细节忽视有关。

      学校里还有一种声音也是不能不关照的,那就是由教师发出的声音。

有一天我到一所初中做调研,亲耳听到两个老师不知为何干起架来,吵得很凶啊。

那声音好不协调,要是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传到学生的耳朵,该有多大的负面影响。

教师讲课的声音也是不能忽略的。

有的老师上课,声音洪亮,本是好事,但有的却大如惊雷,隔几间教室都能听到他那刺耳的声音。

唉,要是我是校长,也不知是该表扬他还是该批评他。

也许教师真该训练一下我们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

                    学校的30个细节(3):

学校的教室 

       不知是由于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滞后的缘故,还是由于教育实践落后的缘故,拟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缘故,我国中小学的“教室”有许多细节是根本不被重视的,或者认为那根本就不是问题。

      其实,教室问题也许称不上学校中的细节,因为它干系甚大。

这个细节中的“大节”首先是教室的空间问题。

教室空间狭窄,班级规模膨胀,这是明摆着的问题。

不知是何缘故,从上至下,政府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就是熟视无睹、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任其拥挤、任其膨胀?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入学人口也逐步减少,以武汉市为例,2005年9月小学入学新生为6万人左右,而初中入学学生数则为12.6万人。

逐步减少的入学人数为适当扩大教室空间、缩小班级规模提供了现实条件。

可我们许多地方政府宁愿合并一些学校,卖掉中心地区的学校地皮,也不愿意给孩子们更宽松的生活空间。

看着拥挤的教室,校长们无能为力,一没有财权,二没有人事权。

只好自嘲说:

我们中小学教育是在搞批发,不是在搞零售。

      真正属于教室细节的问题还是有的,如教室的温度、教室的湿度、教室的采光度等就是细节。

我读过一篇国外关于教室温度的研究论文,很受启发。

尽管这种启发在我国当前国情下也许仅仅是一种奢望,我想但说无妨。

该论文报告分析了小学、中学教室的温度、湿度对学生身体发育、思维发展、情感以及学习效率的影响。

一个连教室的温度和湿度都加以设计和控制的学校,必定是一所优质学校。

再过20年,中国的中小学未必能够做到这一点。

      教室的采光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细节。

1996年,我到无锡的一所著名私立学校实验部参观其多媒体辅助教学,当时我的感觉很不好。

整个教室阴暗、冷峻,为了保证学生面前电脑屏幕的清晰度,教室所有的窗户都挂上了黑色绒布,用来遮挡光线,教师坐在讲台上,看着电脑,学生盯着电脑屏幕,师生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教学。

我觉得,这样的教室、这样的教学,长期下去,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再说教室的黑板。

我们中小学的黑板几乎是一种状况:

黑色的或墨绿色的长方形。

黑板上方必定都写着“求实创新努力进取”之类的标语,黑板两边一般张贴的就是课表、值日表和学生守则,别无他样。

黑色是最压抑的颜色,黑板本来就压抑,何不在形状上变一变?

教室空间本来就拥挤,何不弄些活泼、轻松的色彩,张贴一些轻松的东西在黑板周围?

2003年11月,我在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附属学校看到了变化,其小学部教室黑板上方不是标语口号,而是挂满了学生喜爱的各种卡通动物、黑板左右分别是每周一歌、每月一条良好习惯的细则。

我国成都磨子桥小学部分教室的黑板形状类似于音符形状。

     唉,我们总是习惯于训导学生要爱学习、爱学校,可你的教室一进去就让他感受不到轻松、愉悦、活泼,他怎么可能爱你的学校?

我觉得,学校要成为孩子们最好的去处,就要想方设法去吸引他们,对他们有精神的感召力。

                

                学校的30个细节(4):

学校的书屋

 

      每每读到好书,总要多买几本,送给我合作研究学校的老师们阅读。

去年9月,我的一所合作研究学校新建了图书室,为了表示对校长新建图书室的敬意,我拿出自己一年的课酬,向学校图书室赠送了1000多册图书。

我的研究生问我:

为什么要给中小学赠送图书?

我不知怎么回答。

现在想想,可能因为学校的图书室是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吧。

      学校是读书的场所。

没有图书怎么能行?

没有良好的读书场所怎么能行?

不发挥图书室的作用怎么能行?

我对中小学图书室的建设及其作用做过初步调查研究,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的图书室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⑴图书比较陈旧,缺乏图书更新。

原因是“没有钱”;⑵绝对多数中小学的图书室建筑面积不超过702米,空间狭小,图书室里挤满了书架,光线不足。

原因是“没有空间”;⑶绝大多数中小学学生没有到图书室上过课,生均每周进图书室阅读不足一次。

原因是“没有时间”;⑷绝大多数中小学的图书管理员不了解各学科教研需要什么图书,图书管理员基本上不去书店查询是否有对学校有用的新书可以选购。

原因是“没有想到”。

⑸绝大多数中小学图书室的开放时间与学生上课的时间一致,师生上课了,图书室开放了,学生放学了,图书室关门了。

原因是“没有规定”。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小学图书室没有起到应用的育人作用。

学校图书室的问题,实际上是学生发展的机会问题,优越的学校图书室能为学生发展多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

      女儿的学校是武汉市一所知名中学,按理说,应该有较好的图书室,应该很重视图书室的作用。

可女儿上初中半年多了,居然没有到图书室去一次。

问女儿是什么原因,女儿也说:

没有时间,图书室没有好书和新书,老师根本没有带去过,班上至今没有一个人到图书室借书和读书。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允许女儿每个双休日去武汉图书城看半天书并买书。

      令人欣慰的是,国内也有不少学校开始注意图书室的建设并发挥其作用了。

深圳一所小学的图书室建设得很有品位,图书室的取名为“森林书屋”。

森林书屋宽敞明亮、装备了各种森林动物标本、书籍品种齐全、图书更新较快。

无独有偶,成都磨子桥小学的图书室更是别有一分品位,名为“阳光书屋”。

书屋内有摆满适合小学生的低矮开放书架、摇摇椅、蘑菇凳、沙滩桌、饮水处、练字坊、音乐间、交流室,最重要的是图书丰富,学生除了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到书屋阅读外,每班每周还有一次集体到书屋阅读或上课。

江苏省张家港向红小学的开放书架就直接放在教学楼的走道上,张家港一中的图书室非常大,每次可同时容纳两个班的学生上阅读课,语文课每周至少一节就在图书室上课。

     为什么中小学图书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也许没有钱、没有足够多的校舍是客观原因,但我觉得还有更深层的主观原因。

长期以来,我们总觉得“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材的学习、教师的课堂讲授来实现的,忽略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忽略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

考什么,就讲什么,练什么,我们缺乏一种大教学观和学生发展观。

这可能根本就不是钱的问题。

如果说是钱的问题,近十多年来,我们花在计算机上的钱还少吗?

又对学生发展起到了多大作用呢?

中小学花了大量的资金来建设计算机室、建设校园网络,忽略了传统媒体——纸质图书的价值。

恐怕拿计算机中心和校园网络建设资金的十分之一来完善学校书屋便绰绰有余了。

      要让教育的明灯照亮学校黑暗的图书室!

          

             学校的30个细节(5):

学校的厕所

       经常到中小学去听课、考察、调研、作学术报告,以及参加其它各类教研活动,免不了要去学校的厕所轻松一下、方便一下。

十多年来,到过的中小学已经记不清了,却少有学校的厕所令我感到舒适和满意的,原因是中小学的厕所里没有手纸、香水和洗手液。

虽然大多数学校的厕所既不是乱七八糟,也不是臭气熏天,但总是感觉缺少了一点什么。

缺少的是什么呢?

      我曾经对小学的总务主任作过初步的调查,发现在我国小学中,超过50%学校的厕所远离教学楼或教学楼里没有卫生间,大多单独建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在单独建厕的学校中,超过70%学校厕所每天打扫仅仅一次或不足一次,超过60%学校厕所的冲水器已经损坏而失修或厕所根本没有下水;几乎100%的小学和中学的厕所里没有手纸,更谈不上香水和洗手液了。

      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一些外企和各种4S店对员工有那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是因为那里的高工资吗?

也许是。

但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对员工生存状态从骨子里的人文关怀。

许多外企给员工提供了早餐奶、下午茶;每个员工在生日那天都能收到老板赠送的、员工本人十分喜欢的一份精致小礼品;外企的厕所地点设置很方便,厕所里一定有香水、洗手液和手纸,而且有专人每天多次打扫……

      在我主办的一次校长高级论坛上,我曾经对校长们提出过这个问题:

学校的厕所里有手纸、香水和洗手液吗?

有的校长对我提出这个问题不理解,议论说郭教授怎么会对我们提这样的问题。

其实,我的意图是想让校长们思考一下:

我们是怎样关注师生在学校中的生存状态的。

我总觉得,学校要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首先必须对教师和学生具有感召力,具有吸引力。

学校要具有家的某些基本要素和基本功能,感到生活的便利、生活的轻松、生活的惬意,而不仅仅是感到压力、紧张、负担、责任,还应有基本的快乐、和谐、自在、轻松、愉悦。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教育文献中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即school-home,意思是“校家”,是指学校具有家的要素、功能和意义,是指学校要像家一样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家的主人、家庭的成员,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

      厕所也许是一个家庭、一所学校最不显眼的地方,却是最不能忽视的地方,因为它与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说,看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只要看看该单位的厕所就可以了。

我觉得这个看法有点道理,因为厕所是一个单位最不起眼的地方,却最能反映该单位处理细节问题的方式。

      去年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在我的合作研究学校成都市磨子桥小学与刁校长谈及学校的厕所问题。

刁校长心领神会,利用暑假,对学校所有的卫生间进行改造,装上了卫生纸箱,配备了洗手液,并把不同楼层的卫生间取名了“某某花房”。

开学后不久,有趣的事件发生了:

小孩子们浪费手纸、洗手液。

学校针对学生的浪费行为,开展了“节约是美德”的主题教育活动。

有意思!

厕所的改变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鲜活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了生动具体的载体。

原来,厕所也具有教育功能!

一个不起眼的隐私空间,成为一位绅士和淑女开始成长的空间。

真是时时处处有教育啊!

       我的中小学的厕所缺乏了什么?

大家也许会说,缺少了手纸,缺少了香水,缺少了洗手液。

透视地看,我觉得是缺少了对师生生存状态的关怀,缺少了真实的、看得见的教育。

               

               学校的30个细节(6):

学校的标识     在我的记忆里,早已印上了许多品牌产品、组织机构的图案或符号,留下了一些知名企业的名言,因为大凡知名品牌、知名企业或者组织机构,都具有广泛社会认知度的标识。

惭愧的是,作为一个以基础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者,我的记忆里确实没有多少响当当的中小学的图案、符号和名言。

     学校的标识,是学校形象的标志,是学校的识别系统。

学校的标识大致可分为外在标识和内在标识两大类。

外在标识主要分为场所标识和符号标识两种。

场所标识主要是指学校的各种空间的标示,如功能场所标示、道路名称标示、建筑物名称标示等。

符号标识主要包括校名标示、校旗、校徽、校歌等。

内在标识主要是指学校的教育理念或办学理念。

学校的标识属于学校的形象设计(VI)系统。

     一所品牌学校的VI应该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认知度或知晓度。

可惜的很啦!

我国那么多“名校”,真正有广泛社会认知度、社会知晓度的学校标识却太少太少。

我们的校长们太不注意“学校形象设计”这一细节了!

已经到了广告开始镌刻在人的脸上的年代了,我们的中小学却忽略了学校形象这一细节。

你看,当省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召开的时候,每个学校高举的校旗不是红色就是白色,上面保准书写着大大的“某某某中学”“某某某小学”几个汉字。

这是旗帜么?

你见过哪个机构、组织或者国家的旗帜是用纯文字表达的?

所谓旗帜,是用图案、线条、色彩、文字和形状相结合来表达的“象征物”。

我在德国见过一些中小学的校旗,那真叫有个性、有意蕴,校旗上什么颜色都有,有的学校的校旗很大胆,甚至黑色也能成为校旗的主色调,图案更是五花八门。

当然,也有校旗上的图案非常简洁的。

仅从校旗这一点来看,国内真正有校旗的中小学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再看,校徽的使用,国内中小学对外发布的所有文本封面上,几乎很少见到学校的校徽图案,学校的校服上也难见到该校的校徽,大多是用拼音或英文字母书写着“某某学校”的标记。

再到校园里看看,场所标识不清晰、字体五花八门,或根本没有完整的场所标识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了。

我们很多学校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搞“校园文化”(我觉得还是提“学校文化”好,因为“校园”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的研究,却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忽视了。

     去年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报道了一个新闻很有意思:

上海市杨浦中学由该校一位农民工子弟题写校名。

该农村孩子在与上海市的孩子们交往中,总是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但这个孩子在书法方面有特长,校长为了帮助这个孩子树立自信心,大胆地决定由他重新题写校名,并用镏金大字镌刻在学校大门外。

杨浦中学校长的行为很值得赞赏。

我觉得应该赞赏校长两点,一是利用形象设计来帮助和教育学生,二是让学生参与学校形象的设计,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现在,给校园道路命名的多了,给学校建筑物命名的多了,给班级命名的多了,提炼学校办学理念的多了,这的确是值得欣慰的。

其实,还有许多学校形象设计的细节是不能忽略的,如备课本的设计、听课本的设计、信封信笺的设计等同样需要关注。

也许你认为这是鼓励学校在做表面文章,其实我不这么看,因为,一个优秀品牌的塑造过程,是不能没有基本的形象设计的,它是一种文化的表征,是对精品的要求。

人靠衣装马靠鞍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