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餐馆海底捞火锅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5866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名餐馆海底捞火锅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知名餐馆海底捞火锅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知名餐馆海底捞火锅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知名餐馆海底捞火锅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知名餐馆海底捞火锅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名餐馆海底捞火锅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docx

《知名餐馆海底捞火锅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名餐馆海底捞火锅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名餐馆海底捞火锅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docx

知名餐馆海底捞火锅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

员工激励,心理契约,竞争战略

21世纪商业评

服务就是差异化

   我18岁进工厂,成为拖拉机厂一名电焊工人,上班几年后觉得无聊,就在街边摆起了四张桌子,开始卖麻辣烫。

这种状态持续了两年,1994年3月,海底捞第一家火锅城在四川简阳正式开业,我、我太太、同学和同学太太四人,就是海底捞的创业团队。

那时我连炒料都不会,只好买本书,左手拿书,右手炒料,就这样边炒边学,可想而知,这样做出来的火锅味道很一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点,客人要什么速度快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

因为我们服务态度好、上菜速度快,客人都愿意来吃,做的不好客人会教我做。

我发现优质的服务能够弥补味道上的不足,从此更加卖力,帮客人带孩子、拎包、擦鞋……无论客人有什么需要,我都二话不说,一一满足。

这样做了几年之后,海底捞在简阳已经是家喻户晓。

   我做火锅是偶然,但也算歪打正着,因为火锅相对于其他餐饮,品质的差别不大,因此服务就特别容易成为竞争中的差异性手段。

   1999年,我决定将“海底捞”的牌子做到外地去,海底捞走出简阳的第一站,选在了西安,因为西安那边有人愿意和海底捞合作。

但事与愿违,海底捞刚到西安头几个月都接连亏损,眼看就要把我们之前辛苦积攒下来的老本赔个精光,危急关头,我果断要求合伙人撤资,委托我派过去的得力助手杨小丽全权负责,重拾海底捞的核心理念——服务高于一切!

短短两个月内,西安海底捞店居然奇迹般地扭亏为盈。

   我这个人想法也比较开明,没有“餐饮服务”的定见:

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只要顾客有需求,我们就做。

   最近被网友们热评的“火锅外卖”是海底捞的特色服务之一,起因是我在开会时提了一句:

现在网络营销很火,咱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嘛!

实际上这一形式自2003年就开始了:

受到“非典”的影响,餐饮行业陷入低谷,海底捞也未能幸免,营业额直线下降,往日宾客满座的火锅店变得冷冷清清。

身为西安店的经理,杨小丽开始寻思对策:

客人不愿进店就餐,可以给客人送上门去,她马上就在报纸上发布了一条关于海底捞火锅外卖的消息。

送火锅上门,这很新鲜,海底捞的订餐电话立刻响个不停。

为了送货方便,我们将传统的煤气罐更换为轻便的电磁炉,前一天送餐,第二天再去取回电磁炉。

记得这事当时还被“焦点访谈”栏目作为餐饮业在“非典”时期的重大创新进行了专题报道。

   现在海底捞在全国8个城市都开设了分店:

沈阳、天津、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和郑州。

这也是连锁餐饮业的特性:

在大城市做好了,小地方一样也能做好,成功模式是可以直接复制的。

 

服务好你的员工

   海底捞的服务员很多都是经人介绍过来的:

老乡、朋友、亲戚甚至是家人……这种招聘方式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就餐的顾客是人,管理的员工是人,所以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

我始终认为,只有当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会真正快乐地工作,用心去做事,然后再透过他们去传递海底捞的价值理念。

大家可以和亲戚朋友一起工作,自然就很开心,这种快乐的情绪对身边的人都是很具感染力的。

海底捞为员工租住的房子全部是正式住宅小区的两、三居室,且都会配备空调;考虑到路程太远会影响员工休息,规定从小区步行到工作地点不能超过20分钟;还有专人负责保洁、为员工拆洗床单;公寓还配备了上网电脑;如果员工是夫妻,则考虑给单独房间……光是员工的住宿费用,一个门店一年就要花掉50万元人民币。

   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每个月会给大堂经理、店长以上干部、优秀员工的父母寄几百元钱,这些农村的老人大多没有养老保险,这笔钱就相当于给他们发保险了,他们因此也会一再叮嘱自己的孩子在海底捞好好干。

此外,我们出资千万在四川简阳建了一所寄宿学校,让员工的孩子免费上学。

我们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每年会拨100万用于治疗员工和直系亲属的重大疾病。

虽然这样的福利和员工激励制度让海底捞的利润率缩水很多,但我觉得这些钱花得值当。

   加入海底捞的员工,流动率在头三个月以内会比较高,因为生意太好了,确实太累了,三个月到一年之间有所降低,等过了一年就比较稳定了,能做到店经理就非常稳定了。

海底捞员工的薪酬水平在行业内属于中端偏上,但有很完善的晋升机制,层层提拔,这才是最吸引他们的。

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包括店长、经理都是从内部提拔上来的。

我们会告诉刚进来的员工,你只要好好干,我们一定会提拔你,这是我们的承诺。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理想,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农村、学历也不高,但他们一样渴望得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希望和城市居民一样舒适体面地生活,他们也愿意为追逐梦想而努力,用双手改变命运。

我要让他们相信:

通过海底捞这个平台,是能够帮助他们去实现这个梦想的。

只要个人肯努力,学历、背景这些都不是问题,他们身边榜样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未来。

   我们对每个店长的考核,只有两项指标:

一是顾客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而对于服务员,不可能承诺让所有的顾客都满意,只要做到让大多数顾客满意,那就足够了。

我们会邀请一些神秘嘉宾去店里用餐,以此对服务员进行考核。

   我看到有的餐厅训练服务员,微笑要露出八颗牙齿,嘴里夹着根筷子训练,我说那哪是笑啊,简直比哭还难受,那些僵硬的笑容,并不是发自内心的。

海底捞从来不做这类规定,激情+满足感=快乐,这两条都满足了,员工自然就会快乐,并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之中。

 

海底捞的章法

   我倡导亲情式的管理,但并非放松要求的管理。

从表面上看海底捞的管理不成章法,实际上很有章法。

   我们总结出海底捞的基本点:

海底捞的战略目标很清晰——保障顾客满意度,以达到品牌建设的目的;核心思想——用双手改变命运;人员安排——轮岗,而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样方便以后升迁;组织结构——尽可能地下倾。

   在财务上,我充分授权,没有资金需要我审批,财务总监就是最后一道坎。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我的原则。

海底捞每年要花十个亿出去,平均每天的资金吞吐量有多大?

我如果事必躬亲,会累死的。

在海底捞公司,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拥有超过一般餐饮店员工所能得到的权力:

200万以下的开支,副总可以签字;100万以下的开支,大区经理可以审批;而30万元以下的开支,各个分店的店长就可以做主。

就连普通的一线员工,也有一定权限:

他们可以赠送水果盘或者零食;如果客人提出不满,他们还可以直接打折,甚至免单。

   管理层级上,也没有人直接向我汇报。

公司设立了由7个部门领导组成的总经理办公会,每个月开一次会,没有特殊情况我都会参加。

我们还有一个规定:

这7个人当中如果有谁要离开,将得到800万元的补贴,800万正好是海底捞开设一家新火锅店的费用。

总经理办公会的几个成员现在都年薪百万,他们出去单干,能力是绝对没问题的,如果他们自己去开一家火锅店,一年肯定不止赚一百万,但他们都不愿意走,觉得留在海底捞发展挺好。

三年前我弟弟从部队转业后找到我,说想自己开家餐厅,我让他来海底捞从服务员干起,三年后他凭借自己的能力晋升为总经理办公会成员,两个月前他找到我,说决定享受800万的补贴,离开海底捞自己去创业,我支持他。

   我认为人力资源部是最重要的部门,不能够独立,领导一定是有实权的人物,哪怕是挂名。

我就兼着海底捞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部长,几大部门领导是副部长,分公司老总也是各地人力资源部的部长。

   经常有店长、经理和我说:

咱们的发展是不是太慢了,我们明年要开多少家店,我说到底谁是老板啊?

皇帝不急太监急。

海底捞的每个店都会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每个店还必须保证有30%左右的老员工压阵。

每开设一家新店,必须有符合要求的店长、领班和员工,如果人员不到位的话,那我们就会停店,即便新店已经装修完工,也要等相关人员考核达标之后再正式开业。

今年天津和上海分店就遇到这种情况,这是决策中的失误,但没有人会因此承担责任。

   其实现在是海底捞很危险的一个阶段,扩张太快,还没有很好的办法通过流程、制度和绩效考核把我们的企业文化很好地贯彻下去。

现阶段我不会追求太快速的发展,也不会为了盈利去做一些我认为不合理的事情。

海底捞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建立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体系,以适应和保障企业的发展。

(本文由张婷采访整理)

为什么有了创新机制,创新反而少了?

 2011-02-1209:

11作者:

《中国企业家》特约作者黄铁鹰

雇佣大脑

   什么东西成了焦点,自然就引来人们评头品足,有人说海底捞火锅底料是不是有什么奥秘?

很多同行偷偷把底料拿回去化验。

还有人说,海底捞不知骗了多少贷款。

要不,怎么这么大手笔扩张?

海底捞每间店都在2000平方米左右,大店装修费就要上千万,小的也要几百万。

还有的说,保不齐人家有什么旁门生意,是用火锅洗钱呢。

   可海底捞不仅没有银行贷款,连找上门风投的钱都没要。

我开始研究海底捞就是因为一个做投资银行的学生。

他说:

“黄老师,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公司,叫海底捞火锅店。

我们主动给它送钱,那个老板硬不要。

   我后来问张勇:

“这年头很多人就想圈钱,你为什么不要?

   张勇挺坦白,“如果用了投资银行的钱,就要按人家的计划开店。

可是我觉得生意跟人一样,该干活就要干活,该吃饭就要吃饭,该睡觉就睡觉。

不是每年你想开几个店就能开几个店。

   “你们从没有借过银行的钱?

   “我们也不是不想用银行贷款,可是贷款需要资产抵押。

海底捞没什么值钱的资产,店面都是租来的,最贵的就是装修和锅碗瓢盆,可是这些不能作资产抵押,初始投资也就是四个股东浑身上下的八千元现金。

   我睁大眼睛问他:

“你是说海底捞的初始投资就八千元?

   “对,就八千元。

黄老师你不做餐馆,可能不知道:

做火锅的确很辛苦,但做好了很赚钱。

海底捞好的店半年就能收回投资;一般的店一年收回;不好的店,两年也差不多收回投资。

一间店收回一半投资时,我们就有钱开始筹办第二个店,因为新店装修总要几个月。

   我心里默算了一下,如果都按一年收回投资,海底捞办了十六年,一生一,二生二,四生四早知道火锅这么赚钱,我都做火锅了。

可是研究海底捞两年后,我知道了,我做不成海底捞。

   哪怕在海底捞干过一天的员工都知道“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这句张勇语录。

   尽管每桌客人都是来吃火锅,但有的是情侣,有的是家庭聚会,有的是商业宴请客人不同,需求就不同,感动客人的方法就不完全一样。

   从买菜,洗菜,点菜,传菜,炒底料,到给客人涮菜,打扫清洁,收钱结账,做过火锅店每一项工作的张勇深知,客人要求五花八门,标准化服务最多能让客人挑不出毛病,但不会超出顾客的期望。

   他开办火锅店初期,一天,当地相熟的干部下乡回来,到店里吃火锅。

张勇发现他鞋很脏,便安排一个伙计给他擦了擦。

这个小小举动让客人很感动,从此,海底捞便有了给客人免费擦鞋的服务。

   一位住在海底捞楼上的大姐,吃火锅时夸海底捞的一种辣酱好吃。

第二天张勇把一瓶辣酱送到她家里,并告诉她以后要吃海底捞随时送来。

   这就是海底捞一系列“变态”服务的开始。

   开连锁餐厅最讲究的是标准化,比如肯德基薯条要在一定温度的油锅炸多长时间,麦当劳汉堡包的肉饼有多少克重。

可标准化保证质量的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因为它们忽视了执行者最值钱的部位—大脑。

   让员工严格遵守标准化流程,其实等于雇佣一个人的双手,没雇佣大脑。

这是亏本生意,双手是最劣等的机器,最值钱的是大脑,大脑能创造,能解决流程和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

【张勇在海底捞创造了一种家庭氛围,他的方法是将员工当做家里人,这是常识,但难以做到】

   比如吃火锅,有的人要标准的调料,有的人喜欢自己调;有的人口味重,需要两份调料,有的人连半份都用不了;有的人喜欢自己涮,有的人喜欢让服务员给他涮。

   一个客人想吃冰激凌,服务员能不能到外边给他买?

一份点多了的蔬菜,能不能退?

既然是半成品,客人可不可以点半份,多吃几样?

一个喜欢海底捞小围裙的顾客,想要一件拿回家给小孩用,给不给?

   碰到这些流程与制度没有规定的问题,大多数餐馆当然是按规矩办—不行;在海底捞,服务员就需要动脑了—为什么不行?

   海底捞上海三店服务员姚晓曼说,一次,她服务的11号雅间坐的是回头客邬女士。

邬女士女儿点菜时问撒尿牛肉丸一份有几个?

姚晓曼马上意识到,对方是怕数量少不够吃,便回问一句:

姐,你们一共几位?

她说十位。

姚晓曼马上告诉她,一份本来是八个,她去跟厨房说一下,专做十个。

   上海三店张耀兰有这样的经历,某个星期六晚上生意特别好,7点半3号包房上来一家姓徐的客人,她发现徐妈妈把鹌鹑蛋上面的萝卜丝夹到碗里吃。

   张耀兰感觉徐妈妈一定很喜欢吃萝卜,于是立即打电话给上菜房,让他们准备一盘萝卜丝。

她又拿萝卜丝去调料台放上几味调料。

当她把拌好的萝卜丝端到桌上时,客人很惊讶,她说,“我估计阿姨爱吃萝卜丝,特意拌了一盘送给阿姨吃,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

   “他们当然非常高兴,边吃边夸我,还问这萝卜丝是怎么拌的。

”最后徐阿姨的儿子要来一碗米饭,把萝卜丝盘子里的汤拌到饭里吃了,说这是他吃过最香的饭。

接下来一个月,他们连来了三次,还把其他朋友介绍来吃饭。

   一碗萝卜丝多神奇,海底捞的客人就是这样一桌一桌抓的。

   “创新在海底捞不是刻意推行的,我们只是努力创造让员工愿意工作的环境,结果创新就不断涌出来了。

没想到这就是创新。

”张勇跟我说,后来公司大了,他试图把创新用制度进行考核时,真正的创新反而少了。

“创新不是想创就能创出来的,考核创新本身就是假设员工没有创新的能力和欲望,这是不信任的表现。

什么是创新?

   一个个鸡毛蒜皮的创新,就是海底捞员工每天做的一件件小事。

独立看起来,都微不足道。

可是一万个脑袋天天想着做这些事,同行就很难和海底捞竞争。

   一个管理创新论坛请张勇去讲话,张勇说:

“我们的管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员工都很简单,受教育不多,年纪轻,家里穷的农民工。

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人对待就行了。

   把人当人待,也算管理创新?

对,这就是海底捞最大的创新。

员工.家人

   我质疑张勇:

“哪个老板不想让员工用心工作?

这是全世界老板都想征服的珠穆朗玛峰,可真正做到的凤毛麟角。

【在海底捞工作,比一般餐厅都累得多,张勇多花在员工身上的钱,是要从顾客口袋掏出来的】

   他的答案就这么简单: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人家好,人家也就对你好;只要想办法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家,员工就会把心放在顾客上。

”哦,这不是常识吗。

   中国人真有信仰的不多,家最能触动神经,是绝大多数人的精神家园,一生的追求与荣辱都同家连在一起。

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公私不分。

家的成员很多,地位有高有低,可每个家庭成员都愿意为它做出最大贡献。

怎么才能让员工把海底捞当成家?

   好像一切问题的答案在张勇这里都变得很简单—把员工当成家里人。

   杨小丽的故事是一个注脚。

她是海底捞唯一的副总经理(总经理是张勇),今年刚满30岁。

   杨小丽家在四川农村,上世纪90年代初,两个哥哥做蜂窝煤生意赚了不少钱,可惜,后来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高利贷,杨小丽只好到海底捞干起了服务员。

   快过年了,妈妈来到店里。

半年不见,妈妈憔悴不少。

小丽赶紧拉妈妈进包间里问。

原来一个债主今年来的早,把家里所有值点钱的东西都拿走了。

妈妈让小丽想想办法,能不能借800元钱,否则别的债主打发不了。

   海底捞每月发工资,钱在杨小丽手中从没超过半个小时,就进了海底捞旁边的邮局。

她每月只给自己留10元。

一起打工的姐妹也都要回家过年,去哪儿借这800元?

没办法的女儿跟着妈妈哭红了眼。

   小丽送走妈妈后,张勇知道了此事。

他让公司借给小丽800元。

小丽说:

“每月从我工资里扣吧。

   “扣了,你家不还没钱?

年底再还吧。

   过年了,公司发奖金。

杨小丽觉得肯定没自己的份儿,奖金要还那800元借款。

可是会计找到她,让她去领奖金。

   小丽不解地问:

“我还有奖金?

   会计告诉她:

“张大哥说了,你家还债的800元由公司出。

   为了家,杨小丽敢拼命。

国外打架最多的地方是酒吧,中国就是餐馆。

在中国做餐馆,如果没有过打架那一定是有菩萨保佑。

特别是海底捞这种营业到深夜的餐馆,店越做越火,麻烦自然就多起来。

   一天三个男人同西安海底捞的服务员吵起来,并且动手连打了两个女服务员。

海底捞男服务员把对方打了一顿。

结果不到三个小时,对方来了两辆卡车,跳下60多条手持棍棒的大汉。

条件是:

给5万元赔偿;要不就砸店!

杨小丽一声令下,100多员工冲出店。

男员工在前面,女员工在后面;她,一个不到一米六,21岁的小女子,站到了中间。

那60多大汉站在马路对面,硬是没敢过来。

   “忘了害怕。

当时就想一件事,这个店装修花了那么多钱,绝不能让他们砸。

”杨小丽说。

   我不太相信:

“他们过来你们真敢打?

   小丽说:

“他们要动手,那就没办法了!

   我倒吸了一口冷气,都说川军善战,没想到川军的娘子军更凶。

   海底捞进入西安十几年了,共有八间店,打过很多次架。

杨小丽经常进局子,最长一次,被公安局关了一夜才放出来。

   人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尊敬。

对员工的尊敬就是信任。

   信任你的操守,就不会把你当贼防;信任你的能力,就会把重要的事情委托给你。

人被信任了,就有了责任感;于是,士为知己者死,才能把公司的事当成家里的事。

   信任的标志就是授权。

张勇在公司签字权是100万以上;100万以下是由副总、财务总监和大区经理负责;大宗采购部长、工程部长和小区经理有30万元签字权;店长有3万元签字权,这种放心大胆的授权在民营企业实属少见。

   张勇对一线员工的信任更让同行匪夷所思。

一线普通员工有给客人先斩后奏的打折和免单权。

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一个菜或加一个菜,甚至免一餐。

这等于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是经理—这种权力在其它所有餐馆都是经理才有的。

   2009年春天,我把张勇请到北京大学给我的MBA学生讲课,一个学生问:

“如果每个服务员都有免单权,会不会有人滥用权力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们免单?

”张勇反问那个学生:

“如果我给了你这个权力,你会吗?

”整个课堂200多个学生,一下子鸦雀无声。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信任,海底捞也有滥用权力的员工。

   当海底捞赋予服务员免单权的同时,就意味着公司必须要承担极少数员工对权力滥用的风险;同时,还必须承担当少数人滥用得不到制止时,权力就有可能大面积被滥用的风险。

   这种员工一个最通常做法就是“吃单”。

吃单有很多形式,比如,下馆子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不会仔细审单,特别是公款请客;加之,吃火锅点的菜又多,即使是审单,往往也审不清楚。

也有的服务员跟收银说,由于某种原因,他给客人免一个菜,可是他向客人收的确是全款,把免单的菜钱“吃”了。

还有脑袋比较笨的作弊者:

直接趁着晚餐用餐人多,结账来不及同后厨对单的漏洞,把客人没退的菜,直接说成退了。

然后把退的菜钱自己吞了。

   上述这些漏洞难控制,所以那些学海底捞的餐馆在免单权上还是按照传统做法,只由少数高层管理人员行使。

而对海底捞的挑战就是,怎么才能把害群之马挖出来。

   海底捞有一套特殊干部选拔制度:

除了工程总监和财务总监之外,所有干部都必须从一线服务员做起。

这条晋升政策甚至极端到包括厨师长的职位。

原因是不论你的厨艺多么好,没有亲自服务过客人,就不知道服务员需要什么样的后厨支持。

   这样层层选拔出来的管理者太清楚了,什么时候员工才必须用免单这种极端方式让客人满意。

因此,有心作弊的员工能骗过他们一次,但不可能逃过第二次。

   我问曾做过海底捞最年轻店长的林忆:

“你怎么防范有人吃单?

   这个今年才25岁,管理5个店的姑娘告诉我,海底捞有为举报人保密和奖励举报人的制度。

服务员都是刚走入社会打工的青年,不是江洋大盗,做一点亏心事,脸上就不自然,同事很容易发现。

还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监察流程制度,比如这个店对不上单的情况超出正常范围,那一定是有人吃单了,于是,管理人员排查一遍,差不多就八九不离十。

剩下的事就是举证了。

   我挺好奇:

“你们还举证?

   林忆说:

“当然要举证了,如果冤枉了人家,人家想不通,就可能要出事。

所以,对证据要非常重视。

”前年她管理的一个优秀员工被人举报吃单,她启动举证程序,找了两个朋友试了该员工两次。

结果,发现他真的把客人退的一份肥牛“吃”了。

   海底捞现有一万多员工,如果按照这些少数害群之马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意识设计管理制度,海底捞就不是今天的海底捞。

张勇是个抓西瓜丢芝麻的人,他没有放弃对绝大多数人的信任。

   当把员工的心留下,再把权力交给员工,员工的脑袋就开始创造了。

“忘我”

   餐馆管理看似简单,实际是个系统工程,从采购、后厨、前厅、门迎、保洁、收银一环扣一环;好的服务必须无缝对接,分工不分家。

   商学院把这种问题归为组织行为,有专门的老师教授这种课程。

然而,我从没有遇到过任何老师能把这个分工配合的问题,像下面这位二十几岁的海底捞员工讲得这么清楚。

   他是海底捞上海五店的夏鹏飞,他说:

四川人都喜欢打麻将,仔细想一想,其实打麻将包含了所有企业成功的精髓。

任何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要的是集体配合。

打麻将,不管谁掉了牌,都会有人尽快捡起来。

因为早捡起来,早开局;早开局,好早点儿赢钱。

打麻将的人从来不迟到,说好晚八点,可是刚到七点三个人就先到了。

剩那个人在路上,这三个人电话一顿催:

快点来,三缺一。

另外,打麻将的人从不挑剔工作环境。

冬天捂着被子打,夏天光膀子打;没桌子把纸箱子倒放,放上板子就是麻将桌,洗脸盆垫上报纸就是凳子。

来一个兄弟说要请下馆子,四个人忙说改天改天。

再有,打麻将用手就能分辨出九万与七万,六条和九条,为什么?

因为打麻将用心了,如果我们用一半的心感受工作会怎么样?

最令人佩服的就是,打麻将的人永远不抱怨别人,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输了钱的只会说:

“我好背。

”上洗手间拼命洗手,回来后,在点好的人身上摸一把,再用别人的打火机点上一支烟,狠狠抽一口。

   海底捞员工有一句话,“在海底捞能熬过三个月的都是好样的。

”在海底捞干活比一般餐馆要累,他们高于同行的收入和待遇不是从张勇口袋里拿出来的。

张勇有一句口头禅:

“钱这个东西,天上掉不下来,地下也长不出来,只能从顾客口袋中掏出来。

   翻台率是衡量餐馆经营效率最重要的指标,它是指一张桌子每天能接待几拨客人。

接待客人次数越多,效率就越高,员工工作量也越大。

   海底捞的翻台率比同行要高一倍到两倍,员工劳动强度自然高于同行。

海底捞的传菜员脚上没有不起泡的;后堂刷碗工手没有不烂过的;前台服务员嗓子没有不哑过的;腿没有不肿过的。

   不但身体累,精神也累,海底捞店长不同于一般快餐店店长。

他们不仅要执行海底捞总部的流程和制度,还有打败对手的使命。

   西安建国路海底捞店的店长方华强回忆:

“2004年9月,小肥羊火锅在离我们不到300米的地方开了一家分店。

我们生意立刻淡了许多,显然它抢了我们的客人。

”他们就使劲琢磨怎么把小肥羊赶出建国路,他几乎天天去小肥羊吃饭,研究对方菜式和服务优缺点,回来后就做出针对性对策。

结果,2005年5月小肥羊终于熬不下去,撤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受的苦。

在一个让人看不起的行业,干着比同行还累的活,张勇让员工们相信,双手确实能改变命运。

   师洪桥是北京海底捞的一位普通员工,童年家里连一个鸡蛋都很难吃到。

看到小朋友们吃冰棒和方便面很羡慕,“他们偶尔让我舔一口,都觉得好甜好幸福。

   后来她和哥哥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可父母只能供一个,“那天晚上,我爸爸哭了,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