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565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doc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doc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

安徽省长丰县城关中学课题组

2009年12月

《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安徽省长丰县城关中学课题组

文摘:

当前,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

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探索出提升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

农村贫困地区教师信息技术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2月28日宣布的统计结果显示:

2005年12月31日截止,中国内地城镇人口为5.62亿(占43%),农村人口为7.45亿(占57%)。

这充分说明了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特别是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搞好农村信息化教育是关键,而提高农村信息化教育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坚实保证。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广大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为更好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用,使配套的硬件设施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切实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自2006年3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的研究工作。

开题以来,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积极开展实践与研究,为提高我县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课题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全县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保证本地区“农村养成教育工程”的成功实施。

2、让优质教育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走进中小学,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

3、挖掘本地区现代教育资源的潜力,用信息化带动本地区教育实现快速、均衡、跨越式发展。

4、农村教师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研究。

着眼于使广大教师明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的积极意义。

5、农村教师必备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研究。

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实用为原则在实践中编写符合农村贫困地区实际需要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并对教师进行必备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

6、提高农村教师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应用能力。

课题组立足实际,打破以培训为主体的单一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摸索尽可能多的有效提高其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途径。

7、区域内优秀学校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应用和辐射作用研究。

以“长丰教育信息网”和“城关中学教育网”为依托,使网站成为远教资源发布、本地资源共享、师生交流、教师与家长交流的窗口,打造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平台,寻找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效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实施过程

1、研究方法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践活动为主,注重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过程实施的可操作性和评价的客观性。

根据研究目标及内容,确定本课题的研究为一项探索性、应用性研究活动,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运用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案例提炼法、经验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法:

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先拟定阶段目标,然后分步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正,使研究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与实践性。

(2)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先进的研究理论,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为我所用。

(3)案例提炼法:

收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以某些个案为研究样本,从实践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理念、规律或模式。

(4)经验总结法:

总结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每学年安排阶段总结与展示,对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要及时宣传推广。

2、课题实施过程

(1)课题组科学分工,明确职责

自2006年3月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设立多个研究小组,多学科、多角度同时开展研究活动。

校长俞家利担任课题组长,在县教育局电教设备科科长邵德峰、副科长赵峰的指导和副校长汤多宽的带领下,组成以理化教研组为基础,信息学科教师为主体,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的研究团队。

课题组核心成员分工负责情况如下表。

姓名

专业职务

职务

学历

课题组职责

俞家利

中学一级

校长

本科

全面负责课题工作

汤多宽

中学高级

副校长

本科

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陶照

中学高级

教务主任

本科

各学科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

肖刚

中学一级

教师

本科

课题研究计划开发、制定

胡宏东

中学一级

教师

本科

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信息调研

代海峰

中学一级

教师

本科

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活动监管

陆少勇

中学一级

教师

本科

信息技术课程开发、论文收集

李晓梅

中学高级

教师

本科

收集、整理文字材料

邵德峰

中学高级

科长

本科

课题研究的指导、协调

赵峰

中学一级

副科长

本科

课题研究的指导、协调

夏卫华

中学一级

教师

本科

收集成果撰写报告

路付胜

中学高级

副校长

本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理科)

王昌平

中学高级

副校长

本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文科)

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稳步、扎实、高效的开展研究工作。

注重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研究活动全面开展前,课题组先后于2006年3月和4月召开了两次课题研究预备会和多次课题研究准备会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使研究成员树立学习与研究同步开展的理念,意识到课题研究成员既是研究者,又是学习者。

课题小组根据各自计划据实分配具体任务,同组成员分工协作,按时优质的完成研究任务。

课题组定期召开各阶段研究进展(成果)汇报会,分析研究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思广益商讨解决方案、分享课题小组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并加以推广。

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亦不辞劳苦多次到校现场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县教育局电教设备科邵德峰科长和赵峰副科长忙碌的身影更是常常出现在学校的机房、教研室和课题研讨会上,为研究工作指明方向,答疑解惑,有效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2)根据研究目标,开展调研与探究

为顺利开展《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研究工作,课题组进行了系列的调研活动,实地走访了农村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有关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问卷调查,召开了学科骨干教师座谈会等,调研的对象基本涵盖了我县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当前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程度偏低,无论是教师的信息意识还是信息技能都有待提高。

明确了工作的重点是:

一是继续加强学校硬件设备建设;二是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意识;三是强化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四是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

(3)围绕课题内容,结合实际,编写适用性教材

课题组结合长丰县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现状,结合培训的要求,编写了适用性的培训教材。

在教材编写中,课题组本着求实、创新、扎实、有效的原则,以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有效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科学取舍,编写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材》初级、中级、高级系列教材。

教材内容涉及对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功能的认识,系统的操作及系统的日常维护;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技能;学习使用FLASH、AUTHORWARE等专业性较强的应用软件,以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互联网基础知识,提高互联网资源的搜索、下载、整理和运用的能力;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交流等。

参与教材编写的课题组成员有专门从事电教的专业人员,有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信息课教师,在编写的过程中,各有关单位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相关领导不仅高度重视,同时还对教材编写做出关键性的指导。

(4)组织培训,开展实践,提高运用能力

课题组以推动、提高城关中学全体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意识和运用能力为目标,分各教研组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及实践活动;开展互联网学科教育资源应用展示活动等。

现将各项活动情况列举如下:

①2006年城关中学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

(1)、WINDOWS基础知识

(2)、WORD使用及排版(3)EXCEL基础知识(4)POWERPOINT的使用。

②2006—2007学年度城关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

多媒体课件制作

(1)AUTHORWARE

(2)FLASH动画制作

③2006年9月17日到9月21日开展“多媒体教学应用展示周”活动。

活动目的:

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增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意识。

活动涵盖学校各个学科,全校共45位教师参加本次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并从中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④2007—2008学年度城关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网页制作(面向网络课件与网页制作)

(1)PHOTOSHOP

(2)FRONTPAGE

(3)DREAMWEAVE(4)农村远程教育基础知识

⑤2007年9月至2008年元月全校教师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技能培训

培训目的:

让教师们能尽早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紧跟时代步伐,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空间。

主讲教师由本校信息教师肖刚、陆少勇、代海峰、胡宏东四位担任,并由有一定电脑操作水平的青年教师担任组长坚持日常辅导。

⑥2007年7月开展优秀电教论文、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

活动目的: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我校教师不仅精通学科知识,而且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活动内容:

本次评比活动涉及教师撰写的电教论文、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利用网络等资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共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4名。

⑦2008年4月份举行了校教育网站优秀教育教学资源评比活动。

活动目的:

提升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活动内容:

适用于教育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及课外辅助教学的各类教学资源均可列入评比范围。

活动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课题组以上述各项活动的开展为研究样本,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加以研讨、归纳、总结,探索培养教师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形成相关成果。

四、课题研究主要成效

我校承担的“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研究”的课题,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成效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