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5610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docx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docx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MedicalImagingTechnology

适用专业:

医学影像学五年制本科专业

 

执笔人:

蔡裕兴昌仁民

审定人:

陈卫国

学院负责人:

耿仁文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六年十二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常规X线检查与照片冲洗技术、CT、MRI和放射技术影像质量管理。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员掌握各种常规影像检查技术、数字成像检查技术和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影像学解剖及常规部位的X线摄影方法,了解特殊部位的X线摄影方法和CT、MRI技术,使学员具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从事影像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理论讲授与实习同步进行。

以大课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

投照体位实习,采用小课方式,学员相互摆位的模拟手段。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专业课。

先修课程:

人体解剖学、医学影像设备学等。

后续课程:

医学影像诊断学、放射治疗学、介入放射学等。

总学时:

50学时,其中理论课34学时;投照体位实习课16学时。

总学分4分。

 

Curriculuminbrief

ThisfundamentalcourseincludesthetechniquesofX-rayexaminationandfilmdeveloping,intermsofimagequalitymanagementintherangeofCT,MRIandUSG.Bymeansofteaching,studentsshouldgrasptheelementarytheoryofvariousimageexaminationtechniques,testingmethods,clinicalused,specialphotograph,visualization,digitalimagingtechnicandPACSapplications.Inordertogetoptimalprofessionalcareer,studentsshouldgraspthecorrelatedtheoreticalknowledge,bendoverbackwardstopractice.

Teachingcontentsandtimedistribution

Totalclass-hour:

50

Theoreticalteaching:

34

Experimentingteaching:

16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和目前常用的CR、DR、DSA、CT、MRI和影像技术质量管理的发展。

教学要求:

1.掌握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CT、MRI检查技术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2.传统的X线检查与CT、MRI相互之间的关系。

3.了解MRI和影像技术质量管理。

第一章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检查技术的概念及其综合应用原则。

2.熟悉X线照片冲洗技术。

3.了解放射诊断技术质量管理的原则和应用。

(二)主要内容

1.X线检查技术:

掌握普通X线检查、造影检查、数字X线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2.CT检查技术:

了解CT的工作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3.MRI检查技术:

了解MRI的工作原理、成像特点及临床应用。

4.超声检查技术:

了解USG的成像原理、优点及临床应用。

5.各种检查技术的综合应用原则:

检查技术应选择可靠、简便、安全、费用低的原则,尽可能利用检查技术的优势及应用限度。

6.X线照片冲洗技术:

了解胶片及增感屏的结构、成像性能及物理参数。

7.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

影像技术质量管理QM的定义、内容及标准。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X线检查技术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难点:

传统的X线检查与CT、MRI、超声检查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在投照体位课中见习。

第二章X线摄影技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X线摄影条件,常规检查体位,数字X线检查技术。

2.熟悉X线造影检查技术,优质X线照片的条件。

3.了解各种特殊X线检查技术。

(二)主要内容

1.X线摄影条件:

(1)摄影条件计算方法及应用:

掌握三大要素与曝光量之间的关系,熟悉摄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临床应用。

(2)摄影条件表:

了解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的内容及摄影条件表的制作。

2.X线摄影方向和摄影体位的命名:

(1)解剖学的基准轴线和面:

掌握解剖学的姿势、基准轴线和面及头部的基本联线。

(2)X线摄影方向:

掌握摄影学中应用的摄影方向及临床应用。

(3)X线摄影体位的命名:

根据X线摄影方向、病人身体姿势、设计人姓氏及肢体功能状态来命名。

3.X线常规摄影体位:

(1)X线摄影步骤和原则:

掌握各种部位的X线摄影步骤和摄影原则。

(2)骨骼系统摄影:

掌握上肢骨、下肢骨、颅骨、脊柱骨、骨盆、胸廓的常规位置的摄影目的、摄影体位、中心线及标准片显示。

(3)呼吸系统摄影:

掌握胸部各体位的摄影目的、摄影体位、中心线及标准片显示。

(4)消化系统摄影:

掌握消化系统各体位的摄影目的、摄影体位、中心线及标准片显示。

(5)循环系统摄影:

掌握循环系统各体位的摄影目的、摄影体位、中心线及标准片显示。

(6)泌尿系统摄影:

掌握泌尿系统各体位和特殊造影的摄影目的、摄影体位、中心线、标准片显示及禁忌症、临床应用。

(7)乳腺摄影:

掌握乳腺摄影的原理、摄影体位及临床应用。

(8)体层摄影:

了解体层摄影的原理、方法、摄影体位及临床应用。

(9)X线放大摄影:

了解放大摄影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4.数字X线检查技术:

(1)数字X线检查步骤:

掌握CR、DR、DSA系统的操作前准备、注意事项,熟悉CR、DR、DSA系统的成像原理。

(2)数字X线检查的后处理:

掌握CR、DR、DSA系统的后处理参数及临床应用。

(3)适宜曝光量:

熟悉手动和自动曝光参数的应用,获取适宜曝光量。

(4)图像处理技术在摄影检查中的应用:

掌握图像处理技术在胸部、头颅、颈椎、泌尿、消化道、软组织、骨骼、乳腺及儿科的应用。

5.X线造影检查技术:

(1)对比剂分类:

掌握阳性、阴性对比剂的性能、作用及临床应用。

(2)药敏试验、药物反应和急救措施简介:

掌握碘过敏试验的五种方法、碘过敏反应的体症及预防急救措施。

(3)普通造影检查技术:

熟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准备、对比剂的应用及造影方法。

(4)DSA检查技术:

熟悉头部、心脏血管、腹部、周围血管的操作技术、造影参数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X线摄影条件,优质X线照片的条件。

2.常规检查体位的摄影目的、摄影体位、中心线及标准片显示,。

难点:

数字X线检查技术。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21学时,在投照体位课见习14学时。

第三章CT检查技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CT扫描检查方法。

2.熟悉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3.了解电子束CT。

(二)主要内容

1.CT检查前准备:

(1)CT机工作环境:

掌握CT机工作环境对温度、湿度、防尘、电源、机房的要求。

(2)CT扫描前的病人准备:

熟悉CT扫描前病人的注意事项。

(3)CT检查注意事项:

了解CT检查注意事项。

2.CT图像:

(1)CT图像特点:

掌握CT成像的特点,CT值、灰阶、窗宽、窗位的选择。

(2)影响CT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

掌握影响CT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如何预防伪影的产生。

3.CT检查方法:

(1)CT平扫:

掌握CT平扫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2)CT增强扫描:

掌握CT增强扫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3)造影CT检查:

掌握造影CT检查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4.螺旋CT:

(1)单层螺旋CT:

了解单层螺旋CT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2)多层螺旋CT:

了解多层螺旋CT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3)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

了解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

5.电子束CT:

(1)电子束CT的特点:

熟悉电子束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扫描方法:

熟悉单层扫描、多层扫描及EBCT的对比剂应用技术。

6.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1)颅脑:

掌握平扫、增强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

(2)头颈部:

掌握眼眶、耳部、鼻窦、颌面部、颈部的临床检查技术。

(3)胸部:

掌握胸部扫描的方法及图像后处理技术。

(4)腹部:

熟悉腹部检查采用的对比剂及平扫、增强扫描技术。

(5)盆腔:

熟悉盆腔的检查方法及图像后处理技术。

(6)脊柱:

熟悉脊柱的检查方法及图像后处理技术。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CT扫描检查方法。

难点:

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4学时,在投照体位课见习1学时。

第四章MRI检查技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脉冲序列应用,MRI检查方法、对比剂的临床应用和伪影识别处理技术。

2.熟悉脉冲序列的原理。

3.了解MRI系统的生物效应和安全性。

(二)主要内容

1.概述:

(1)MRI的特点:

熟悉MRI成像的优、缺点。

(2)MRI的临床应用。

(3)MRI检查的禁忌症。

2.MRI检查前的准备:

(1)MRI检查的安全要求:

熟悉MRI检查的安全要求。

(2)MRI检查前的准备:

掌握MRI检查前的准备。

3.常用脉冲序列及其应用:

(1)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3)反转恢复序列。

(4)梯度回波脉冲序列(5)回波平面成像序列

4.成像参数的选择:

(1)MRI图像质量的评价指标:

掌握MRI图像质量的评价指标(空间分辨率、信噪比、对比度)。

(2)成像参数对MRI图像质量的影响。

(3)成像参数的选择:

5.MRI特殊检查技术:

(1)流动补偿技术:

掌握流动补偿技术在运动组织成像的特点。

(2)饱和成像技术:

掌握MRI检查中常用的局部饱和技术、化学位移频率饱和技术、水—脂反相位饱和成像技术。

(3)门控技术:

熟悉心电门控技术、呼吸触发及门控技术(4)空间编码:

熟悉频率编码方向和相位编码方向,减少伪影。

(5)磁化传递对比技术:

熟悉磁化传递对比技术的临床应用。

(6)半傅里叶采集:

熟悉半傅里叶采集可节约一半的采集时间。

(7)MR水成像技术:

掌握MR水成像技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8)MR频谱的临床应用。

6.MRI血管成像:

(1)时间飞越法MRA:

掌握时间飞越法MRA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2)相位对比法MRA:

掌握相位对比法MRA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3)对比增强MRA:

熟悉对比增强MRA新技术的应用。

(4)MRA血管成像的图像后处理。

(5)临床应用。

7.MRI增强检查:

(1)MRI对比剂分类:

细胞液内外对比剂、磁化强度、组织特异性和化学结构对比剂。

(2)MRI对比剂增强机制:

顺磁性对比剂的增强机制、超顺磁性和铁磁性对比剂的增强机制。

(3)MRI对比剂应用:

熟悉几种MRI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4)MRI对比剂副作用及处理:

掌握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

8.MR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1)头部MR成像技术。

(2)颈部MR成像技术。

(3)脊柱及脊髓MR成像技术。

(4)胸部MR成像技术。

(5)腹部MR成像技术。

(6)关节MR成像技术。

9.伪影及补偿技术:

(1)运动伪影:

掌握运动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补偿技术。

(2)包裹伪影:

掌握包裹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补偿技术。

(3)化学位移伪影:

掌握化学位移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补偿技术。

(4)截断伪影:

掌握截断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补偿技术。

(5)磁敏感性伪影:

掌握运动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补偿技术。

(6)拉链伪影:

熟悉拉链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补偿技术。

(7)遮蔽伪影:

熟悉遮蔽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补偿技术。

(8)交叉激励:

熟悉交叉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补偿技术。

(9)其他伪影:

熟悉其他伪影的产生原因。

10.MRI系统的生物效应:

(1)静磁场的生物效应。

(2)梯度磁场的生物效应。

(3)射频脉冲的生物效应。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脉冲序列应用,MRI检查方法、对比剂的临床应用和伪影识别处理技术,伪影及补偿技术。

难点:

脉冲序列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在投照体位课见习1学时。

三、实验(见习)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理论课,进一步巩固所学过的内容,见习课的内容如下:

序号

实验(见习)内容

实验(见习)目的

学时

实验类型

1

四肢

掌握四肢的摄影

2

演示性实验

2

颅脑

掌握颅脑的摄影

2

演示性实验

3

脊柱

掌握脊柱的摄影

2

演示性实验

4

胸部、腹部、骨盆

掌握胸腹的摄影

2

演示性实验

5

特殊摄影

掌握特殊摄影

2

演示性实验

6

特殊造影

掌握特殊造影

2

演示性实验

7

数字化摄影

掌握数字化摄影

2

演示性实验

8

CT

了解CT的操作

1

演示性实验

9

MRI

了解MRI的操作

1

演示性实验

实验课总学时数

16

四、扩展性教学内容

通过50学时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要求学员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和X线检查特殊摄影、特殊造影、数字成像检查技术和图像存储传输管理系统(PACS)的应用,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影像学解剖及常规部位的检查方法,了解特殊部位的检查方法。

掌握CT扫描的基本检查方法。

如条件允许的,利用业余时间实践临床病人的检查。

五、教材与教学资源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主编:

于慈喜

副主编:

田富强承益清

编者:

蔡裕兴袁聿德张晓康方国才宋树良倪红艳郭玉军

人民卫生出版社

《X线摄影学理论基础》

主编:

蔡裕兴

副主编:

田富强

审校:

曾行德

第一军医大学出版社

《X线摄影学》

主编:

田富强

副主编:

苍政文

编者:

蔡裕兴谢雄张军袁赤王勇

审校:

曾行德

第一军医大学出版社

《影像诊断及投照技术学》

主编:

曾行德

副主编:

陈卫国田富强陈燕萍李绍林彭武和孟林

审校:

曾行德张雪林龚渭冰

第一军医大学出版社

《X线摄影学》

主编:

袁聿德

编者:

曹厚德燕树林

审校:

范焱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主编:

张云亭袁聿德

编者:

于铁链刘望彭曲丽英李月卿郑可国康春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考核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期终考核以理论知识闭卷考试为主。

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的检查技术应用的掌握和了解,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钻研。

题数

 

章节

题型

客观形(固定应答形)试题

主观形(固定应答形)试题

单选题

多选题

问答题

单选题

多选题

问答题

第一章

5

2

1

8

第二章

40

15

55

第三章

5

1

2

8

第四章

5

1

1

7

第六章

5

1

6

60

20

4

84

 

七、教学时数分配

理论课学时分配

章节

理论课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概论

1

第二章

第二节

X线摄影条件及命名

1

第二章

第三节

四肢

4

第二章

第三节

颅脑

2

第二章

第三节

脊柱

2

第二章

第三节

胸部、腹部、骨盆

2

第二章

第三节

特殊造影

4

第二章

第五节

特殊摄影

2

第二章

第四节

数字化摄影

4

第六章

X线胶片冲洗技术

2

第三章

CT

4

第四章

MRI

2

复习

2

考试

2

理论课总学时数

34

 

八、课程实施要求及相关说明

1、教学中要加强运用自然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教书育人,加强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理论讲授与投照体位实习同步进行。

以大课方式,针对影像学的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

投照体位实习,采用小课方式,学员相互摆位的模拟手段,进一步充实大课所讲授的内容。

3、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带,采用自学形式以扩充学员知识面。

4、适当辅助以模拟系统胶片的冲洗实习,以适应学员未来不同的工作环境。

5、通过学导式评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综合,提高学员的临床能力。

6、本课程应先修影像设备学、人体解剖学等,后续修医学影像诊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