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环节教学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5386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五环节教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五环节教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五环节教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五环节教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五环节教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五环节教学1.docx

《新五环节教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五环节教学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五环节教学1.docx

新五环节教学1

新五环节教学法——数学授课教案

 

 

学习内容

第五单元百分数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学习时间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

 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新五环节教学法及操作指要

  

 

 

 

 自

 

 

1.初步认识(接受性)百分数

2.探究方式(继承性)

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解

 

 

 

1.小组交流:

组内个体充分展示,明确共识与争议。

确定全班交流人员与内容。

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

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2.全班交流:

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学生讨论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1)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3)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如:

百分之九十写作:

90%;

 

 

 

 

 再

 

 1.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2.写百分号时要注意什么?

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实

 

 

 

课本做一做

 

1评价.他人、他组及自我评价。

(今天和以往比想说点什么)

2.学生个体本节课学习活动而引发的感悟。

 

 板

 

 书

 

 设

 

 计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如:

百分之九十写作:

90%;

新五环节教学法——数学授课教案

 

 

学习内容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学习时间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学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新五环节教学法及操作指要

  

 

 

 

 自

 

 

1.初步认识(接受性)1.教学例1。

(1)出示例1:

把0.24、1.4、0.123化成百分数。

(2)引导学生思考:

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0.24==24%

2.探究方式(继承性)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

(学生探究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解

 

 

 

1.小组交流:

例2:

把27%、135%化成小数。

2.全班交流:

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学生讨论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

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再

 

1.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会有什么变化?

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2.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实

 

 

 

课本做一做

 

1评价.他人、他组及自我评价。

(今天和以往比想说点什么)

2.学生个体本节课学习活动而引发的感悟。

 

 板

 

 书

 

 设

 

 计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新五环节教学法——数学授课教案

 

 

学习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

学习时间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新五环节教学法及操作指要

  

 

 

 

 自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探究方式(继承性)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解

 

 

 

1.小组交流:

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

(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

(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

14÷12≈1.167=116.7%116.7%-100%=16.7%

(4)小结解题方法:

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

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2.全班交流:

小结解题方法:

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

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再

 

 1.小结解题方法:

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

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2.改变问题:

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

(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实

 

 

 

课本做一做

 

1评价.他人、他组及自我评价。

(今天和以往比想说点什么)

2.学生个体本节课学习活动而引发的感悟。

 

 板

 

 书

 

 设

 

 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

新五环节教学法——数学授课教案

 

 

学习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二)

学习时间

 

 

 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新五环节教学法及操作指要

  

 

 

 

 自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2.探究方式(继承性)

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解

 

 

 

(3)引导思考:

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①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第一种:

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

1400×(1+12%)

=1400×112%

=168(册)

 

 

 

 

 再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怎样算?

(都要用乘法计算)

 

 

 实

 

 

 

课本做一做

 

1评价.他人、他组及自我评价。

(今天和以往比想说点什么)

2.学生个体本节课学习活动而引发的感悟。

 

 板

 

 书

 

 设

 

 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二)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新五环节教学法——数学授课教案

 

 

学习内容

折扣

学习时间

 

 

 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学

 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新五环节教学法及操作指要

  

 

 

 

 自

 

 

1.初步认识(接受性)

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

2.探究方式(继承性)

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

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解

 

 

 

1.小组交流:

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2.全班交流:

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学生讨论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

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再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

打八折是什么意思?

打八五折呢?

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

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

(“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实

 

 

 

课本做一做

 

1评价.他人、他组及自我评价。

(今天和以往比想说点什么)

2.学生个体本节课学习活动而引发的感悟。

 

 板

 

 书

 

 设

 

 计

折扣

“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新五环节教学法——数学授课教案

 

 

学习内容

纳税

学习时间

 

 

 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学

 

税额的计算,税率的理解。

新五环节教学法及操作指要

  

 

 

 

 自

 

 

1.初步认识(接受性)

a.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

什么是纳税?

b.税率的认识。

2.探究方式(继承性)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20%表示什么?

 

 

 解

 

 

 

1.小组交流:

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

这里的5%表示什么?

(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学生讨论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这里的5%表示什么?

(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再

 

 。

1. 理解:

这里的5%表示什么?

(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2.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实

 

 

 

课本做一做

 

1评价.他人、他组及自我评价。

(今天和以往比想说点什么)

2.学生个体本节课学习活动而引发的感悟。

 

 板

 

 书

 

 设

 

 计

纳税

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新五环节教学法——数学授课教案

 

 

学习内容

利息

学习时间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学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新五环节教学法及操作指要

  

 

 

 

 自

 

 

1.初步认识(接受性)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利息: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税后利息:

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

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后利息。

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利率:

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探究方式(继承性)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阅读P99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解

 

 

 

1.小组交流:

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方法:

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丽的100元钱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

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

100×2.70%×3=8.10(元)

(3)三年后取款,小丽能得到8.10元利息吗?

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

1999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的确20%缴纳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后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

2.全班交流:

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学生讨论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学生计算后回答

利息税金:

8.10×20%=1.62元税后利息:

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再

 

 

 计算方法:

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实

 

 

 

课本做一做

 

1评价.他人、他组及自我评价。

(今天和以往比想说点什么)

2.学生个体本节课学习活动而引发的感悟。

 

 板

 

 书

 

 设

 

 计

利息

利息的计算: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新五环节教学法——数学授课教案

 

 

学习内容

扇形统计图

学习时间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学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新五环节教学法及操作指要

  

 

 

 

 自

 

 

1.初步认识(接受性)

2.探究方式(继承性)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

(学生探究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解

 

 

 

1.小组交流:

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全班交流:

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学生讨论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再

 

 生成扇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

(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实

 

 

 

课本做一做

 

1评价.他人、他组及自我评价。

(今天和以往比想说点什么)

2.学生个体本节课学习活动而引发的感悟。

 

 板

 

 书

 

 设

 

 计

扇形统计图

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新五环节教学法——数学授课教案

 

 

学习内容

扇形统计图

(二)

学习时间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学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新五环节教学法及操作指要

  

 

 

 

 自

 

 

根据条形统计图给出的信息,计算出了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这样的信息你能从条形统计图直接看出吗?

”由此使学生认识到条形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扇形统计图。

 

 

 解

 

 

 

全班交流:

在给出扇形统计图时,可以先出示一个圆,说明用这个圆表示全班同学的人数,然后再出示完整的扇形统计图(或分步出示各扇形)。

在此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各个扇形的具体含义,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把代替全班人数的圆平均分成100个小扇形,那么其中这样的20个小扇形就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也就是20%,30个小扇形就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也就是30%……反过来,还可以指名几个项目,让学生看图说说最喜欢这些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再

 

 说说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它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

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实

 

 

 

课本做一做

 

1评价.他人、他组及自我评价。

(今天和以往比想说点什么)

2.学生个体本节课学习活动而引发的感悟。

 

 板

 

 书

 

 设

 

 计

扇形统计图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新五环节教学法——数学授课教案

 

 

学习内容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一)

学习时间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新五环节教学法及操作指要

  

 

 

 

 自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2.探究方式(继承性)

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解

 

 

 

全班交流:

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学生讨论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讨论的结果。

 (1)、列表:

鸡876543

兔012345

脚161820222426

 (2)、假设法: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

8-5=3(只)

  (3)、用方程解:

解:

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再

 

 

 解题方法:

  

 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