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5279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近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民主代替专制、法治代替人治的渐进过程。

名称

时间

代表人

代表

重要影响(用一句话概括)

学习内容

补充主要考点

口号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

李鸿章

曾国蕃

地主

阶级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学西方技术

第一个军工企业: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

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

1898年

康有为

梁启超

资产

阶级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学西方制度

它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

变法内容:

办实业;办新式学堂、设译书局;精简机构。

师夷长技

以制夷

辛亥革命

1911年

孙中山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学西方制度

孙中山主要事绩:

成立中国同盟会;领导武昌起义;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4年国共合作。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陈独秀

李大钊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学西方思想

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新思想、新理念有:

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

民主、科学

补充内容:

1、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是: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2、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外国的侵略。

近代历史上的思想文化运动

近代史上

运动名称

时间

核心主张

代表人物

代表作或观点

意义

欧洲三大

思想运动

文艺复兴

14-16世纪

人文主义

但丁、达芬奇

《神曲》

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理性主义

伏尔泰

三权分立制

反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美1987宪法

马克思主义运动

1848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为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

亚洲思想运动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民主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李大钊

《新青年》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俄国发展成为:

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成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改革或革命的名称

性质

时间

领导人

文献

文献意义

改革或革命意义

爆发的根本原因

19世纪60年代三次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资--的改革

1861

亚历山大二世

(各国政治体制:

美:

联邦制;

俄:

封建专制;日:

君主立宪制;

法:

共和制;英:

君主立宪制。

使俄走上了--道路

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

资--的改革

1868

明治天皇

使日走上了--道路

幕府封建统治阻碍日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洋务运动

资--的改革

19世纪60年代

李鸿章等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面临民族危机,为维护清王朝统治

近代四次资产阶级性质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的革命

1640——1689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限制了王权,建立了

使英走上了--道路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法国大革命

资--的革命

1789——1794

罗伯斯比尔

《人权宣言》

纲领性文文件,反-

使法走上了--道路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

第一次--革命;

民族解放运动。

1775——1783

华盛顿

《独立宣言》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使美走上了--道路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南北战争;

又名美国内战

第二次--革命

1861——1865

林肯

《解放黑奴宣言》

和《宅地法》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扭转了战争局面

废除了黑奴制度,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南方种植园经济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林肯当选总统是爆发的直接原因。

试举例说明西方民主政治从产生起就存在局限性——例:

古代希腊政治权利只掌握在少数公民手中,奴隶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利;近代英国保留了封建君主;现代美国仍存在种族歧视。

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时代标志

主要能源

新能源

交通运输

通讯方面成就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时代

煤炭

太阳能

潮汐能

风力能

氢气能

火车、轮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应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第三次促进了第三产力的发展;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4、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的影响:

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知识经济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

电气时代

电力、石油

汽车、飞机

电灯、电报、电话

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

20世纪40——50年代

信息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原子能(核能)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电视、电脑、计算机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积极影响是:

使人们生活方便快捷、生活丰富多彩、生活质量提高;消极影响是:

环境污染。

▲从1974年开始,把每年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的原因:

全球环境持续恶化。

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特点:

倡导全球合作。

建议: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地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两次世界大战

时间

性质

根本原因

交战双方

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国同盟(德意奥)和三国协约(英法俄)

凡尔登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

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反法西斯联盟(美苏中等)和德日法西斯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

一战: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最开始交战国双方:

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最早退出战争的是:

俄国;二战:

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进一步扩大的标志:

1941年6月22日,德国空袭苏联;达到最大规模标志: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也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法西斯开始瓦解的标志:

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一战二战损害他国利益的四次会议:

损害中国利益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损害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慕尼黑会议”。

二战中美国主导的四次国际会议: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美苏划分战后势力范围和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雅尔塔会议”。

思考:

会不会再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会爆发,理由: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不会爆发,理由:

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格局,相互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各平和稳定。

近现代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三次世界政治格局名称

存在时间

相关知识链接

第一次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格局

1919—194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是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奴役和瓜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第二次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也叫“冷战”格局

1947—1991

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冷战的表现,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即“欧洲复兴计划”。

(1948年);军事上:

美国为首建“北约”。

苏联为首“华约”。

第三次

“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格局

1991—现在

“一超”:

指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多强”:

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

作用:

这种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1、影响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和基本对策?

答:

不稳定因素有①战争:

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不通过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地区冲突,如巴以冲突、印巴冲突等。

②国际恐怖主义,如911事件。

③核安全问题。

基本对策是:

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人类面临的其他共同问题:

另有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战乱饥荒、毒品泛滥、重大疫病等。

2、1960年,称为非洲独立年,因为这一年共同17个国家相继获得独立。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

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欧共体(1967年成立)和欧盟(1993年更名为欧洲联盟)

1、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欧盟?

①有利于发展经济。

②有利于国家安全防务。

③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

2、欧共体成立意义:

密切了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3、欧盟的发展趋势是:

政治经济一体化。

4、这种发展趋势对世界的影响是:

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新中国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时的外交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

1953年与印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意义:

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三大成就:

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大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972年中日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正式建交,中日关系的变化:

由敌对到建立外交关系。

但40多年来,日本并没有恪守承诺,主要表现在:

①对历史(侵华战争)的认知问题,比如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

②现实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

中日关系正常化对策或正确态度: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或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附:

抗日战争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对抗时代结束,进入对话与合作时代,1979年中美在上海发表三个《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新特点:

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原因:

一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国际关系趋向多极化,世界人民要和平、要合作、要发展;二是由于国内建设的需要。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三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在世界形势向多极化发展时,不论与哪一方结盟都会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因此不结盟是促进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重要策略。

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新成就:

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

经济全球化、经济危机、经济改革、世博会、殖民掠夺

1、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根本原因:

科技迅猛发展和生产力大力提高。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的影响:

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知识经济出现。

经济全球化表现:

国际资本流动加快;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区域性组织(欧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等)大量建立;跨国公司发展迅猛。

备:

我国2001.12加入世贸;1991.10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应采取哪些策略?

答: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顺应潮流,抢抓机遇,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备注:

回答此问题,中国面临的机遇就是有利因素,面临的挑战就是不利因素)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危机

当时的社会现象:

失业率急剧上升。

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时间:

1929年——1933年。

发生的根本原因:

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最重要的影响:

经济危机使德日走向法西斯道路,使这场经济危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而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执政理念是“执政为民”,理由:

政府关注民生,人民拥护政府;苏联的是“执政为国”,理由:

在特殊时期,只有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才有保障。

罗斯福新政

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在工业方面实施“产业复兴法”。

最直接的影响:

通过新政摆脱了危机,避免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最深远的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范例。

世博会

世界博览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它以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①从政治、科技两方面分析英国之所以能够承办第一届世博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世界博览会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③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将于5月1日隆重开幕,对此你有何感想?

①政治:

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或建立君主立宪制)

科技:

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科技处于领先地位。

②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交流;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突出时代主题,引领世界潮流。

③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进步,对世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改革与

启示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改革,为纠正“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苏俄实施的政策是什么?

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获得“新生和繁荣”的措施是什么?

从作用来看,这两国的政策调整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相似之处:

①都调整了生产关系;②都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国家政权、摆脱了经济困难、促进了经济发展。

2、20世纪80年代,东欧和苏联改革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中国却通过改革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对中外改革的探究,你认为我国在改革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①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合作;②应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③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④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大胆创新;⑤坚持改革开放,在改革中,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殖民掠夺——材料一: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请读材料回答:

最能反映材料一内容的是哪一事件?

事件:

殖民掠夺。

说明了资本主义怎样的本性?

本性:

掠夺性,野蛮性。

材料二体现出的历史观是什么?

历史观: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的进步。

两则材料看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评价采用哪种评价方法?

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评价方法。

补充知识点

1、收集历史资料的途径:

访问他人、查阅网络资料、阅读书报杂志、观看影像资料、考查遗址遗迹------

2、对战争的认识:

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怎样才能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要靠各阶级各阶层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世界近代史补充知识点

1、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的共同作用是: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或者说: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2、欧洲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工人运动名称是:

英国宪章运动;运动的目的是:

争取普选权,参与国家管理;工人支运动标志着:

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失败的结果说明:

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

3、《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

1848年2月;作者:

马克思、恩格斯;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意义:

从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政权的尝试是:

巴黎公社的成立;时间是:

1871年3月28日——5月28日;领导人:

瓦尔兰;以工人为主体的军队名称:

国民自卫军;创作《国际歌》的目的:

纪念巴黎公社的成立。

作词:

欧仁·鲍狄埃;作曲:

比尔·狄盖特。

5、血腥的“三角贸易”路线是: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实质:

黑奴贸易;最大受益国:

英国;影响:

给欧洲殖民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给亚非人民,特别是非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6、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领导人是:

玻利瓦尔;目的:

为了摆脱西班牙、葡萄牙的统治;影响拉丁美洲革命的是: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7、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8、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分别是:

英:

1640年议会的召开。

法: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美: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9、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哪几种?

试各举一二例。

第一种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是其代表;第二种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美国独立战争为代表;第三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俄国和日本为代表。

10、说出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日本明治维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