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509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_精品文档.doc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_精品文档.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_精品文档.doc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范

(1)品种选择

黄淮海地区地域辽阔,各地生态和生产条件有较大差异,地区间引种要根据国家及当地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进行。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种植。

在目前的生产水平条件下,分蘖成穗率较高的多穗型品种产量较为稳定,实现高产的机率较高,适合亩产400公斤左右的一般水浇地种植;而分蘖成穗率较低的大穗型品种更虽然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出现较大产量波动抗倒伏能力强,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实现高产的机率较低适合在亩产千斤以上的高肥水地块种植。

黄淮麦区选择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的多穗型品种或中穗型品种较易获得高产。

垄作高效栽培条件下,选用分蘖成穗率较高、且株型较为松散的多穗型品种更有利于易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容易实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标。

目前黄淮海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有中优9507、京9428、藁城8901、济南17号、济麦20、豫麦34号、豫麦47、郑麦9023等,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品种。

(2)种子包衣

随着生产水平的改善和小麦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金针虫等小麦常见病、虫的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发病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的产量损失也越来越大。

种子包衣是防治小麦常见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小麦专用种衣剂不仅含有一定数量的杀菌剂和杀虫剂、而且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微肥和生长调节剂,种子包衣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和培育壮苗,故提倡播种前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实行优质小麦订单收购的地区可由龙头企业(如粮食收储或加工企业)对种子进行统一机械包衣后再分发给种植户,可以更好地保证包衣质量。

(3)精细整地,培肥地力,打好播种基础

农谚道:

“麦子不怕草,就怕坷拉咬”。

精细整地,打好播种基础是小麦高产、高效的基本要求。

一般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25厘米,以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扩大小麦的营养范围。

;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耕前要施足基肥,基肥的施用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

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公斤左右,磷酸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尿素10~15公斤为宜;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施用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状况和优质小麦需肥规律研制的等体积复混肥或复合肥;。

注意平衡施肥,尤其是缺P肥和K肥的地块应适当增施。

为不断培肥地力,提倡秸秆还田。

通过深耕轮作,打破犁底层,加深活土层,提高小麦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为优质高产高效打下基础。

(4)适期足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适期足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是培育冬前壮苗,创建合理群体结构,保证高产稳产的基础。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以保证冬前>0℃积温达到600~700度.·日为宜,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

需要指出的是,各地要防止早播。

过早播种,由于冬前积温过高,容易导致麦苗徒长,不仅无谓消耗土壤养分和水分,而且为小麦生育中、后期的倒伏和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给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带来被动。

需要指出的是

精量匀播是培育健壮个体,提高小麦的抗倒及抗病能力的关键。

考虑到地区间差异、各地整地质量的不同,适期足墒播种条件下,该区南部地区播种量以亩基本苗12~17万为宜,北部地区播种量以亩基本苗18~20万为宜,播期内。

,适期早播者取下限,适期晚播者取上限。

足墒播种是提高播种质量的重要条件,如墒情不足,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造墒播种;如时间紧迫,也可以播后灌溉,但播后灌溉的地块一定要浅播,尤其是粘土地,播种深度以不露种为宜。

为保证播种质量,提倡机械播种。

推广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和定额灌溉技术的地区可用2BJM型小麦精播机播种。

推广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地区可使用专用的小麦垄作播种机播种。

,使用该机械可实现起垄、播种和施种肥一次完成,提高播种质量,有利于一播全苗和培育壮苗。

实行垄作高效栽培改传统平作的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不仅节水30~40%,而且消除了小麦根际土壤板结现象,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健壮生长。

便于更有效地控制灌水量,这是传统平作栽培所难以做到的,尤其该项技术适宜于水资源紧张的在水浇地小麦产区推广。

(5)加强冬前及春季肥水管理

冬前管理要点: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全,特别在幼苗期遇大雨时,应及时划锄,破除板块结,保墒增温,促进根系下扎。

若出现异常暖冬,麦田苗旺长或超过合理群体(大穗型要求越冬时群体达到计划亩穗数的1.8~2倍,中、多小穗型品种要求达到计划成亩穗数的1.2~1.5倍)时,应及时采取镇压、化控或深耕耘断根等措施,控制群体。

浇好冬水,既利于保苗越冬,又有利于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为氮肥后移创造条件。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实行推广垄作高效栽培的地区块应将肥料条施于肥浇水均沿垄底沟进行,施肥后立即浇水,灌水量以停水后水分能入渗到垄顶小麦根际部位为止。

这样既节约了灌水量,又不会对根际土壤造成板结。

春季(返青-挑旗)管理要点:

春季管理的关键是保证群体沿着合理动态发展、促进穗大粒多和减轻病、虫、冻危害。

一般应在返青后划锄1~2次,以保墒、增温、促进根系生长,如土壤干旱影响小麦生长,可适量补浇返青水。

优质高产麦田将起身期施肥浇水改为拔节期至拔节后期追肥浇水,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粒重和改善品质,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

浇好拔节水的同时,应追施氮肥,追肥的比例为氮肥施肥用总量的50%~70%,即亩产400公斤地块亩追尿素20公斤,亩产550公斤左右的地块亩施尿素30公斤。

缺磷、钾肥的地块适量补施。

对群体过大(大穗型品种最大群体为计划成亩穗数的2.5~3倍)时,及时采取化控或在起身前深耕耘断根,并将第一施肥后浇水时间水推迟到拔节后期甚至到旗叶露尖时。

化控技术是优质小麦栽培中的一项新技术。

应用20%甲.多微乳剂(商品名:

壮丰安、麦业丰)防止倒伏是春季麦田管理的重要化控技术。

可在小麦生理拔节期应用20%甲.多微乳剂进行叶面喷施,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用量30~50毫升/亩。

用量应根据苗情而定,一般麦田使用30毫升/亩,旺苗、群体过大的麦田使用50毫升/亩。

值得注意的是,化控应严格掌握苗情、浓度、安全性等尺度,以免造成药害。

及时采取化学除草或结合划锄灭除杂草也是此期麦田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将麦田杂草的防除技术详述如下:

播前土壤处理:

小麦在播种后出苗前,每亩喷施“绿麦隆”50~80克,或喷施“异丙隆”40~70克,主要防治看麦娘、牛繁缕、早熟禾、猪殃殃等杂草。

稻茬免耕麦田,以看麦娘为主的杂草较多,可于播种前3~4天每亩喷施“百草枯”50~80克或“草甘膦”100~150克,消灭已出苗的杂草后再播种小麦。

苗后茎叶处理:

以播娘蒿为主的阔叶性杂草,可在小麦分蘖期,每亩用“百草敌”15~25克,“二甲四氯”50~55克,“2,4-D”30~40克或者用“百草敌”与“2,4-D”或“二甲四氯”混用,都具有很好的除草效果;“苯达松”是对小麦更为安全的除草剂,在小麦2~3叶期,每亩喷施46~90克可有效防治麦田阔叶杂草。

另外,近年推广的“氯磺隆”、“甲磺隆”、“阔叶散”、“阔叶净”等对麦田大多数阔叶杂草均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对于以野燕麦为主的杂草,可在小麦4~5叶期,每亩喷施“野燕枯”65~80克,或“禾草灵”55~70克,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施,土壤湿度较大时用药效果更好。

化学除草应注意的事项:

麦田化学除草一般在小麦3叶期后(10月下旬左右)和次年返青至拔节前(2月下旬至3月中旬左右)进行。

其中以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6.9%骠马乳油50~75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防效可达90%以上。

以猪秧秧、牛繁缕、野苕子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75%的巨星(阔叶净)悬浮剂1~1.2克,兑水50千克喷雾。

以猫儿眼、野苕子、和尚草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20%的使它隆30~50毫升兑水50千克防除。

以麦蒿、荠菜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72%的2,4-D丁酯50毫升或二甲四氯2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当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兼有时,每亩可用6.9%的骠马乳油50毫升加75%的巨星悬浮剂1克加20%的使它隆3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效果很好。

在喷施除草剂时,应严格按量,均匀喷施,以免造成药害,使麦苗及以后的麦穗畸形。

结合作物轮作,选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交替使用,以免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使杂草产生抗药性,影响杂草防除效果。

除此之外,主要农业措施包括:

①轮作换茬,减轻杂草危害;

②精选种子,清除草种;

③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使混杂的草种丧失发芽能力;

④及时清除水源及水渠周围杂草,防止草种污染灌溉水;

⑤清除麦田周围杂草,防止杂草向麦田扩散蔓延;

⑥播前深耕灭草,同时可切断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茎;

⑦中耕划锄,除草保墒。

(6)后期管理要点

后期管理的关键是提高群体的光合势,使绿色面积和光合速率尽可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及时防治小麦病虫害。

几种常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①锈病

叶面喷雾:

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75~100升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

用80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700倍液喷雾也可防治3种锈病。

②白粉病

在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或病情指数达5%~8%时,即应进行药剂防治。

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100公斤,在早春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并可兼治锈病。

在秋苗发病较多的地区,可以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控制秋苗病情,减少越冬菌量,减轻发病,并能兼治散黑穗病。

③赤霉病

在齐穗扬花期用50%多菌灵、50%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亩100千克,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流行。

一般用药1~2次。

近年试验证明,用多福合剂(含25%多菌灵15%福美双)5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散黑穗病;用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麦类秆锈病;用禾枯宁可湿性粉剂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赤霉病,还可兼治白粉病等病害。

④纹枯病

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200克兑水100~150公斤喷雾或兑水300~450公斤泼浇,或兑水15~25公斤低量喷雾,均可有效防治本病。

一般防治2次,第一次在返青后病株率达20%~30%(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用药,第2次用药在第一次用药后15天施用。

⑤全蚀病

在小麦拔节期间,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20%粉锈宁乳油100~15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浇麦田,防效也可达60%左右。

⑥麦蚜

麦蚜是近年来影响小麦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到及时防治对保证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10~12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效达90%以上,对天敌基本无害。

尿洗合剂(尿素、洗衣粉和水之比为1∶1∶300~500)喷雾,具有较好的灭蚜效果。

抗蚜威(群蚜威),对蚜虫有特效,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有良好的效果,且对叶片背面的麦二叉蚜也有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是:

亩用50%可湿性粉剂4~8克,兑水20~50公斤均匀喷雾,残效期7~10天。

对瓢虫、草蛉等主要天敌安全无害。

利用化控技术提高灌浆强度,提高粒重也是后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应用4.2%萘乙酸水剂增产、抗逆、保优技术应用较为普遍。

4.2%萘乙酸水剂(商品名:

丰优素,麦健)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制的新型复配制剂,近年来在黄淮麦区的河南、安徽、山东等地应用较多,效果良好。

其原理是提高小麦籽粒灌浆速度,促进小麦生育后期茎秆、叶片等部位的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运输和分配,特点是无毒、无残留,使用方便,综合功效高。

可以有效抵抗后期干热风、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导致的减产,同时,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含量2%左右,提高面团稳定时间2~3分钟,增产幅度稳定在10%以上。

扬花后5~10天,使用4.2%萘乙酸水剂进行叶面喷施,提高小麦抗干热风能力,增产并提高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