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2号文件研读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500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12号文件研读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部12号文件研读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部12号文件研读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部12号文件研读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部12号文件研读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部12号文件研读_精品文档.doc

《教育部12号文件研读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12号文件研读_精品文档.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部12号文件研读_精品文档.doc

教育部12号文件研读

金志涛

(2011年11月3日)

一、文件标题: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

——改革创新

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分项:

八项内容

(一)明确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二)加强政府统筹,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

(三)创新办学体制,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多元办学模式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五)改革教师评聘办法

(六)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七)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八)完善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

二、各分项主要内容

(一)明确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

明确这样一个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以及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的客观要求。

主要体现在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和层次的提升上。

1、办学定位。

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含义:

一是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有区别的,更多地隐含了技能型人才本身的层次性。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则更多地隐含了服务高端产业和中国创造战略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当然人才的层次性也寓于其中。

二是体现了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层次分工。

3、办学方针。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

原来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中没有提“研”字。

加上这个字,意义非常。

如果没有产学研结合,“以服务为宗旨”的要求就落不到实处。

但高职院校的“产学研”,主要是鼓励教师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

4、教学改革。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9号文件提出,高职教育要以提高质量、创新体制和办出特色为重点,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概括起来,围绕一个核心,突出一个重点,抓住一条主线,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明确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方向和着力点。

5、地位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属性。

加强中高职协调,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明确了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相对应,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12号文件中,不再提“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而是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属性”。

按“类型”理解,过份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很难突破高等职业教育的目前的层次。

按“属性”理解,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层次,在“技能型”之上,还有“应用型”、“复合型”的发展空间。

(二)加强政府统筹,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

1、发挥政府“三个统筹“作用,引导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

2、改革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从审批制转向备案制。

3、建立“两个机制”,引导高职院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4、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形式,并予以肯定。

5、为高职教育提高办学层次预留了“接口”。

一是高等职业学校可根据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申请在基本修业年限范围外,适应延长或缩短相关专业的修业年限。

二是鼓励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学校合作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

(三)创新办学体制,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多元办学模式

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定,调动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制度化。

1、创新办学体制

——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

——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教集团。

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通过“共建高职院校”、“组建职教集团”创新办学机制,通过“各方合作”、“协同育人”拓展了合作办学的空间和领域。

2、完善运行机制

宏观层面,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举办方、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

学校层面,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议事制度,增强办学活力。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以需求为依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

(2)推选“双证书”制度。

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3)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4)继续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

(5)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6)要按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首次承认高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7)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引入教学内容。

3、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的教学基地。

两个鼓励:

(1)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

(2)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

4、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个重点: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

5、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它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16号文件:

完善5年一轮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标准。

12号文件要求,评估工作的重点在于建立和完善质量评价机制。

(五)改革教师评聘办法

1、进一步完善符合高职特点的职称评审标准,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2、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3、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鼓励和支持示范校开展兼职教师申请教师系列职称、申报教学研究项目。

(六)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1、推广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

2、稳步开展根据高中阶段教育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职业准备类课程学习情况和职业倾向测试结果综合评价录取新生的招生改革试点。

3、支持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与合作企业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单独招生改革试点。

4、逐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的试点。

5、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先招工、后入学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6、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比例,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

由原来“三个5%”的限制,到“拓宽渠道”,这是一项政策调整和架设“立交桥”的探索。

7、鼓励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学校合作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

8、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资助受众面,鼓励优秀学生报考高等职业学校。

(七)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搭建产学研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面向新农村建设,建立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鼓励高职学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

办好继续教育。

(八)完善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

主要是制度建设和机制的完善:

1、逐步实行依据生均经费基本标准高职学校经费的制度。

2、建立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3、逐步将国家示范校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按本地区同类普通本科院校标准执行。

4、高职学校举办中职和五年制高职,落实中职阶段学生资助和免学费政策。

5、继续加大大资金投入。

继续做好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精品开放课程项目表彰,以及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

三、文件精神解读

(一)12号文件与关联文件

为了全面、准确地理解12号文件精神,必须将学习12号同重温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同学习教育部教职成[2011]9号文件(《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5月16日)等文件结合起来。

16号文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快速规模发展之后,适应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将工作重点迅速转到以提高质量为特征的内涵建设上来,引领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在16号文件指导下,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将内涵建设不断引向了深入,在实践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初步探索了一条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也遇到了学校内部改革和政策环境不协调等矛盾,以及如何将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引向纵深的问题。

12号文件,是教育部在我国高职教育十一五期间改革发展实践基础上,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要求,指导今后一个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创新而制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在总结、疑炼、提升过去几年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经验,特别是充分肯定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好的做法基础上,将内涵建设工作重点从改革发展引向改革创新;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上,优化外部发展生态环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二)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发展已步入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阶段。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最终目标。

鲁昕部长提出,一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于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转变。

二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职业教育要加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三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职业教育战线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检验一个地区、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把提高质量作为资金、项目和设备配置的基本依据。

四要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机制,制定职业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职业教育要在专业、课程、教材、校企合作、教师队伍、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质量标准,引入行业、企业和社会第三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五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职业教育要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开展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