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申报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4804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申报书.docx

《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申报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申报书.docx

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申报书

 

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申报书

  

申报单位:

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新疆石河子北三东路29号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及研发投入情况

三、近三年来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概况

四、已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

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奶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新疆农垦高产奶牛良种繁育及饲养管理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循环农业科技工程”第10课题“西北绿洲农牧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

3、“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西北农区奶牛健康养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子课题“新疆地区良种奶牛快速扩繁及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与示范”

4、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肉牛营养调控技术及产品的中试与示范”

五、产学研合作的中长期规划及未来合作开发项目的计划

六、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协议书或合同(复印件)

七、各地、州、市经贸委(经委),兵团发展改革委推荐意见。

一、企业概况

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是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公司,2010年8月,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新疆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

公司秉承绿色、诚信、节约、和谐、效益的企业经营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已快速发展成为集种畜繁育、集约化养殖、乳制品和肉制品精深加工、高档油脂生产、生物制品开发、饲草料加工和综合利用及畜牧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成为新疆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上市公司。

公司现注册资金1.17亿元,拥有总资产8.31亿元,净资产5.76亿元,资产负债率30.72%。

公司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3.15亿元,净利润3863万元。

拥有20余个分(子)公司,员工人数1000余人。

公司已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成为第十批国家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清真冻牛肉储备承储单位、国家学生奶奶源示范基地、国家绒毛用羊试验站、中国畜牧协会会员单位、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兵团首批创新型企业、兵团肉类加工协会理事长单位。

二、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及研发投入情况

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科技兴企,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公司被兵团批准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兵团畜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建立了西部牧业院士工作站,公司还拥有畜牧研究所,乳制品开发中心,胚胎移植中心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完整的科研体系,拥有科研人员140人,中国工程院刘守仁院士是公司的总畜牧师。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科研投入大幅增加,2009、2010和2011年公司科技投入分别达到960万元、1080万元和1300万元,科研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

为使公司科研活动有序进行,公司下设科研机构都建立了完整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标准、激励制度。

兵团畜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结构图

 

 

 

三、近三年来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概况

西部牧业组建以来,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集成创新、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根据兵团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方向,立足已形成的牛羊繁育养殖、鲜奶生产、饲草料生产、活畜屠宰及分割加工、牛羊粪资源化利用等产业基础和技术基础,开展现代畜牧技术的研发应用。

西部牧业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分别与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聘请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及研究人员担任技术顾问,在畜牧业产业化、牛羊品种改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工作,对全垦区进行畜牧生产技术指导、动物防疫等服务工作;利用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和技术依托与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开发极具市场前景的项目。

在2006年和2012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奶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西北农区奶牛健康养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子课题“新疆地区良种奶牛快速扩繁及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与示范”。

2012年和甘农大合作开展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循环农业科技工程”第10课题“西北绿洲农牧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2016年),和新疆农垦科学院合作开展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肉牛营养调控技术及产品的中试与示范”(2011-2012年)。

另外近三年还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科研课题、兵师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石河子垦区肉用多胎细毛羊选育与示范”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支持,“规模化奶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奶牛性控繁育技术集成与示范”、“石河子垦区奶牛规模化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国家星火计划支持。

2010年,“新疆肉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兵团科学进步二等奖,“智能化移动式个体奶牛识别饲喂装置”和“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卧床的推广应用”项目也已通过兵团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兵团科学进步三等奖。

西部牧业已具备了完成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和技术实力。

三年来,公司共投入合作科研经费1800余万元,合作申请各级科技项目资金720余万元。

同时,公司通过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合作对公司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公司也为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了实验、实习基地。

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获得了大量的关键技术,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产品科技含量有了较大提升。

四、已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

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奶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新疆农垦高产奶牛良种繁育及饲养管理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1)项目背景与意义

石河子垦区2003-2005年陆续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荷斯坦奶牛1.7万余头,分布在垦区50多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

全垦区存栏奶牛5万余头,规模化奶牛场90多家,全部配置了TMR、牛场信息管理软件和奶牛卧床,配置坑道式奶厅、制冷奶缸100多台套。

全部实现了规模养殖、机械饲喂、机械挤奶,牛场技术数据资料微机软件管理,这种奶牛养殖规模和管理形式在全国是最先进的,具备了很好的养殖基础。

本项目的提出是依托石河子垦区现有高产奶牛种群进行良种扩繁和饲养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探索出高产奶牛养殖的科学方法,加快优质高产奶牛的扩繁,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牛奶质量,对垦区奶牛养殖业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成果特点及水平

①科研项目及新技术推广:

科研项目:

西部牧业公司主持的“葡萄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项目获2006年农八师石河子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石河子垦区奶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2007年农八师石河子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200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②畜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TMR饲喂技术2009年在垦区121、133、134、141、142、石总场、149、150团等牛场开始推广应用;

奶牛卧床技术在垦区12个养牛团场的规模化牛场全部使用;

EM制剂从2009年垦区集约化牛场大规模推广使用;

奶牛性控冻精技术:

全垦区规模化奶牛场二胎以前奶牛全部使用性控冻精。

③试验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建设:

垦区奶牛养殖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的引进,一般率先在西部牧业良繁牛场进行试验,继而在西部牧业公司其它牛场进行扩大试验,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团场牛场进行验证试验,最后在垦区规模化牛场推广应用。

④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技术培训:

每年聘请国内外知名奶牛专家对垦区规模化牛场的场长和技术副场长进行了400余人次的培训;对奶厅工作人员进行奶厅操作规程培训200多人次。

技术人员深造:

2008-2010年,公司派技术、管理人员4人赴澳大利亚、以色列和欧洲等畜牧业发达国家进行学习、深造。

(3)主要研发内容与水平

①良补冻精、性控冻精使用、性控胚胎移植技术:

2006-2010年,农八师石河子市通过冻精细管集中招标采购,全垦区统一使用0.25ml冻精细管,已全面推广使用奶牛冷配技术,累计使用良补冻精16万只。

2008-2010年,农八师石河子市通过性控冻精集中招标采购,全垦区规模化奶牛场二胎以前奶牛全部使用性控冻精,累计使用性控冻精3万余只。

2008年,西部牧业公司良繁牛场使用性控胚胎50枚,对50头生产母牛实施了胚胎移植,2009年6-7月份产犊23头,其中母犊22头,母犊率达93.3%。

石河子垦区良补冻精、性控冻精使用情况统计表单位:

年、枚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1-6月)

良补冻精

27123

32556

34330

41722

23797

性控冻精

9219

13142

9992

②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

根据自治区畜牧厅的安排,全区(含兵团)规模化奶牛场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给予每头20元的补贴,石河子垦区第一批规模化奶牛场3000头奶牛参加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

石河子垦区第一批规模化奶牛场参加DHI情况统计表

单位

141团

142团

143团

144团

石总场

147团

西部牧业

数量

350头

400头

150头

200头

400头

500头

1000头

③高产奶牛群培育:

截止2010年8月,西部牧业规模化牛场数量7个,存栏奶牛3800头。

其中以公司良繁牛场圈舍设施、畜牧机械配置和生产水平最高,公司良繁牛场成母牛数量达到1600头,产奶牛个体单产7.5吨,已选育高产核心群奶牛300头,个体单产8吨以上;全垦区规模化牛场选育高产核心群奶牛3000头,个体单产8吨以上

④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管理模式研究:

根据石河子垦区基本上以规模化奶牛养殖为主要形式,通过项目的实施,逐步形成了垦区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管理模式:

规模化奶牛场生产管理规范;

规模化奶牛场的犊牛、育成牛、青年牛及成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奶牛各生产管理阶段的饲料指导配方;

规模化奶牛场动物疫病防治及保健技术规范;

石河子垦区规模化奶牛场专家咨询服务体系。

⑤奶牛精料补充料配合料生产:

石河子垦区饲料企业主要有西部牧业饲料厂、天康、泰昆及其它几家预混料、添加剂生产厂家,产品基本覆盖了垦区规模化奶牛场。

西部牧业饲料厂主要以生产销售牛羊精料补充料、预混料为主,年生产能力6万吨,年加工销售牛羊精料补充料、预混料3万余吨。

近几年开始开发奶牛发酵饲料、蛋白饲料,已形成年生产销售糊化蛋白饲料500吨的规模。

⑥规模化牛场圈舍设施,畜牧机械装备建设:

标准化圈舍建设:

圈舍为钢架彩钢保温板结构,27-33米跨度、每圈200-400头养殖规模、机械饲喂、机械清粪、南北运动场。

圈舍标准设施配置:

圈舍内奶牛卧床、牛颈枷、牛体刷、保温式自动饮水器配置到位,改善了奶牛福利,提高了奶牛健康水平。

畜牧机械:

以TMR、自动清粪车、奶厅设备为标准装备,提高了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以西部牧业公司为代表的规模化奶牛场标准化圈舍建设、圈舍设施、畜牧机械配置模式,已逐步推广到垦区各规模化牛场。

⑦牧场信息管理软件使用

利用以色列阿菲金奶厅管理软件,自动记录奶牛产奶信息、乳房炎警示、发情牛提示等信息。

利用南京丰顿奶牛场信息管理软件,做到牛场配种、产犊、产奶、饲草料储备、消耗、诊疗、防疫等工作实时管理监控。

石河子垦区已在规模化牛场全部配备了南京丰顿奶牛场信息管理软件。

⑧筛选苜蓿、青贮玉米品种:

苜蓿品种;美国紫花,全兵团推广种植面积5万亩,单产900-1000公斤(干草)。

青贮玉米品种2个:

新饲玉10号、11号,全兵团推广种植面积60万亩,单产7-9吨。

⑨奶牛场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

2008-2009年,西部牧业公司建成年处理粪污2.8万吨、年产沼气43.8万立方、年产有机肥20000吨的综合加工厂。

项目实施有利于规模化牛场粪便污染综合治理,改善牛场自身养殖环境及周边农村生态环境,同时,沼渣、沼液的利用和高效有机肥的生产将有效推动石河子地区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业和农产品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

(4)经济效益

奶牛项目推广至农七师、农十二师、玛纳斯县等规模化牛场22个,新增牛卧床7786个,新增面积22210.86平方米。

实施效果:

①项目区内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隐形乳房炎发病率由50-60%降低到20%,发病率降低53%,全群平均每头奶牛治疗费用80元/头,节约药费90.424万元,2年节约药费180.848万元。

②减少因乳房炎出现的奶牛非正常死亡淘汰,死淘牛比例下降17.84%,按每头奶牛市价1.2万元计算,每年降低死淘损失2419.2万元,项目执行期降低损失4838.4万元。

③增加个体奶牛5-10%产奶量,项目执行期奶牛平均单产提高7.67%,每年增加奶款收入815.87万元,增收1631.74万元。

④抗奶比例降低至1%以下,减少降价损失410.532万元,项目执行期减少损失821.064万元。

⑤提高了原料奶的品质,项目执行期细菌指数下降,增加奖励收入115.32万元。

2008-2009年项目执行期项目示范推广,垦区牛场合计增收7587.372万元。

(5)项目实施与管理合作经验

①领导重视是科技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

公司领导结合师市科技进步工作和西部牧业公司科技进步工作实际,成立了科技进步领导组织机构,制定了西部牧业公司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由主管领导和具体实施的科研部门签订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按计划、分步骤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施的不同阶段定期检查评比指导,保证了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②组织机构健全是科技工作开展的组织保证:

西部牧业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公司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

董事长、总经理负责;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经理和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主抓;技术部具体负责科技项目协调、实施技术研发和科技推广工作;养殖基地及下属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参与。

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科技工作,听取科技工作进展汇报。

③配套科研经费落实是科技工作开展的助推剂:

为保证科技工作的有效实施,公司2007年制定了优惠政策支持科技工作,并在项目资金到位的同时,公司又拿出1:

1的对资金专户使用,确保各项科研技术工作顺利实施和落实。

2007年拿出5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派出技术人员考察学习,购置科研设备、仪器。

在2006年已建起微生物实验室、乳品检测室、饲料检测室的基础上,2007年又建设了电子信息交换系统、胚胎移植实验室、畜产品微生物检测室、畜产品理化分析室。

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循环农业科技工程”第10课题“西北绿洲农牧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

(1)项目背景与意义

本项目针对西北绿洲农牧主导产业规模化程度日益提高对构建新型农牧循环系统的客观必然要求,根据新疆丰富的规模化生产和畜禽养殖场的秸秆、粪便废弃物资源和独特生态、气候条件,以农八师石总场和142团沼气示范工程为中心,以兵团科技局、石河子大学、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主要研究单位,组成创新攻关团队,提出集成现有生物技术、沼气技术及相关技术,对农牧废弃物进行综合处理,在解决农村能源、环境污染的同时形成一系列专用的或特殊的相关产品,为下游生产提供原料(饲料、肥料):

提高养殖业的效益;解决集约农业中连茬种植土传病害,提高种植业的效益,使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及微生物生产有机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互惠互利的生态连,使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实现零排放,废弃物资源化,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均达到最优水平。

通过项目研究和创新攻关,研发作物秸秆材料化,动物粪便肥料化技术体系,集成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解决粪便生产饲料和肥料的技术难关,低温条件下沼气产量低,以及沼液和沼渣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产生严重污染的问题。

通过建立高效的材料、肥料、饲料和沼气技术示范工程,在示范工程中完成技术的创新和优化集成,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减少污染,增加经济收入。

把环境保护、粪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源回收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治理污染。

(2)成果特点及水平

项目应用循环经济原理,集成现有生物技术、沼气技术及相关技术,解决集约化种植养殖生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形成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概括总结出有推广价值的模式,通过在石河子地区的推广应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达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民增收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通过示范工程,为西北地区区域内有机废弃物的低碳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先进、经济可行、环境友好的集成技术,并形成相应的技术方法和技术规范。

(3)主要研发内容与水平

①畜禽粪便加工成优质肥料或饲料处理技术

②低温发酵菌的适应、驯化及发酵产物的配比

③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的沼气发酵工程设备的改进和研发

④沼液、沼渣精准施用技术及在农牧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工程

⑤农业废弃物工业原料化新材料技术研究:

秆清洁新材料技术研究

秸秆优质碳技术研究

主要技术指标:

①形成兵团农场的规模化奶牛养殖-集中化沼气-绿色种植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和适合兵团农户中小规模养殖-沼气集中供气-绿色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

②研究规模化奶牛养殖业清洁生产、沼气集中供气的关键技术和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并形成沼气工程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的集成技术体系1套。

研究农户分散养殖、粪污集中处理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关键技术1套。

③作物秸秆清洁保温新材料综合利用技术1套、优质碳技术一套。

④争取获国家专利1项。

⑤发表学术论文2-3篇(核心期刊)。

⑥研究报告1份。

创新点

①研制开发适宜于饲料和肥料生产的高效发酵菌剂,应用于生产,这是创新点之一;

②研究低温条件下沼气发酵条件及调控措施,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对产气率的影响,研究确定最佳产气率的各项条件参数,探索发酵过程中酸化、抑制过程,这是创新点之二。

③提出沼气工程技术工艺与设备优化发酵装置,使反应器容积产气率提高10%;建立高效低耗沼气示范工程两座,其集成技术达到国内领先。

④研制开发出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的配方、作物秸秆清洁保温材料并且应用示范。

(4)经济效益

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农村能源中所占比例提高10%。

示范区作物秸秆、禽畜粪便资源化比例达到60%以上。

(5)项目实施与管理合作经验

①项目管理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监理专家组。

建立检查、监理和评估制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课题负责人根据总体实施方案中课题的研究内容组织科研队伍,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课题任务目标,经费使用计划及研究方案。

②课题实行主持人负责制,统一管理人、财、物。

课题组成立协调小组,协调承担单位与农牧团场及合作单位的合作关系。

③以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的组装集成,通过示范点进行展示和培训,向团场农牧民及周边地区推广示范,效果比较明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各种形式对技术人员、养殖户及农民培训。

④在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在基础理论和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和企业公司在实践和技术推广方面的生产优势,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整合和利用双方的资源,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3、“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西北农区奶牛健康养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子课题“新疆地区良种奶牛快速扩繁及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与示范”

(1)项目背景与意义

新疆在我国奶牛养殖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奶牛养殖也是当地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受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影响,新疆地区奶牛养殖业和牛奶加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也远远落后于同为牧业大省的内蒙古自治区。

立足我国西北农区发展奶业的实际需求和已有的工作基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一步提高奶牛生产能力及疾病防控,以优质、高效、安全、健康和市场导向为原则,着力优质高产奶牛良种繁育;奶牛规模化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控;加强奶牛养殖综合减排源头技术研究,促进新疆地区现代奶业健康持续发展。

项目的实施将对提高西北地区奶牛养殖、疾病防控等领域的科技水平。

项目实施可以带动新疆当地农民对奶牛规模化、标准化和健康化养殖,可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2)成果特点及水平

①建立高产奶牛示范区2~3个,示范区成年母牛数量达到5万头以上,选育高产奶牛核心群1.0万头以上,全部参加DHI测定,平均单产量达到8000千克以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良种奶牛登记制度与高产奶牛繁育技术体系。

②推广良种奶牛优质细管冷冻精液150万支,改良低产奶牛50万头,改良牛平均单产提高到6500千克以上,乳脂率3.2%、乳蛋白3.0%以上,总细菌数200万/mL以下,体细胞数50万/mL以下。

③建立适于新疆气候地理条件下生态型奶牛健康养殖模式和相应的核心示范场2~3个。

④建立奶牛健康养殖技术规范、生产性能测定与良种登记及TMR饲养工艺各1套。

⑤建立与示范奶牛场及奶牛小区常见疾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兽医防疫卫生安全规范1套。

(3)主要研发内容与水平

①高产奶牛良种繁育技术体系产业化示范

②奶牛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③高产奶牛核心群建立

④良种奶牛DHI测定与品种和良种登记

(4)经济效益

项目通过建立奶牛快速扩繁及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将探索出适宜新疆环境的奶牛健康养殖规范,提高新疆奶牛标准化养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预计直接经济效益15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2亿元。

4、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肉牛营养调控技术及产品的中试与示范”

(1)项目背景与意义

新疆是全国重要的牛肉产区,肉牛产业也是新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长期以来,新疆肉牛饲养水平低,技术落后,影响了肉牛产业的发展,新疆得天独厚的牧业资源未能创造出应有的价值。

提高肉牛饲养水平迫在眉睫,因此新疆农垦科学院提出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的核心技术“肉牛营养调控技术及产品”于2010年通过兵团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与未使用该技术的肉牛育肥相比,预混料调控技术及产品平均提高肉牛日增重16%以上,肉品质调控技术及产品提高牛肉肌苷酸含量18%以上。

西部牧业公司是新疆著名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在肉牛养殖方面有较大的技术需求,遂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共同提出将“肉牛营养调控技术及产品”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

项目的实施将促进新疆肉牛养殖业从粗放到集约化的转变,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牛肉营养均衡,缩短肉牛出栏时间,经测算综合效益提高1100元/头,将有力的促进农民增收。

(2)成果特点及水平

项目成果特点

①预混料产品:

根据肉牛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不同饲养方式、营养需要量和新疆饲草料营养价值,补充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离子载体,实现优化瘤胃发酵功能,提高育肥期肉牛的饲料转化率和增重性能的目的。

②肉品质调控剂:

以植物源营养素为主,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进行配制,通过调控瘤胃,优化瘤胃内环境参数,平衡肉牛营养需要,充分发挥育肥后期肉牛高补偿生长的优势,加速肌肉、脂肪的沉积。

达到提高肉牛生产性能、胴体质量等级和产量等级的目的。

项目成果先进性

通过试验研究证实,与未使用该技术和产品的肉牛相比,该调控技术及产品能够平均提高肉牛日增重16%以上,(地方品种肉牛育肥期平均达到1.3kg,荷斯坦奶公犊育肥全期平均达到1.2kg),提高牛肉肌苷酸含量18%以上(牛肉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达到1180~1300mg/kg),大理石花纹达到2级(丰富),肉色达到2或5级,胴体质量和产量等级分别达到优一级和二级。

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主要研发内容与水平

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营养调控技术熟化、完善,制定营养调控技术规范。

主要针对地方土种牛、杂交改良肉牛和荷斯坦公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