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信用社的发展策略与探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47865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江县信用社的发展策略与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桃江县信用社的发展策略与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桃江县信用社的发展策略与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桃江县信用社的发展策略与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桃江县信用社的发展策略与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江县信用社的发展策略与探讨.docx

《桃江县信用社的发展策略与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江县信用社的发展策略与探讨.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江县信用社的发展策略与探讨.docx

桃江县信用社的发展策略与探讨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桃江县农信社历史回顾和现状简述

∙第一节历史回顾

∙第二节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桃江县农信社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

∙第一节优势分析

∙第二节劣势分析

∙第三节机会分析

∙第四节威胁分析

∙第三章桃江县农信社的发展战略选择

∙第一节进行市场定位

∙第二节选择发展战略

∙第四章桃江县农信社的发展战略实施

∙第一节战略实施的资源保障

∙第二节战略实施的风险控制

∙第三节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的一环,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本文对桃江农村信用社(简称桃江农信社)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知识,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桃江农信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笔者也希望通过对桃江农信社发展战略的研究,能对全国农信社的改革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第一章对桃江农信社发展历史回顾和现状进行简述。

首先,回顾了桃江农信社发展历程中各阶段的主要情况和特点;其次,从业务状况、资源状况和组织状况等方面,对桃江农信社的现状进行了介绍;

最后,给出了桃江农信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对桃江农信社内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

首先,从发展历程、资源状况、经营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内部优势;其次,从治理结构、历史包袱、人员等方面分析了内部劣势;再次,从改革扶持政策、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外部有利条件;最后,从市场竞争、放开市场、客户需求提高等方面分析了外部不利条件。

通过本部分的探讨。

为战略选择提供依据,为战略实施提供条件。

第三章桃江农信社的发展战略选择。

首先,提出了建立桃江县社区性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定位;其次,从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桃江农信社应选择扩张型、专一化的发展战略。

第四章桃江农信社的发展战略实施。

在本章中,笔者给出了战略实施的一些思路。

为确保桃江农信社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并达到战略目标,笔者从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一是实施发展战略的资源保障:

二是战略实施中要加强风险控制;三是提出了有效实施各职能战略。

本文主要特点是选取农信社的发展战略作为研究内容,关心农信社的内部管理与可持续可发展。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社区银行SWOT分析

前言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支农主力军。

从成立至今,它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总资产44193.1亿元,总负债42151.8亿元,分别占同期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1.28'A和负债总额的10.11%,其中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26245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59%,对全国7072万户农户发放贷款9196亿元,占全国农户总数得31.2%,占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57.6%。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政策调整,管理体制几经变更。

2003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进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总体要求是“明晰产权关系、浅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

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目的要化解农村信用社包袱,促进农村信用社持续发展,增强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

中国银监会提出,农村信用社要“坚持服务‘三农7的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以全

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为契机,争取用5至10年时间分期分批逐步过渡到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

本文研究的主要背景:

国家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全面推进、金融业对外全面开发、金融机构竞争日益激烈,农村信用社业务快速发展、管理体制变更。

内外部情况的巨大变化,必将深刻影响到桃江县农村信用社(简称桃江农信社)的生存和发展。

对此,桃江农信社要适应新的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对此做出积极的反映,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战略。

本文主要运用战略管理知识,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桃江农信社的发展进行客观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并给出组织实施的若干想法。

其主要目的是关心农信社的内部管理与健康可持续可发展。

也希望通过桃江农信社发展战略的研究,能对全国农信社的改革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文涉及到的一些资料和数据属于商业机密,为此,在不影响本文论述的前提下,笔者对一些商业信息做了适当的调整,敬请理解。

第一章桃江县农信社历史回顾和现状简述

本章首先回顾了桃江农信社发展历程中各阶段的主要情况和特点;其次从业务状况、资源状况和组织状况等方面,对桃江农信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最后给出了桃江农信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历史回顾

农信社制度变迁过程是一个农户(客户)、农信社、政府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发展过程。

政府的需要和决策决定着发展的走向,由此决定了农信社发展历程的复杂性。

历经50余年的改革和发展,桃江农信社已经成为联系桃江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和支持桃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但其中也暴露出不少矛盾和问题。

与全国的农信社发展类似,桃江农信社的发展大致历经了下面几个阶段①:

1、建国到1978年,为发展的初始阶段。

农信社在为小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是政府获取和转移农村金融剩余的工具,是工业导向型金融体系的一部分。

在这个阶段,农信社的合作性被集体化、准国有化所取代,农信社虽称为是合作经济,但与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相距甚远。

在这一时期,农信社曾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后来又交给贫下中农管理,农信社基本成为基层社队掌控的金融工具。

2、1979年至1996年。

这一时期,随着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政策不断出台,大大地促进了合作金融事业的发展。

农信社成为政府促进乡镇(村镇)企业发展的工具。

在中国农业银行的管理下,农信社在民主管理,业务经营,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但是农信社仍然。

桃江县农村信用联社历年年度工作报告处于国有银行基层机构的地位,被“官办化”。

在这期间,农信社成为中国农业银行的农村基层组织,大部分存款必须转存到农业银行,使农信社事实上成为了将农户存款引导到国家所支持的集体农业和乡镇企业的一个主渠道。

“行社”一体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农信社逐渐丧失经营自主权。

3、1996年11月开始至2000年6月:

合作制规范阶段。

(1)农信社与农业银行脱离隶属关系,农信社相对独立经营。

1996年8月2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

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

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农信社和农业银行脱离隶属关系,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信社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等。

1996年11月,桃江县各农信社正式与农业银行脱离,开始独立经营,

同时在县一级成立“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办公室”,负责履行对桃江农信社的行业管理职能。

同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规定,桃江农信社重新进行了“合作制”规范。

(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农信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1998年,央行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的撤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从1999年起,四大银行开始大规模撤并机构,三年共撤掉3万多个分支机构。

在桃江县范围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计撤销机构网点328个。

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调整内部管理体制,上收贷款权限,县及县以下的网点基本没有贷款权限,并提高贷款准入条件和贷款的单户金额,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事实上无法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

桃江县各郊县的国有商业银行营业机构基本成为“只存不贷”的储蓄所。

与此同时,桃江农信社是在全县机构网点最多、与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责无旁贷地成为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支持“三农”的任务主要落在了农信社身上,农信社别无选择地承担起支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重担。

(3)一系列重要政策出台,农信社经营中商业性与政策性并重。

从1996年金融改革开始,农信社就被赋予了沉甸甸的支农社会责任。

1996年国务院在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决定中,规定农信合社超过50%的贷款必须投向其成员。

1997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指出,各地农信社要牢固树立大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观念,把支农服务与改善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要求农信社落实对农户的信贷支农政策。

农信社为“三农”服务的方向进一步明确。

与此同时,一系列矛盾也日益突出:

农信社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和服务“三农”政策性业务的矛盾;农信社合作金融的性质与农信社股本金分散难以实现民主管理的矛盾;人民银行既对农信社进行监管又承担行业管理职能的矛盾;农行和信用社1996年脱钩时遗留的呆账、高通货膨胀时期保值储蓄的贴补支出、农村合作基金会整体并入带进的呆账等历史包袱与如何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信用社之间分担这种损失的矛盾。

这一阶段,“责、权、利”的不匹配,为以后桃江农信社的发展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

4、2000年6月至2004年8月国家开始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

明确市场地位、规范内部管理、主动改革阶段。

2000年6月,桃江成立县级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桃江县农村信用联社,由全县农村信用分社入股组建,主要履行对桃江农信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桃江县农村信用联社成立以来,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消化历史包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内部管理,改善经营效益,提高盈利能力:

进一步明确了以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坚持为农民、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夯实了客户基础;深化人力资源改革,进行了“干部选拔、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调动了员工积极性;积极调整资产结构,努力降低不生息资产,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大力提供经济效益;加强市场营销,统一CI形象和品牌宣传,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研发力度,建成了计算机综合业务系统,发行了“福祥”银联卡。

这一阶段,桃江农信社业务发展迅速,存款和贷款年均增长速度都保持在10%以上,市场份额上升,实现扭亏为赢,不良资产逐步减少。

5、2004年8月国家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至今:

桃江农信社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2003年8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的文件明确提出,农信社改革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逐渐推进和完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信社加强内控,改善经营机制,将农信社逐步办成具有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担风险能力,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企业”。

国家出台了四项政策,在资金、财税等方面对农信社给予了大力扶持。

桃江农信社进行了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的改革,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存款和贷款再上新台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业务品种创新,优质服务再迈新步伐;狠抓不良贷款清收,“双降”工作取得新进展;财务状况持续好转;随着农信社经营状况和资金实力的明显改善,支农投入不断增加,支农力度大大加强。

桃江农信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桃江农信社的业务状况

桃江农信社从改革试点以来,以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为核心,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创新金融服务,实现了各项业务快速、持续、稳健的发展,各项经营指

标均创历史新高。

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存款、贷款稳步增加,截止2006年末,各项存款403.64亿元、各项贷款277.51亿元,均占四川省农信社同期的1/4强,在桃江县所有金融机构中居第五位。

盈利能力逐步增强,经营效益显著改善,2006年实现利润1.7亿元。

资产质量逐步提高,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截止2006年末,桃江农信社不良贷款占同期贷款总额的14.58%,较年初下降7.8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比例比全省农信社同期水。

同期,桃江农信社进行了大规模的增资扩股和股权结构调整,截止2006年末,股金余额达到17.88亿元,投资股比例达到32.8%,股金的稳定性增强,资本充足率达到了7.81%,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桃江农信社的资源状况

第一,网点资源。

桃江农信社的营业网点分布于全城区、县城、乡镇和部分村组,贴近社区和农民,有着独特的人缘、地缘关系,网点资源十分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现辖16个县级联社,222个信用社,645个营业网点,5366名在岗员工。

全县20个区(县)县的常住人口为1221万,居住在乡村的人1]490万人。

全国农村平均1万人会有1个网点,而桃江县乡村约7000人就有一个网点。

桃江农信社是成桃江县营业网点最多、服务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为发展社区银行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业务开发和品种。

桃江农信社着力创新经营业务品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上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加快信贷业务创新。

率先在西部农信社成立了小企业客户服务中心,专门为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业务;在部分网点采用了“精细化管理,快速营销模式”服务于中小企业,初步实现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与农信社的经营发展的有机结合。

同时综合运用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金融产品,支持众多的优质中小企业。

二是加快服务手段创新。

2005年9月经人行批准,16家联社取得了签发银行本票业务的资格,签发出全省农信社第一张银行本票,填补了农信社支付结算工具上的空白;在部分联社还成立票据中心,实现了票据业务的长足发展,进一步解决了农信社的支付结算困难问题。

三是服务“三农”取得新成效。

2006年,完成了代理桃江县政府对全县180万户农民的粮食补贴工作。

从2007年2月1日起,又在全省首先开通了80个营业网点的“民工汇”业务,与工、农、中、建、交等11家银行实现了银行卡柜面交易,还将陆续开通各区县及县以下其他的网点,进一步密切了与农村客户的合作关系,巩固了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客户基础。

2007年初,又在全国农信社中率先取得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资格,将有利于调整桃江农信社信贷资产结构,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正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合作。

第三,人力资源状况。

截止2006年末,桃江农信社有5897名在岗员工,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0人,占0.34%;本科学历941人,占15.96%;专科学历2878人,占48.80%;专科以下学历2058人,占比34.9%。

自改革试点以来,桃江农信社在大力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还积极进行了内部资源挖掘,把挖掘和开发人才潜力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广泛开展员工培训、外派学习,营造了一个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良好环境,迅速提高了全县农信社的员工综合素质。

第四,电子化网络建设初具规模,结算速度较以往有大幅提高。

 

2003年,桃江农信社建成了计算机综合业务系统,提高了业务处理的信息化程度。

在此基础上,成功进行了服务功能的拓展和优化:

完成非接口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加入个人征信系统的;完成票据置换业务上线和烟草货款在线代扣系统建设,以及股金管理开发系统建设;对外发福祥(银联)卡,完成ATM的上线工作,目前全辖安装并投入使用47台ATM机,累计发行福祥(银联)卡53万张。

三、桃江农信社的组织状况

(一)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

l、农信社产权制度的理论界定

产权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必须是可以平等交易的法权,是规定人们相互之间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同时也是一种权利束,可以分解为多种权利并统一呈现出一种结构状态②。

产权制度是为了界定、规范和处理产权关系而形成的“非正式牵制、正式的规则及他们的实施“特征”,是所有权和所有者的各项权利的法律安排。

农信社是以社员的联合或合作为基础,有着不同与一般企业制度的产权结构制度。

在2003年之前,国家明确规定农信社的股金归入股社员所有,实行入股自由、退股自愿,农信社对股金实行保息分红原则。

这种产权制度不利于农信社保持股金的稳定性,使农信社面临巨大的退出市场的风险。

2003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规范农信社入股的有关规定,将农信社的股金分为资格股和投资股两种,资格股是取得农信社社员资格必须缴纳的基础股金,投资股是社员在基础股金外投资形成的股金,对股金不保息,根据盈利状况支付红利,投资股不能退股,只能转让,资格股在持有三年以上、满足一定条件,可以退股。

这种产权制度,存在所有者缺位、民主管理不易落实的问题、股金稳定性不强等问题。

2、农信社产权制度的现状

2003年以来,桃江农信社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的若干意见》,对2003年以前的按“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息分红”的“存款化”股金进行了清理规范,并重新进行募集股金。

截止2006年末,桃江农信社股金总额为17.88亿元,其中资格股5.86亿元、占股金总额的67.23%,投资股12.02亿元、占股金总额的32.77%。

在股金总额中,农民等自然人股金14,82亿元,占股金总额的82.89%;企业等法人股金3.06亿元、占股金总额的17.11%。

3、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难点

一是农信社所有权不清晰。

桃江农信社是由桃江县广大农民、乡镇个体、私营企业等入股组成。

截止2006年末,股本金余额为17.8亿元,各类股东(社员)18.3万个,股权高度分散,平均每个股东(社员)股本金为0.93万元,最大一户股东为250万元。

按照投资风险与权益理论,社员占有的股金额越小,就越不关心其股金是否有风险或有没有收益,因为占有的股金额越小,就算股金完全损失,对社员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2006年对桃江县社员入股动机调查资料显示,社员入股关心“能否分红”的占72%、“能否取得贷款”的占18%,远远超过“关心农信社发展(占6%)”③。

实际上,全体社员对他

们出资组建的农信社只有名义上的产权归属关系。

二是农信社“所有者权益”中的历年积累或亏损缺乏人格化的代表。

2006年末,桃江农信社有历年积累2.06亿元和历年亏损8.53亿元(由于桃江农信社目前各为法人,积累和亏损只能按法人机构分别计算),历经50多年和多次管理体制变革,农信社形成历年积累或亏损的原因十分复杂。

这部分积累应由谁来代表,谁来享受,对于亏损,应由谁承担,没有明确,从而形成了这部分财产所有者虚置的状况。

三是农信社股金稳定性不强。

2004年以来,桃江农信社进行了大规模的增资扩股,截止2006年末,股本金总额为17.88亿元,其中资格股15.02亿元、占股本金总额的67.23%。

这些资格股的持有者,其入股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得高于同期存款利息的股金分红。

一旦农信社经营出现风险和亏损,不能支付红利,将出现大规模的退股,严重影响农信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桃江农信社的管理体制改革

1、农信社管理体制理论界定

管理体制是指企业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组织制度。

农信社的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调整,对农信社的自身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所涉及的农信社管理体制,主要指农信社行业管理机构的设立和相应管理权限的划分。

农信社作为由社员入股组建的法人金融企业,理论上其管理机构和管理权限应当由社员确定,但在实践运行中,农信社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权限主要由外部监管机构和政府所控制。

在2003年深化改革以来,国家一直强调要增强农信社的法人自主权。

人行桃江分行营业管理部:

‘对桃江县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的调查研究》,2006年3月国务院又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给省级人民政府,后者通过设立省级联社来对农信社行使行业管理权利。

实践中,农信社的管理体制表现为:

管理机构为信用社——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县(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省级联社的管理体制;管理权限为自上而下的管理。

2、农信社管理体制的现状

桃江农信社目前实行县、乡二级法人的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

(1)县级联社、县级联社和乡镇信用社在法律上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企业。

它们有自己的企业名称和章程,在法律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编制会计报表、独立

纳税。

(2)县级联社、县级联社和乡镇联社没有资产上的联结关系,但在行业上具有自下而上的管理隶属关系,这是由农信社管理办法决定的。

县级联社对县级联社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县级联社对乡镇联社

行使行业管理职能,这种行业管理职能最初表现为指导、服务等,但后来演变为行政隶属关系。

(3)由于金融行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其风险对社会影响巨大,县级联社和乡镇信用社不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县联社在无形中承担了防范和化解其风险的职责。

3、农信社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难点

(1)省级联社行业管理中自身的矛盾。

按照《省级联社管理规定》,省级联社由各省农信社县级联社、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等入股组建,从产权上是独立的金融法人企业,并且为入股的农信社所有;同时省级联社又接受省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省级政府对全省农信社进行行业管理职,担负行政管理职能。

由此,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是历史上形成的强大政府控制力,当政府目标函数与农信社目标函数不一致时,农信社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屈从于省级政府,难以保证农信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是在农信社产权结构比较分散、法人治理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省级联社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影响乃至控制农信社管理者的选举和任命,干预农信社的业务经营,从而又回到原有的体制中。

三是容易形成一个新的省级联社利益集团。

省级联社有自己独特的利益,并且掌管着对农信社的许多权力,但他们并不是农信社的所有者,其目标不是全省农信社利益最大化而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利用自身的权力去实现自身的独特利益回。

(2)地方政府与行业管理的矛盾。

国务院《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方案》明确将农信社管理权下放给省级政府,并不得将管理权下放地(县)、县级政府。

因此,省以下的地方各级政府不承担对农信社的责任。

农信社的业务重心在县级,改革发展需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但地方政府没有管理权,对农信社的支持力度很小;相反,由于不承担管理责任,地方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获取农信社的资金,用于地方经济建设,甚至发展一些高风险产业或搞地方“政绩工程”,由此形成的风险通过农信社转嫁给省级政府。

(3)双重行业管理带来混乱。

省联社和县联社同为行业管理机构,省联社又直接管理县级联社,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错位。

四川省联社和桃江县联社同为法人,按照银监部门规定,都履行行业管理职

能。

2006年3月省政府再次明确“桃江县联社既是行业管理机构又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金融机构,其性质不同于省信用联社办事处,其行业管理的职责和省信用联社相近,主要履行对辖内农信社的管

理、指导、协调、服务功能”。

在省联社设立的方案中,县联社不是省联社的社员社,而县联社所辖的区(县)县联社又是省联社的社员社,在法律和体制上存在矛盾;县联社与所辖的区(县)县联社同时接受省联社的行业管理,存在管理重叠问题;区(县)县联社同时接受省、县联社的管理,在工作运行中造成混乱,不利于农信社的改革发展。

这种违背管理中统一指挥原则的制度安排,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