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45813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docx

《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docx

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

附件7: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化学是人类探索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化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及分析测试技术,不仅为化学科学本身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

认识自然界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奇妙的化学反应,探索纷繁的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化学反应的规律控制和利用化学反应,更加深入地了解、认识生命过程,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指导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3.指导学生用科学方法观察、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的变化,并学会用化学语言进行记录和表述。

4.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其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两个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课程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化学与生活以及基本技能,教学时数为48学时。

2.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主要涉及对化学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分为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制造加工类三大类,教学时数为16~30学时。

该模块包括反映职业特点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知识性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性内容。

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

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中的*号部分为拓展内容,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拓展内容的教学时数为建议学时,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化学反应原理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了解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学会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理解化学反应的焓变。

化学反应的焓变

反应焓变的计算

电解的原理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了解电解的原理,通过课堂讨论,总结电解的过程,能够理解并运用电解原理在生活中。

电解原理的应用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理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原理

化学电源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学生实验:

铜锌原电池化学实验

通过实验,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了解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化学常识,树立环保意识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化学反应的方向

通过对前面的焓变的学习、熵变的学习,了解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规律,并学会运用。

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限度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学会计算平衡转化率,理解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平衡转化率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速率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并学会分析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以工业合成氨为例,理解合成氨反应的限度、速率以及最合适的反应条件。

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合成氨反应的适宜条件

探究实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主要因素

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因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水的电离

水溶液

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事实,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和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盐类的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沉淀溶解平衡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的计算,理解溶解平衡的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

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学会运用。

离子反应的应用

续表  

2.有机化学基础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

认识有机化学

结合实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能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烃类化合物,掌握烃的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

了解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

醇和酚

了解醇和酚的命名及化学性质

醛和酮糖类

掌握醛和酮的命名规则,能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糖类

*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

了解羧酸的命名及用途,理解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了解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了解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方法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了解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

续表  

3.化学与生活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呵护生存环境

空气质量

通过对典型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以及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

饮用水安全

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甲烷的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了解烷烃、同系物和烃基的概念;通过球棍模型或多媒体技术,了解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特点;结合实例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垃圾处理

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烯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理解乙烯的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素

了解食物中常见的营养素,做到合理的平衡膳食,适当的添加食品添加剂是有益的,要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平衡膳食

食品添加剂

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电池探秘

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电池是怎样工作的。

家用染料的更新

了解家用染料的危害

汽车染料清洁化

学会清洁汽车染料

生活中的材料

衣料的学问

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衣料都是什么材质的

宝石世界

了解宝石的结构与性质

家居装修材料

了解常见的家居装修材料

金属制品防护

根据所学知识会对金属制品进行防护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了解常见的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药箱

从药箱、卫生用品、化妆品等方面学会正确使用化学品

卫生清洁用品

适宜化妆品

续表  

(二)职业模块

职业模块一 医药卫生类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认识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的分类与命名

了解并学会有机化学中化合物的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了解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成键方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同分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烷烃

了解烃的概念;理解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及命名

烯烃

炔烃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烃的衍生物

醇、酚、醚

通过消毒剂“来苏儿”,了解酚的结构和同分异构现象、醚的结构和命名;了解甘油、甲酚、乙醚的性质和在医药中的应用

*醛和酮

了解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显色反应,以及丙酮的加成反应和临床检验方法

羧酸

了解羟基酸、酮酸的结构和命名;理解乳酸、水杨酸、丙酮酸、丁酮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了解酮体的性质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常见的消毒防腐剂

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消毒防腐剂及其安全使用

糖类

糖的分类及生理意义

了解糖的组成、分类及其生理意义

单糖

理解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核糖和脱氧核糖的结构和用途

双糖

了解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的结构和用途;理解双糖的化学性质

糖原

了解糖原的性质及其在生理上的意义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氨基酸和蛋白质

氨基酸

了解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理解氨基酸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茚三酮反应;了解氨基酸的成肽反应

蛋白质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氢键作用

简单介绍蛋白质结构中的氢键作用

学生实验:

糖和蛋白质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尿糖的检验、淀粉的性质、蛋白质的沉淀及颜色反应

职业模块二 农林牧渔类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认识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的分类与命名

了解并学会有机化学中化合物的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了解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成键方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同分异构现象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水溶液

了解常见的水溶液现象,弱电解质电离,盐类水解等等。

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离子反应

职业模块三  加工制造类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原电池

理解原电池的结构及形成条件;了解电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电解

理解电解和电镀的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通过日常生活中金属和金属材料的锈蚀,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和金属防护的方法

*新型电池

了解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池及安全使用

学生实验:

电化锈蚀与金属防护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电化锈蚀与金属防护的知识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化学与环境

环境与环境污染

了解环境与环境污染的概念;了解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其他污染类型的主要污染物、危害及防治

三废及其处理

了解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产生,降低三废排放量及其处理方法

加工制造业中化学处理的污染控制

了解加工制造业中的化学处理工艺对环境的影响及污染控制

五、教学实施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基础模块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讲课

实验

机动

化学反应的方向

4

化学反应的限度

2

化学反应的速率

2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4

1

水溶液

2

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4

1

沉淀溶解平衡

2

离子反应

2

合计(48学时,3学分)

22

2

职业模块

职业模块一 医药卫生类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讲课

实验

机动

认识有机化学

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4

4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

2

醇和酚

2

糖类

2

醛和酮

4

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

4

合计(30学时,2学分)

22

0

拓展内容(*号部分)

2

职业模块 二农林牧渔类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讲课

实验

机动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2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2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2

合计(24学时,1.5学分)

6

0

职业模块三 加工制造类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讲课

实验

机动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4

2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4

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2

合计(16学时,1学分)

8

4

拓展内容(*号部分)

2

实施学分制的学校,按16或18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2.教学方法建议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已具备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做好与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前后衔接。

教师应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品质。

对比较抽象的化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教育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应重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同时,教师要善于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基本教学设施建议

学校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药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验活动。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应鼓励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开发实验仪器,开发微型化、低污染的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富有区域与职业特色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二)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内容的选择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与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恰当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教材结构上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技能形成规律。

教材形式上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图文并茂;名词术语、文字、符号、数字、公式、计量单位等的运用要准确、规范、统一,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

应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比较全面的支持。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

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丰富化学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发网络课程和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

六、考核与评价

1.目的和功能

通过考核与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教学信息,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应充分发挥考核与评价的诊断、指导、导向和激励功能,以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2.原则和方法

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化学课程的功能,做到知识的考核与评价同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评价包括练习、测验和考试等,实践能力考核与评价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和体验探究的过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