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945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docx

《“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docx

“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摘要:

随着国家对“大遗址”保护的高度重视和相关实践的开展,近年来,“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护的一种创新方式,其相关实践激增,有关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

主要体现在对“考古遗址公园”的内涵、定位及发展历程,规划设计,展示阐释设计,景观绿化以及公园旅游开发建设等方面的探讨。

在系统的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就“考古遗址公园”理论与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评述,提出展示与阐释规划设计对于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理论与实践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

考古遗址公园研究评述引言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属于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一种探索方式,在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持续列入到“十一五”和“十二五”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近年来,“考古遗址公园”相关实践和研究成果逐年递增。

综合分析当前有代表性的文献,考古遗址公园的相关研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考古遗址公园研究主要内容

1)“考古遗址公园”内涵、定位及发展历程的探讨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单霁翔在担任国家文物局长期间,奠定了考古遗址公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1]。

目前对考古遗址公园概念研究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公园制度、考古学、社会效益等方面探讨了考古遗址公园的定位,进而阐释其内涵[2-4](李宏松,王新文,夏晓伟);二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当前大遗址保护中的优势[5-7](从宇,李库,李爱民)。

关于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学界普遍认为考古遗址公园的实践早于理论研究。

在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就将圆明园遗址确立为遗址公园,后来北京又相继建成了团河行宫、元大都城垣、皇城根、明城墙等遗址公园;世纪之交,遗址公园的概念正式进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在此后几年中,我国文物主管部门和学术界较多使用“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遗址公园”,或者二词相互指代、定义[8]。

2)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研究是近期的研究热点,主要以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实践的分析总结为主,探索了相关类型的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

城址类考古遗址

公园规划设计[9](郑殷芳);宫殿类(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的总体设计内容[10]

(刘克成);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编制[11](付娟娟);以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设计为例,探讨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展示问题[12](万金红)。

3)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阐释研究

从发表时间上来看,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与阐释是近期研究的重心和焦点。

主要表现在对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展示 [13](朱晓渭)、展示模式、体系[14]

(杨昌鸣)、价值阐释与展示[15](陈曦)、保护与展示[16-17](肖金亮,季文彬)等四个方面的探索。

4)考古遗址公园的景观绿化研究

研究者多以实例作为基础,从植物配置[18](邱健)、景观体验[19](吕正平)以及绿化景观[20](王璐艳)等方面对考古遗址公园的景观绿化进行了思考。

5)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研究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考古遗址公园在大遗址保护背景下的角色分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1-22](张忠培,肖莉),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2010年左右,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出炉这段时间。

二是在实例基础上,对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思考,包括国外的经验总结以及当下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思路[23-24](张关心,朱晓渭)。

6)其他相关研究

诸如考古遗址公园的旅游开发的相关探索,主要涉及旅游开发的目标定位研究[25](权东计)以及旅游产品设计研究[26](王新文)。

另外,考古遗址公园对城市生态、经济的影响[27](朱晓渭),物联网等技术在考古遗址公园中的应用[28](王毅)等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尝试。

2.国内考古遗址公园研究的相关特点

1)从研究机构来看,各级博物院(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是考古遗址公园研究的主力军。

2)从专业领域来看,主要涵盖考古与博物馆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等。

3)从研究内容来看,关注的焦点从前期的概念内涵与定位,转为当下对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模式与景观设计的研究。

4)从研究的深度来看,有明显的差别。

大明宫、隋唐洛阳城等位于城市区

内的考古遗址公园最为引人关注,大明宫的研究相对较为完善,而其他则稍显暗淡。

3.结语

根据文献研究可知,目前我国考古遗址公园的研究尚有下列内容有待深入:

1)对于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模式和保护阐释展示方式的研究不够深入。

保护展示阐释体系是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内容,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文化阐释,而对于考古遗址本体的保护阐释与展示研究比较欠缺,亟需深化。

2)对位于村落的考古遗址公园的研究有待发展。

对于位于城区内的大遗址,如大明宫遗址,其相关研究比较完善。

而我国大遗址大部分位于村落环境中,其相关的保护展示研究十分欠缺,往往被忽视。

注释:

[1]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J].单霁翔.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01:

2-12.

[2]李宏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综合功能定位及相关比较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2-04-20008.

[3]王新文.考古遗址公园三论[J].东南文化,2013,03:

19-25.

[4]夏晓伟.考古与遗址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两个定位[J].东南文化,2011,01:

23-26.

[5]丛宇,姚军,成斌.浅析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历程[J].安徽建筑,2012,01:

55-56+61.

[6]李库.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众参与考古[J].中国文化遗产,2013,02:

16-19.

[7]李爱民.考古遗址公园在我国大遗址保护中的优势[J].社会科学家,2010,09:

96-98.

[8]杜金鹏.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J].东南文化,2010,01:

9-12.

[9]郑殷芳.关于杭州南宋皇城大遗址公园规划的思考[J].东方博物,2010,04:

94-99.

[10]刘克成,肖莉,王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总体规划设计[J].建筑创作,2012,01:

28-43.

[11]付娟娟.面向实施的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以郑州市荥阳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3:

12.

[12]万金红,谭徐明,李云鹏,王力.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公园设计——以京杭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为例[J].中国水利,2012,21:

18-19+4.

[13]朱晓渭.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J].理论导刊,2011,04:

86-87+90.

[14]杨昌鸣,李旋,李湘桔.直接展现与间接再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墙遗址展示模式的比较[J].中国园林,2013,05:

85-89.

[15]陈曦,霍焱.城址类考古遗址公园价值核心的阐释与展示设计手法[J].中华建设,2012,12:

179-181.

[16]肖金亮.大型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以隋唐洛阳城的实践为例[J].

建筑学报,2012,06:

69-73.

[17]季文彬,倪萌,金蕾.扬州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利用[J].中国园林,2012,07:

52-57.

[18]邱建,张毅.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其植物景观设计:

以金沙遗址为例[J].

中国园林,2013,04:

13-17.

[19]吕正平.遗址风景——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景观体验[J].园林,2012,04:

28-33.

[20]王璐艳,刘克成.从宫殿到遗址再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明宫绿化景观研究[J].丝绸之路,2010,24:

93-100.

[21]张忠培.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在“2009考古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的发言[J].东南文化,2010,09:

6-8.

[22]肖莉.让城市守护历史让历史守望未来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J].中国文化遗产,2010,01:

32-45+6.

[23]张关心.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初探——以大明宫遗址保护为例[J].东南文化,2011,01:

27-31.

[24]朱晓渭.国外经验对陕西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启示[J].江汉考古,2011,02:

119-122.

[25]权东计,卢石应,朱海霞.大明宫遗址旅游开发目标定位探析[A].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 [C].中国软科学研究

会:

2013:

8.

[26]王新文,刘克成,王晓敏.基于保护的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设计初探[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

658-662.

[27]朱晓渭.基于考古遗址公园的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人文地理,2011,02:

112-115+36.

[28]王毅.物联网在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用的思考[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03:

8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