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中国环境治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中国环境治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中国环境治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精品中国环境治理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5年7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4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4
2、行业自律及社会监督............................4
3、行业相关法律法规..............................4
4、行业相关产业政策..............................5
二、环保工程行业上下游情况.......................6
1、上游行业......................................6
2、下游行业......................................6
三、行业的现状及市场规模.........................6
1、水污染治理....................................7
(1)我国水污染治理形势严峻.......................7
(2)水污染治理发展趋势..........................8
2、废气烟尘污染治理..............................9
(1)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刻不容缓....................9
(2)大气污染治理发展趋势........................10
3、污泥污染治理.................................11
(1)污泥处理“方兴未艾”.......................11
(2)污泥治理发展趋势...........................12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3
1、有利因素......................................13
(1)国家政策支持................................13
(2)社会环保意识增强............................13
(3)处理标准的提高带来新的发展空间...............13
2、不利因素.......................................15
(1)行业市场化竞争机制有待完善..................15
(2)处理项目运营的专业化程度不高................15
五、行业竞争格局..................................15
六、行业风险......................................16
1、政策风险.......................................16
2、市场风险.......................................17
3、技术风险.......................................17
七、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7
1、资质壁垒.......................................17
2、资本壁垒.......................................18
3、技术壁垒....................................18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我国对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采取分级、分部门的监管体制。
各级环保部门为行业的主管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政府部门负责对污染治理行业内企业的经营领域和经营范围进行资质管理;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业商会以维护行业市场秩序的宗旨开展工作,规范行业竞争,协助配合政府科学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提出环境保护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
2、行业自律及社会监督
行业主要协会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环保产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等。
3、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4、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二、环保工程行业上下游情况
1、上游行业
上游企业主要为污染治理设备及材料供应商,设备包括风机、净化设备、鼓风机、水泵、消毒设备、电控、冷却塔等;材料包括钢材、五金、填料、管道、电缆等。
因上游行业竞争相对充分、产品替代性较强,不存在对上游少数厂家严重依赖的情况。
2、下游行业
下游产业主要为具有污水和废气烟尘处理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主要包括餐饮、五金塑胶、金属制品、食品加工等行业。
下游行业的客户的数量、所处行业的周期性、污染物排放规模、排放标准、污染物处理设施投资意愿、定价政策等因素决定了污染物处理设备及污染物处理项目的需求量。
三、行业的现状及市场规模
2013年8月11日,国务院出台国发〔2013〕30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意见指出,要扩大环保服务产业,在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总承包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模式,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占全行业的比例大幅提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新任务为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且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将达到3.1万亿,这必将推动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脱硫脱硝、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将达6000亿元;工业行业余热余压发电、“三废”综合利用以及烟尘、粉尘控制领域均存在巨大需求。
1、水污染治理
(1)我国水污染治理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废污水排放总量持续增长,水处理市场也迎来了极大的发展。
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95.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9.8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85.1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352.7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245.7万吨。
从十大流域和主要海湾水质状况来看,全国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工业废水是主要来源之一。
(2)水污染治理发展趋势
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城镇污水处理“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污水处理率将进一步提高,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县城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30%;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将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569万立方米/日,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规模2,611万立方米/日。
根据投资估算,“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其中,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投资1,040亿元,升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投资137亿元。
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08-2020年中国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在处理水平正常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废水治理投入(含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将分别达到10,583亿元和13,922亿元,其中用于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入将达到6,360亿元;而在既定控制目标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废水治理投入将分别达到12,781亿元和15,603亿元,其中用于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入将达到7,078亿元。
2、废气烟尘污染治理
(1)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刻不容缓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的大气污染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
另外,大量的餐饮油烟排放,也严重地影响着空气质量。
根据国家环保部的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的排放量分别为2043.9万吨、2227.4万吨和1278.1万吨,其中工业源占比分别89.8%、69.4%和85.6%。
在74个实施空气质量监测的主要城市中,空气质量平均超标天数比例接近四成,其中中度以上污染的比例合计占到了16.6%。
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2012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2)大气污染治理发展趋势
环保部2013年9月份发布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明确提出,鼓励采用各种高效污染物净化技术,以及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各个行业和污染源的排放控制技术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鼓励研发示范各种细颗粒物及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前体污染物的新型高效净化技术,包括袋式除尘、电除尘、电袋复合除尘、湿式电除尘、炉窑选择性催化还原、分子筛吸附浓缩、高效蓄热式催化燃烧、低温等离子体、高效水基强化吸收等。
与此同时,国务院也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等指示。
根据该计划,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除尘设备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我国废气除尘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3、污泥污染治理
(1)污泥处理“方兴未艾”
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重点城镇平均污泥处置率仅为25%,严重滞后于72%的污水处理率。
截止到2012年底,“十二五”规划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规模仅完成了26.9%,预计“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理目标无法完成已是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也将2015年末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由80%下调至了70%。
这并不是政府支持意志的减退,而是政府在持续关注在重视污泥处理这个指标,并且根据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情况务实的调整了这个指标,更是体现了国家稳步发展污泥处理行业的决心,污泥处理已“在路上”。
作为污泥处理行业,尽管起步相对较晚,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但是从事污泥处理的各类企业已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总体来说这些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在污泥处理方式上大多采用流化床干化等传统方式,整体上看大部分企业没有比较清晰的污泥处理方案,探索阶段的企业居多。
(2)污泥治理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年产含水率80%的污泥超过3000万吨,全国各地的污泥处理设施尚不健全,已建成设施的处理水平良莠不齐。
国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计划中分别提出了污泥处理的阶段性目标,根据国家《“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省会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污泥处理处置规模518万吨/年,达到648万吨/年,按照2015年合计约934万吨干泥的产生量,则规划的无害化处置率大约在70%,离这一规划目标仍有差距。
预计在未来5年,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投资规模有望达到360亿元左右,2018年后污泥处理处置运营市场空间将超过95亿元/年。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对环保治理支持,并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治理技术;并进一步提高环保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营的市场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国家政策的支持将是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2)社会环保意识增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公众监督与社会舆论对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及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强,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环保投资,促进环保政策切实的贯彻执行。
(3)处理标准的提高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污水处理总量规模较大,但出水水质标准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随着社会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仍有大批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如增加脱氮除磷功能、按二级标准设计的污水处理厂需要提升到一级A或一级B排放标准、部分按一级B标准设计的污水处理厂需要提升到一级A标准等。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下称《考核办法》),规定将各地区细颗粒物(PM2.5)或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作为考核指标。
对未通过终期考核的地区,除暂停该地区所有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民生项目与节能减排项目除外)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外,要加大问责力度,必要时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约谈省(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通过实施《考核办法》,到2015年,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下降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
上述提标改造进程,也将为我国污染物处理行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仅政府投资部分就达5000亿元以上,污水处理厂运营费用每年需要约500亿元。
同时,80%的污泥并未得到有效处理,甚至被直接丢弃在农田、河流等公共环境中,变成新的污染源。
目前我国污泥含水率出厂标准较低,其中混合填埋用泥质和农用泥质含水率<60%,单独焚烧用泥质含水率<50%,制砖用泥质含水率<40%,离发达国家污泥含水率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
随着国家对污泥处理的逐步重视,污泥处理标准也将越来越高。
2、不利因素
(1)行业市场化竞争机制有待完善
污染治理行业竞争主要体现在资金、技术与服务上,资金雄厚、技术领先及服务专业的企业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易获得客户的认可。
但部分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市场化程度有待加强,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2)处理项目运营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的污染物处理行业一直以政府直接经营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时间较短,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运营及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仍较低,同时行业内缺乏较为完善的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使得行业内的污水处理成本控制和工艺水平的差异较大,业内企业良莠不齐,限制了污染物处理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行业竞争格局
按照产业链上下游来区分,污染治理行业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污染处理设备的生产销售,污染处理工程的承包、建设以及污染处理工程的运营。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环境保护公益性特征的影响,中国的污染处理服务,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染处理市场化受到了某种程度的限制,污染处理行业仍存在较强的地域性,因此污染处理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我国污染处理工程类公司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大型国有企业下属企业,科研院所下属企业,股份制、民营、外资类企业。
由于污染处理服务内容较为宽泛,因此行业内能够提供全系列产品的企业较少,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具有提供全方面污染处理技术服务的能力。
大部分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专注于部分系统,在细分领域市场表现良好。
总体而言,污染处理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绝大多数工艺和技术水平不高、规模偏小、管理不够健全,行业集中度低。
但有少数企业在污染处理细分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或在环保设施运营方面具有一定的管理优势。
六、行业风险
1、政策风险
环保行业受国家、省、市三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各级主管部门均制定了有关政策,行业的政策导向性较高。
政府各项环保政策的出台,一方面积极推动了环保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行业内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另一方面也对环保行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标准,可能会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
另外,环保工程业务的监管机构较多,具有行业多头管理的特点,监管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中,发改委主要负责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织协调节能减排总体工作、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等;环保部主要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对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采取许可证制度并实施监管;建设部负责工业水处理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的行政管理。
基于上述原因,环保行业多头管理现象较为突出,各监管部门职能交叉明显,且缺少监管的统一体系,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2、市场风险
环保企业,具有单个合同金额大、业务合同数量少的特点,单个合同的施工进度情况会对公司的盈利造成较大影响。
3、技术风险
国家对污染排放标准的提高,对于环保公司污染物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达到新标准的要求,进行了设施工艺的改造和技术提升。
很多企业选择利用性价比较高,污染物处理效果较好的处理方法,来满足新的污染排放标准。
目前我国污染物处理行业自主技术水平较低,研发投入较少,企业很少会将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上,照搬国外技术的居多,高端设备也主要从国外进口,这对于我国污染物处理行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很大不利影响,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
七、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资质壁垒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总承包实施资质许可制度。
企业需要满足从业人员专业配置、专业素质、单位经营规模、经营业绩和诚信记录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这有利于提高污染处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和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2、资本壁垒
无论是环保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业务还是环保工程运营业务,均需要环保公司垫付部分资金。
随着区域市场竞争的加剧及行业的发展,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客户往往愿意把项目发包给资金实力较强的服务公司,因此,环保工程公司必须具有与建设项目匹配的资金实力和稳定运营的。
3、技术壁垒
多学科专业技术应用构成污染处理行业的技术壁垒。
污水处理采用各种工艺和技术,总体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废气烟尘处理工艺包括单一旋风处理、布袋除尘搭配湿式烟气处理、静电除尘法或者半干湿烟气处理等。
工艺方法在专用设备及工程的方案设计应用以及在后期的运营管理阶段,需涉及到工程建设类相关专业以及微生物学、材料学、卫生学和工业自动化等门类众多的专业技术。
企业对这些技术的综合集成能力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稳定与否以及能耗、物耗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