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外科护理学》教案第6学期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4122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外科护理学》教案第6学期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本科《外科护理学》教案第6学期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本科《外科护理学》教案第6学期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本科《外科护理学》教案第6学期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本科《外科护理学》教案第6学期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外科护理学》教案第6学期3.docx

《本科《外科护理学》教案第6学期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外科护理学》教案第6学期3.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外科护理学》教案第6学期3.docx

本科《外科护理学》教案第6学期3

第四十四章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九周

课时安排

3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十四章骨折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四肢骨折

第三节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第四节骨盆骨折(自学)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一)掌握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护理要点。

(二)掌握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

(三)了解骨折的定义、分类、诊断、处理原则。

(四)了解骨折并发症与骨筋膜室综合症、骨折的愈合过程及骨折的急救。

(五)了解常见骨折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与治疗原则。

(六)了解骨盆骨折的分类、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一、主要内容

(一)概述

1.骨折的定义、病因、分类。

2.骨折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3.骨折的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

4.骨筋膜室综合症。

5.骨折愈合过程和影响因素。

6.骨折的急救。

(二)常见到四肢骨折

1.肱骨干骨折2.肱骨髁上骨折。

3.尺、桡骨干骨折。

4.桡骨下端骨折。

5.股骨颈骨折。

6.股骨干骨折。

7.胫腓骨干骨折。

(三)脊柱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处理原则。

(四)骨盆骨折的分类、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掌握四肢骨折病人的诊断与护理要点,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

(二)难点:

脊椎骨折的病因与分类。

讨论、思考、作业:

1.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为什么容易发生股骨头的坏死?

2.脊髓损伤泌尿系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 10分钟,授新课 115分钟,安排讨论 分钟,布置作业10分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填写说明:

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备课笔记

第四十四章骨折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骨折(fracture)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病因】

1.直接暴力敲击或撞击,直接作用于局部骨骼可导致骨折。

2.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外力作用点以外的骨骼部位。

3.积累性劳损指肢体某一特定部位的骨骼受到长期、反复和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所致的骨折,又称为疲劳性骨折。

4.骨骼疾病由于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骨结核和骨肿瘤等导致骨质破坏、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分类】

1.根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l)不完全性骨折:

连续性未完全破坏,或仅一部分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

(2)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按骨折线的方向又可分为:

l)横形骨折:

2)斜形骨折:

3)螺旋形骨折:

4)粉碎性骨折:

5)嵌插骨折:

6)压缩性骨折:

7)四陷骨折:

8)骨骺分离:

2.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1)开放性管折:

(2)闭合性份折:

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3.根据骨折端的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易侈位或复位后易发生再移位的骨折。

【病理生理】

骨折后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涉及骨折的愈合过程,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而又连续的过程,有如下三个分期:

1.血肿炎症机化期

2.原始骨痂形成期

3.骨板形成塑形期

骨折愈合过程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致愈合延迟、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临床表现】

1.全身

(l)休克:

主要由于骨折导致的大量出血和剧痛所致。

骨盆骨折、脊柱骨折、股骨骨折可大量出血。

(2)疼痛:

骨折及合并损伤处疼痛,在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

(3)发热:

在骨折合并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以及损伤组织的吸收反应可使体温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

2.局部

(1)骨折的一般表现

1)局部肿胀、淤斑或出血

2)压痛:

骨折部位有固定压痛。

3)活动受限:

骨折使肢体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功能。

(2)骨折特有体征:

以下三项为骨折的特有体征,只要出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

1)畸形:

表现为肢体短缩、成角、弯曲等畸形。

2)反常活动:

在肢体的非关节部位出现不正常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断端之间互相摩擦时所产生的轻微音响及感觉。

3.并发症

(1)骨筋膜室综合征:

(2)脂肪栓塞综合征:

(3)缺血性骨坏死和缺血性肌挛缩:

又为称无菌性坏死,是由于骨折段的血液供应中断所致。

(4)急性骨萎缩:

是损伤所致的关节附近的痛性骨质疏松,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

(5)关节僵硬:

多因关节内骨折或患处关节长期固定,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囊和肌挛缩所致,

(6)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

在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内可形成较广泛的异位骨化,影响关节活动功能。

(7)创伤性关节炎:

活动时关节疼痛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和畸形。

(2)CT和MRI检查:

可发现结构复杂的骨折和其他组织的损伤,如椎体、颅骨骨折情况。

(3)骨扫描:

有助于确定骨折的性质和并发症,如有无病理性骨折、合并感染、缺血性坏死、延迟愈合及不愈合。

2.实验空检查

(l)血常规检食:

血红蛋自和红细胞比容降低。

(2)血钙磷水平:

血钙磷水平常升高。

(3)尿常规检查:

【处理原则】

复位、固定、旱期康复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但现场急救仍属首要。

1.现场急救

(l)抢救生命:

若发现病人呼吸困难、窒息、大出血等,应立即就地急救。

(2)止血和包扎:

发现伤口,可用无菌敷料包扎,以免伤口进一步污染。

避免回纳外露的骨折断端。

(3)固定、制动和转运:

对疑有骨折的病人,可利用夹板、木板、自身肢体等固定受伤的肢体。

对疑有脊柱骨折的病人应尽量避免移动,搬运时应采取滚动法或平托法。

2.临床处理

(1)复位:

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用合适方法予以复位。

l)非手术复位:

包括手法复位和牵引复位。

2)手术复位:

用于手法复位或牵引复位失败。

(2)固定:

已复位的骨折部位必须持续固定于良好位置,至骨折愈合、常用的有外固定和内固定方法。

l)外固定:

常用方法为:

夹板:

绷带:

持续牵引:

外固定器:

2)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病人。

内固定后病人可旱期活动,可预防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尤其适合老年病人。

常用的内固定物有钢针、螺丝钉、接骨板、髓内钉、加压钢板

手术:

防治感染:

抗菌药物治疗。

(3)处理并发症:

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做切开减压术。

(4)康复治疗:

是骨折治疗的组成部分,促进功能恢复。

【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l)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l)一般情况:

病人的年龄、职业特点和运动爱好等,有无酗酒,日常饮食结构。

2)受伤情况:

了解病人受伤的原因、部位和时间、受伤时的体位和环境,外力作用的方式、方向与性质,伤后病人功能障碍及伤情发展情况、急救处理经过等。

3)既往史:

既往健康情况有助于判断骨折的相关因素及愈合。

4)服药史:

病人近期有无服药及药物过敏史等:

(2)身体状况

l)全身:

骨折常伴有其他合并损伤,故应评估病人有无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2)局部骨折部位

a.有无出血、肿胀、触痛或被动伸指(趾)疼痛、畸形、内旋或外旋、肢体短缩等;

b.伤肢的活动及关节活动范围,有无异常活动、骨擦音、活动障碍等;

c.皮肤完整性,皮肤有无挫伤、淤斑或皮下气肿等;开放性损伤的程度和污染情况,破损处是否与骨折处相通;

d.末梢感觉和循环情况,如骨折远端肢体的皮温、有无感觉异常、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有无脉搏减弱或消失等。

3)辅助检查;评估病人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助判断病情和预后。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病人的心理状态取决于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故应评估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家庭经济情况及社会支持系统。

2.木后评估

(l)评估牵引术、石膏固定或小夹版固定是否维持有效状态。

(2)有无出现并发症

(3)康复程度:

病人是否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活动障碍引起的并发症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与骨和软组织创伤、石膏固定不当有关。

2.疼痛与骨折、软组织损伤肌痉挛和水肿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组织损伤、开放性骨折、牵引或应用外固定架有关。

4.潜在并发症:

肌萎缩、关节僵硬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目标】

l.维持正常的组织灌注,皮肤温度,末梢动脉搏动有力。

2.病人疼痛逐渐减轻有至消失,感觉舒适。

3.病人未发生骨或软组织感染等并发症。

4.病人能独立行走,能自我护理并掌握功能锻炼和康复知识。

【护理措施】

1.促进神经循环功能的恢复

(l)预防和纠正休克

(2)保暖;注意室温和躯体保暖,以改善微循环。

(3)取合适体位,促进静脉回流:

(4)加强观察:

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

2.减轻疼痛

(1)药物镇痛

(2)物理方法止痛:

局部冷敷、抬高伤肢

3.预防感染

(1)监测病人有无感染症状和体征

(2)加强伤口护理:

严格按无菌技术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

(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4)体位:

经常变更卧姿,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4.指导功能锻炼

(l)肌等长舒缩练习和关节活动

(2)行走锻炼

(3)练习深呼吸:

长时间卧床的病人需练习深呼吸。

【护理评价】

1.病人伤肢是否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皮温和色泽是否正常,感觉是否恢复,末梢动脉搏动是否有力。

2.病人是否感觉舒适,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

3.病人骨或软组织感染等并发症是否得到有效的预防或处理。

4.病人伤肢有无因活动障碍而引起的并发症。

病人可否独认行走或借助助行器独立行走、自我护理并掌握足够的功能锻炼和康复知识。

【健康教育】

1.安全指导指导病人及家属评估家庭环境的安全性、有无影响病人活动的障碍物。

2.长期坚持功能锻炼

3.定期复查告之病人如何识别并发症。

第二节四肢骨折

一、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

常见于青年和中年人;肱骨近端的骨折,尤其是嵌插和移位性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临床表现】

包括伤侧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皮下淤斑及功能障碍。

合并桡神经损伤时可出现垂腕、各手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针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输助检查】

X线片可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方向。

【处理原则】

主要取决于骨折的位置和移位情况。

1.手法复位和外固定

2.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3.康复治疗进行患肢的主动运动,包括手指、掌、关节活动和上臂肌的主动舒缩运动。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

肌萎缩、关节僵硬。

2.疼痛与骨折、软组织损伤、肌痉挛和水肿有关。

【护理措施】

1.预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①注意观察患肢血运;②指导病人进行上臂肌的主动舒缩运动,禁止做上臂旋转运动。

伤后2~3周,开始肩、肘关节的主动运动。

2.减轻疼痛

二、肱骨髁上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的骨折。

多见于5~12岁儿童,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

【病因与分类】

1.伸直型较常见。

多因间接暴力引起。

2.屈曲型少见。

【临床表现】

肘关节明显肿胀、压痛,功能障碍;伸直型骨折时,鹰嘴与远侧骨折端向后方突出,近折端向前移,外形如肘关节脱位,但保持正常的肘后三角,可有骨擦音、反常活动等;

【辅助检查】

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

【处理原则】

1.复位固定

2.持续骨牵引

3.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失败者应行手术复位。

【护理措施】

1.加强观察和护理,避免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1)注意观察患肢是否出现剧痛。

(2)定时检查夹板及石膏绷带等固定是否松紧合适,必要时及时调整,以避免神经、血管受眼,维持有效的组织灌注。

2.合理功能锻炼

三、尺桡骨干双骨折

尺桡骨干双骨折较多见,占各类骨折的6%左右,以青少年多见;易并发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临床表现】

前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不能旋转活动。

骨折部位压痛、明显畸形、有骨擦音和反常活动。

【辅助检查】

X线片检查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可确定骨折的准确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以及是否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或尺骨小头脱位。

尺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桡骨小头脱位,称为孟氏(Monteggia)骨折。

桡骨干下/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称为盖氏(Galeazzi)骨折。

【处理原则】

1.手法复位外固定

2.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护理措施】

1.维持患肢良好的血液循环

(l)加强观察:

注意评估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观察患肢是否出现剧痛,手部皮肤苍白、发凉、麻木,被动伸指疼痛,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的前臂缺血表现。

(2)定时检查夹板及石膏绷带等固定松紧,及时给予调整。

(3)支持并保护患肢,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2.合理功能锻炼

(l)受伤臂肌的舒缩运动:

指导复位固定后的病人进行上臂肌和前臂肌的舒缩运动、用力握拳和充分屈伸手指的动作。

(2)肩、肘、腕关节的运动:

伤后2周,开始肩、肘、腕关节的运动,但禁止做前臂旋转运动。

(3)前臂旋转和推墙动作:

4周后练习前臂旋转和用手推墙动作。

(4)各关节全范围功能锻炼:

去除外固定后,进行各关节全活动范围的功能锻炼。

四、Colles骨折

Col1es骨折是发生在桡骨下端3cm段内的伸直型骨折,常见于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者。

【临床表现】

腕关节明显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及局部压痛、骨折移位明显,由于骨折远折端移向背侧,侧面手腕可呈餐叉样畸形;又因远折端向桡侧移位,且有缩短移位、桡骨茎突上移,正面手腕呈枪刺刀畸形。

【辅助检查】

x线片检查可见骨折远折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近折端向掌侧移位,可同时合并尺桡关节脱位。

【处理原则】

一般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特制小夹板或长臂石膏固定。

【护理措施】

1.减轻肿胀,促进血循环。

(1)加强观察:

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2)局部制动:

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3)促进静脉回流:

避免患肢下垂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

2.提供相关知识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l)指分病人早期进行拇指及其他手指的主动运动、用力握拳、充分屈伸五指的练习,以减轻水肿,增加静脉回流。

同时进行肩、肘关一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或肌签缩。

(2)伤后2周进行腕关节练习,同时进行前臂旋转运动。

五、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常出现骨折不愈合(约15%)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30%)。

【病因和分类】

老年女性,由于骨质疏松使股骨颈脆弱,在平地滑倒、床上跌下、下肢突然扭转就可发生骨折。

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可分成:

①头下骨折;②经颈骨折;③基底骨折。

2.按骨折线角度(X线片表现)分类

(1)内收骨折:

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的延长线所形成的角度(Pauwels角)大于50°,属于不稳定骨折。

(2)外展骨折:

Pauwels角小于30°,属于稳定骨折。

3.按骨折移位程度(Garden)分类

(l)不完全骨折:

骨的完整性仅部分中断,股骨颈部分出现裂纹。

(2)完全骨折:

骨折线贯穿股骨颈,骨结构完全破坏。

【临床表现】

老年人跌倒后髋部疼痛,移动患肢时疼痛明显,不敢站立或行走;患肢有短缩,外旋畸形;髋部有压痛,叩击足跟部或大粗降部时髓部疼痛。

【辅助检查】

髋部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牵引复位

(2)手法复位

2.手术治疗适用于内收型骨折或有移位的骨折、难以牵引复位或手法复位者。

在骨折复位后经皮或切开作加压螺纹钉固定术。

(1)闭合复位内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

(3)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措施】

1.保持适当的体位,防止骨折移位。

(l)患肢制动、矫正鞋固定

(2)卧硬板床

(3)正确搬运病人

2.指导病人正确活动

(l)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

(2)指导病人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

(3)髋关节功能锻炼

(4)转移和行走训练

3.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六、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6%,多见于青壮年。

【病因与分类】

多由强大的直接或间接寨力所致。

直接暴力可引起股份横断或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可引起股骨的斜形或螺旋骨折。

【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和畸形较明显,活动障碍,远端肢体异常扭曲,出现反常活动、骨擦音。

【辅助检查】

髓或膝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七、胫腓骨干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fractureoftheshaftofthetibiaandfibula)指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以上部分发生的骨折。

很常见,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13%~17%,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

【病因】

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打击

【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反常活动和畸形。

开放性骨折可见骨折端外露,常伴有腓总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

踝或膝关节的正、侧位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处理原则】

恢复小腿的长度、对线和持重功能。

非手术治疗或手术复位

第三节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

一、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fractureofthespine)又称脊椎骨折,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5%~6%。

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特别是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有脊髓损伤时能严重致残甚至丧失生命。

【病因】

主要由间接暴力所致多见。

【病理和分类】

1.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1)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

脊柱前柱损伤,椎体成楔形,脊柱仍保持稳定。

(2)稳定性爆破型:

前柱、中柱损伤。

(3)不稳定性爆破型:

(4)chance骨折

(5)屈曲-牵拉型:

(6)脊柱骨折-脱位:

又名移动性损伤。

2.颈推骨折的分类

(1)屈曲型损伤

(2)垂直压缩损伤

(3)过伸损伤

【临床表现】

1.症状

(l)局部疼痛:

(2)腹胀、腹痛:

由于腹膜后血肿对自主神经的刺激。

2.体征

(1)局部压痛和肿胀:

损伤部位肿胀,有明显压痛

(2)活动受限和脊柱畸形:

常为活动受限和后突畸形。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有助于明确脊椎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CT检查:

用于检查椎体的骨折情况、椎管内有无出血及碎骨片。

(3)MRI检查:

有助观察及确定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2.肌电图鉴别脊髓完整性的水平。

3.实验室检查

【处理原则】

1.抢救生命

2.卧硬板床

3.复位固定

4.腰背肌锻炼

【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l)受伤史2)既往史与服药史

(2)身体状况

1)全身:

①生命体征与意识②排尿和排便情况

2)局部:

①评估受伤部位有无皮肤织织破损、局部肤色和温度、有无活动性出血及其他复合性损伤的迹象;②感觉和运动情况③有无腹胀和麻痹性肠梗阻征象。

3)辅助检查:

评估病人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病人因意外损伤、活动受限和生活不能自理而产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改变,故应评估心理承受能力和对相关康复知识的认知程度。

2.术后评估

(1)术后感觉、运动和各项功能恢复悄况。

(2)术后并发症情况,如有无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发生。

(3)功能锻炼情况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活动障碍和长期卧床有关。

2.潜在并发症:

脊髓损伤、失用性肌萎缩、关节僵硬等。

【护理目标】

1.病人未发生压疮。

2.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后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1.保持皮肤的完整性,预防压疮发生。

2.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l)脊髓损伤

(2)失用性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护理评价】

1.病人皮肤是否完整,有无压疮或感染的发生。

2.病人有无脊髓损伤、失用性肌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二、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是脊柱骨折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多发于颈椎下部和胸腰段。

脊髓换伤的高危人群包括摩托车赛手、酗酒和吸毒者、跳水者和足球运动员、警察、司机和军事人员。

【病理生理】

1.脊髓震荡属轻微的脊髓损伤,损伤后脊髓有暂时性功能抑制,呈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逐渐完全恢复。

无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

2.脊髓挫伤和出血为脊髓的实质性破坏,脊髓外观完整,但内部可有出血,预后差别大。

3.脊髓断裂脊髓的连续性中断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常伴挫伤,又称挫裂伤;脊髓断裂者预后极差。

4.脊髓受压骨折移位或破碎的椎间盘和碎骨片挤入推管可直接压迫脊髓,产生病理变化。

若能及时解除脊髓压迫,脊髓功能可望得到部分或完全恢复。

5.马尾神经损伤第2腰椎以下的骨折脱位可引起马尾神经损伤,受伤平而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

【临床表现】

l.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单侧或双侧感觉、运动、反射的全部或部分丧失;出现随意运动功能丧失。

脊髓半横切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和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的痛觉和温觉消失;称脊髓半切征。

2.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大小便不能控制,性功能障碍,两下肢的感觉、运动正常。

3.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感觉和运动障碍,括约肌功能丧失,键反射消失。

【处理原则】

保存生命,预防发生进一步的脊髓损伤;加强功能锻炼和促进恢复,预防并发症。

l.非手术治疗包括急救和对症处理

2.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尽旱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和稳定脊柱。

手术方式和途径需视骨折的类型和受压部位而定。

手术指征:

(1)脊柱骨折脱位有关节交锁者。

(2)脊柱骨折复位后不满意或仍有不稳定因素存在者

(3)影像学显示有碎骨片突至椎骨内压迫脊髓者。

(4)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骨内有活动性出血者。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脊髓狈伤、呼吸肌麻痹、洁理呼吸进无效致分泌物存留有关。

2.体温过高或过低与脊髓损伤、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3.尿潴留与脊髓损伤及液体摄入受限有关

4.便秘与脊髓神经拗伤、液体摄入不足、饮食及下活动有关。

5.自身形象紊乱与躯体移动和感觉障碍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感觉及活动障碍有关。

【护理目标】

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正常。

2.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3.维持正常的排尿功能或建立膀胱的反射性排尿功能。

4.病人能保持大便通畅

5.病人能接受身体及生活改变的现实,心理健康。

6.病人未发生压疮。

【护理措施】

1.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防止呼吸骤停。

(1)加强观察和保持气道通畅

(2)吸氧:

氧气吸入,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给氧浓度。

(3)减轻脊髓水肿:

应用地寒米松等治疗,以减轻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