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文化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4061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博文化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微博文化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微博文化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微博文化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微博文化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博文化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docx

《微博文化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博文化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博文化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docx

微博文化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

微博文化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

——以微博热点事件为例

姓名:

沈欢欢

学号:

0941252121

专业:

新闻学

院系:

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

指导老师:

鲍远福

职称学历:

讲师/博士在读

完成时间:

2013年5月

``

教务处制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承诺书

本人按照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积极开展实验(调查)研究活动,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调查)记录,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参考文献资料外,论文(设计)中所有数据均为自己研究成果,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工作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摘要

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交网络媒体,时下微博可谓红头半边天。

自2007年引入国内,微博以一个文字简短、随时分享、方便快捷等功能充分地满足了受众的分享欲与窥探欲,引起了民众的热情追捧,打开了公众的话语权,开启了一个全名书写的时代。

随着科技不断革新,发展至今微博已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由于出现时间较短,目前国内关于微博的论文并不是很多,所研究的方向也主要集中在微博的营销以及探究其发展前景上。

本篇论文以微博当下的发展现状与微博的研究现状作为研究背景,参考前人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近期微博的热点事件,综合分析微博热点事件中所体现的受众心理及其社会影响力。

关键字:

微博文化、受众心理、热点事件、社会影响

 

Abstract

Asanemergingsocialnetworkingmedia,nowadaysmicrobloggingcanbedescribedasred-headedhalfofthesky.Sincethe2007introductionofthedomesticmicro-Bo,feelfreetoshareabrieftext,convenientfeaturessuchasfullymeettheaudience'sdesiretoshareaglimpsewant,arousedtheenthusiasmofthepeoplesoughttoopenthepublic'srighttospeak,openingupafull-eranamenotation.Withtheinnov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thedevelopmenthasmicro-Bohasbeendeeplyintegratedintopeople'slives.Duetotheshorttimemicrobloggingpaperisnotalot,thedirectionofresearchhasbeenconcentratedinthemicrobloggingmarketingandtoexploretheprospectsforitsdevelopment.Thisthesisresearchbackground,researchstatusasthecurrentdevelopmentstatustothemicrobloggingmicrobloggingreferencetothepreviousliterature,combinedwiththerecentmicroblogginghotevents,audiencepsychologyembodiedinthecomprehensiveanalysisofhotmicrobloggingeventanditssocialinfluence.

Keywords:

Microbloggingculture,thepsychologyofaudience,hotevents,socialimpact

 

目录

一、绪论..................…………………………………………….….……...5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5

(二)研究现状...................……………………………..………………..5

(三)研究方法..............…………………………………..………..…….....6

2、微博文化与微博热点事件………………….............................…….7

(一)微博文化..................…………………………………………..…...7

(二)微博热点事件..........…………………………………..……….…..8

1.微博私奔(2011)……………………………………..………..............8

2.郭美美炫富事件(2011)………………………………..……........…..9

3.“最美女孩”鲁若晴事件(2011)…………………………..……..…9

三、微博热点事件所体现的受众心理……………………………..……10

(一)受众心理分类................……………………………................…..10

(二)热点事件中的受众心理..........………………………..………….10

四、微博热点事件中所带来的社会影响………………………..……...12

(一)正面影响................……………………………........................….12

(二)负面影响..........………………………..………….........................13

五、结论.......................................................………………………..……13

参考文献......................……………………………………...……………15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作为web2.0的产物,微博属于博客的一种形式。

它以140字的篇幅限制,让用户能够通过微博融合的多种渠道快速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信息。

具有篇幅简短、门槛较低、传播迅速、平台开放、互交性强等特点。

凭借这些优势,使得微博在名人效应下迅速走红,一举成为互联网的后起之秀。

自2006年,Obvious公司正式推出Twitter,其速走红彰显了微博的网络价值,成为微博发展的里程碑,并带动了国内微博的发展。

2007年,国内饭否和叽歪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本土微博的诞生。

2009年8月后,国内微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无论在产品还是用户量上都出现井喷式发展,加速了微博进入人们视野的进程。

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增幅高达23.5%。

增速迅猛。

以上是我国微博目前发展情况和用户基数的数据统计。

拥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微博当之无愧的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头牌。

其问世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方便受众交互式的传播信息,充分的打开了公众的话语权。

诞生之初,人们主要利用微博分享身边实事、互粉、与名人互动;到后来衍生为微博营销、实名代言、各媒体与受众互动等功能;发展至今,微博功能进一步拓展,微博求助、微博售后服务、舆论监督等,这种日益多样的微博功能不仅彰显出了微博文化的丰富多彩,更体现出了微博影响力的广泛。

近期来微博曝光、微博晒富、微博丑闻以及微博求助、微博打广告等微现象如猛水来袭。

本论文就2011年至2012年之间的热点事件,探讨微博迅速兴起的缘由、此微现象所体现的受众心理以及微博文化蔓延的社会影响。

(二)、研究现状

微博作为一个短期内兴起的交友式自媒体,其诞生时间不长。

中国本土微博因2007年饭否与叽歪网的开通标志其正式进入内地。

经过两年的沉寂,终因新浪大力宣传营销,微博才开始引起受众关注。

无论兴起时期还是发展时期都比国外晚约1年。

总体来说,对于这样一个新事物,国内外的研究著作都比较少;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著作更是寥寥无几;目前都只有相对较为丰富的学术论文。

初期国内的研究方向普遍集中在对微博的兴起、发展现状、功能以及特点等状况的基础性描述及此类问题的解答上。

到后期逐渐引申至微博的营销功能、政务功能、公共传播研究、与传统媒体对比及受众特点研究上,较为深入的剖析了微博出现至今的表象性与内在性作用及影响。

目前关于微博方面的著作只有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2011年初出版了《微博:

改变一切》一书,他在此书中认为:

微博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互交式传播、打假辟谣、维权监督以及最好的社交等几个平台,它正深入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另外,它迅速快捷的传播方式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还能够有利地塑造个人与企业的形象。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相结合进行研究。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和收集和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等文字性资料和网络上公开发布的电子资料来支撑本论文的观点,这些资料将涵盖社会学、心理学及新闻传播学等方面。

个案研究法。

本文将通过个案举例分析微博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作用。

将争对个案对象重点研究受众心理与微博在该事件中发挥的社会影响。

 

二、微博文化与微博热点事件

(一)、微博文化

微博兴起的缘由。

第一,准入门槛低。

微博受众得以在短期内呈现这样一个爆炸式增长跟它准入门槛低有着必然联系。

微博的注册非常简单,只要绑定邮箱即可,不需要学历或者其他身份等个人信息验证。

腾讯更是基于庞大的QQ用户群,快速引入微博注册群,短期内增长自然迅速,跟传统博客相比,拥有更强的草根性;另外,其内容简短、口语化和“去精英化”倾向让用户无文采之担忧。

第二,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话语平台。

在这个言论自由、信息爆炸的时代,众人急需一个专门的渠道倾诉自己的看法,而微博的出现刚好迎合了国民这一主流心理。

它为草根一族们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话语平台,从而使得几亿受众相继追随。

第三,互交性强。

用户可以直接在自己主页观看别人的微博。

简短的文本和快速更新的信息,用户之间交流起来更加便捷,有着很强的互交性。

微博多样的功能。

微博有着发表、评论、转发、@、收藏、删除、实名认证和私信等基础功能,这些基础功能的存在仅支撑着微博的正常运转,如同人类对于吃饭穿衣的基本需求一样。

微博更大的功能发挥在后期人类对于它的不同用途上。

例如“小米手机微博营销”案例:

小米公司通过微博发布新产品信息、许诺转播有奖等微博活动,吸引150多万粉丝收听并转播,受众率相当于一份全国性报纸,最终成功的将小米手机营销出去,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微博在商业活动有着巨大的营销价值;其次,微博有着强大的网络搜索和互动式交流功能。

在去年暑期上映的陈凯歌导演的大作《搜索》的情节中深有体现。

电影中,人们通过微博曝光讨论“墨镜姐”不让座事件,把事件主角推上了舆论的刀口,使其无处遁形。

电影往往源自于生活,它充分的体现出微博已成为网络搜索的有力武器和热点事件热议的集结地。

此外,微博还具有求职、求助、舆论监督、参政议政等等功能。

由于微博的受众基数庞大,用途也广而泛之,所以功能也有待进一步开发。

微博刮起的文化风。

自从新浪微博以名人营销走红后,界内开始刮起一股强烈的“微文化”风。

名人与企业家率先开通微博并认证,引起众多粉丝们开通微博关注。

腾讯将广大的QQ用户纳入微博体系紧随其后,微博用户剧增;鉴于微博的影响力,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根据要求代表委员们纷纷开通微博,政府部门随后也开通官方微博,推动网络问政的热潮;此外,国内各大报社、电台、网站和企业也都相继开通微博并实名认证,微博又成为各大媒体的聚焦地;等等。

时至今日,微博已形成一个庞大并成熟的体系。

并赋予了受众充分的话语权,人们利用微博来调侃、表达意愿和讨论实事,与名人、媒体、企业互动,甚至于营销、求职等等。

庞大的用户群和日渐丰富的功能使微博俨然成为年度热点事件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渠道和平台。

腾讯微博的宣传语“一个没有上微博的人,其实就是在微时代对真正的中国大事一无所知”,充分地体现了时下微博在热点事件中主导的作用。

本文所研究的微博文化就是特指当下社会热点事件在微博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剖析受众在热点事件背后的一种心理反映和微博在其背后所造成的一个社会影响。

(二)、微博的热点事件

微博充分整合了人际网络资源优势和新媒体传播特性,发动群众的力量收集新闻素材,做到每一双眼睛都可能捕捉到新闻事件的源头,再凭借及时迅速的信息发布,弥补传统媒体的劣势。

鉴于微博庞大的用户基数与快捷的传播速度,其事态在微博上造成的影响将迅速上升,逐渐引起民众注意。

近年来很多热点事件都是由微博发起或披露的。

例如私奔门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名表门事件、周立波微博“公粪”事件等。

本文的案例分别选取了以下几个年度热点事件作为研究素材,来探讨热点事件中的受众心理。

1、微博私奔(2011年)

2011年5月16日鼎晖创业投资基金的高层领导王功权发微博高调宣称将放弃一切与其合作公司江苏中孚投资公司创始人王琴“私奔”,此微博一出立即引起众网民围观,并被迅速转发近6万次,而“王功权私奔”被顶在了微博一小时话题榜的首位。

微博原文如下:

“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我放弃一切,和王琴私奔了。

感谢大家多年的关怀和帮助,祝大家幸福!

没法面对大家的期盼和信任,也没法和大家解释,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别。

叩请宽恕!

功权鞠躬。

一石激起千层浪。

到底是为爱私奔,还是新公司炒作?

私奔事件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此前王功权在微博发表的原创歌词《私奔之歌》也迅速走红网络,网友更冠以王功权“私奔帝”之称号。

“私奔体”一时间盛行网络,无数网友竞相效仿。

其中,有和老婆私奔的,有和睡眠私奔的,有和人民币私奔的……私奔事件还引发了都市人的“私奔”情结。

有网站趁势推出“十大私奔胜地”的专题。

迫于舆论和社会的压力,在私奔宣言发表了42天后,私奔热点还没散去就以王功权就再次微博表态回归而宣告私奔事件结束。

2、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2011年)

2011年6月20日,郭美美在新浪微博中称自己要“学习当红十字会总经理”,并把原先作为演员进行认证的信息改成“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

当天,就有微博用户人肉搜索出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多次在同一场合出现的照片,坚定了大众对两者的猜测,围绕“我们的慈善捐款究竟是不是变成少数人拥有的豪宅、名包、跑车了”展开了激烈讨论。

次日晚,郭美美在舆论压力下改口称自己所谓的“红十字商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并无任何关系,但这样的澄清并未得到人们的认可。

6月22日,新浪取消了郭美美的实名认证,并试图和当事人一起澄清与红十字会的关系,仍旧无法自证。

仅仅三天,成千上万的转发和评论将郭美美和中国红十字会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基本注定整个事件的走向。

并对红十字会产生了毁灭性地影响。

3、“最美女孩”鲁若晴事件(2012年)

鲁若晴,真名鲁超。

一个不幸身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青岛女孩,因化疗期间发布记录自己在与白血病抗争时的点点滴滴的微博,被新浪名人“作业本”转发后,一夜间受到众多关注;其中韩红、黄渤、范玮琪等明星更是微博力挺鲁若晴。

两天后中午,鲁若晴就删掉所有微博日记,并关闭评论功能,只留一条微博恳请众人不要再过度关注。

事情的突发性和短暂性让众人迷惑不解。

随后媒体发布相关报道:

检测鲁若晴患白血病的青岛市青医附院的工作人员透露没有此人,得出“鲁若晴”可能是一起炒作事件。

此报道一出立即在网上炸开了锅,不仅有网民质疑“鲁若晴”事件可能是一场为了金钱利益的炒作,更把矛头指向最早参与微博事件的“作业本”,顿时“作业本”被推上风口浪尖。

最终,经过全面搜索,终于北京协和医院西单院区找到事件主角鲁若晴,证实了事件的真实性。

三、微博热点事件中所体现的受众心理

(一)、受众心理的分类

由于微博的受众基数庞大,受众心理也千差百异。

传播心理学学者林之达在《传播心理学》将受众的心理分为五大类,即个性差异心理(受众在传播或接受同一信息时所表现的不同的反应);选择性心理(受众会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倾向来决定对媒介和信息的选择);符号接收心理(面对不同信息符号具有不同的接受心理);角色认定心理(在网络环境中,受众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从众心理(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也被称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

它将受众心理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下文将基于传播学与心理学理论来分析热点事件中体现的受众心理。

(二)、热点事件中的受众心理

热点事件作为微博文化中的一个特殊而典型现象,反映出的受众心理也区别于一般的事物。

经过仔细分析上述案例,得出微博受众在热点事件的有五大心理:

个性差异性心理、从众心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心理。

个性差异心理。

私奔事件的主角王功权敢于发微博高调宣称将放弃一切与王琴“私奔”,体现出微博受众的个性心理差异。

作为鼎晖创业投资基金的高层领导,一个有身份有家室的男人,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讳发表这样的微博,自爆丑闻,展现出一种不顾一切的爱情观和高调宣扬的处事方式,充分的体现出个人追求与大众不同的这样一个个性差异心理。

从众心理。

从以上四个热点事件案例中分析,不难发现,其受众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的表现,这也是微博受众的一个典型性心理。

首先热点事件的兴起正是由于用户不停的转发评论,这种滚雪球式的传播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并参与讨论让事件火速走红。

“鲁若晴”事件中名人“作业本”转播鲁超抗癌微博并呼吁网友鼓励其抗癌,次日网友微博祝福多达几万条,“鲁若晴”的粉丝也一夜骤增,其中不乏韩红、范玮琪、黄渤等影视明星。

众人对于事件的关注、参与让“鲁若晴”爆红网络。

其次,受事件中某个主流观念的影响受众会产生一致的行为去评论跟随热点事件。

如私奔事件中私奔微博的发出引发“私奔体”喷涌的浪潮,无数网友竞相效仿:

和老婆私奔、和假日私奔等等。

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求也叫归属与爱的需求,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爱情的需要。

微博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和言论自由的平台,在这里,受众可以找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群体,微博互粉。

王功权微博自爆自己私奔行径,只不过为了让关注他的朋友和员工安心。

另外他在微博上“感谢大家多年的关怀和帮助,祝大家幸福!

”,并表示“没法面对大家的期盼和信任”,“故不告而别”,“叩请宽恕!

”。

作为鼎晖创业投的老总,不论是生活还是商务往来的朋友都很多,面对众多亲友,无法一一解释,故而选择微博这个平台将此事公布出来,希望众人的理解和宽恕,说明微博能够满足受众社交需求的心理。

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求分两个方面:

一是自尊,指对获得信心、成就和自由等的愿望;二是得到他人的尊重,如获得威望、关心、地位、赏识等。

私奔始终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情,王功权之所以选择公布是想通过微博这个平台表明自己的态度,期望获得众人的理解和认同,体现了他有着期望被尊重的需求心理。

自我实现需求。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

这一需要,我们就可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郭美美进行微博炫富,并把自己的认证资料改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是期望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得到社会认可,但是想不到弄巧成拙。

鉴于事件的影响恶劣,随后郭美美进行了公开道歉,试图摆脱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等等。

四、微博在热点事件中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微博影响力是微博通过用户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辐射,以作用于受众,引起其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以及社会行为的变化。

这种影响是巨大的无形的,具体到热点事件中微博所带来的一个影响有正负之分。

(一)、正面影响

提供了一个宽广的监督平台,让大众敢于公开质疑权威机构人物。

微博赋予受众的话语权被大众发挥得淋漓尽致,它的匿名性和众多的微博产品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舆论监督平台,让受众敢于公开质疑权威人物或机构,行使公民的舆论监督权。

郭美美炫富事件让受众大胆质疑慈善权威机构的中国红十字的运营内幕,并强烈要求有关部门进行彻查此事。

随后审计署查出红十字会有420万元采购超标;媒体也调查出,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能募集善款却没有法人资质,并在“博爱之窗”的项目中与合作企业对善款分成等一系列腐败的内幕彻底的打垮了红十字会这个百年基业。

盛行的微文化,丰富了大众的业余生活。

微博聚焦了社会各大热点事件,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热点事件产生,它的评论与转播功能带来的超强互动性更是强烈地吸引了受众的参与讨论,让事件发展多元化。

例如私奔事件引发网友私奔狂想,要与老婆私奔、与睡眠私奔等;还引发了都市人的“私奔”情结,有网站趁势推出“十大私奔胜地”的专题,包括西湖、鼓浪屿等;此外,网友戏称房地产开发商可以推出“私奔公寓”、旅行社可以推出“私奔套餐”等等,一时间,私奔文化盛行网络,极大地丰富了大众生活。

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使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微博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隔膜,在这里,人们摘下防卫的面具,真诚地彼此对待,并积极帮助那些需要关爱的人。

“鲁若晴”事件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得知这个女孩坚强的抗癌事件,众网友纷纷送上微博祝福,自发捐款力挺她抗癌。

其中,著名歌星韩红发微博,让大家对“鲁若晴”说“我爱你!

”;范玮琪夫妇更是专门录制视频对她表示鼓励支持。

这种温暖的情怀感动着大众,激发了网民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负面影响

缺乏真实性,容易引发民众信任危机。

信息的真实性一向是整个互联网最致命的问题,微博作为互联网的衍生品也不例外。

由于匿名性的特征,即使微博有着实名认证环节也抵挡不了虚假信息的传播。

“鲁若晴”事件中,鉴于此前天涯论坛炒作的“小月月”事件的恶劣影响,网民对网络炒作深恶痛绝,所以当媒体报道其可能是一起炒作事件时,让网友迷惑愤怒,从而引发网友信任危机。

其次,微博的传播速度迅速,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致使微博中的负面信息奔涌而来,诱导民众,降低社会公信力。

郭美美炫富事件中尽管红十字会与郭美美本人一再出来澄清事件,新浪微博也取消了郭美美的认证并试图一同澄清表明两者并无关系,但依旧消除不了大众对红十字的质疑,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让红十字会彻底沦陷。

据民政部的统计,当月下旬起,红十字会收到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2011年7月社会捐赠额更是比同年6月减少5.2亿元。

高度的曝光率让受众无隐私可言。

微博的受众基数庞大、功能丰富、传播者与接受者二者合一的功能也意味着它有着无孔不入的渗透力。

它加剧了事件人物的曝光度,让受众无隐私可言。

五、结论

作为时下最流行的信息发布平台,微博完美展现了其传播优势,将信息的接收和发布模式由传统的单一线性转变成接受、发布与评论模式三者合一的多线性。

微博的出现,是互联网的一大革新,特别是热点事件的聚集地使得微博在互联网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彰显。

与此同时,微博的弊端也日渐暴露。

如何更好的使用微博,让负面影响最小化成为众人研究微博的新方向。

微博由于传播者身份的隐蔽性、网络管理技术和政策法规的滞后性,使其对虚假信息的扩散途径进行跟踪变得更加困难。

作为信息传播媒介,要想合理规避微博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