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docx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1.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
说明物流园区选址的原则
(1)可达性。
即园区或配送中心须靠近服务对象或靠近目标市场,这样可以缩短物流企业承接货运业务或是配送的距离,方便开展业务。
(2)交通便利。
园区选址一般选择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会处,以便货物集散。
(3)地源充足、地价相对较低。
物流园区建设需要一定规模的用地,因此,园区一般都建设在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较为合适的区域大多是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
(4)可利用基础设施较好。
物流园区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货场、车站、仓库、水电和通信网络等,建设投资大,成本高,要善于改造,利用已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物流园区的规划要具有弹性和经济合理。
因此,物流园区在选址时既要考虑其规模,又要考虑其服务对象;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
物流园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味追求最先进的物流设备,应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和已有的各类设施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简述物流园区选址的方法
解析法
最优化线性规划法
启发式方法
仿真法
综合因素评价法
阐述实地考察物流园区选址的优缺点
华凌物流园
优点:
(1)交通方便,公交站点多,靠近庞大的消费市场。
(2)展位多,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可选择余地大。
(3)规划布局合理,宣传力度大,知名品牌入驻量多。
缺点:
空间小,近几年市场几近饱和,发展空间小。
物价高,小商品价格高,卖家坐地起价。
绘制物流园区平面布局图(手绘,装订)
2.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设计资料
客户资料
某配送中心拟向城市内10个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
零售商的需求、空间位置及交通图如下表、图所示。
配送要求:
配送中心拥有5吨、2吨两种车型的货柜车,配送的经济里程为30公里,运输费率为,学号为单号的学生以所给资料为主,学号为双号的同学X、Y坐标互换。
客户
X
Y
每日需求量
A
3
1
B
9
2
C
15
3
D
6
E
15
10
F
12
11
G
6
10
H
8
I
4
J
9
7
交通图为井字型道路
配送中心资料
公司业务
公司主要经营家电产品、日用化工产品、食品以及常用医药产品。
其中:
家电产品、日用化工产品为常温保管;食品为冷藏保管;常用医药产品为低温保管。
配送中心外围规划
配送中心库区总体呈长方形,南北方向长200米,宽72米。
主体建筑物是高站台、大跨度的单层建筑物,为充分利用理货区上方的空间,配送中心局部为2层建筑物。
配送中心内部布局
配送中心作业分区大致有:
入库整理区、出库整理区、批量平置区、宽通道货架区、阁楼货架区、加工区、冷冻区、冷藏区、办公区等。
主要作业区的作业功能
(1)出入库整理区:
主要负责商品的验收、商品的暂存、托盘整理、组盘及托盘打包等工作。
(2)宽通道货架区:
宽通道货架区分为3个存放区,分别为家电存放区、日化存放区、办公用品存放区、中央通道为6m,巷道宽为,货架采用横梁式货架,每层高,共5层,搬运装卸设备为补货高位拣选车8台,叉车5台,托盘搬运车10台。
(3)批量商品平置区:
批量商品平置区以托盘码垛和单品码的方式放大件库存,如家电产品中的目录,洗衣机等,垛与垛之间的通道宽6m,装卸搬运设备为2台电动平衡叉车运入库。
(4)包装加工区:
行业物流需要但更多的流通加工任务,如贴标签,更换包装,促销礼品包装等。
(5)阁楼库区(第二层):
阁楼库区(第二层)主要存放超小件物品,采用重力货架分为三层单元格,采用电子拣选标签以利提高拣选效率。
目的与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要达到下述目的:
(1)通过配送中心设计所学的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初步学会配送中心布局、作业流程组织的基本技能;
(3)培养动手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
设计要求:
(1)熟悉、掌握物流系统设计的各种理论和方法
(2)根据个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独立完成配送中心课程设计。
若发现抄袭行为,课程设计成绩以0分记。
课程设计完成后,应交出下列文件:
(1)节约里程法计算并画出配送路线;
(2)绘出配送中心布局设计;
(3)绘出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图以及各环节流程图;
配送中心选址:
应用精确重心法对配送中心进行选址。
学号为偶数的同学各个客户表如图所示:
表2-2-1客户表
客户
X
Y
每日需求量(吨)
A
1
3
B
2
9
C
3
15
D
6
E
10
15
F
11
12
G
10
6
H
8
I
4
J
7
9
零售商网点布局如图所示:
利用重心法计算配送中心的地理坐标:
配送中心为P,
作业流程设计
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和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及个人理解,对配送中心内部作业流程进行合理规划。
图2-4-2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图
配送中心布局设计
在已确定的生产单位的基础上,根据已给资料确定相应的职能部门,并绘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及平面布置图。
图2-3-1配送中心组织结构图
图2-4-1配送中心布局设计图
配送线路优化
对拟定的配送线路进行合理规划。
(节约里程法)
由可得出运输里程表如图所示:
表2-2-3运输里程表
表2-2-4节约里程表
需求量
P
A
()
B
()
()
C
()
()
D
15
()
10
()
7
E
()
(
F
2
()
9
9
G
()
H
()
5
I
()
5
5
J
表2-2-5节约里程数排序
优化路线图如图所示:
图2-2-6优化路线图
路线距离:
PA+AB+BC+CD+DP=,的路线总长度在经济里程30公里内较为接近,4个零售店的需求量和为+++=,所以可以每次派一辆5吨的车进行配送即可。
路线距离:
PI+IH+HG+GP=,的路线也在30公里经济里程内,且也较为接近,3个零售商的需求量和为++=5,所以可以每次派一辆5吨的柜车予以送货即可。
路线距离:
PF+FE+EJ+JP=,的路线也在30公里经济里程内,且也较为接近,3个零售商的需求量和为++=,所以可以每次派一辆5吨的柜车予以送货即可。
3.编制物流交通图和流向图
反映发点(产地)与收地(销地)及交通线路及其距离组成的图形。
发点用“○”表示,发出货物的数量记在“○”之内(单位:
吨)
收地(销地)用“□”表示,收取货物的数量记在“□”之内(单位:
吨)
两点之间的线路长度记在交通线路的旁边。
流向图
关于流向图的一些规定:
箭头必须表示物资运输的方向。
流量写在箭头的旁边,加小括号。
流向不能直接跨越路线上的收点、发点、交叉点。
任何一段弧上最多只能显示一条流向!
即同一段弧上的多条流向必须合并。
除端点外,任何点都可以流进和流出。
第一步:
变有圈为无圈。
第二步:
在无圈的交通图上做流向图
第三步:
补上丢掉的边,检查有无迂回。
圈B3B4B5A2的圈长=4+4+5+8=21,内圈长=4+5+4=13>21/2,有迂回
圈A3B1B2A1B3B4的圈长=3+7+2+3+6+4=25,内圈长=3+2+3+6=14>25/2,有迂回
所以流向图不是最优流向图,需要调整。
第四步:
对方案进行调整。
圈B3B4B5A2的圈长=4+4+5+8=21,内圈长=4+5=9﹤21/2,外圈长=8﹤21/2。
圈A3B1B2A1B3B4的圈长=3+7+2+3+6+4=25,内圈长=3+2+3+4=14﹤25/2,外圈长=7﹤25/2。
此方案中无迂回现象,即为最优方案。
4.仓库规划、面积计算
某仓库拟存储A、B两类货物,包装尺寸(长×宽×高)分别为500×280×180mm和400×300×205mm,采用在1200×1000×150mm的标准托盘上堆垛,高度不超过900mm,两类货物最高库存量分别是19200和7500件,采用选取式重型货架堆垛,货架每一货格存放两个托盘货物。
作业叉车为电动堆垛叉车,提升高度为3524mm,直角堆垛最小通道宽度为2235mm。
试确定货架长宽高、层数和排数(叉车、货架详细参数见图),并计算货架区面积。
(1)、计算A、B两类货物所需的托盘储单元数
A类货物:
1200×1000mm规格的托盘每层可放8件
可堆层数:
(900-150)/180≈4(层)
故可堆垛8×4=32(件)
库存折合SKU19200/32=600(个)托盘
B类货物:
1200×1000mm规格的托盘每层可放8件
可堆层数:
(900-150)/205≈3(层)
故可堆垛3×8=24(件)
库存折合SKU7500/24=312(个)托盘
(2)、确定货格尺寸
每货格放2托盘,按托盘货架尺寸要求,
确定货格尺寸:
2750×1000×1100mm
h
图3-17
a——货架柱宽b——托盘与货架间隙c——托盘宽度
d——托盘间隙e——横梁高度f——托盘堆放与横梁间隙
g——托盘堆放高度h——托盘高度
(3)、确定货架层数
∵叉车提升高度为3524mm,其中货物高度不超过900mm,
3524/9000≈4(层)
∴货架层数(包括地上层)应该是4层
(4)、确定叉车货架作业单元
已知该单元有16个托盘,长度为2750mm,
深度为两排货架深度+背靠背间100mm+叉车直角堆垛最小宽道宽度
即D=2×1++=≈
S=×=㎡
(5)、确定面积
由(总SKU数/叉车货架作业单元)×单元面积=货架区面积(包含通道)公式可求出,
单元数=850/16=≈54(个)
S=54×=㎡
(6)、确定货架排数
由以上计算可得,货架为8排×14列×4层,共计托盘容量为896个
参考文献
[1]赵启兰.企业物流管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32-252。
[2]吴承建彭建良.运输与仓储技术[M].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186-190。
[3]汝宣红宋伯慧.配送管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0-103,163-181。
[4]王长琼.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41-159。
[5]鲁晓春.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M].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