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3515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5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5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5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5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5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5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水一中2014级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

邹小兰刘香琴审核:

马宗义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共20分)

一、基础题(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以及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北京四中网校

A.庐冢(zhǒng)袅娜(nuó)崇山俊岭洗盏更酌

B.酾酒(shī)否(pǐ)泰浅尝辄止义愤填膺

C.吐哺(bǔ)朝谇(cuì)寥廓江天渐车惟裳

D.寒暄(xuán)舳舻(zhú)游目骋怀不加思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11月22日,火箭队在主场击败国王队,终于报了前几天输球的一箭之仇。

赛后阿帅盛赞队员的整体努力,并称是得陇望蜀的雄心使全队最后取得胜利。

B.自春运火车票开卖以来,前往火车站售票大厅购买返乡火车票的人不绝如缕,售票口时而出现“长龙”。

C.要切实保证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就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而不是一味地给农民兄弟开空头支票。

D.学生回答现代文阅读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低下,常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因此,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那一年马丁·路德·金虽然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起来,也在全世界站起来。

B.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线后将适时组织开展微访谈、微直播、微调查等,关注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

C.“最坚强高考女孩”肖丽,尽管身患癌症,左腿高位截肢,却毅然走进“一个人的考场”,最终凭高分圆了大学梦。

D.我校在元旦第五届艺术节期间,将兴办各种活动,来

活跃校园气氛,发挥学生特长,打造书香校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让人品味,让人沉湎。

②在中国诗歌里,还有意境。

③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⑤什么是意境呢?

⑥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A.④②⑤①⑥③B.④⑤③⑥①②C.②④⑤⑥③①D.②⑤④③⑥①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咸:

全,都)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次:

水边)

③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

相信)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

发生感慨的原因)

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

农历十六日)

⑥击空明兮溯流光(溯:

顺流而上)

⑦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

最终)

⑧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适合)

⑨而卒葬之(卒:

死)

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

代词,指欲出者)

A.①②③④⑤B.③⑥⑧⑨⑩

C.④⑤⑥⑦⑧D.①②⑤⑦⑨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我国西晋时期的书法家,字逸少,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书圣”之称,因为曾担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以楚地的诗歌形式创作了一系列的“楚辞体”诗歌,《楚辞》成为了《离骚》的代表作。

D.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7.下列各句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有所思》把女子对爱人的深切的爱与恨,都通过她对一块玉的态度表现了出来,构思相当别致。

B.《林中速写》描写了雨林中的树木花草、禽兽昆虫,表达了作者的新奇、激动和感悟。

像是一幅热带原始森林的速写画,但远比速写画要丰富、细致。

C.《一朵午荷》与《荷塘月色》都描写了荷塘里的荷叶荷花,并且写法、风格和情味上也大致相似。

D.《白马篇》刻画了一位武艺超群、勇赴国难、不计较个人生死的青年英雄形象,无疑,诗人曹操借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为民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

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

“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

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

“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

”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

佗曰:

“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

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

败数县而去焉。

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

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岁余,高后崩,即罢兵。

佗因此以兵威边。

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

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③,与中国侔④。

(《史记·南越列传》)

注:

①假:

代理。

②剖符:

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

③称制:

自称皇帝。

④侔:

相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足:

值得

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苦:

痛苦

C.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稍:

逐渐,渐渐

D.败数县而去焉去:

离开,离去

9.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没有杀掉赵佗,后来又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卷(共80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8分)

①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4分)

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4分)

三、诗歌鉴赏(共8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此诗是元丰三年(1080)秋,黄庭坚自京赴太和县,路过池口(在今安徽贵池)所作。

②双属玉:

似鸭而大,毛作紫绀色,长颈赤目。

③舂锄:

即白鹭,以其啄食的姿态有如农夫舂锄,所以有这个名称。

12.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3分)

13.反用典故或成语,古人称为“翻案法”。

诗人杨万里说:

“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

”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赏析“翻案法”在诗中的妙处。

(5分)

四、名句填空(共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越陌度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西风胡杨

潘岳

胡杨生于西域。

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愤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以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

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飙忽在天边的如诉如泣的羌笛。

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金黄之美,属于秋天。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

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新疆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塔里木。

我去了塔里木。

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

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

它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胡杨,是我生平所见最包容的树。

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

胡杨林中有梭梭草、甘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

容与和,正是儒学的真髓。

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

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二十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

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

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

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个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

胡杨并不孤独。

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

她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

她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

这又使我想起远在天涯海角,与胡杨同一属种的兄弟,他们是红树林。

与胡杨一样,他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

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

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

拓荒与争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今天,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

你们是谁?

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

我是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2004年10月7日,有删改)

15.文章第一段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气氛?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写胡杨的同时,也写了红柳、红树林,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分)

16.如何理解“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这句话的意思?

(4分)

17.文章结尾作者写“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联系全文作答。

(4分)

六、语言表达和运用(共4分)

18.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宽容”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

青春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答:

宽容是

宽容是

七、作文(共40分)

19.阅读下面的短诗,按要求作文。

扁担

横竖

都是一段人生;

生活的支点,

永远

在我们自己肩上。

全面理解这首小诗,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A、俊—峻;C、谇suì,惟—帷;D暄xuān,加—假)

2、C【解析】(A得陇望蜀:

比喻贪得无厌,褒贬失当。

B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断了,多用于形容局势危急或释音悠长,此处可换做“络绎不绝”。

D言不由衷:

指说出的话不是发自内心的,心口不一)

3、C【解析】(A、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应放句首。

B、成分残缺,“等”后加“活动”作宾语。

D、搭配不当,“兴办”改为“开展”。

4、D【解析】:

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5、D【解析】 ③信:

实在;⑥溯:

逆流而上;⑧适:

享有;⑩其:

第一人称代词,指“我自己”。

6、D【解析】(A、东晋。

B、《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

C、《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7、B【解析】(A、“一块玉”应为“一支簪子”。

C、写法、风格和情味上大不一样。

D、曹植)

8、B【解析】(苦:

怨恨)

9、C【解析】(③句是任嚣的担心,⑥句是割据自立后的事,且指高后,而非赵佗。

10、B【解析】(是赵佗攻占了长沙边邑数县。

11、

(1)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新修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

(得分点:

兵、绝、会各1分.句意2分)

(2)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

(得分点:

为、中国、释各1分.句意2分)

12、【解析】首联从扣题入手,描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

长江边上,孤城一座,风吹雨打,已经三日。

小市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

13、【解析】颈联诗人由网联想到鱼,于是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遇而结网”的成语,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

这一结语不能不说是一种巧思。

此联将平常的成语翻出新意、显示出诗人超出流俗的胸襟。

尾联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但王羲之的本意是感叹人生的短暂,不觉悲从中来。

而黄庭坚却反其意用之:

世事瞬息万变,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处吧。

(颈联或尾联只要答出一联且扣紧题意、言之成理即可)14、(略)

15、【解析】悲壮、苍凉(1分)。

为写胡杨坚韧、悲壮的特点作铺垫,增加文章的历史感(或“厚重感”等)(1分)说明胡杨并不孤独(意思近即可)(1分)。

衬托(或“表现”等词均可)胡杨有着与红柳、红树林一样的高贵、清白、忠诚的品质(1分)

16、【解析】

胡杨孕育了中华文明(或“西域文明”)(2分)。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杨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意思相近即可)(2分)。

17、【解析】

表现了作者对胡杨由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作者对人为的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的状况(或“西域文明的流失”)表示深沉的忧虑;

作者深切地期望人们能关爱胡杨,使中华文明(或“西域文明”)连绵不息(或“延续发展”等皆可)(答到其中两点给3分,答对3点给4分)

18、示例:

宽容是辽阔的大海,蕴含着无尽的情思;宽容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

19、作文:

【解析】这是一篇以诗歌为材料的作文题,材料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咏物小诗。

表面是写扁担,实际上说的是人,人生。

“扁担”这个意象可以理解为生活给予一个人的挤压,是一种压力,是一种磨难。

“横”和“竖”代表两种人生:

乐观消极;两种人生范式:

悲苦与顺畅。

该材料关键句是生活的支点永远在我们自己肩上,其中两个关键词是“生活的支点”“自己肩上”,而“支点”是生活的着力点,当理解为生活的好坏、乐观消极、高调低调、单调充实等状态,不管外界给予个人多大的压力,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多大的苦难,生活的支点都必须建立在自己的肩膀之上。

它承载着许多梦想和希望,只有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者。

人生永远只能靠自己,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生,永远只是虚无消极的。

可参考以下立意:

1.要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我的人生我作主。

2.直面人生挫折困难,勇于面对,敢于承担。

3.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不能依赖外人(依靠自己,拒绝依附)。

偏题的立意有:

其一、宽泛地谈人生。

其二、谈生活的支点。

其三、谈选择。

其六、谈人生的平衡。

如“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准确定位”“找准人生的坐标”“找到生活的支点”等。

【参考翻译】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

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

尉佗,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

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并对他说:

“听说陈胜等发动了叛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和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时聚集民众,组建军队,象猛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

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新修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

再说番禺这个地方,背后有险要的山势可以依,南有大海作屏障,东西几千里,有些中原人辅助我们,这也能当一州之主,可以建立国家。

南海郡的长官中没有谁值得我同他研究这些事,所以把你召来告诉你这些事。

”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

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谿关传布檄文,说:

“强盗的军队将要到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军队,保卫自己。

”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

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

  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者,让他协调百越,使其和睦相处,不要成为汉朝南边的祸害。

南越边界与北方的长沙接壤。

  高后时代,有关部门的官吏请求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

赵佗说:

“高帝立我为南越王,双方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谗臣的意见,把蛮夷视为异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王朝,消灭南越,兼作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

”于是赵佗就擅加尊号,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邑,打败了几个县才离去。

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

正遇上酷暑潮湿的气侯,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阳山岭。

又过了一年多,高后死去,汉军就停止了进攻。

赵佗因此凭借他的军队扬威于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都归属南越,使他的领地从东到西长达一万余里。

赵佗竟然乘坐黄屋左纛之车,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同汉朝地位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