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董彩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734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稿董彩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稿董彩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稿董彩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稿董彩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稿董彩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稿董彩婷.docx

《初稿董彩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稿董彩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稿董彩婷.docx

初稿董彩婷

浅谈商业银行贷存比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也突飞猛进。

但是在目前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提出商业银行中存在的流动性风险的问题。

流动性风险因为不确定性很大,对银行的冲击震动也很大。

流动性不但是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直接原因,而且,流动性风险实际上也是其他各类风险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及汇率风险长期积累的结果,由此可见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的重要性,而存贷比就是监管流动性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在简单介绍存贷比基本内容理论之后,主要从存贷比的角度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商业银行的贷存比的现实状况、历史演义、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一些防范和降低贷存比的途径以及对中国商业银行贷存比的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将来降低商业银行的贷存比提供一些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贷存比(存贷比)商业银行流动性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按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确定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国际金融监管改革。

银监会为了使银行业能尽快推进实施国际新监管标准,加快银行业建立全面审慎的资本监管和风险管理体系,为此,在2012年6月8日,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巴塞尔协议III”新引用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两个新指标,与存贷比指标一起纳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体系,这可以更全面的监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并且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机制。

这符合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改革的大趋势。

新引入两个流动性指标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能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以服务实体经济,从而能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提供了保障。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流动性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保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破产、倒闭、兼并、和接管的直接原因,因此一旦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将引发不可估计的巨额损失,甚至造成挤兑现象而最终导致倒闭,极大的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这就促使了商业银行在管理中必须注重保持自身良好的流动性。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国商业银行的贷存比的现实状况及形成原因,进而提出一些防范和降低贷存比的途径以及对中国商业银行贷存比的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达到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目的,为将来降低商业银行的贷存比提供一些理论性的指导。

一、简述贷存比的相关理论

(一)阐述贷存比的内容

人们通常把“贷存比”也叫成“存贷比”,贷存比就是报告期内商业银行的贷款与存款的比率。

计算公式是:

贷存比=(贷款余额÷存款余额)×100%

上述公式中的存款余额是银行年报中公布的客户存款余额,不包括银行内部统计的“同业存款”余额。

贷存比指标是评判流动性的总指标,也是长期以来银行运用较多的指标,存贷比指标包含着流动性风险中的有用信息,例如,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东欧国家银行体系中普遍存在存贷比高的问题(这些国家的存贷比大部分远高于100%),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过度依赖跨境批发贷款和总行融资,导致在危机中陷入严重的困难。

美国著名的高盛银行等投资银行在危机中遭遇到的流动性困难也直接与这些国家银行体系的存款少、过于依赖批发融资等有关,从中可以看出,存贷比包含着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有用信息。

存贷比中的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运用,也是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贷存比越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就越差,流动性风险程度越大,因为不具流动性的资产占用了更多的资金。

反之,贷存比越低,说明银行还有多余的头寸,也就是可以用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的贷款或进行投资,也可以应付客户提现的需求。

从流动性角度来看,这一比率越低越好。

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处在初级阶段时贷存比较低,随着以后规模的扩大们贷存比也不断上升。

此外各商业银行不同的经营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存贷比的大小。

然而,存贷比并不能反映贷款与存款的结构差异,所以贷存比指标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二)贷存比的重要性

首先,银监会施行存贷比的上限监管,对于防止商业银行过度发放贷款,减少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高的资产,促进商业银行多吸收存款,特别是稳定的核心存款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其次,银监会的存贷比上限监管对于控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也有重要的作用;再次,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创新,一般性存款向同业存款大规模地转化,促使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呈现多态化的发展趋势,这也让存贷比监管具有促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存贷比指标监管也能使一家银行的关联性、复杂性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使整个银行业的风险传染性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存贷比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贷存比的观察

存贷款比率是衡量银行业流动性状况和潜在风险的总指标,如果一家商业银行有稳定的存款来源,较少的依靠批发融资,那么该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率会相应的较低,从而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较高,因此也就会有更高的稳健性。

鉴于存贷比的上述优点,央行订制了存贷比流动性监管指标。

贷存比指标最早是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股份制银行即当时新设立的中小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时提出的。

1995年引入的贷存比流动性指标是与当时的经济调控目标和银行管理水平相适应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运用存贷比等指标来抑制通货膨胀。

当时贷存比指标在控制流动性风险方面,是十分有效的。

所以自从1995年银监会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来,贷存比流动性指标就一直作为银监会监控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在1995年,该指标正式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在1995年银监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中规定:

“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规定,将这项指标又分成二种:

其一,对实行余额考核的银行(中小银行)各项贷款旬末平均余额与各项存款旬末余额之比不超过75%;其二,对于实行增量考核的银行(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旬末平均增加额与各项存款旬末平均额之比不超过75%。

在2009年和2010年,商业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明显上升是因为贷款大幅投放。

部分商业银行为降低存贷比往往会在月末、季末、年末时间点各银行拼命买存款,短期冲刺“鼓肚子”,假期一过就“流产”。

以应对监管部门对存贷比的考核要求,造成存款银行存款季末大增、季初回落的问题非常严重。

为了抑制存款的大幅波动,2010年银监会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又进一步提出要建立月度日均存款统计制度,并按照月度日均存贷款监测流动性水平。

在2011年6月,银监会正式对商业银行实施日均存贷比监管,要求商业银行日均存贷比不超过75%,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向监管部门每月报备月末日均存贷比。

在2011年5月,银监会在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中指出,“由于国内银行仍坚持传统的业务模式,存款和贷款占总负债和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因此,在引入新的流动性监管标准的同时,仍保留并优化存贷比、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融资集中度等流动性监管指标。

”因此,存贷比指标任然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今年起,我国银行业开始实施了“巴塞尔协议III”,并预计将在2016年全面达标。

“巴塞尔协议III”新增加的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等流动性监管指标,不但补充了存贷比指标的不足,而且有利于更全面的反映一个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

整体上看,贷存比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的优化和自我完善。

贷存比指标是流动性管理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虽然最近外界对存贷比的调整声音日渐强烈,但是存贷比的监管指标是不能废止的,因为存贷比指标在约束银行发展模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贷存比是流动性管理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都必须守住的流动性风险底线。

不过在监管力度可以灵活掌握的时候,存贷比指标的计算方式可以适度的放松空间。

二、对中国商业银行贷存比的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历史演进

1.四大银行的贷存比状况

近年来的年报数据显示,工行和建行二家银行贷存比指标都连续三年攀升,2011年末四大行的贷存比指标分别为:

工商银行63.50%、农业银行58.50%、中国银行68.77%、建设银行65.05%。

而2012年末四大行的贷存比指标又分别是:

工商银行64.10%、农业银行44.97%、中国银行91.19%、建设银行66.23%。

从数据上来看,2012年与2011年相比,农业银行的存贷比下降幅度很大,下降了13.53个百分点,是我国四大银行中下降幅度最大的银行,也是四大行中存贷比最低的银行。

工商银行的存贷比上升了0.6个百分点,是我国四大银行中上升的幅度最小。

建设银行的存贷比上升了1.18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的存贷比大幅上升了22.42个百分点,上升为91.19%,远超过了75%的监管红线,是我国四大银行中存贷比最高的银行。

2012年,银监会按照“一年一定、季度考核”的要求,对工、农、中、建等四家大型银行的腕骨动态风险监管指标进行调整。

调整后,工行、建行、农行、中行的存贷比目标值分别为63%、68%、57%和72%。

除中国银行超过了72%的存贷比监管目标值外,其他三大银行都在存贷比监管目标值内,都没有超过存贷比的监管目标值。

在计算存贷比时虽然各个银行的分子和分母具体包含的细项有差别,导致有些数据跟监管层所检测的数据并非一致,不过即使如此,这并不影响存贷比的趋势。

见下图)

 

数据来源:

和讯网

2.其他银行的贷存比状况

全国性中小银行是普遍存贷比比较高的银行。

在2011年三季度末的时候,在16家上市银行的存贷比中,有11家银行的存贷比已超过70%,并且有4家银行超过了75%监管红线。

2011年,全国中小银行平均贷存比为69.1%,比2010年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

2012年三季度末,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存贷比分别达到78.79%和76.09%,都突破了上限75%的“红色警戒”。

从2012年的年报数据来看,多家股份制银行贷存比仍在70%以上。

2012年的存贷比数据为:

民生银行71.93%、浦发银行72.21%、深发展70.64%、光大银行70.05%、招商银行71.37%、中信银行73.59%。

而在2011年的存贷比数据为:

民生银行72.85%、浦发银行71.48%、深发展73.40%、光大银行72.28%、招商银行71.80%、中信银行73.26%,2012年相比2011年,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都有下降的趋势。

除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有小幅的上升,分别上升了0.73%、0.33%,其他银行的存贷比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很大的是深发展和光大银行,分别下降了2.76%、2.23%,股份制银行中存贷比最高的中信银行达到了73.59%,逼近监管红线,去年也仅仅是上升了0.33%。

(见下图)

数据来源:

和讯网

3.整体上我国银行的贷存比状况

1995年银行体系各存贷比为93.8%,2003年降至76.4%。

也就是说2003年之前,商业银行整体存贷比是超过75%的。

1998-2006年期间,仅2003年CPI达到3.2%。

在这期间有四年是通货紧缩的,商业银行实际新增贷款量仅2003年较指导性参考量高出许多,其余年份是基本持平的,其存贷比相对下降了许多。

2005年以后,我国银行的贷存比变化是平稳的,上升趋势不显著,在2005-2009年期间,贷存比下降到75%之下。

2005-2007年维持在67%-69%,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致使贷款需求下降,贷存比下降到65%左右。

在2009-2010年,存贷比也仍然在67%左右徘徊。

自2009年之后银行业由此前存款增速高于贷款增速的历史状态演变成存款增速低于贷款增速,由此导致银行贷存比日益趋紧。

在2010-2011年期间,商业银行体系由于吸储能力强,且多为资金拆出行,再加上当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迫使商业银行资金逐渐趋紧,存贷比开始上升的十分显著。

2012年末,我国银行平均贷存比大约达到69%。

然而2012年,我国银行的贷存比较前年呈现下降的趋势。

并且,通过我国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存贷比也有望回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总的来说,金融机构整体贷存比从早期的110%以上,逐步下降到近年来的60%以上,从2011年开始,随着外汇占款增速的放缓,贷存比又开始逐渐走高,而2012年,贷存比又呈现逐步下降回落的趋势。

从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的历史演进观察,作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存贷比客观上存在着逐步适应金融市场发展实际的需要,并需要不断改进。

(二)当前商业银行存贷比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也突飞猛进。

而正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商业银行资产非信贷化等种种原因,致使商业银行的存贷比面临着诸多挑战,存在着许多问题。

以下谈谈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一般性存款与同业存款之间的转化,致使商业银行存贷比指标失真。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一般性存款与同业存款之间频繁地、大规模地转化,导致了商业银行存贷比指标的失真。

金融管理机构的一位人士说“在2006-2007年期间,曾有过存款大规模移动的情况,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大量地转化为证券公司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家庭储蓄存款减少959亿元;2007年减少9589亿元;2007年的4月、5月、7月至10月,六个月中,居民户存款一直在下降,最显著的变化是2007年10月,家庭存款减少超过5000亿元。

2010年以后,金融产品创新和发展是一般性存款向同业存款转化的主要原因。

对于大多数的金融产品在市场上,更多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因此,随着金融产品的发售,企业和居民的一般性存款将转换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商业银行的同业存款。

近年来,随着居民和机构理财意识的提高,尤其尤其是在价格上涨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负利率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工作,发行规模大幅增长。

据《2011年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2011年我国银行发行22441款理财产品,同比增长1倍以上;发行资金近17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5倍。

结果是导致月末各项存款规模大幅波动。

数据显示,2012年的1月、4月和7月,全国人民币各项存款月度增加额为负值,分别为-0.8万亿元、-0.47万亿元和-0.5万亿元。

通过金融产品发行与赎回进而导致同业存款向一般性存款的转换,是造成金融机构月末存款余额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指标的失真。

”①

由此可知,当一般性存款向同业存款大量转化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就会上升,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指标失真。

2.存贷比受到我国存款增长放缓和存款生成机制变化的影响。

我国的商业银行存贷比会受到影响是因为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存款增长将放缓。

在2012年,银行业存贷比上升主要因素在于存款增长缓慢,贷款上则与前年相差不多。

银行存款的来源基本上有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和央行公开市场到期资金等。

从银行存款的来源上看,2012年四季度外汇存款为负增长,造成了存款的大幅度减少,从而影响存贷比。

同时,我国存款生成机制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演变发生了较大变化。

首先,贷款增长和相应的派生存款增长都会放缓;其次,外汇占款规模出现了下降;再次,2012年,全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普遍收紧相应地会减少公司信用债券的投资规模,商业银行投资公司信用债券规模也可能出现下降,同时,商业银行投资公司信用债券的积极性下降;最后,跨境人民币结算带动人民币流出。

这些都引起了存款生成机制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存贷比。

近日,银监会发布的2012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929亿元,同比上升6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45.8%,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存贷比65.3%,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随着我国外汇占款增长将会明显放缓,以及国际收支逐渐趋向平衡,我国存款增长也将随之逐步放缓,由此必将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比上升。

3.存款季末冲时点现象严重

我国一些银行会在月末、季末、年末通过各种手段做到更多的存款。

不少银行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往往会在季末、月末等统计时间点前后,采取理财项目化转为一般存款、揽储(银行揽储是指银行方面为了吸收存款,给前来办理大额存款的用户一定的金钱或其他物质回报,但不为银监会所允许。

)及卖出一部分贷款等措施来刻意解决地存贷比问题。

一些银行会在月末、季末、年末为冲时点而买存款、发高收益理财产品以及将越来越多的贷款转移到表外等等,这些都是这些银行为了应付监管部门存贷比的考核,并且已经成为银行业通行的秘密。

一些银行为了保证月末、季末、年末贷存比能够达标,在月末减少理财产品发售及将理财产品的到期日人为的设定为月末、季末、年末,以便通过让一些理财资金能够在月末或季末转化为一般存款来促成贷存比达标。

这实际上存款人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受到损失。

而将越来越多的贷款转移到表外,无疑是加大了银行业潜在的风险。

4.存贷比指标压力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的“吸储大战”。

存贷比是一般性存款与一般性贷款之比,降低存贷比有减少贷款的增量和增加存款的增量二种做法。

但鉴于贷款是银行的主要营业收入所以不能减少。

银行为了降低存贷比只能大量吸收存款,商业银行之间为了大量的吸收存款就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即“吸储大战”。

因此,在存贷比指标的巨大压力下我国商业银行迫使纷纷将吸收存款设为主要的经营目标之一。

例如:

在公布的2011年年报中,中信银行2012年经营方案的惟一目标就是,“新增各项存款折合人民币2300亿元,增速12%左右”。

与此同时,我国的上市银行显然也预计到了近几年吸储的难度以及存贷比可能上升的情况。

例如,招商银行也在2011年年报中展望,“根据当前经营环境,2012年本公司自营贷款计划新增2050亿元左右,自营存款计划新增2500亿元左右”。

从招商银行的计划可以分析得出:

其新增部分的存贷比相当于82%,自然会推高其存贷比,也说明了吸储形势的不容乐观。

5.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将弱化存贷比指标的科学性;

在目前我国银行业是严格分业经营的情况下,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是贷款,主要负债业务是存款。

再加上存贷款利率受到管制,因此,贷存比是科学有效的。

而在201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决定允许存款利率可以在一定区间浮动。

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存款利率可以在基准之上浮动,是希望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在存款定价上百花齐放。

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的资产、负债的来源都将更加的多元化,利率也将受到越来越少的管制,进而导致存贷比指标的代表性会更加的有限,其科学性会受到削弱。

 (三)对我国贷存比指标的建议。

 1.加大企业债券发行力度和转移信贷资产

商业银行面对贷存比硬性监管红线绝不能就满足于维持在现有管理经营模式而消极对待。

银行可以加大企业债券发行力度和转移信贷资产来改善存贷比。

推进直接融资发展,扩大商业银行企业债券投资规模是扩大一般性存款来源的主要途径。

利用新型理财产品转移信贷资产和加速资产证券化发展则是转移信贷资产的主要途径。

也可以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来增加银行资产或者对重要客户提供贵宾待遇等方法来改善存贷比。

虽然这些措施不如提升存款利率来得直接,不过这也说明银行在存款上也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但是鉴于银行吸收存款的创新手段不多,面对的监管风险也很高,所以这样的方式是不值得推荐的。

也可以确定一定比例或数额的商业银行贷款资金,施行证券化的转换。

2.适度拓宽存款的定义,将同业存款视同一般性存款计算存贷比。

降低存贷比有二个方法:

一个是分子做减法,扣除专门投给小微企业的贷款以及发债等;另一个是分母做加法,扩大存款的计算范围,将与一般性存款类似的存款视为一般性存款计算存贷比,例如不缴纳准备金的一些同业存款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存款。

由于商业银行资金池中的同业存款在满足流动性需要后照样可以投资运作。

因此,可以将同业存款视为一般性存款计算存贷比。

这样做能全面反映金融市场流动性情况,并且符合当前同业存款的发展趋势,也可以减少目前拉存款和绕贷款的杂乱现象,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而且,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情况来看,银行负债当中同业存款增加的幅度很大,同业存款在负债中所占比重也很大。

如果沿用以前“存款”的概念管理,很多银行面临的状况将很艰难。

另外,很多银行的同业覆盖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流动性并不是很缺乏。

那么在此基础上,如果把存款的定义适当拓宽,将会使商业银行的压力得以缓解。

但是需注意的一点是适当引入同业存款,是把同业存款中比较稳定的、接近一般存款的那部分纳入进来,并不是把同业存款都引进来。

同时,也要注意在把同业存款视同一般性存款计算存贷比时,为了避免虚假同业存款的发生,可以将存款期限设定在半年或一年以上,并加大对同业存款刻意造假的查处力度。

虽然当前满足比较稳定的、接近一般存款的那部分同业存款的比例不太高。

但是对于很多银行来讲,这是改善很多银行存贷比以及缓解存贷比考核的压力很奏效的方法。

综上分析,建议在监管力度可以灵活掌握的情况下,存贷比指标的计算方式可以适当的放松空间,将同业存款计入存贷比的分母中,承认吸收同业存款也是资金来源之一。

如果按照该建议执行,那么未来全国中小银行的贷存比将会降低。

以兴业银行为例,2011年末,其客户存款为1.34万亿元,同业存放及拆入款项为527.5亿元,若将同业存款计入贷存比分母,指标必会有一定下降。

3.将合适的非信贷资产纳入贷款范畴计算存贷比。

  现行存贷比指标中的贷款没有包含非常重要的非信贷资产,例如:

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及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券等。

这部分以债券形式持有公司信用债券是商业银行贷款的替代品。

要想真实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必须将这部分非信贷资产纳入贷款范畴来计算存贷比。

所以有必要将这部分非信贷资产纳入贷款范畴,并计算存贷比。

  4.实施差异化的存贷比管理。

  事实上,目前监管部门对所有商业银行统一要求实行75%以下的贷存比管理是不恰当的。

由于银行的种类和规模不同,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相应的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不同的银行实行不同的存贷比标准。

对于整体水平较差的商业银行,75%的存贷比上限可能偏高,可以适当的降低存贷比上限;对于整体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即使突破75%的存贷比上限,也未必会带来金融风险,可以适当调高存贷比上限;还有农信社,其本身资产规模较低,存款吸收困难,规定75%的存贷比上限,将明显抑制农村金融服务和资金供应能力,可以适当的降低存贷比上限。

对商业银行进行弹性掌握存贷比监管指标而非硬性监管约束指标,在不同银行之间设立不同的存贷比管理指标。

例如:

在制订有差别的贷存比监管指标,将全国银行分为大型、中型、小型银行等,允许银行在75%上下浮动,并有一定弹性空间、允许在年中突破75%的要求,年内给予压回即可。

同时,不能只就贷存比论贷存比,而应该将贷存比管理与各类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比率及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等结合起来,通过综合分析考核来制订差别贷存比监管指标。

在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前提下,可以分别规定三级贷存比率监管指标:

75%≤高级≤80%,65%≤中级≤75%,低级≤65%。

具体各家银行执行那个级次,可由监管部门制定一个明确的标准来确定。

因此,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前提下,可以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系统性与非系统性的商业银行,实施差异性的存贷比管理,这将在整体上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

5.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优化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