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639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

《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略性新兴产业.docx

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与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金融危机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赋予拉动经济增长的期望。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推进产业结构发生重大的变革,必将改变国际产业和贸易格局。

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占领世界产业制高点、掌握未来经济主导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其发展驱动力在于高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二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三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四是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专题】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高新区一马当先

2010-1-4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我要评论(0)

历史经验证明,要想真正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发展以新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根据中央部署,2010年我国将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前沿阵地,全国各高新区依靠自身基础优势和特色,已经开始“摩拳擦掌”,提前布局,欲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

本报记者杨文利报道

  如果把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比作一列开往春天的地铁,那么国家高新区就是这趟快速行驶列车的“车头”。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热词。

2009年9月21-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过3次座谈会,约请47名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网络等产业进行广泛讨论,最终形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临近2009年岁末,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频频出台:

先是“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在2009年12月22日推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提出对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化金融产品创新,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并加大扶持力度。

2009年1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上表示,考虑把信息网络、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作为培育重点,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等。

  多年培育抢得先机

  实际上,正当人们高度关注和热议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时,国家高新区已经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抢得先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不仅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更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高新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建设之初,就一直积极探索内涵增长模式,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培育有前景的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驶入新的增长轨道,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蓄了力量。

  记者从科技部火炬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家高新区已经初步形成一批具有高成长性、高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

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西安、沈阳等地的高新区在软件、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新能源、现代制造业等方面形成了产业集群。

可以说,国家高新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培育成长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有效模式,催生了新兴产业和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成为我国新兴产业持续涌现的发源地。

  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经过多年培育,一批有实力的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2008年,国家高新区拥有5.3万家企业,其中规模过亿元企业近6000家,上百亿元企业99家,上市企业927家。

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华为、联想、中兴、XX、京东方、尚德等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企业的成长,国家高新区的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中关村软件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收入分别占到全国的1/4和1/3,2008年中关村软件产业突破1000亿元大关;计算机及网络产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关村最成熟、最稳定的产业;在笔记本、台式机、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下一代互联网领域,中关村拥有联想、同方、方正、曙光、浪潮(北京)、天地互连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

  此外,中关村的能源环保产业总收入在2008年也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中关村第二大产业。

无锡高新区已集聚了30余家光伏企业,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已占全国同行业的50%以上,2008年销售额约为215亿元,形成了以太阳能电池标准制订和产品检测为依托、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为核心的光伏产业链,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保定高新区以光伏电池、风电叶片制造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在2009年将超过500亿元。

  底气从何而来

  实际上,国家高新区之所以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底气,源于多年来这里不断完善创新环境建设,逐步建设了一个良好的制度、政策和服务环境,这些都是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有利条件。

  记者从科技部火炬中心了解到,目前国家高新区集聚了7000家研发机构,700多个国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开放实验室,300多家产业技术检验检测平台,科技资源的共享和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显着提高。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还诞生了多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成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源头。

如“中国芯”的组群、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人用禽流感疫苗、抗肿瘤蛋白质药物、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中文搜索软件、下一代互联网、卫星导航、燃料电池等。

  此外,国家高新区的科技人员和研发投入高度密集,将为今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大量人才资源。

目前,国家高新区拥有各级科技人员135万人,占全国的30%。

2008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的R&D投入为1658亿元,占园区生产总值的7.9%,这一数字接近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不少专家认为,国家高新区一定能够成为支撑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国家高新区已经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一定能够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后要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充分发挥高新区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王德禄:

国家高新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摇篮

  本报记者王海蕴报道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积极应对危机挑战,努力抢占竞争制高点的共同选择,也是我国政府“促内需、调结构”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势下,国家高新区应如何发挥优势,发展前景如何?

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

  硅谷引领全球新兴产业的经验

  记者:

谈到新兴产业的发展,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美国硅谷,这是“明星效应”还是实至名归?

  王德禄:

美国硅谷是全球新经济的创新中心,也是新兴产业的重要源头,这一点已经得到事实的证明。

过去近60年,硅谷凭借雄厚的创新资源、优越的创新氛围、完善的创新机制,几乎每10年就产生一个新兴产业,引领全球产业发展的潮流。

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集成电路、个人电脑、通信、软件、互联网、创意、清洁技术等新兴产业在硅谷不断诞生,并在全球推广和发展。

同时,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如苹果、英特尔、谷歌、甲骨文等。

  记者:

那么,你认为硅谷的创造力源自何处?

  王德禄:

硅谷地区凭借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并引发了一轮又一轮技术创新浪潮。

  事实上,这些成就的取得,完全归功于硅谷相对于其他区域先进科学技术的突破并不准确。

准确地说,应归功于硅谷将创业精神转换为科技创新的环境条件。

  硅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种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栖息地环境,高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在这里得到了有机发展。

在这个网络中,包括大学、研究中心、专业技术人才、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家纷纷将创业企业推向市场,形成了全民创新的网络和互动模式,同时具备了复杂、动态、相互依存关系的特征。

  归纳起来,硅谷的产业崛起和创新故事,实际上就是在一个创新创业网络中人们的实践与创造过程,是人们不断尝试和学习的过程。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新兴产业的摇篮

  记者:

你认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在哪里?

  王德禄:

国家高新区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过去20多年,国家高新区已经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抢得先机,成为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摇篮。

  作为我国科教资源、高端人才和高技术产业最为集中的政策区域,国家高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一直在探索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孕育和成长,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一批成长性较好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和发展,部分领域的企业还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品牌声誉。

如中关村有以联想、方正为代表的计算机制造,以新浪、XX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产业,以博奥生物、普罗吉为代表的生物芯片产业,以中星微电子、大唐微电子为代表的IC设计产业;深圳高新区有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网络通信设备产业;杭州高新区有以阿里巴巴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业态;大连高新区以东软、华信、海辉等为代表的服务外包产业全国知名;保定高新区有以英利、中航惠腾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无锡高新区的物联网产业逐步成型。

  记者:

同美国硅谷一样,创新环境不仅成为我国高新区不断发挥影响力和重要作用的原动力,更是未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推动力。

能否介绍一下这个原动力的形成过程及发展现状?

  王德禄:

实际上,我国高新区的创新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一个从效仿硅谷到创新发展的转变过程。

  国家高新区最早依靠创业和孵化模式发展起来,四通、联想等第一代创业企业在这期间创建并壮大。

随着高新区规模的扩大和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很多国家高新区在20世纪90年代采用了招商引资和土地优惠政策的发展模式。

2001年,科技部提出国家高新区要“二次创业”,更进一步强调了高新区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注重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注重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建设,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

  此后,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更多的世界级企业和新兴产业在这里涌现,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国新兴产业的摇篮。

  今天的国家高新区,通过集聚大量的创新要素与资源,建立适宜创新的配套措施以及制度创新,建立了从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与培育到产业集群形成的一整套企业创新和产业培育体系。

国家高新区内形成了包括创业、科技研发、教育、金融、专业化服务以及机制体制改革等在内的良好的“小气候”,由此成为我国新兴产业持续涌现的发源地。

  国家高新区要领跑全球新兴产业发展

  记者:

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应如何行动起来?

  王德禄:

着眼未来,国家高新区要深入研究新兴产业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试错和选择,进行聚焦发展。

  新兴产业的形成机制不外乎4个方面。

一是由重大技术突破而催生的新业态,例如物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二是由产业融合发展与价值链分解催生的新业态,如电子交易、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等;三是与内需市场扩容和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高增长行业,如文化创意、健康管理等;四是由于规制和环境变化而必须出现的替代性技术和新兴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

  国家高新区要遵循新兴产业形成的总体趋势,锁定选准的新兴产业,集中政策资源,倾力打造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塑造在区域乃至全球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国家高新区应该继续大力鼓励深入创新,形成更加有利于从创业到集群的区域环境。

正如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述,“创业是经济过程本身的主要推动力”。

国家高新区未来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仅要促进大学、科研机构将更多的实验室产品产业化,还要充分发挥孵化器或创业中心的抚育作用,为创业企业提供一条成长的捷径,更好地发挥技术转移机构联通创新与创业的作用。

最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和发展天使投资,形成从创业到资本积累再到天使投资的良性循环。

王缉慈: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核心技术为支撑

本报记者郭涛报道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逢其时,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要素的聚集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科学发展,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跟进。

”对于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王缉慈开门见山地谈了自己的观点。

  王缉慈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开始研究产业集聚现象至今。

她所着的《创新的空间》一书是我国在产业集群研究领域的开篇之作。

该书以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论述为基础,重点分析了技术创新的地方环境,阐述了创新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事实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之源就是创新集群,而国家高新区恰恰应该是创新集群的重要载体。

”王缉慈说。

她的新着《超越集群》即将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很多观点谈到了当前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在王缉慈看来,这些年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太分散了,必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很多地区的产业发展,并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常常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结果造成大量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同时,很多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只是徘徊在中下游低端环节上,这样根本不能真正支撑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王缉慈举了一些例子。

她说,国内很多地区都在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但实际情况是,该产业的高端技术目前还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同样的情况还有我国的LED全彩显示屏,虽然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占据全球最大生产国的位次,但也未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王缉慈说,由此看来,当前我国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做好聚集高端人才、深入研究、长期投入的准备,要在研发环节占领高端核心技术。

即使某些国家高新区暂时没有足够的实力挑战高端产业,而必须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做起,也要选择那些耗能低、无污染的产业环节来进入和发展。

  “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我国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国家高新区要勇于承担责任,加强学科研究,必须把产学研拧成一股绳,持续长期积累,集中力量,掌握关键技术。

”王缉慈强调。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区最具优势。

由于建立了从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到产业集群的一整套创业创新和产业培育体系,高新区将成为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天津滨海高新区具备科技资源、政策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雄厚基础。

  天津滨海高新区始终坚持依靠科技发展经济。

多年来,天津滨海高新区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区位、产业等优势,搭建创新平台,聚集创新资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天津滨海高新区拥有各类研发机构99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占天津市的50%;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8家,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8%,企业每年承担的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天津市科技创新等在内的各类重大科技项目200项以上,天津市51%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在高新区成功实施。

  “高新区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依靠充满活力的创新理念不断完善创新环境,丰富创新资源。

只有我们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坚持自主创新,顺应世界科技创新潮流,我们的发展才会是内生型的发展,领航区的概念才能做实。

”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海山如是说。

我国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较好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在中央作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发展规划、资金投入、扶持机制等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在许多关键领域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正在日益缩小,高新区作为新兴产业载体功能日趋完备,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要素和条件。

一、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新兴产业在其发展初期,大多为缺少竞争优势的弱势产业,对这些产业进行必要的培育和扶持,是促使它们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多次明确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相关部门抓紧落实具体发展措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正在不断优化。

1.国家已将新兴产业确定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2009年9月22日至23日,温家宝总理连续主持召开了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约请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就新能源等七个产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在随后公布的会议公告中,该七大产业被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之后,在11月23日召开的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进一步指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和方向,对上述七大产业作出更为具体的解释,同时对海洋、空间和地球深部资源的利用问题也提出了独到深刻的见解。

这些表述共同构成了未来我国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科技攻关路线图。

紧接着,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相关部委积极酝酿具体扶持政策

在中央作出发展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迅速行动,开始酝酿具体发展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规划引导。

由发改委等部委组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协调小组已经开始着手编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已经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将随之确定。

工信部表示,将结合工信部对“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体系的总体考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研究编制专项规划,如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宽带及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航空、海洋工程装备、卫星及应用等,积极引导和扶持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一些重要专项规划已经开始先行启动,如国家能源局表示,此前酝酿已久的新能源振兴规划或将经过调整纳入到新的战略性产业规划一并出台,目前正在制定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由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牵头的《节能与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征集各部委意见中。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

财政部表示将加强对战略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加大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新能源开发的力度。

2010年中央预算安排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达到5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00亿元,安排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109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0亿元,加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100亿元,中央财政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专项合计安排709亿元。

2009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7个省市共同创立了20支创业投资基金,其使用方向多在航空航天、生物产业、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推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使得产业基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这个方法能够发挥较大的杠杆效应,吸引大量民间资本,将资金投入到需要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

为期10年的清洁能源计划已经起草完毕,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在我国总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将占到15%。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将投资数十亿元,用于建设核电站、风电场、太阳能工厂,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等方面。

再其次,实施重大专项。

掌握核心技术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今年将在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工程和专项。

财政部将及时安排专项资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保证16个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

工信部将加快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结合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和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大飞机、TD-SCDMA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产业化、规模化进程。

科技部将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把与转变发展方式密切相关的领域,比如低碳技术、新能源技术、动力电池、互联网、智能电网等一些领域,作为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

最后,创新扶持机制。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财政部还将积极运作新的机制,将资金安排与节能减排的亮点挂钩,多节能,多减排,多奖励,实施间接的补贴,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市场,推广节能产品。

为鼓励支持高端制造业和重大技术的创新,财政部还将启动实施首台奖励制度。

对采购和使用高端技术装备的业主单位,财政部将给予必要的奖励,以鼓励重大资产装备的运作,提高国产高端的自主研发和高端的技术装备创新能力。

科技部将继续加大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把政府创新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到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上,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

二、高新区作为新兴产业载体功能日趋完备

高新区具有良好的制度、政策和服务环境,建立了从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到产业集聚、集群的一整套企业创新和产业培育体系,探索形成了培育成长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有效模式,成为我国新兴产业持续涌现的发源地。

首先,企业创新资源不断向高新区聚集。

目前国家高新区集聚了7000家研究开发机构,700多个国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开放实验室,300多家产业技术检验检测平台,科技资源的共享和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

其次,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

2008年,国家高新区拥有5.3万家企业,其中规模过亿元的企业近6000家,上百亿的99家,上市企业927家。

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华为、联想、中兴、XX、京东方、尚德等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再其次,高新区产生了多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成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源头。

如“中国芯”的组群、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人用禽流感疫苗、抗肿瘤蛋白质药物、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中文搜索软件、下一代互联网、卫星导航、燃料电池等等。

最后,高新区的科研力量和研发投入高度密集。

目前,国家高新区拥有各级科技人员135万人,占全国的30%。

2008年,高新区企业的R&D投入为1658亿元,占区内生产总值的7.9%,这个数字接近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008年,国家高新区人均GDP为25.9万元,土地利用效率、投资强度和投资效益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技术创新对新兴产业的驱动力日益增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储备,技术创新和应用是新兴产业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政府高瞻远瞩、提前谋划,在不少领域的技术研发启动较早,与国外差距很小甚至同步,局部领域还取得领先优势。

早在“十五”期间国家就调整并加快实施了一批需求迫切、基础较好、有望快速实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如“芯片设计”“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等,为我国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选择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金融危机发生后,结合十大产业振兴的科技需求,调整科技发展计划,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大了“高速铁路装备技术”、“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油气田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

随着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科技计划项目的启动实施,我国在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如在电动汽车方面,我国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发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总体相当,车用电机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是为数不多的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产业领域。

一些骨干企业比如比亚迪公司的锂电池,科力远公司的镍氢电池,它们的技术、产业化水平以及对关键技术的掌握在国际上是比较先进的。

生物产业上,我国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干细胞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