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206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综合与实践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会用口诀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2.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3.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

1.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加深对角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

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1.经历乘法、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1.能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不要求脱式计算)。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在学习生活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用途。

3.经历和老师、同伴一起克服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期目标

 

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求相同加数和的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洁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

第二单元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并能熟记,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单元

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倍”。

2、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第五单元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

2、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六单元

1、结合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在填写完成平面图的过程中,了解绘制地图或平面图的规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第七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进一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八单元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乘、除法的意义,表内乘、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等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建立所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3、回顾与整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4、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提升数学素养。

 

课时目标

课题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1相同加数的和(1课时)

☆1、能够用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2、认识“同数连加就是求几个几个是多少”,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做好铺垫。

 

1.2乘法的初步认识

(2课时)

☆1、使学生知道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乘法算式。

☆△3、体会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会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1、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现实生活。

1.31和0的乘法

(1课时)

1、巩固所学知识,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

☆△2、使学生认识有关1和0的乘法,理解有关1和0的乘法算式的意义,发现有关1和0乘法积的规律。

 

2.15的乘法口诀

(2课时)

☆△1、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学会5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2.22的乘法口诀

(2课时)

☆1、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学会2的乘法口诀并能熟记,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口诀解决有关乘法的实际问题。

☆△1、通过练习,能运用关于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2.33和4的乘法口诀

(2课时)

☆1、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学会3和4的乘法口诀并能熟记,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练习,熟练运用关于3和4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相关链接

(2课时)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讨论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练习能熟练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1认识角和直角

(2课时)

☆△1、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角及各部分的名称,掌握简单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认识直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1、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熟练掌握借助三角板认识直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

2、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2角的大小比较

(2课时)

☆1、加深对角的认识,掌握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学会用三角尺辨认不同的角。

☆1、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以及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

△2、熟练运用三角尺辨认不同的角。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有序数图形的方法。

△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图形、数角和数线段等之间的联系,并学会方法的迁移,呈现生活和数学知识的有序性,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

3.3智慧广场

(1课时)

 

4.16的乘法口诀

(2课时)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

△2、经历探索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4.27的乘法口诀

(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7的乘法口诀。

△2、经历探索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38的乘法口诀

(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8的乘法口诀,认识和理解“倍”。

△2、能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学习迁移能力。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4.49的乘法口诀

(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9的乘法口诀,会写规范的乘法口诀的竖式。

☆△2、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竖式计算乘法,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1、通过练习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认真、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回顾整理与综合应用

(2课时)

☆△1、通过呈现学生整理口诀的情境,引导学生整理、分析乘法口诀表的相关知识,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通过练习能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神奇的小棒

(1课时)

☆1、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加深对角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及表达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5.1

认识平均分

(2课时)

☆1、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的思维能力。

5.2

除法的初步认识

(2课时)

☆1、通过学习,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为认识除法积累感性经验。

☆△2、培养认真、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培养认真、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5.3

除法的意义

(2课时)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洁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

5.4

有关0的除法

(2课时)

☆1、进一步熟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有关0的除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0的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6.1认识方向

(2课时)

☆△1、结合现实生活,学会辨认方向,并学会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经历辨认方向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1、学会熟练辨认方向,经历辨认方向的过程,会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2

我喜欢的地方

(1课时)

☆1、通过对“我喜欢的地方”进行实地观察和描述,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方向和位置的问题,并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辨认方向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亲身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7.1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竖式计算除法。

△2、能够运用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解决问题,并用竖式计算除法。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熟悉和的价值。

7.2

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3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课时)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倍”的意义,逐步体会“倍”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在理解“倍”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1、通过练习,使学生会运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熟悉和的价值

相关链接

(1课时)

☆△1、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回顾整理与综合应用

(2课时)

☆△1、通过呈现丰富的信息,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能熟练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智慧广场

(1课时)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分类列举”的基本思想方法,知道有序的列举能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8.1

整理复习表内乘法

(1课时)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表内乘法的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提升数学素养。

8.2

整理复习表内除法

(1课时)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提升数学素养。

 

8.3

整理复习角的认识

(1课时)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角的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提升数学素养。

8.4

整理复习方向与位置

(1课时)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方向与位置的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提升数学素养。

☆△1、通过解决综合题目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

2、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做题、检查的习惯。

8.5

综合应用

(1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