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076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docx

《最新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docx

最新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

 

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

上海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对江岸的几点启示

上海街余晓毅

 

这几年,杨浦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杨浦大建设、大开发的同时,招商引资工作有力推动、促进了杨浦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大力改善发展软硬环境,下功夫引资引企,成效显著。

特别是坚持“两个优先、两个提升”的产业导向,产业载体建设显著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成立区重点企业服务办公室、推出30条《杨浦区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完善了投资环境。

这些招商引资工作的显著变化,为杨浦经济快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逐步走出了一条老城区转型、建设“知识杨浦”的发展新路。

在区域发展的同时,杨浦招商引资工作以创新发展为理念,逐步完善机制,凝练特色,展开了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一、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概况

杨浦的招商引资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紧密联系、良性互动的。

招商引资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又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后盾与丰富的资源。

1996年,杨浦区招商服务中心从“无独立财政、无交通工具、无办公场所”的“三无”机构起步,到现在拥有独立的招商大楼、统筹11个科技园区、25个经济园区,杨浦区的招商引资工作经历了一条从“求商”阶段,再到今天“选商”的变化。

1、服务求商,艰难起步。

1996年到1999年,是“求商”阶段,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背负着老城区的薄弱底子、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整体大环境投资服务意识不足、办公场所设施简陋,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招商引资工作困难重重。

企业对杨浦的评价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杨浦区是关门打狗”。

面对这样的局面,杨浦的招商引资工作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立足职能定位,挖掘提炼自身优势,提出了“硬件不够软件补,以优质服务安商助商”的理念,硬件的改造提升非一日之功,但可以凭借热忱一流的服务来留住企业的脚步并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就这样,协作办凭着想企业所想,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与态度吸引了一家又一家企业扎根杨浦,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积极招商,稳步发展。

2000年到2004年,是从小到大的“招商”阶段。

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每年引进2000户企业的工作指标,以当时的条件,这几乎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在软硬件方面加强建设,推进全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2001年,区政府正式设立区招商服务中心,同年4月区企业注册登记中心正式揭牌,消防、质监、劳动等12个部门入驻,提供办证办照的“一门式”综合服务,工作场地也扩大到1000多平方米;针对引进企业户数、吸引注册资金数等指标制订了工作目标考核方法,通过奖惩机制调动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

经过不懈的努力,引进企业由1991年的88家增加到2004年的2285家,上缴税收由325.3万元增加到42039.2万元,分别增长了24.97倍和128.23倍,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3、注重选商,实现跨越。

随着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的日益深化,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5年10月,新组建的杨浦区招商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进一步扩大服务职能,招商引资工作就此进入功能性招商全面实施的“选商”阶段。

新挂牌的招商服务中心立足于“四总一推”:

招商资源“信息总库”,依托“杨浦招商网”、《政策信息快报》、《杨浦区企业服务指南》等网刊载体,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一门式服务的“总前台”,实行企业引进入驻、办证办照、经营发展“一门式”全过程服务,努力打造杨浦“政府服务的高地、企业发展的福地”;投资环境的“总协调”,依托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重点项目谈判领导小组和区领导分工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等,加强沟通联系,协调瓶颈问题,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区域投资环境;产业扶持的“总兑现”,充分发挥政策调控和产业引导的积极效应,全面落实产业扶持兑现,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区域经济发展有力“推动器”,打造专业队伍,规范工作流程,优化服务形象,构筑机制平台,努力营造“千军万马搞招商”工作格局。

现在,全区有11个科技园区,其中5个为国家级科技园区,12个街道镇和9个委办局共有25个经济园区。

招商引资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近两年来新引进各类企业7646户,完成目标数(6000户)的127%;吸引注册资金164.3亿元,完成目标数(96亿元)的171%,各项主要目标均超额完成。

同时,陆续引进了西门子、大陆集团、波司登、南南合作项目等一批国际公司,逐步形成服务产业市场占优,科技企业稳步增长,都市型工业和其他类企业同步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特别是这两年,引进的重点企业吸引的注册资金占吸引注册资金总数78%,2007年,全区894户100万以上税收企业占全区税收总量的81%,招大引强规模效应得到显现,基本实现了从“求商”到“招商”再到“选商”的结构性转变。

(二)杨浦招商引资工作的特色

杨浦的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了这些年,从无序逐渐走向规范,到目前为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1、目标招商。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每年初制订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由区招商服务中心会同各委办局招商组和街道(镇)招商服务分中心分解目标,按进度完成。

每年召开招商引资总结表彰大会,作为每年的第一个全区性经济工作会议,总结经验,鼓励先进,全面部署工作要求。

这几年,杨浦的招商计划目标是每年新引进企业2000户,引进注册资金每年递增10%,基本上每年都能做到超指标完成,特别是2008年,吸引注册资金数达到了73.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到了今年,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招商引资工作承担了更重的担子,计划目标新引进企业2240户,吸引注册资金75亿。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目标,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将着重做到排摸探索税收源头、协同推进重点项目、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

2、资源招商。

长期以来,商务资源信息分散、共享困难的情况成为困扰杨浦招商工作的最大难题。

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区域现有各项资源进行排摸梳理,归口统计,旨在凝聚合力,推进招商工作,并通过杨浦招商网、《政策信息快报》、《企业服务指南》、《商务资源发布手册》等网刊信息平台,整合区域招商信息,构建与外界联络的通道。

网刊建设不仅为各条口提供招商推介和项目对接的平台,而且为企业了解杨浦投资环境打开了窗口。

3、楼宇招商。

杨浦经过数年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商务楼宇建设总量不断攀升。

2003年到2007年底,共竣工65个商务楼宇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77.5万平方米,针对新建商务楼宇招商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楼宇管理不到位,企业入落地率低(最高只有40%)等情况,2006年开始实行新建商务楼宇的招商管理责任,商务楼宇招商落地工作由无序发展向有序管理推进。

第一批签约的40项楼宇平均落地率自初期的50%左右已提高到87%;2008年将楼宇平均利用率纳入考核,已从初期的30%左右提升到73%,平均落地率达到了88%。

在这个基础上,2009年探索税源控制操作办法,研究制定“楼宇税收贡献率”考评体系,并予以实施推广。

4、专题招商。

突破会务招商的传统模式,围绕拓展税源,充分发挥杨浦的政策优势影响,以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初步建成为契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招商宣传活动,力争在招大引强、功能落地、税源培育上有新突破。

2008年以来,开展12次卓有成效的专题招商,覆盖京广、江浙、中原、西北等九个省市,目前中建集团、淮南矿业、环球雅思等9家企业已先后进入不同层面的操作阶段。

2009年将与江苏、浙江、北京、广州、山西、山东、安徽等地的大企业联系,由区领导带队走访,各相关委办局通力配合,开展8-10次专题招商活动,争取8-10家地区大企业落户杨浦。

5、服务招商。

为企业创造搭建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始终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将部门的资源特色转化为杨浦的服务品牌:

在全市率先实行了政府购买“三项代理”中介服务,为新办企业解决注册、报税、记帐的烦恼;率先推出服务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无经济指标部门为企业服务积极性;提升“一门式”大厅服务功能,随着新大厅的启用,进驻部门服务窗口从原有12个增加到23个,并率先将工商、税务两个条口单位请进了“一门式”办证大厅,实现了规模和功能上的全面提升;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东风,实现整体缩减审批时限三分之二;成立区重点企业服务办公室,搭建区企信息沟通平台;推出《杨浦区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财政政策、融资服务、人才环境及服务举措四个方面推出30条措施,服务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能级;将“一线工作法”延伸到经济领域,排摸统计统计全区户管经济户口16000余户,开通“1890”企业服务专网,区四套班子领导结对联系重点税收企业,处级以上干部结对税收500强企业,中小企业通过服务专网联系解决问题;健全重点企业投资者及子女就读、入籍、就医“绿色通道”,努力体现杨浦服务企业的“人性化”。

这些服务措施的推出得到了企业和投资者的好评,有效提升了杨浦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6、同步招商。

推进功能性楼宇建设与招商同步,提出了“项目开工之日即招商开始之时,项目竣工之时即企业落户之日”的同步招商理念,梳理功能性项目招商类别,将21家有招商内容的项目纳入监管体系,通过建立推进工作小组,确定重点工作,协力制作招商计划,确定工作机制,召开月度例会,建立沟通平台,形成了合理运转的工作流程,目前已形成7个招商项目合作意向,奠定了良好开局。

7、合作招商。

以“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广泛开展跨省市(地区)的学习考察和招商推介活动。

充分发挥友好地区、驻沪和驻外机构的合作交流平台功能,促进杨浦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发展。

目前,杨浦与全国32个区市缔结了友好城区关系,并与江阴、义乌等地区签订项目合作29项,就地区间经济、人才、科教、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建立共建关系。

以波司登为代表的一批长三角企业,已经把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放在杨浦,复旦、同济等高校都在长三角的许多城市设立了产业化基地,可以说,杨浦知识创新区在长三角的影响力、辐射力日益提升。

(三)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服务管理机制

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成长与发展还得益于拥有一套稳健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总结起来,就是把握一条主线、依托两个制度、完善三项考核方法:

1、把握一条主线,构建招商管理纵横联动的网络体系。

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需要各职能部门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

立足职能定位,每一个单位都能从自身专业特长中找到参与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因此,优势互补构成了牵动招商管理网络体系的一条主线。

指挥总部:

区四套班子领导集体

计划、组织系统:

分管经济副区长召集的招商引资联席会议

↓↓↓↓↓↓↓↓

信息沟通系统

 

项目跟踪系统

 

协调督办系统

 

利益分配系统

 

政策调控系统

 

预警联动系统

 

安商服务系统

 

↓↓↓↓↓↓↓↓

招商引资责任主体:

9个委办局、12个街道(镇)经济园区等

12项配套机制对应各子系统,既独立成章拥有以自身功能为特质的运作流程,又不可分割构成整体协调互补的网络体系。

通过吸收各要素的优势特点,整合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和推动支撑力,管理效能在流程再造中应运而生。

2、依托两个制度,推进投资环境总协调。

一是依托杨浦区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按照“千军万马搞招商”的总体思路,以统筹全区招商引资、推动杨浦经济发展为根本宗旨,由分管经济副区长召集,成员单位涉及27个部门,办公室设在区招商服务中心。

主要工作职责编制计划、整合资源、沟通信息、协调问题、制定政策、推动招商,推进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科学、有序、蓬勃地发展。

二是依托经济园区招商联络员工作例会制度。

工作例会由区招商服务中心牵头,各经济园区推派联络员参与,每月定期召开。

主要职责有提出年度计划、上报招商数据、加强政策培训、协调相关事宜等,通过工作例会制度形式,加强横向联系、互相沟通信息、搭建服务平台、协调各方利益,使例会制度成为推动区域招商引资工作的一项载体。

  3、健全三项考核方法,凸现招商管理奖优罚劣的绩效原则。

目前,主要有三项考评方法:

一是招商引资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是体现实战招商力经济数据量化的绩效考评制度,根据部门完成区级地方税收情况,按照超目标数的数值和比例,实行分段考核计分,鼓励招商部门完善税源结构,夯实税基、拓展税源,提高产业集聚力和实得财力。

二是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服务指标考核,通过服务指标和经济指标分段考核办法,充分调动无经济指标部门为有经济指标部门和投资企业的服务积极性,按照“操作量化、办结得分、绩效评估、奖勤罚懒”的原则,鼓励职能部门为“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多办实事、多出力。

三是“一门式”工作人员考评,强化“一口说清”,开展“热情、诚信、高效、廉洁”服务竞赛活动,评选“明星窗口”、“服务明星”、“委屈奖”,建立标准化服务,倡导“优质服务在杨浦、规范服务在杨浦、满意服务在杨浦”。

二、面对金融危机杨浦区服务企业的新举措

当前,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国内经济增长持续下滑,随之带来的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的压力逐步加大,杨浦区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

区域内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市场需求萎缩,利润空间下降,面临很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企业是财税之源,就业之本,事关发展和民生两个大局。

帮企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后劲,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就业岗位,没有就业岗位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同时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就不存在,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加强和完善服务企业工作,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意义重大。

为应对金融危机杨浦区相继举行重点企业联谊会,成立重点企业联合会、重点企业服务办公室,搭建区企沟通平台,并将“一线工作法”延伸到经济领域,开通企业服务专网与24小时热线,要求全区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杨浦、发展企业就是发展杨浦、关注企业就是关注民生”的意识,将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出了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服务机制。

探索形成一系列企业服务机制,通过机制良性运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协调解决,切实发挥服务企业的作用。

1、重点企业问题发现机制。

主要通过四种渠道,及时发现重点企业在经营发展出现的问题,一是局级干部联系重点企业过程中发现问题;二是区委区政府组织专题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三是处级领导“一线工作法”联系重点企业发现问题;四是区重点企业服务办公室在日常联系重点企业过程中发现问题。

2、问题的协调、处理机制。

按照所发现问题难度,建立三个层次的问题处理平台:

经简单协调可以解决的问题,由区重点办负责就地协调解决;对于需要部门配合解决的问题,由分管区长召开专题会议,落实责任部门限期解决;对于综合疑难问题,视情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会议决定由区督查室督办。

区重点企业服务办公室每10天向分管区长报告企业服务动态信息和问题处理情况。

(二)搭建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杨浦建立完善了不同层面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明确了优先走访“重点企业、不稳定企业、效益下滑企业”的原则,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提高服务企业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主要分为四个层面:

1、深化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

每位区四套班子领导在重点结对联系5户区税收百强企业的基础上,增加2户科技企业和重点招商项目企业。

2、成立区重点企业服务办公室,切实加强重点企业服务工作。

通过建立走访联系、信息专报、协调督办等制度,实现了百强企业服务“全覆盖”,并建立了企业信息“一户一档”,积极促进服务企业工作专业化、制度化、长效化。

3、建立领导干部定点联系企业制度。

今年1月杨浦将“一线工作法”从居委会延伸到为企业服务,全区350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490家企业结对。

通过领导干部与企业“零距离、面对面”的接触和感情交流,以及经常性沟通和服务,进一步畅通党委、政府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联系。

4、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

在将“一线工作法”服务领域向企业延伸的同时,还开通了“1890杨浦区企业服务网”和24小时的“1890杨浦区企业服务热线(55051890)”,并发放了“1890杨浦区企业服务联系卡”,积极搭建企业与政府之间快捷的沟通互动平台,方便企业第一时间反映问题、表达诉求,便于政府部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目前网站和热线运作有序。

(三)加强政策扶持,从财政、融资、人才及服务等方面,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1、财政扶持方面,主要体现为两个“加大”:

一是加大区级财政扶持力度,追加08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09年安排9.6亿元。

二是加大对现代设计、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等重点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对区域贡献大的重点企业,从扶持比例、兑现速度上予以倾斜,促进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2、融资服务方面,采取“两降低、一放宽”,帮助企业化解资金压力,解决融资难题。

“两降低”就是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门槛,对重点扶持的产业和企业,实行基准利率30~50%的贷款利率补贴;同时,为区担保中心增资1000万元,提高担保中心的担保能力和资信等级,并对企业用不动产抵押的贷款,放大担保范围,给予区域内重点扶持产业100万元~500万元的信用担保;“一放宽”就是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并对完成股份制改制的上市培育企业给予上市补贴。

3、人才服务方面,一是坚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二是针对企业引进人才的不同情况,灵活采取多种政策形式,尽可能满足企业发展人才需求;三是实施人才租房补贴政策,降低人才居住成本,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四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全市统一经营管理类人才户籍引进的形势下,杨浦将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服务引进高级人才,尤其在服务上,对重点企业引进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实行政策倾斜、全程指导、优先办理。

4、提升行政效能,致力于为创业企业提供人性化服务平台,让开办企业简便、快捷又称心。

深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用了新的企业注册办证办照大厅,入驻部门由12个增加到23个,开通新版企业注册网上并联系统,方便企业“进一家门,办八方事”。

加强政府购买中介服务,进一步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财务记账、税务申报“三项代理”。

三、对江岸区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第一,招商引资是在解放思想、克难奋进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

全球金融动荡在一片救市声中并没有延缓迹象,金融危机已从美国向世界蔓延。

从国内形势看,宏观经济形式不容乐观,众多中小企业、出口加工型企业面临困境,股市、房市持续低迷,并影响到消费和实体经济。

国内几大支柱产业,如汽车、钢铁产业等初现亏损,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要切实提高危机感和责任感,绝不回避困难,怨天尤人,必须克难奋进迈过这道坎。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江岸要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创新的道路,除了靠自身的建设发展,更需要外来资金的投入和先进智力的引入,因此,招商引资就成为推动江岸经济发展的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

可以说,招商引资的程度,决定着我区经济的发展速度。

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开辟税源,增加税收,不断推进发展,通过发展经济进而解决民生问题。

第二,招商引资是全力推进沿江商务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江岸区利用沿江大道的地理优势和沿江历史建筑物,恢复沿江原租界内金融单位建筑的功能,大力推动沿江商务区建设,对于促进江岸城区功能的加快提升,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链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沿江商务区的建设,仅凭江岸区的一区之力显然无法实现,因而必须以项目来大力吸纳外商,引进外资,解决区域发展的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问题。

招商引资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产业集群最直接、最重要、最现实的一个途径。

(二)创新服务,进一步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实现招商引资又好又快地发展,离不开良好软环境的建设。

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强化服务意识,合力打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

1、着重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

着眼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水平,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

建立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与招商同步推进工作机制,将传统招商后置转变为“边建设边招商、先招商后建设”的招商模式。

完善重点项目谈判工作机制,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储备、论证、谈判协调、建设跟踪和服务保障。

完善安商助商服务载体,构建江岸的招商引资网络,加强网刊建设,加强互动性软件建设,搭建政府与企业双向沟通的信息平台。

由各项目街道组成区招商团体,全区进行统筹招商,并给予项目承办街道一定的自主权,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强配备,保障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载体建设,保存量,创增量,招大引强。

要把招大引强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咬住招商引资,丝毫不放松招大引强,把招大商、招强商、选优商作为坚定不移的目标。

立足“三个瞄准”,瞄准中央企业、国内名牌骨干企业、外资大企业,设计开展外出招商活动。

鼓励各单位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逐步加大引进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的考核力度,凸现“招大引强”的发展思路。

当然,在做好“招大引强”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中小企业。

那些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可能明天就成为我们的大企业,要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筑巢引凤”,要进一步夯实这一个个“巢”,加强商务楼宇建设及创意同丰区、悠憩咸安区等功能区建设。

只有筑好这些“巢”,才能引来越来越多的“凤”。

3、重点编制产业规划,细化区产业发展实施纲要。

明确了产业布局,梳理排出产业链,才能为产业集聚招商指明方向。

在产业发展上,我们要坚持“两个优先、两个提升”的产业发展方针,即优先发展以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以大学强势学科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提升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引领的都市型产业,稳定提升配套科教功能的基础性服务业。

其中,重点发展研发与技术服务、创意设计、科教商务、教育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我们积极探索以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学研一体化为途径,企业总部和研发技术中心集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模式。

4、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缩短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变“坐等服务”型为“上门服务”型,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便捷服务。

全区各部门、各街道要强化责任,立足自身的工作职能和资源优势,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积极服务、无缝衔接,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服务。

要深化以建设项目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实现审批效能提速。

政府门户网站要增强行政审批网上办事功能,逐步实现24小时在线接收企业提交的材料,即时反馈行政审批结果,推进申报、审批、反馈的全程网络化。

此外,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要进一步完善效能监察、投诉处理、责任追究机制,使行政审批实现“可查询、可监督、可跟踪、可评价”,切实提高审批透明度和审批效能。

5、着力深化招商引资服务功能

一是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阶段,市里和区里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企业的政策,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真正为企业所用。

如何落实好这些政策关键是细化。

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一定要有一套系统周全、操作性强的方案,要重点明确部门责任和领导责任,确保对企业进行地毯式、全覆盖的政策宣传和培训;要在落实政策过程中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