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新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866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新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然保护区新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然保护区新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然保护区新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然保护区新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新闻.docx

《自然保护区新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新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保护区新闻.docx

自然保护区新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规颁布

2013年12月12日13:

59  燕赵都市报

新华社电据中国政府网11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规定指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

规定要求,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核心区、缓冲区面积,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

对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保护需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鼓励扩大保护范围。

自批准建立或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避免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范围上产生新的重叠。

规定强调,因擅自调整导致保护对象受到严重威胁和破坏的,对相关责任人员,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可向其所在单位、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提出行政处分建议。

对破坏特别严重、失去保护价值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按照批准设立的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取消其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评论:

法规在于健全制度,教化更在于人心。

只有每个人有意识的守护这片大地,那么人与自然才能更为和谐。

 

世界海拔最高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数量增长明显

2013年12月10日09:

22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李远

新华网拉萨12月10日电(记者李远)经过20年的管理和保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数量增长明显,野生动物栖息地、湿地等基本保持了原生自然状态。

记者近日从西藏自治区林业厅了解到,据初步分析,保护区内藏羚羊由保护区建立初期时的8万只左右增加至现在的15万只左右,野牦牛由2万只左右增加至4万只左右,藏野驴由5万只左右增加至9万只左右,雪豹、盘羊、岩羊等野生动物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

“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案件增多,西藏相关部门及时补偿了牧民因保护野生动物而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保护的价值认同,促进了环保事业。

”西藏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一名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除了提高当地牧民的环保意识外,林业部门加大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执法力度,收缴了保护区居民的猎枪和其它捕猎工具,组织保护区管理部门和森林公安联合巡护执法,有效杜绝了非法捕猎、贩卖、运输野生动物的行为。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总面积29.8万平方公里。

保护区于2000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物种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雪豹、黑颈鹤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高原荒漠生态系统。

 

评论:

天地有大美,它属于整个自然,而不是个人,请带着一颗爱美的心欣赏和爱护它。

11处自然保护区成我省85%的珍稀野生物种庇护所

2013年12月10日07:

51 来源:

青海新闻网  作者:

小言

青海新闻网讯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目前,我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1处,总建设面积为2180.54万公顷,占省域国土面积的30.2%,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85%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如藏羚羊、普氏原羚、雪豹和梭梭等,成为物种遗传的避难所和生存地。

青海自然保护区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护青海湖候鸟起步,历经了初期、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目前,全省已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成为青海生态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全省自然保护区内有70%的高原重要湿地生态系统,成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地;有30.7%的森林与灌木林,发挥了水源涵养、防沙固沙等作用;37.76万公顷的荒漠植物,成为维护戈壁沙漠生态系统平衡的屏障。

目前,青海湖、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在省内建设了鸟类等野生动物视频监控系统,青海湖已建成覆盖5个核心区域共23个视频监控节点,分别组成6个局域网,通过光缆和微波传输汇聚到蛋岛、鸟岛保护站监控室和管理局的网络信息中心,实施青海湖夏候鸟集中繁殖地实时远程监控。

同时,近年来通过宣传、执法和开展保护研究,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如随着珍稀濒危动物普氏原羚保护力度的加大,其种群数量恢复,较20世纪90年代初增长了20%。

 

评论:

好像很可悲哦!

自然保护区=动物庇护所。

哪天要是人类也只能在保护圈内生存的话····

承赤高速"悄悄"穿越自然保护区与环境保护兼得

2013-12-1008:

39:

40燕赵都市网

未打扰飞翔的金雕,没影响觅食的狍子。

9日,我国首条穿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等全部区域的高速公路——承德至赤峰高速公路河北段“静悄悄”地通车了。

不仅通车“静悄悄”,在这条高速公路建设的3年时间里,工程施工始终都是“静悄悄”地进行。

承赤高速公路河北段起自内蒙古与河北交界的茅荆坝,与大广高速公路内蒙古赤峰段相接,全长178.484公里,是目前我省山区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

承赤高速,茅荆坝——一个是人工建设的宏伟工程,一个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年前的冬天,上万建设者来到承德北部,敲开冰封的大地,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和谐篇章徐徐翻开。

茅荆坝自然保护区属阴山山脉七老图岭余脉,承德的母亲河武烈河发源于此。

这里有野生脊椎动物270种,占我省陆生脊椎动物总数的35%以上,有野生高等植物1091种,包括金雕、苍鹭、核桃楸、黄檗等珍稀动植物,是我省为数不多的确信有黑熊出没的保护区。

公路穿越自然保护区,大型机械的噪声,夜间照明灯的强光以及施工粉尘和工程弃渣,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国内不乏惨痛的教训:

路通了,但植被毁坏了、水源污染了,一些动物痛失家园。

“承赤高速将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的底线。

”承赤高速筹建处处长王书斌说,为了不给沿线动植物“添堵”,他们邀请了环境保护、交通工程等方面的专家,研究制订了“绿色”建设方案。

泉水叮咚响,建设者精心呵护那份清澈洁净。

他们在每一处施工工地建围挡,与水源隔离;他们将废弃物密封运输,杜绝乱扔乱排。

动物是自然界的精灵,建设者怎忍打扰!

隧道施工采用弱爆破技术甚至禁止爆破,最大限度减少震动;每一条隧道进出口均挂着防鸟网,避免珍稀鸟类误入。

植被郁郁葱葱,天然氧吧不容破坏,对于可伐可不伐的树木坚持避免砍伐。

承赤高速还是我省第一条边施工边绿化的高速公路。

路通了,绿色长廊也建成了。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被称为人类活动的“禁区”,怎样筑路才能不留痕迹?

承赤高速的选择是:

建设大庙隧道,从山下“悄悄”穿越。

大庙隧道长5645米,是目前我省已建成高速公路中最长的隧道。

“真是放不开手脚。

在保护区的核心区不能实施爆破,只能从山体一端一点点往里啃。

”承赤高速筹建处办公室副主任康忠说。

“路修通了,很有成就感。

”王书斌说,但更令人自豪的是,建设者们充分尊重自然,实现了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兼得”。

(记者赵建见习记者米彦泽通讯员杜娟)

编辑:

颜晓丽来源:

河北日报

评论:

真的能够“兼得”吗?

人类脚步的涉入或多或少都会给一个局部生态带来影响。

只是影响的大小。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3-12-1215:

42:

24

来源:

天山网官方微博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海之滨,地理坐标为北纬32°56′-33°36′和东经120°42′-120°51′之间,保护区总面积78000公顷,其中核心区2668公顷,缓冲区2220公顷,实验区73112公顷。

保护区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近100万人次的游客,其中国内外青少年38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40%,为开展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评论:

接待的人是不是多了些?

法制网首页>>2010版面>>第八版

非法占地农民破坏自然保护区获刑

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发布时间:

2013-12-0910:

46:

34

本报讯 记者邢东伟 通讯员许平飞钟祥 海南省白沙县男子王某,非法侵占省级自然保护区近10亩林地种植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

12月6日,白沙县人民法院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对其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经查,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白沙县村民王某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到海南省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某片区,非法占用林地种植橡胶、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

经查,被侵占林地面积9.7亩,毁坏林木34株。

经白沙县价格认证中心评估:

被破坏林木损失人民币2734元。

(责任编辑:

李纪平)

武汉湿地将获生态补偿

 2013-12-1006:

51

本报武汉12月9日电(记者付文)武汉市日前出台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由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出资1000万元,对全市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

自明年1月1日起,因湿地保护需要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限制的权益人,或水域、滩涂、林地等因遭受鸟类等野生动物取食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经营者都将得到补偿。

该政策坚持“谁受损,补偿谁”的原则,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核心区、缓冲区为补偿重点,对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实行分类补偿。

根据该政策,市级生态补偿标准是,省级及以上保护区的核心区每年每亩25元,缓冲区15元,实验区10元;市级保护区的核心区20元,缓冲区10元,实验区5元。

目前,武汉市有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有2.8万多公顷。

评论:

这样的补偿有必要吗?

能保证经营者不会再去开发破坏?

海南黑脸琵鹭保护区为何形同虚设?

时间:

2013-12-1016:

12 来源:

 南海网 作者:

肖时平 

专题:

自然保护区屡被破坏,谁之过?

每年9月,全球仅有的2700多只黑脸琵鹭,从我国辽宁或朝鲜、韩国沿海岛屿一带,一路南飞。

温暖、生态的海南,吸引了这个家族近50名成员。

7年前,海南为保护黑脸琵鹭越冬栖息地,建立了东方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但时至今日,保护区仍然无编制、无人员、无经费。

对黑脸琵鹭的监测和研究,无法正常和系统地开展,保护面临诸多困境。

(12月10日《海南日报》)

早在2004年,媒体曾以“海南黑脸琵鹭有望得到庇护”为题对海南省林业局酝酿申请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报道,此后,自然保护区虽然建立,却至今形同虚设,不得不令人唏嘘不已。

是什么原因导致自然保护区形同虚设?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区和物种管理处曾指出,中国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建设中,“批而不建、建而不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很显然,东方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就属于这种情况。

如果我们要追问“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的原因,还并非完全是因为钱的问题。

各级政府对自然保护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重要性认识的不足,才是保护区无法建起来的根本原因。

同时,对当前利益过于重视,而轻于长远利益,这些问题的存在,毫无疑问会导致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视不够,相关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不够,自然就会形同虚设。

因此,需要看到,只有强化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选择题中更多地选择后者,用更长远的眼光考虑发展,让我们的发展更加健康、绿色、和谐。

需要认识到,没有环境的和谐,生态的有效保护,任何发展都没意义。

更重要的是,需要明确保护生态的责任,对虚设保护区,对生态保护不力的权力部门进行责任追究,以此倒逼各级政府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真正为黑脸琵鹭建构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