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写论文个人技巧总结.docx
《心得体会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写论文个人技巧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写论文个人技巧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得体会论文心得体会范文写论文个人技巧总结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_写论文个人技巧总结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篇一
从动手考虑硕士论文到现在整整一年了,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也感叹时间真得是可以让人成长。
硕士论文,在诸多学术大鳄和前辈看来,级别并不高,可以总结出称之为心得的东西也并不多。
但是,对于我来讲,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地完成一篇四万余字的论文并在最终的评比中获得优秀,是具有纪念意义的。
在整个书写过程中,我初步体会到了科研的辛苦与快乐。
于是,我愿意把自己的一些浅薄但真实的想法记录下来,以作为对自己的督促,也作为对这段难忘日子的纪念。
一.选题是重中之重
之所以把选题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在这次论文中深受选题的苦。
做论文之前我一直有个误解,认为写论文、写论文,其关键在于写,在于数据,在于在统计软件中运行得到显著结果,而选题只是一个开端,无需花多大功夫。
正是这种想法,使我在开题时直接被老师枪毙,我也成为了很少在开题中就被枪毙的几个人之一。
现在看来,被枪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太被动。
我的论文方向是导师给的,当时心里很高兴,觉得省掉了时间去找方向,却未考虑过这个题目我有没有兴趣,我到底能不能做出东西。
二是准备不充分。
在开题答辩之前,我甚至都没有搞清楚我的论文究竟要用什么基本理论和方法,只是以为当老师问我时,我可以侥幸地用目前还没有考虑清楚搪塞过去。
而结果是,老师们识破了我的小算盘,并没有放过我。
直到现在,我想起开题答辩现场王培欣老师清晰地说出你的开题不能通过时,我还冒一后背的冷汗。
当然,事后王老师向我解释了她在开题时否定我的原因,也对我最终做出的东西进行了称赞,但我仍旧为自己当时的表现感到惭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话不假。
开题的目的就是要作者明确写作的思路和方向,之后所有的工作都要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除了方向,开题时还应明确论文的写作重点和难点,有些工作可能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可以完成,有些工作却可能需要作者对相关理论进行嫁接和融合,对相关方法进行突破,这些前人没做过的东西是文章的创新点,往往也是重点和难点。
明确轻重缓急,不仅有利于使论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也有利于作者制定书写计划,高效完成书写。
虽然我们常说写论文,其实论文的关键不在于写,而在于思考,在于有好的思想,好的思想的建立就是从选题开始的。
选题最好是选择有前沿性的、自己感兴趣的好题目,因为做一个好题目和一个坏题目所花费的时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都要查文献、搜数据、做分析,而好坏题目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在此次论文中,我虽做出了能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但所选的方向毕竟有些窄,不太前沿,所以我答辩之前一直信心不足,即使是现在心里也仍有遗憾。
所以,选题是至关重要的,选题阶段就应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投入大量的时间,这个时间的付出一定是值得的,事半功倍的。
二.理论是根基
之前我总以为,理论部分是最容易写的,这部分不像绪论那样要自己总结梳理,也不像实证部分那样要自己搜集数据进行验证,理论总是要借鉴别人的,借鉴便少不了复制与粘贴。
这种错误的思想使我在论文写作中走了不少弯路,理论部分洋洋洒洒写了不少,但导师总不能满意:
一般概念性常识性的东西不能要,因为这会降低论文水平,太深奥的本篇论文没用到的东西不能要,因为和下文无关,同时还应保证这部分内容的篇幅,并对下文的创新点有铺垫。
为此,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找理论,甚至是在文章完成初稿之后我的理论部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常理来讲,理论是支撑,是根基,是首先要明确的,而我却本末倒置了,所以每修改一次理论,整篇论文都要从头到尾修正一遍,花费了不少功夫。
幸运的是,最终我寻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把论文的理论与实证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这本应在开题或论文初期完成的工作,我却在论文中后期才做完。
事后我常在想,还好这次写的只是硕士论文,篇幅不算大,内容不算深,还算好对付,若是博士论文,我头两年肯定是白念的了。
此次硕士论文使我深刻地体会到理论部分的书写绝不是复制粘贴那样简单,理论部分在论文中起着支柱性的重要作用:
理论错了,所有的实证都将没有意义;理论浅了,整篇论文的档次就下来了。
选用哪个理论,着重用这个理论的哪部分,理论和实证如何衔接,这些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
硕士论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理论和研究内容相对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相对应,前后呼应,一环扣一环,理论便是这个链条的第一个环,是整个论文的根基。
理论部分一定要扣题,扣准创新点,对下文有支撑。
下文要用到的详写,用得不多的略写,没用到的在不影响整体连贯性的情况下便可不写,以保证文章的紧凑简明清晰。
三.软件仅仅是工具
我是理科生,理科生都有个通病钻。
我总以为自己擅长数学,所以每次做统计题都会很兴奋,也愿意死抠一些统计软件的原理,不弄懂不罢休。
对于学习知识来说,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而对于管理学论文写作来说,这就有些过犹不及了。
研一学习的统计课程由于是一门重要的考试课,再加上软件中的许多东西对当时的我来说是陌生的,所以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热情来研究为什么要这么操作,这样操作反映了怎样的统计原理。
这种思维惯性延续到了做论文期间,我的思路总是跑偏,花了时间研究软件是怎样运行的,却改变不了任何统计结果,我成为了一堆数据的玩偶,被数据搞得晕头转向。
以至于到最后每要开始研究一个问题,我都要逼着自己事先问一下,这个对论文的书写到底有没有用,若没有,便pass掉,因为时间真得是有限的。
此次论文使我明白,在硕士论文写作中,对统计软件的掌握重在应用,而不是弄懂其原理,虽然在课程学习阶段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方面,但它们不决定论文的实质性内容,而只是辅助。
尤其是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更应灵活地进行时间分配,分清轻重缓急。
软件是一种工具,就像是物理实验中的仪器一样,虽然有误差,但不影响结果分析,至于为什么有这种误差,不是论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硕士论文对统计方法的要求相对简单,而博士论文也许就不这样容易了。
博士论文又提高了一个档次,我想对统计知识的要求应该也高一个水平,自己以后还应深入掌握。
四.常与老师沟通
在这一点上,我自己做得还有不足,我不是很经常地去找老师沟通,尤其是在论文初期,老师帮我选好题后我就再也没找过他。
我总以为自己的思想还不成熟,不知道与老师谈些什么,而我的导师也不是很善谈、能调动别人情绪的那种(除了喝酒的时候,呵呵)。
所以,我每次找导师都是因为大事要来了,比如中期、结题。
中期时与导师沟通了一次,导师没有提什么意见,因为那个时候我做出的东西还是四分五裂的。
在这篇论文上,与导师有实质性的沟通是我完成初稿之后。
我初稿完成的比较快,5月中旬就完成了,这样导师有充分的时间给我修改,因为我们6月底才答辩。
导师对我的论文逐字逐句地进行了修改,从结构到语言,从理论到实证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且导师提出的大都是些关键性的问题,这对我的论文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与自己的导师进行沟通是必须的,与其他老师,尤其是开题、中期、结题时答辩组的老师进行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论文不像是数学题,答案是固定明确的,论文中的观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不同的老师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层面的问题,这对论文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因为,往往作者在论文写作中会产生一些盲点和思维惯性,束缚着新东西的产生,而不同老师的意见可以促进我们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使论文不断完善。
我在中期和结题之后都会主动地找评阅老师,请老师详细地为我讲讲他们的意见,以保证我在下面的书写中不要走错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与老师沟通并不意味着完全听从老师的,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的意见大都是建议性的,而关键还在于自己,因为是我们在做论文,而不是老师在做。
五.其他
论文写作中还有一些应注意的小问题,不好一一详细整理,就都归纳在其他里吧。
比如,参考文献一定要阅读好期刊上的文章,因为做研究是承前启后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论文写作过程中,最好用日期为每天的论文命名,这样可以看到论文的进展情况,使自己有成就感;适当地用图和表,四五万字的论文让读者一看很容易发怵,而适当地图表可以使读者醒目地看到作者的思路和观点;注重格式,虽说格式不影响论文的实质内容,但它是论文的面子,是作者工作态度的体现,在这种稍微细心一点就能做好的工作上一定不要出现差错;有了想法及时书写,不拖拉,有些想法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有了好的点子应马上记下来,等积攒多了,也许就会是个大的创新点,并且写论文是会上瘾的,最初要逼着自己有这种瘾,待上了道之后速战速决,完成书写;正确对待PPT,PPT不是要上台念的,而是要讲出来,并且做PPT的过程也是作者梳理思路的过程;答辩之前做好准备,对自己提问,大胆猜测老师们会问些什么问题,自己应怎么做答,有充足的准备才会有十足的信心。
硕士论文结束了,但这只是我学术生涯的一个开端,我的学术之路还很长很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到了科研的最初体验,这个第一次对我来说是珍贵的。
也许,多年以后,再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会为自己的幼稚和浅薄感到羞愧,但我不会忘记我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激动与自豪,因为我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篇二
听了将近两周的论文写作课,我对论文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二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个时候,学院给大家安排了这样一门特殊的课程,可见老师们对我们这届学生的良苦用心,一来是针对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转变大家过去对论文写作的错误认识,点燃大家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二来是为了鞭策大家再接再厉,指引大家在接下来两年的学习中自觉地研究和探索,提早为毕业论文做准备。
现在看来,这门课或多或少已经收到它预期的效果了。
就我个人来看,论文写作课确实给我不少的启发。
回顾先前写过的课程论文,再参照老师提供的范本,才猛然发现这其中的差距。
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听课,明白差距在哪,才会见贤思齐,下决心要在这方面好好补补功课。
当然,之前写的论文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习作的过程中,尝试地做过一些简单的研究,对什么是学术研究有了一点感觉。
比如我在大一的时候,写过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文献综述。
在写这篇课程论文之前,需要查找大量可靠的语料,对它们进行概括整理归纳,最后成文,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训练。
通过听各位老师的讲解,我对论文写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可谓收获颇丰。
上课时,听老师对某一问题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而且又是自己熟知的内容,觉得既亲切又陌生,潜藏已久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唤起,于是听得更加认真。
一有新发现,就立即记下来。
课后做一些补充,还有批注,算是自己的心得。
整理笔记的时候,我发现老师这些天给我们介绍的内容大致围绕两大问题展开,简言之,态度问题和方法问题。
下面我想就几位老师上课提及的这两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治学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这是第一堂课老师给大家的忠告。
我认为这是学术研究的前提。
当下社会抄袭之风似乎盛行得很。
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谓的学术抄袭好像四处都可以寻找到适合它滋生的环境。
而我们呢,对这类现象自然是会嗤之以鼻,然而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不过,当我们自己进行学术研究时,却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可以犯规。
因为学术研究是多么神圣的事,怎容得随意亵渎?
我记得有一个名人说过,学术本身是有尊严的,学术研究者要有良心。
这话说得在理。
治学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精神,然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代王国维曾说,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二境界讲的是治学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为大二的学生,对论文写作抱有畏难情绪,总觉得没什么可写,无从下手。
其实,我个人觉得还是一个态度问题。
一个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学问的人,一个扎根下去,对一个问题穷追不舍,纵然衣带渐宽也无悔的人,不可能找不到写论文的突破口。
务实的态度是可敬的,不仅做学问,做人亦然。
2、亲近学术
依然是个态度问题。
我记得方卫平教授给我们讲课时谈到过这个问题。
课上,他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在学生时代读书的经历。
他说自己当年读书的快乐,是很难用言语来形容的。
当年的他如饥似渴地涉猎大量的书籍,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享受着补充精神食粮的快感,。
听他一番讲述,我深深感觉到,原来一个人可以与学术这般亲近,没有任何隔膜和芥蒂,这该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吧。
说实话,我很羡慕方教授,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可以达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努力去接近吧。
有了研究的兴趣,学术研究便不再是苦差事。
十年冷板凳苦不苦,但想到终有一日会有新发现就觉得浑身是劲,劲头十足。
抱着这样的想头,踏实做功课,功夫到家了,突然有一天从某一传统见解中解读出新意,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方教授打比方为老树开新花,甚是形象。
方教授给大家的建议是多读书,这一点我举双手赞成。
见识多了,思维就不会狭隘,博采众长嘛,对论文写作不无裨益。
其实,我认为,学术也不是什么深奥莫测的东西,揭开学术神秘的面纱,发现原来结论是如此的清晰和明了。
过去,我一直认为学术就是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只有科学家才会懂。
现在才明白过去的想法之幼稚。
人总要鼓足勇气去做一些事,做了之后才会发现其实有些事并没有原先想的那么难。
上面讲的是态度方面的感想,下面我想谈谈方法问题。
我想论文写作的成败,关键还在于选题。
课上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大家讲了选题的问题。
我倒是有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
选题就是要发现值得做课题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问题意识。
确定论文的题目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这项工作必须要放在平时。
我有一个读书的习惯,就是做批注。
读书的时候,看到不理解,或者觉得有出入,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就做一个记号,然后写上自己的观点。
有的时候是看到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跟老师上课的内容有关联,也会记下来然后查阅资料。
很多时候是看到某处,突然灵光一闪,发现了研究的价值,自己也觉得很有趣,于是想顺藤摸瓜,企图发现另一个洞天。
当然,有的时候也会令人不悦,虽然发现了问题,但问题太深,凭我现在的水平还难以驾驭,只好忍痛割爱了。
我一直保持着这种读书习惯,这使我并不畏惧即将面对的学年论文写作。
因为通过做批注,我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总之,论文写作课给了我不少的帮助。
经过老师的一番指点,我也豁然开朗。
这话可不是客套,是我的切身体会。
我想到多年前一位我个人十分尊敬的长辈送给我的一句话。
他说,做人,要做到三个实,务实(或者踏实)、真实、充实。
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做事,不玩虚的;真实,就是要做个襟怀坦白的人,不虚伪,不弄虚作假;充实,就是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用有限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这句话,我至今铭记在心。
我想这三个实同样适用于学术研究吧。
最后,我想用王国维的三境界来自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篇三
思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思考之后的收获又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与欣慰,就在这种痛苦与兴奋交织之中,论文撰写已经尘埃落定,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也将接近尾声。
回想论文撰写的那些日子,一切都历历在目,在实验室挑灯夜战,在宿舍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有过山穷水尽疑无路困惑,有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动,也有过拨开乌云见日出的喜悦,论文写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痛苦并快乐着,这是一个一边思考和一边探索的过程,难免也走了一些弯路,我蓦然回首,论文的文献综述、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各个环节还记忆犹新,深有体会,下面谈谈对论文撰写的几点体会,纯属个人看法,仅供学习交流。
一、选题要准确。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论文写作也是一样,选一个恰当的题目是写好论文的关键之一。
万事开头难,就是在选题的时候,要考虑好多的因素,既要符合理论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的步伐,有一定的新意,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己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沉淀,或自己感兴趣。
在选题时一定要进行深入的论证,选题要适中,既不要太难,自己没法写下去,又不能过于肤浅,研究价值不大。
这就是要结合自身情况,量体裁衣,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题目。
题目一旦论证确定,就要树立目标和信心,坚定的写下去,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我们只有进一步调查研究,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切忌朝三暮四,犹豫不定,切忌中途换题,临阵换将,就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中途换题,这样会分散自己的精力,一定要相信自己,选定的题目是有科学依据的,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写下去,这一点,信心最重要,这是我们论文写作的动力和支撑。
二、研究思路要清晰。
题目选定了,我们就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
论文写作,总有一个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历史发展顺序,战斗行动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这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做到研究思路清晰,才能围绕主体开展论述,这也是从总体上对论文的一个把握,不会让论文写作偏离主题,做到形散神聚。
根据研究的思路,我们可以列出论文的各级标题。
三、观点要鲜明。
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善于用简明扼要的话总结自己的观点,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在论文的三级标题之间对自己的观点要有所体现,切忌把观点隐藏在正文中间,要做到读者看了你的纲目,就知道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切忌人云亦云,泛泛而谈,说了半天,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我们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服务的。
四、论据要充分。
论文论文,重在论证。
这与我们编写教科书有很大区别,教课书的重点在于解决是什么,而论文的重点在于解决为什么。
论文不需要像教课书一样面面俱到,可以不完整,但一定要亮出自己的观点,把道理讲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观点,论据一定要充分,我们可以采取讲道理,摆事实,举例子进行论证,古今中外,历史的,现在的,未来的,都可以用来论证,论据充分了,我们的论文才显得丰满,论点才能站得住脚。
五、找准自己论文的创新点。
论文的创新点或进步点,就是你论文的闪光点,也是你论文中最核心的地方,硕士论文的创新点一般为3-5个即可,这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深入的思考,要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举措,创新点的优劣,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的学术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也是你论文答辩时必须重点汇报的东西,这也是吸引专家教授眼球的东西。
六、合理借鉴和引用他人的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就是在占有资料和文献的同时,要借鉴他人的强处,进一步进行研究。
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的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们在论证的时候,一般可以采用归纳、总结和演绎的方法,当看到几个相似的观点时,我们可以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它们的共性,得出它们的规律,那就是自己的观点。
从他人研究的一个内容,我们可以进行联想和演绎,是不是对我研究的东西也可以引申,可以借鉴。
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一般要遵循一个原则,引用了人家的论点,就不能引证人家的论据,引用了论据,就不能引用论点,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七、详略要恰当。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篇幅不在长短,有新意就行。
在论文写作中,千万莫以字数论英雄,字数只是个门面,关键是内容,在论文创新的地方,应该重点论述,论文中其它部分要恰如其分,详略恰当,有张有弛,重点内容,浓墨重彩,相关内容,蜻蜓点水,切忌一碗水端平,我们要学会弹钢琴。
真正一篇好的论文,就像你见到的一个美女一样,添之一分太肥,减之一分太瘦,恰到好处。
而不是在凑字数,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坚决删除,别留着占版面,浪费读者的时间。
八、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
大多数军事学学论文,基本上具有理工科论文的特征。
有了定性的研究往往是不够的,就是讲的天花乱缀,它的说服力是不够的,我们要借用数学的、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计算和模拟出结果,这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精神,用事实说话,切忌伪造数据,篡改数据,这是学术道德不允许的。
九、巧妙运用图表。
图标的功能就是简明扼要,能形象的反应出研究的问题,让人看了一目了然,赏心悦目。
把我们的论文比作一部电影的话,那么图标就是电影的插曲,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图标的论文,通篇纯文字的论文,让人看了就是有点不过瘾,就像只有一种纯颜色,没有色彩,就像看黑白电视一样,显得有点沧桑,论文中的图表的作用相当重要。
十、文中脚注和参考文献要全面。
在论文写作中,不可能不引用别人的观点,不过论文写作中标注出来了,这是研究的需要,不能算抄。
但一定要有下注,要标明文献的出处,具体到页码,不然很容易有抄袭的嫌疑。
一般在引用中,不能出现大段的引用,最好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论文撰写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去完成,在论文的字里行间凝结着导师和作者的心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预祝在一起并肩战斗的兄弟姐妹顺利通过!
论文心得体会范文篇四
这一次参加教科研中心组织的论文写作培训班,时间虽不多,但是收获还是不少的。
虽然我们每位学员过去或多或少都写过文章,也发表过一些,但是对怎样的文章才能被称为论文,如何进行论文的选题、构思、加工直至投稿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是比较模糊的。
经过学习有关材料并聆听一些专家、编辑老师的讲座、几位有写作经验的老师的心得介绍,加之一些写作的练习和实践,终于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此首先要感谢教科研中心的黎主任为我们提供这样学习的机会,感谢诲人不倦的大同老师给我们悉心的指导,其次要感谢为我们作报告的那些专家编辑,他们为我们的论文写作指名了正确的方向,最后要感谢为我们介绍写作经验的同仁们,他们用切身的体验为我们解读了自己写作的心路历程,也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
下面我简单汇报一下我学习写论文的一点体会。
一、有想法才能动笔
写论文首先是有想法,而且要有新颖的想法,因为只有创新才是论文的灵魂。
想法哪里来呢?
我的体会是主要有三个途径:
1.读书。
坚持读一些专业书,包括教育理论、教学研究类书籍,读着读着你就会产生一些思想火花,随手记录下来。
2.看别人发表的论文。
通过阅读杂志或从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与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进行对照,经常会碰撞出新的想法。
3.反思教育实践。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有些带有偶然性,有些具有必然性,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积累到一定阶段,想法就会变得比较清晰,如果再能注意与同事进行一些讨论交流,就会把问题想得更深刻、更全面。
二、先构思再动笔
有了想法之后,就应该考虑定下论文的题目。
因为题目往往就是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题目常常经过多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有时文章写好了还要对题目再加工。
有了题目,就可以列提纲。
想起多少就把它列出来,全部列好之后,再进行修订,一般都会经过好多次修订才能大致确定下来。
构思的过程主要是把论文的框架确定下来,包括提出问题(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而每一个部分如何展开,主要的论据观点则通过提纲列出来。
三、带着问题查阅资料
这是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法。
当我们自己有了想法,也有了写作提纲之后,要真正动手写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有许多问题写不出来,比如别人在这方面写过了什么?
比如关于这方面有些什么理论?
比如自己的观点是否别人已经说过,或自己的观点还有那些疏漏等等。
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办法就是需要什么就去查找资料,主要是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论文,并进行重要内容的摘录,为自己写作时的引用做好准备。
四、逐段推进
因为我们很少能有完整的时间一次性把一篇稿子写完,一般都是采取逐段推进的办法。
一个小问题写好了就放在那里,下次有空或有灵感再接着写。
每次写的时候,我都会把前面写的东西进行一些修改,满意了才接着写。
有时可能时间较为充裕,例如周末或长假,则可以一气呵成,把初稿写完。
写好之后,往往需要放一段时间,沉淀一下自己的思想,并不断加工。
五、反复修改
我的体会是,初学写论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