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521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程.docx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程.docx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程

1总那么

1.0.1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非自愿移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妥善安置移民的目标,必须认真编制农村移民安置规划,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质量,实行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标准化,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的编制依据是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立征地和移民安置条例?

(以下简称?

移民安置条例?

)和?

?

征地移民规?

1.0.3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水库农村移民安置的规划设计。

坝区和其它水利工程可参照执行。

1.0.4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审定的农村移民安置案,确定移民安置规模,深入调查分析移民安置环境容量,选择移民安置式和安置地点,进展生产和居民点规划设计,预测移民经济收入,在充分论证和多案比拟的根底上,提出农村移民安置规划推荐案,拟定移民合法权益保障措施和社会适应性调整措施,提出移民安置环保设计,拟定实施与管理方案,编制农村移民安置规划投资概算。

1.0.5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应贯彻开发性移民针,安置式应以土地安置为主,在市场经济发育的地区可与非土地安置相结合。

农业安置以大农业安置为主,通过开垦可以利用的土地,兴修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改造中、低产田和调剂耕地,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实行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等措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使移民具有可靠的生产条件和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并具有逐步开展和提高的潜力。

根据当地市场经济开展的程度和移民的素质、意愿,在充分进展资源、市场调查和风险分析、评估的根底上,研究选择开展乡镇企业和第二、三产业安置移民。

移民安置区,应配置必要的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建筑及附属设施,为移民提供安居乐业所必需的生活环境。

1.0.6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目标是不降低移民搬迁前的原有生活水平,并为今后开展创造条件。

移民安置要正确处理、地、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要与地区建立、资源开发、经济开展、环境保护相结合。

1.0.7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宜采取枢纽工程设计单位会同地政府共同负责制。

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开展前,枢纽工程设计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成果与审查意见,编制规划大纲,并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人民政府的意见,作为编制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依据。

必要时,应将规划大纲报请主管部门审批。

当枢纽工程设计单位和地政府对移民安置案出现分歧意见时,应报请上级地政府和枢纽工程主管部门进展协调,或将不同案和不同意见同时上报,通过设计审查,确定案的取舍和优化。

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立征地移民设计的核心,是妥善安置移民的根底,是办理征用土地和移民安置实施工作的依据,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建立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必须精心设计。

2根本资料

2.1编制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应具备的根本资料

2.1.1地形资料

1移民安置涉及地区比例尺1:

10000地形图。

2成片开发的生产规划应有比例尺1:

5000~1:

2000地形图。

3安置移民新建的居民点,应有比例尺1:

1000实测地形图。

4移民安置区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水利、电力、公路等根底设施,应有符合相应专业规要求的地形资料。

2.1.2自然地理资料

1移民安置涉及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概况,以及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危害程度。

2成片开发的移民生产区域的土壤普查成果。

3农村移民新建居民点的地质勘察成果。

4移民安置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及建筑物,应有符合相应专业规要求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2.1.3社会经济资料

1涉淹地区

1)涉淹地区县、乡的?

统计年鉴?

,行政村和村民组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2)县、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近期方案及远景规划。

3)移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口变动情况(含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以及劳动力外出情况。

4)按不同职业、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划分移民中不同群体的偏好与需求。

5)移民对当地资源和市场的依赖程度。

6)少数民族移民对安置的意愿与要求。

2移民安置区

1)移民安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现状及近期开展方案和远景开展规划,包括人口构造及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流动情况;民族组成,地风俗及历史沿革;地病种类及其分布和发病率;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以及财政收入,劳开工资,城乡居民生活状况等。

2)移民安置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展规划。

3)移民安置区公用工程设施、公共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农业生产设施的现状及开展规划。

4)规划需要的主要建材价格与人工工资。

3搜集统计年鉴的时间要求,应是最近年份连续5年的统计年鉴。

4?

征地移民规?

2.3规定的社会经济调查成果。

2.1.4移民安置区的环境资料

1移民安置涉及地区的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2移民安置点的水源、水质现状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等。

2.1.5水库淹没损失资料

1水库淹没影响主要实物指标

2坍岸、滑坡、浸没、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围。

3水库征地移民补偿投资概算。

4水库淹没对涉及地区社会经济影响的评价。

2.1.6水库回水及水库运行调度资料

1水库干、支流天然和建库后汛期和非汛期不同洪水频率的沿程回水计算成果。

2枢纽工程施工分期、分年渡汛水位及不同洪水频率的回水计算成果。

3冰冻河流的冰塞壅水计算成果。

4水库运行调度案。

2.1.7枢纽工程施工进度方案。

1枢纽工程施工总进度。

2施工期渡汛设计洪水标准及其相应水位,以及水库分期、分年蓄水方案。

2.2根本资料的整理汇总与分析评价

2.2.1根本资料的整理汇总

1搜集和调查得到的资料,应进展认真的整理汇总。

对于互相有矛盾的资料,应加以鉴别,务求真实可靠。

2各种数据应进展校核无误后才能引用。

2.2.2对根本资料应进展分析评价

1从资料来源分析评价其可靠程度

2从调查法分析评价其精度。

3移民安置规划人口规模

3.0.1移民安置规划人口规模,以库区受淹、受影响的人口计算,根据库区受淹土地和居民点的分布特性,移民安置规划人口应包括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安置人口。

1生产安置人口,是移民生产安置规划人口规模的根本数据。

应按库区涉淹村民组受淹没影响的耕地(含园地)或牧区草地、林区林地及移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承包的养殖水面或经济林地等土地面积(按标准亩),除以该村民组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或牧地、林地、养殖水面、经济林地等数量计算生产安置人口。

计算时应分析考虑库与库外的耕地质量的级差因素。

生产安置人口必须明确到户,必要时按户计算确定。

2搬迁安置人口,是移民生活安置规划人口规模的根本数据,或称移民搬迁建房人口。

应由以下几种人口组成:

1)居住在居民迁移线以下有常住户口的人口;

2)坍岸、滑坡、孤岛、浸没、喀斯特溶洞、洼地等影响区必须迁移的人口;

3)居民点中剩余在居民迁移线以上的零星住户,因户数过少,受水库淹没影响后,交通难以恢复或居住环境明显恶化,必须搬迁安置的人口;

4)在淹地不淹房的居民中,当水库蓄水后就近无法调补受淹耕地的或失去生活条件的而必须易地安置的人口。

对于通过调整库剩余土地和开开荒地,或者利用可得的淹没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能够就地恢复和开展生产的“淹地不淹房〞的影响人口,应列入生产安置人口。

规划设计的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安置人口,还应计及动态增长人口,按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库区人口调查年推算至设计水平年为规划的规模人口。

3.0.2移民中的农业人口,应区分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畜牧业的移民人数。

农村移民中的非农业人口,不得纳入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人口,应以非农业安置。

3.0.3应研究水库蓄水后,库人口与土地平衡(即受淹村或组在库外剩余土地与居住在淹没线以上的农业人口的比例平衡),合理确定“淹地不淹房〞需要易地安置的人数和可后靠安置的农业移民人数。

人口与土地的比例,应按水库淹没前该村或组原有的生产条件为标准,不降低原有生活水平为原那么确定人地比。

人地比的平衡计算:

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求出“影响人口数〞与“可后靠人数〞;然后,以行政村为单位进展平衡。

该村影响人口数大于可后靠人数,其差值为必须易地安置“淹地不淹房〞的影响人口数;该村影响人口数小于可后靠的人数,其差值为安排本村“淹地不淹房〞的影响人口后,还可在本村后靠的人数。

但必须对本村库外的耕地,经过规划平衡,进展合理调整。

计算时,应将各类土地面积按其产量或产值折算为标准耕地面积;并应考虑库与库外土地的质量差异;还应扣除水库蓄水后难以利用的各类土地面积。

3.0.4“淹地不淹房〞需要易地安置的人口,应该落实到户。

不可简单按照人均耕地面积计算所得的影响人口计列为移民搬迁安置人口。

确定“淹地不淹房〞需要易地安置的人口,首先应规划论证库的生产条件,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可供库人口利用;其次是研究水库蓄水后,涉淹村、组的饮水、用电、交通、就医、子女上学等条件能否满足根本生活需求,并提出需要补救的措施。

3.0.5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应研究水库蓄水后库保持合理的农业人口密度。

禁扩大移民搬迁的围,把可以不迁的“淹地不淹房〞影响人口或以其它理由提出的扩迁人口均计列为移民生产、搬迁安置人口,致使加大移民安置规模,而造成外迁安置的困难,又增加移民投资;同时放弃了库剩余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另一面,必须防止移民盲目后靠,因不充分分析现实的环境容量,后靠移民超过了土地承载能力和水源的需求,导致移民二次搬迁安置。

4设计水平年和规划目标值

4.0.1设计水平年:

编制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应以编制规划的当年为基准年,水库下闸蓄水的当年作为设计水平年。

分期蓄水运用的水库,应以设计分期蓄水的年份,分别作为设计水平年。

4.0.2规划目标值:

应是编制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也是检验移民是否得到妥善安置的主要标准。

必须认真研究,慎重拟定。

1拟定规划目标值的依据:

1)移民在搬迁前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粮食拥有量、年纯收入、居住环境质量(可用供水、供电、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项指标表示。

2)移民安置区的资源情况及其开发条件。

3)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经济开展方案。

2拟定规划目标值的原那么:

应不降低移民搬迁前的原有生活水平。

4.0.3农村移民规划目标值,可采用以下指标:

1移民人均资源占有量。

2移民人均粮食拥有量

3移民人均年纯收入。

4移民居住环境质量(可用供水、供电、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项指标表示)。

能够定量的工程,采用定量指标;不能定量的工程,那么用文字表述移民搬迁前后的变化情况。

4.0.4规划目标值的计算单位:

可按水库淹没区的村(组)为单位。

应区别反映移民搬迁前不同的生活水平,以此为基准,结合各个安置点的具体条件,综合分析研究拟定规划目标值。

5移民安置环境容量

5.0.1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应是一个特定区域(移民安置区),在保证自然生态良性循环演变,并保持一定环境质量的条件下,该区经济开发所能供养和吸收的移民人口数量。

5.0.2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的调查围,应根据移民安置人数,首先在水库淹没影响涉及的村、乡(镇),然后再扩大到本县其它乡(镇)或外县有开发条件的地点。

5.0.3移民安置环境容量调查的容,应以移民人均占有根本生产资料为根底。

在根本生产资料中应以土地为依托,如移民人均占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必须保证每个从事农业的移民占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可开发利用的土地。

在缺水地区水源是环境容量的重要要素。

5.0.4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的分析,应以移民搬迁后在不同年份人均资源占有量、粮食占有量、经济收入、生活条件为主。

同时应保障移民群体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和安置区围居民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协调。

调查分析潜在的开发条件,研究扩大环境容量的可行性。

5.0.5在分析计算可容纳移民人数时,应以安置区行政村为单位进展计算,尤其是以调剂现有耕地安置移民,应为人口开展适当留有余地。

在调查分析安置区原有居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时,其人口也应与移民生产安置人口计算的设计水平年相一致。

6移民安置式与安置地点的选择

6.1移民安置式

6.1.1按安置途径可分为:

1以土地安置的式,必须分配一份可利用的土地给移民经营,应保证在正常年景移民经营的土地收入,不低于搬迁前的土地收入。

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移民宜选择这种安置式。

2非土地安置的式:

安排移民从事非农业的生产劳动,移民以非农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应保证其收入不低于搬迁前的生活水平。

具有一定生产技能或有经商、办厂能力的移民宜选择这种安置式。

3以土地与非土地相结合的安置式,分配一定面积的可利用土地给移民经营,同时安排移民从事非农业的生产劳动。

即以亦农、亦工或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方法安置移民。

在人多地少,市场经济比拟兴旺的地区宜选择这种安置式。

6.1.2按迁移距离远近和行政隶属关系可分为:

1后靠:

利用库边剩余土地,在本村安置。

2近迁:

在本乡调剂土地安置。

3远迁:

移民迁到资源较为丰富、开发潜力大的外乡、外县或外省安置或迁到工程受益区安置。

6.2移民安置地点

6.2.1移民安置地点的选择,应注重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的分析,防止超过土地承载力盲目安置。

6.2.2移民安置地点选择的原那么是:

应首先选择本工程的受益区安置。

在本乡(镇)村安置不了的,应当在本县(市)安置;本县(市)安置不了的,应当在本省(区)安置;本省(区)安置不了的,按照经济合理的原那么迁外省(区)安置。

6.3移民安置式与安置地点选择的综合要素

——水库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生产式的异同。

——水库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区别。

——水库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

——水库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XX信仰是否一样。

——移民的意愿与需求

——安置区居民对安置移民的态度。

——少数民族移民的安置式和安置地点选择,应照顾其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

6.4移民安置人数平衡

根据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成果,首先确定移民后靠安置和淹地影响人口的留、迁人数,此后确定迁出人数,那么按选定的安置式和安置地点,以及安置区生产开发与建立的进度,以村民组为单位,编制库区迁出与安置区迁入的移民人数的分配和平衡案。

6.5案比选

6.5.1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应在多案比拟的根底上,经综合分析论证后提出推荐案。

6.5.2案比选的主要容:

1移民安置区自然、社会环境条件。

2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移民人均占有的土地(含耕地),水源和其它资源。

3移民安置区经济开展状况。

4移民生产开发条件。

5移民安置区现有根底设施的情况。

6安置区居民态度和社区管理水平。

7移民安置后预测的收入水平。

8移民工程实施工期。

9比选案的投资。

6.5.3案比选的法:

枢纽工程设计单位应说明各个比拟案的优缺点,经综合分析比拟,提出推荐案,并说明推荐该案的理由。

7移民安置区生产规划

7.0.1拟定移民生产安置标准:

即移民人均可得的某项资源数量,保证移民的根本生产条件和生活来源。

资源量包括水田、旱地、园地、用材林地、经济林地、薪炭林地、牧草地、可养殖水面等。

移民生产安置标准,应根据移民安置目标和移民在水库区的人均占有资源量,或参考移民安置区当地村民人均占有资源量分析拟定。

移民安置区各项资源中可提供移民开发利用的数量与移民生产安置标准之比值,即为这个安置区可安置移民的人数。

7.0.2拟定生产开发工程:

应根据可供移民开发利用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地拟定移民生产开发工程、规模和开发利用的式。

7.1.3移民生产开发工程可分为:

1开发土地资源。

包括开荒造地,坡地改梯田,改造中低产田,开发山地、草地、水面等。

成片土地开发工程,应进展勘测规划设计。

包括地形测量,土壤调查,制定土地利用及土壤改进规划,进展排灌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设计,要注意土地湿陷、坍滑、膨胀、浸没等对开发利用的不利情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提出开展种植业、养殖业规划及方案安置移民人数。

2开发林果资源,应提出可供移民开发利用的宜林面积,以及开展各种林果业的规划及方案安置移民人数等。

3开发矿产资源,应查明种类、品位、储量及开采条件,须经可,进展开采规划及生产工艺设计,提出可就业的劳动力人数和安置移民人数,预测年产值、税收和利润金额。

4开发旅游资源,应论证兴办旅游业的可行性,拟定开发工程,预测年收入。

5兴办第二、三产业,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建材、轻工、运输、商贸、效劳等,应进展可行性论证,包括资源、燃料、动力、交通、市场情况和技术要求以及移民的素质能否适应等困素。

拟定生产工程及其经营规模、年产量和年产值,可安置移民人数等。

7.0.4配置必需的生产设施。

应根据生产开发规划,提出需要建立的工程及其位置,建立规模和建立标准,按相应专业规进展初步设计。

7.0.5农村移民安置生产规划,应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7.1.6工程汇总及投资平衡

汇总各项移民生产开发工程的规划成果,包括所有的工作量和工程量、机械设备以及投资概算。

按生产规划计算的投资,应与水库区征用土地(含安置补助费)、农副业生产设施、水利设施等的补偿投资进展平衡,假设不平衡,需优化生产开发工程,或调整征用土地安置补助费的倍数。

7.0.7拟定需要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包括移民优惠政策,调整土地的措施等。

7.0.8应按生产规划工程,进展投入产出分析,可参考附录B。

7.0.9应在投入产出分析的根底上,按设计水平年预测移民人均年纯收入。

如果在搬迁安置当年(或按生产规划移民生产未到达正常年景前)移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能到达搬迁前原有水平的,应按年纯收入低于搬迁前原有收入的差额给予移民安置过渡期生活补助,所需资金列入补偿投资概算。

保证移民不低于搬迁前原有生活水平,实现移民安置规划目标。

8移民安置区居民点规划

8.0.1居民点选址,应结合安置区村镇总体规划,本着合理布局、有利生产、便生活、经济合理的原那么。

选择交通便、水源有保障,水质良好,地质整体稳定,便于排水,通风向阳的地,避开浸没、塌岸、滑坡、泥流、山洪、洪水淹没、发震断裂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和根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防止被铁路、重要公路和高压输电线路所穿越,后靠居民点必须设置在水库设计防洪校核水位以上的地区。

按以上要求选定的新址,还必须提出新址地质鉴定书。

安置移民100人以下的居民点,也应实地进展新址选择。

8.0.2居民点建立用地指标,应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有关农村居民点建立用地的法规,确定人均建立用地指标,假设无具体规定,应参照GB50188-93?

村镇规划标准?

人均建立用地指标。

8.1.3居民点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居民点的人口规模在规划中要适度布置,其规模不宜太小,有条件的安置区宜布置中型以上的基层村或中心村,或尽可能向安置区老居民点靠拢。

这有利于根底设施的建立,有利于开展经济和行政管理。

规划居民点安置人数确实定,应以“淹没调查〞人口为根底,按移民安置规划案所确定每村组的规划搬迁安置人口计算。

居民点的用地规模,应按规划搬迁安置人口乘以人均用地指标确定。

根据选定居民点新址的地质地形条件和土地利用状况,圈定新址用地围。

新址用地应不占耕地、人工牧地、林地,占荒地,不占好地,占劣地,避开民居房屋。

对新址地面上的附着物应作实物指标调查。

8.0.4居民点用地总体规划布置

居民点用地规划,包括各用地工程的位置,用地规模,对居民住宅、道路(含巷道)及对外交通、公共建筑(包括村级组织管理用房、学校、文化活动场所、卫生室、敬老院、幼(托)儿所等)、生产建筑和仓储(包括农村加工业、打谷场、饲养场、农机站、育苗房、烤烟房、兽医站、农产品仓库等)、公用工程设施(包括给水、排水、供电、邮电、播送电视、环卫设施)等几类用地,进展总体平面布置,布置图比例为1:

1000。

8.0.5居民点竖向规划

根据用地总体平面布置进展竖向规划,位于丘陵地区的居民点新址,要依山就势,防止大挖大填,尽可能减少工程量。

在竖向规划中应合理比选,并计算新址场地平整的挖、填土量。

台阶式平整,其前、后边坡假设不稳定,需设计挡护工程。

8.0.6居民点公用工程设施规划设计

公用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应按本设计阶段制订的?

水库征地移民规划大纲?

或参照有关专业规定的技术标准,对居民点的道路(含巷道)、供电、给水、排水、邮电、播送电视等设施,及其与村外原有设施的连接线路进展规划布置,分别计算其工程量。

各项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相应专业规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提出设计说明书(含图件)及补偿投资概算。

假设安置区规划的居民点其各项设施的设计标准一样,而地形条件也相似,那么可采取同种设施的不同规模的典型设计,以单位工程造价为扩大指标来计算各项工程的投资。

8.0.7公共建筑与住宅设计

应当贯彻适用、经济、平安和美观的原那么,符合和地有关节约资源、抗御灾害的规定,保持地特色和民族风格,民宅布置要紧凑、合理、卫生和平安。

应将各种用途的公共建筑作出几种式样的建筑设计与构造设计。

以几种式样不同的规模的住户和户型建筑设计与构造设计,分别计算工程量和造价,以供实施中选择。

对居民点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迁建,应按库区原有的淹没实物数量与质量予以补偿,但对学校、卫生等单位因有分为搬迁两处者,需要考虑规划增设或计列增容费。

8.0.8农村移民居民点的选址和建立规划,应尽可能考虑移民的意愿,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少数民族移民居民点,在规划布局和住宅建筑面,应尊重其风俗习惯。

各项设施的配置,应根据淹没区原有设施状况,结合安置区现状,按照有利生产、便生活的原那么,统筹规划。

农村移民居民点的建立规划,应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和消防平安的要求。

9移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措施

9.0.1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应按法律、法规和政策,会同建立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移民可享有的根本权益。

一般有:

1按规定可享有的宅基地;

2按规定可得到的生产用地(包括承包土地和生产经营用地);

3按规定补偿标准,可得到的各种补偿、补助资金;

4按规定可享受的优惠、扶持、救助等待遇;

5对移民工作的参与、投诉、检举、控告、监视等权利。

9.0.2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应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会同建立工程的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移民应尽的根本义务。

9.0.3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应会同建立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拟定移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及其运作式。

1公众参与:

应拟定移民、非政府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移民工作的机制。

2移民投诉:

应拟定移民申诉、控告、检举的渠道及其程序和处理投诉的时限。

3实施监视:

应拟定移民资金的财务审计,移民工作的纪律检查和司法公证等监视机制。

4平安网:

应拟定风险保障机制和特殊扶持措施。

10移民的社会适应性调整

10.0.1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应提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调整措施,帮助移民尽快与安置区原有居民融合。

10.0.2移民的社会适应性调整措施,一般有:

1开展移民政策宣传,进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化解移民心理矛盾,及时协调各种关系,帮助移民解决实际困难。

2做好公众参与工作,发挥移民的自我意识和自强精神,让移民明瞭自己应当享有的根本权益与义务。

3拟定对移民进展社会适应性调整的培训方案。

4拟定对脆弱群体〔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单身移民〕的特殊扶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