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136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教案

董杜庄镇联校活页教案

年月日第节总第课时

学校

中心小学

年级

主备人

白素红

执教人

课题

24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用“知诗人,解诗题,明词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

一、导入。

1、揭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

释诗题;第二步:

知诗人;

第三步:

明诗意;第四步:

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明诗意:

(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云怎样?

雨怎样?

风怎样?

水怎样?

(3)理解全诗。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

(1)创设情境:

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

你会怎么诵读?

(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

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

景物多:

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

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

翻、遮、跳、入、吹

五、拓展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景物多:

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

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

翻、遮、跳、入、吹

董杜庄镇联校活页教案

年月日第节总第课时

学校

中心小学

年级

主备人

白素红

执教人

课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用“知诗人,解诗题,明词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

教具

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

2、揭题。

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指名读古诗。

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2、补充:

(1)前两句意思是:

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

(2)后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再次学习交流。

1、你还想了解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心情怎样?

2、同学之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

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3、看着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有感情地读一读。

配乐读。

指导背诵。

四、深入研究学习。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写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风雨天——景物多、变化快、动态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写“莲叶”和“荷花”,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

——两句议论,两句写景。

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

五、作业

1、把诗变成一幅画,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2、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3、朗诵并背诵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董杜庄镇联校活页教案

年月日第节总第课时

学校

中心小学

年级

主备人

白素红

执教人

课题

望月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

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提示:

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

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

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清辉流动安详光辉瞳仁闪烁挑战剪影

沐浴比喻云絮呵欠不假思索绘声绘色

望月

清辉流动安详光辉瞳仁闪烁挑战剪影

沐浴比喻云絮呵欠不假思索绘声绘色

董杜庄镇联校活页教案

年月日第节总第课时

学校

中心小学

年级

主备人

白素红

执教人

课题

望月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

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

学生思考:

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

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

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

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

(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

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

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

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词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爱幻想

 

董杜庄镇联校活页教案

年月日第节总第课时

学校

中心小学

年级

主备人

白素红

执教人

课题

望月

课型

新授

课时

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

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

先请你闭上眼睛。

三、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

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

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

(出示“讨论区”)

四、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六、作业

完成课后3、4题

 

望月

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董杜庄镇联校活页教案

年月日第节总第课时

学校

中心小学

年级

主备人

白素红

执教人

课题

灰椋鸟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5、灰椋鸟

2、点明:

灰椋鸟,鸟类的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生字词。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读一读这些句子及句子所在的段落。

2、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第二段(第3-5自然段):

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第三段(第6自然段):

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课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灰椋鸟

偶然郁郁葱葱排空而至

倾听栖息呼朋引伴

董杜庄镇联校活页教案

年月日第节总第课时

学校

中心小学

年级

主备人

白素红

执教人

课题

灰椋鸟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

教学难点

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思考:

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灰椋鸟开始归林——归林时——归林后的情景。

3、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是什么样的心情?

(惊喜)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

(忽然、翘首遥望)

4、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5、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这顺序体现在哪些词上?

(“一开始”“几分钟”。

“一小群一小群”“先回来的鸟”……)

(2)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3)写“大部队”时,作者用哪个词,准确地描绘了当时的气势?

“排空而至”。

是什么意思?

用“——”画出描写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

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

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6、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

“惊涛拍打岸滩”呢?

最后指名读,展开想象,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7、指导背诵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鸟是人类的朋友……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3)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2、朗读课文。

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董杜庄镇联校活页教案

年月日第节总第课时

学校

中心小学

年级

主备人

白素红

执教人

课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一个二类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把“渴”说成“饿”的苦涩心情。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

一、导入

1、板书:

水,看到这个字,你有什么认识和感受?

2、有位作家叫马朝虎,他写下了儿时记忆里的水。

这水带给他怎样的特别感受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3、你可以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出示: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板书:

最珍贵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5、作者正是围绕这句话写了自己童年记忆里对水的感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读这篇课文就像是走进一部电影一样,作者把我们带进了哪几个场景呢?

挑水、洗澡、冲凉。

这三段场景就连成了一篇回忆。

二、品读缺水之苦

1、师: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集到那一处很小的泉眼边,去看看这一幅画面,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生读。

2、师:

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

我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出。

因为我们这里酒比水贵,他们缺水,所以水比酒贵。

  生:

我从“十公里”“一小时”“一担”这几个词感受到水的珍贵。

  师:

你直接找到了这几个词,让我们先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3、师:

谁再来读一读?

好好想一想,读到这段文字,你能看到画面吗?

你有什么感受?

生说感受。

指导朗读。

4、师:

再来看看这段文字,假如这是电影一个远远的镜头,透过这个镜头,你看见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许多人挑着水桶排着长长的队伍。

生:

我仿佛看到了等待的人们脸上焦急的神情。

生:

我还看到许多人在黄土高原上艰难地挪移,黄沙漫天。

……

师:

把你看见的读出来吧!

(生齐读)

5、师:

(范读)如果这是电影的一个特写镜头,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捕捉什么?

生:

看到一些人禁不住口渴,昏倒在路边了。

生:

我看到了那一处小小的泉眼……

师:

谁来读,把这个画面化为你真情的朗读。

生读。

6、师:

长长的山路,炎炎的烈日,小小的泉眼,漫长的等待……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

读到了这些,看到了这些,我们都明白了,为什么作者会说——出示: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我们都明白了,为什么作者会说——出示: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出示:

(请我喝酒,不如……成了村里人说的最多的话)

三、走进文本,感悟得水之乐

1、师:

极度缺水使在我们眼里看似很平常的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他们每天都生活在取水的痛苦和对水的渴望之中,不经历苦难的人是体会不到什么是幸福的,那么在作者的眼里,幸福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另外两个场景体会一下。

画出重点词句,写下你的感受,幸福是什么?

2、学生自读,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生:

幸福是等到下雨的日子,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生:

幸福是我们在雨中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

生:

幸福是我们在雨中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生:

幸福是在我们将要被风干的时候,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兄弟四人冲凉。

……

4、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感觉你们就像是一位位诗人,你们走进了文章,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体会到了他童年记忆里关于水的幸福。

如果把刚才同学们的一句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关于作者童年记忆的幸福的小诗。

在体会了缺水的痛苦之后,你是否能把这种难得的与水亲密接触的幸福之感读出来呢?

选择你最想读的一段读一读,试一试。

四、感情朗读

第二自然段,指导读出雨中洗澡的痛快。

第三自然段,指导读出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和对水的渴望。

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出水带给我们的清凉与舒服。

第五自然段,指导读出水流过每寸肌肤的细腻感受。

五、了解作者写作手法

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

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引导学生体会村民们的生活有苦有乐,苦乐交织,作者以乐衬苦的写作方法。

六、课堂总结

1、因为缺水,才更显得珍贵,才更觉得拥有时的快乐。

四兄弟的童年,伴着母亲一勺水的淋漓之乐已远去,苦中作乐的生活却难以忘怀。

2、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说些什么?

3、同学们,水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连,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多媒体出示:

保护水资源,保护我们的生命!

)让我们一起用心读这句话。

七、布置作业:

设计一条节约用水的公益用语。

 挑水    有苦有乐

  水      洗澡    苦乐交织

(最珍贵)   冲凉    以乐衬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