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苏科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911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苏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常州市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苏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常州市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苏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常州市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苏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常州市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苏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苏科版.docx

《江苏省常州市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苏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苏科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苏科版.docx

江苏省常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

试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1.2016年1月,我国南方出现少有的寒冷天气,广东韶关也出现雨凇,所谓雨凇就是非常寒冷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0℃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的冰层.雨凇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凝固 C.液化 D.熔化

2.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3.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 B.凝华、液化 C.升华、液化 D.升华、熔化

接抽气机

4.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A

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B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

改变注入杯中水量

C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D

5.寒冷的冬天,人们嘴里能呼出“白气”,但又很快消失,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6.常州地铁1号线将于2019年建成通车,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准备对部分设备安装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人耳处 D.在声源和人耳处

7.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8.如图所示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1

A.樟脑丸逐渐变小 B.河水结冰 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

9.“天宫一号”中的宇航员在太空和家人通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航员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B.宇航员的声音是以340m/s的速度传回地球的C.家人能根据音色辨别出宇航员的声音

D.家人听到宇航员的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音调很高10.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1.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A.方向性好 B.穿透力强 C.能量集中 D.遇物反射 

12.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13.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贴有红纸的光屏上,则光屏上

会出现的现象是

A.有各种颜色的光 B.只有红光 

C.有红光和白光 D.除红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红纸

太阳光

14.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

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

形凹坑的直径为

A.510m C.2040m 

A

B.1020m 

D.4080m 

15.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A.频率较低的 B.能量较小的        

C.频率较高的 D.音调较高的       B A 鲸

2

二、填空作图题(共27分,每空格1分,每图2分)

16.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    产生的,他抬起不同的手指,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使笛声的     发生变化.

17.“声呐”可用于测绘海底形状,是利用了    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这

种方法   (能/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            .     

18.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    热量.

19.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上 , 这 样 操作的依据

是                   . 操 作 过 程 中 他 还 在 B 纸  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正立/倒立)的.

20.小明同学探究物态变化,他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⑴ 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⑵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

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变化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

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小 明 的 猜 想 为 什 么 是 错 误

的:

                         .                 

21.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会/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只有当         后 ,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22.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⑴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  

   质,好处是            ;  



温度计



120

温度/℃

   由图乙可知,物质是    (晶体/      水 80

固体

   非晶体). 40

  ⑵图乙中,该物质加热8min时,其状态  

0

   是          , 此时物质的温度 



5 10



时间/min

15

甲 乙

3

   是    ℃.

23.住在热带贫困地区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英国学生发明了无

电“冰箱”,它的内桶用金属制成,外桶用木头、塑料等常见材料制成,内桶 桶盖

两层之间的空隙可以填充沙子.外桶上有数个圆孔,用水浸湿沙子后,

外桶

把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保持沙子潮湿.这样能使金属桶内部空

间温度维持在6℃左右,从而使食物保鲜.根据上文,请回答:

⑴该无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⑵把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保持沙子潮湿的目的有二个,一是            

        ; 二是                  .           

24.如图所示,小华站在路灯下,请画出小华

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范围.(保留作图痕迹)

25.“一叶障目,不见泰ft”这句话含有光学知识.请在图中用作图的方法,表示人眼看不到的范围.

 

木板

三、解答探究题(第26题6分,第27题9分,第28题6分,第29小题6分,第30小题9

分、第31题7分,共43分)计算型问题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运算过程,直接写出结果的不能得分.

26.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  

  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20 

0.3 

0.7 

40 

0.5 

尼龙丝

30 

0.5 

4

尼龙丝

40 

0.5 

  ⑴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⑵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⑶ 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27.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为给药品降温,他们是选用冰,还是选用盐水结成的冰呢?

为此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⑴ 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

   -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⑵ 小明和小华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温度/℃

8

6

4

2

0 2 4

­2

­4

­6

­8



6 8 10



时间/min小明

小华

盐水浓度(%)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⑶ 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

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⑷ 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

确吗?

     (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  

⑸ 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 ( 冰 /适 当 浓 度 盐水结成的冰).

5

28.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他要探究“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