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校点布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095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整校点布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调整校点布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调整校点布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调整校点布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调整校点布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整校点布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docx

《调整校点布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整校点布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整校点布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docx

调整校点布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调整校点布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板桥教育均衡发展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中心学校特色发展规划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中心校:

杨智

一、前言

(一)社会背景

如今,随着计划生育的全面实施使得农村中小学适龄儿童越来越少,再加上许多进城打工的父母把孩子带到城里接受教育,导致农村中小学校的招生人数逐年下降。

农村中小学校呈现出办学规模小,分布非常分散,教学经费、教学基础设施及师资力量极大浪费的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门为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及高效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

很多分散的学校被合并起来,原来一村多所学校,变成一村一校,有的几村一所学校。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1997——2006年,中国村庄数量的减幅达到13.85%,村庄学校的减幅为45.33%。

这么做的好处是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得师资力量更加集中。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和教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和优秀的教师团队成为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

(二)教育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还指出:

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为立足长远,着眼未来,科学规划,板桥镇中心学校按照实际,对全镇现有的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撤并部分学校和教学点,减少现有学校数量,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投资效益,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实现全镇教育均衡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板桥镇经济发展,服务于“桥头堡”建设的战略目标。

 

(三)学校现存问题

小学学校数量较多,学生数少,且均衡性差,学校办学经费不足。

板桥镇坐落在保山坝子北面,是保山的北大门,这里是“滇西粮仓”的主阵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是保山人口最多的一个大镇,全镇31个村委会,总人口105387人。

板桥镇中心学校现有初级中学一所,3所幼儿园,44所完小,2个教学点。

在校生10300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106人,幼儿园2782人,小学在校生6412人。

教师553人,其中中学教师85人,小学367人,幼儿园101人。

就小学而言,截止2013年,全镇有寄宿生1393人,留守儿童1683人。

各小学办学规模整体不大,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差距大,各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

加上各校分布比较分散,山区坝区各半,很多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学设备不齐,办学条件更是参差不齐;校际之间在师资水平上差距较为明显,教师缺编严重,各学校学科开设不均衡,音体美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紧缺。

教师配置不合理,山区教师年龄偏大、男性教师偏多;校际之间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差距,有些学校各年级整体学科教育教学质量都比较好,而有些学校学科教育教学质量都比较落后。

这种现状,对推进校际之间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学校发展的基础分析

(一)学校发展外部机遇

在教育价值取向上,人民渴望享受优质教育,希望借助教育改变身份,实现每个家庭的栋梁梦。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

因此,很多家长都希望让子女就读一所好的学校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将来学有所成以获得好的社会地位。

为了让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长都愿意节省在其他方面的开支,把钱投资到孩子的教育上。

多数地处偏远山区的家长都想方设法的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接受优质教育。

在教育实践取向上,存在择校现象。

一方面,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在我国不同地区间的学校、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即使在同一座城市、同一个学区、同一个镇,学校间的差距广泛存在。

学校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升学率、教师素质、生源、声誉、学校建筑、教学设施、职工福利等方面。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观念的更新,人们不再满足于政府的安排,而是希望自己参与到子女的的教育问题中来。

社会发展了,就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就业的压力使得家长迫切的想让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

这样,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创造条件调整校点布局,提高教师素质,创建优质学校,完善和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内部环境分析

板桥镇中心学校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保证基础、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示范性,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小学紧紧围绕“打造一个中心(即:

板桥中心小学),构建四个支点(即:

郎义小学、沙坝小学、孟官小学、柳上小学),巩固发展寄宿制教育,辐射带动保留校点。

”的发展思路,通过优化学校布局,集中优质教育资源,走规模办学之路,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共享辐射面不断扩大。

在整合教育资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现采用SWOT分析法,简要分析现状:

优势(Strength):

一是布局优势,以一个中心四个支点为依托,形成符合板桥镇现阶段小学教育发展的合理空间布局。

通过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五个中心校区规划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运转良好,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形成示范性、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二是管理优势,通过校园布局调整后,教师缺编数得到适当缓解,人员相对集中,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校统筹安排使用教师资源,将短期保留学校的优秀教师推荐到五个中心校区,保证开齐、开全、开足课程,推进学科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解决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英语等学科所需的师资和音体美专任教师缺乏问题。

同时,取教师之长进行专项化的培训,各完小教师发挥其长进行擅长学科的教学,解决一名教师全包一个班的全部教学,提高各校教学效果,使目前教育质量滞后的山区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同时,将一部分教师调剂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教师,减轻群众负担,推动寄宿制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全镇各校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

三是政府支持优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仅是单一的资金问题,还有师资、管理等方面。

传统的“一师一校”点的办学模式所带来的点多面广,学生就近入学,形成了办学规模小,学生相对数量少,师资得不到集中,教育经费投入形成广撒胡椒面式的模式。

通过调整布局,撤并校点,优化资源,势必缓解由于校点分散、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足的压力,大大减少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行政成本。

四是实现了家长们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理想。

劣势(Weakness):

一是安全问题。

因为上学路远,一些孩子在上学路上疲于奔走。

一些非寄宿学生在村里学校撤并后要起早上学,个别的甚至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

学校撤并后很多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由于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车况较差,交通状况复杂,学生上学途中的安全难以切实得到保障,校车问题层出不穷。

由此导致学生上学交通安全隐患增多。

因为住宿,带来的食品卫生安全、住宿安全等问题。

二是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支出。

增加了家长的家庭负担。

农村学校课程安排多以上午8到10点半,下午1到4点为主,学生早出晚归,吃住均在家里,而且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帮家里做事,是基本可以不计算成本的。

村小或教学点撤并后,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增加了交通费用。

寄宿生还要承担部分或全部伙食费。

有的家长在陪读,另需支付房租等生活费用。

集中资源办学使私人教育成本超出了农户对孩子上学所愿意和能够承受的教育投资。

三是对政府办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学校大量撤并后,大部分集中办学点将办成寄宿制学校。

这除了随之而来的完善教育基础设施、补贴寄宿制学生生活等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外,同时还有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监护权的转移等问题,办学风险将会增加。

师资力量集中带来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规范化管理也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这也对政府办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学习到以寄宿制为主的集中办学点生活和学习,远离父母,缺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果学校管理跟不上,住宿条件不完善,床铺不足,人员拥挤,不利于身体的发展,寝室人多,空气流通差,易使流感等流行性疾病传染。

教师观念和教育教育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寄宿制学校没能有效替代家庭这一空缺,那对学生健康成长将造成很大影响。

机会(Opportunity):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政策的实施,对整合教育资源提供有力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基础交通设施得到了改善。

做到了村村通公路,政府加大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为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扫除了一些障碍。

在实现规模化办学的方针下,我们坚持校园布局调整与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与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与全镇教育初步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调整校园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减少现有学校数量,扩大校园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投资效益,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教育结构优化,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的目标。

按照做大做强中心校,辐射带动村完小的办学思路,收缩校点,优化教育资源,实现特色办学。

威胁(Threats):

校点撤并后,最多的威胁就是各类安全问题和家庭学习成本的提高。

很多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的安全防范形势更加严峻,给家长送孩子上学增加了一定的负担,给义务教育的普及提出了新的挑战。

校点撤并后,一方面,撤并的学校大多都在农村偏远地区,值守和变现金比较困难,长时间闲置就容易成为危房,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另一方面,被保留的学校,在短期内资金投入不足,学生并入后,校舍拥挤的状况十分普遍。

加之,许多家长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观念没有改变。

还有许多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三、学校办学理念、战略目标与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决定着学校的管理思想,最终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水平。

只有在先进理念的支撑下,学校的办学才会有生命力。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提出的特色理念是:

坚持“示范性,有特色”的方针,紧紧围绕“打造一个中心(即:

板桥中心小学),构建四个支点(即:

郎义小学、沙坝小学、孟官小学、柳上小学),巩固发展寄宿制教育,辐射带动保留校点。

”通过优化学校布局,集中优质教育资源,走规模办学之路,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共享辐射面不断扩大。

“示范性”内涵体现在除了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具有良好的建设环境外,还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力争做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以带动隆阳区义务教育深化改革,提升我镇小学阶段教育的整体水平,引领我镇健康持续发展。

“有特色”体现在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师资建设、教学风格、教学管理等方面。

我校的特色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夯实学生幸福根基,让学生快乐成长。

(二)战略目标:

首先在改善办学条件上,撤并部分学校和教学点,全镇规划撤并学校17所,长期保留28所。

在长期保留的28所学校中,将“板桥小学、沙坝小学、郎义小学、孟官小学、柳上小学”创建成隆阳区北片的示范学校。

在各校的特色文化打造过程中,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格的格局。

同时,根据板桥镇山坝各半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增长的实际,结合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本着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原则,从整合现有资源,减少投入出发,校园布局充分考虑有利于提高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提高全镇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为有利于实施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的统筹计划,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益,走科学发展,循序发展的办学之路。

其次在创建过程中,不断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与特色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文化;引领教师队伍朝着敬业爱生、教艺精湛的目标发展,不断自我培训提升,发展教育教学特色,具备与优质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教师素质;探索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打造富有个性的魅力课堂;用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品行端正、个性阳光的良好品德和乐学善思的学习品质;把学校办成“示范性、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三)发展思路:

在实现规模化办学的方针下,我们坚持校园布局调整与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与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与全镇教育初步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调整校园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减少现有学校数量,扩大校园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投资效益,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教育结构优化,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的目标。

按照做大做强中心校,辐射带动村完小的办学思路,收缩校点,优化教育资源。

1、以办学理念为引领,不断发展和完善学校的“示范性、有特色”教学理念。

通过宣传、学习、论坛、实践等活动,努力让全体师生理解和认同办学理念的精髓,切实引领和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

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让研究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营造积极互动全体参与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倡导做学习型、专家型、实干型领导和智慧型教师,提高学校的核心发展力。

3、以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为重点。

以教学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内容,努力提炼高效课堂、高效教学,在教学改革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体性,激发创造性,激发教师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要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探索工作的最优发展策略。

4.以学生活动为载体。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发展特长,培养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的实效性。

5.以强化管理为保障。

根据学校不断发展的态势,及时制订和调整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继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坚持依法治校,坚持科学管理,不断完善学校良性运行机制。

实行六坚持,即:

坚持分层管理,坚持目标管理,坚持质量管理,坚持制度管理,坚持民主管理,坚持人本管理。

工作中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成长。

力争创造一个平台,让教师尽显才华;搭建一个阶梯,让教师登高望远;激活一个机制,让教师自我完善。

使学校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

四、学校发展任务与活动设计

(一)学校改扩建发展规划

扩建板桥中心小学教学楼、综合楼及附属楼;异地新建成沙坝明德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及附属工程;异地新建孟官明德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及附属工程;异地新建青莲小学教学楼,扩建郎义小学教学楼,在原校址建教学楼一幢,基本完成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的改造工程。

充分考虑原有办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把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小学校园校舍用于举办村完小附设幼儿园,新建板桥中心幼儿园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各一幢,解决目前学前教育质量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推动幼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做好长期保留28所学校的发展规划及短期保留学校的撤并工作,采取逐年逐步撤并的方法,先撤并周边学校的中高年级,再撤并低年级,使板桥小学、朗义小学、孟官小学、沙坝小学、柳上小学在校学生逐年扩增。

通过扩大长期保留优质学校一年级的招生规模,限制短期保留学校的招生,达到长期保留优质学校自然兼并撤并的学校。

加强校际联动,充分发挥板桥、郎义、沙坝、孟官、柳上五所学校在办学条件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全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师资队伍

搭建多元化的发展平台,打造丰富化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

只有教师发展,学校才能发展;只有教师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发展。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首要任务。

1.教师团队建设目标

尽可能地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提供丰富化的平台,让教师成为具有智慧的、洞察孩子心灵的专业化的人。

让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和知识引领学生,用真诚和关爱感化学生,用理解和宽容悦纳学生,用信任和机会促进学生,用智慧和艺术完美学生。

使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道路上不断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敬业爱生、教艺精湛的魅力教师,把我校师资队伍打造成一支丰富化的教师团队。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以推动“名师工程”为着力点,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由此来带动师资素质的整体提升,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能力为关键,要求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寻找研究课题,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将我校的27名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新增的3名骨干教师着重培养。

力争在今后5年内培养1名省学科带头人、2-3名市学科带头人、4-6名区学科带头人,再培养6-8名骨干教师。

3.班主任队伍建设目标

班主任队伍素质要整体提升,要初步构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培养模式,造就一批具有鲜明个性、勤于实践、乐于研究、敢于创新的优秀班主任。

4.举措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通过校园布局调整后,教师缺编数得到适当缓解,我们统筹安排使用教师资源,将短期保留学校的优秀教师推荐到五个中心校区,保证开齐、开全、开足课程,推进学科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解决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英语等学科所需的师资和音体美专任教师缺乏问题。

同时,我们取教师之长进行专项化的培训,各完小教师发挥其长进行擅长学科的教学,解决一名教师全包一个班的全部教学,提高各校教学效果,使目前教育质量滞后的山区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实现全镇各校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一部分教师调剂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教师,减轻群众负担,推动寄宿制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①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校长管理考核制度,加强校长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校长目标责任制。

学校领导班子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学习,注重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求真务实、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现代学校管理意识与能力。

②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体制,加强班主任培训,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拓展班主任的工作思路,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加强青年班主任的跟踪培养,全面提高班主任工作业务水平,力求形成一支懂班级管理、有成效、勤钻研、会创新的班主任队伍。

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学习领会教育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明确发展目标,提高育人本领。

深入开展学习“桥头堡建设,板桥教育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围绕师德主题月活动,有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以开展“读好书、展才艺、献爱心”活动为载体,深化师德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兴校、质量兴教”观念,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④加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开展师徒结队,送教下乡活动,做好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加强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大校本培训工作力度,保证每位教师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选拨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组建骨干教师群,建立长效机制,并纳入考核。

(三)课堂教学

坚持“以生为本,多元发展”的思想,积极探索丰富化的教学模式。

在丰富化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充分开发个体潜能,培养完整健全的人格,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工作任务

⑴加强有效的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以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创新管理为抓手,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⑵围绕“乐学善思、合作创新、凸显特长、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建立学校丰富化教学模式。

⑶营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挖掘校内外资源,深入开展“写字教育”、“体育舞蹈”等学生社团项目,创建教育教学特色品牌,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

⑷以“课题”为载体,深化“研究型教师“观念,树立教师的科研意识,乐于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一定的科研方法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主要措施

(1)抓实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①在教学常规工作上狠抓细节管理,着力规范教学秩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落实“开齐课程、上足课时”的要求,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力度,做到课前教材有批注,教案有修复、课后有反思;作业批改做到全批全改,规范认真。

全镇上下强化质量意识,改革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认真真抓好集体备课,鼓励教师二次备课,突出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使集体备课更具有实效性,便捷性,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②加大听评课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督促授课教师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各学校和中心学校教导处不定期进行推门听课。

积极开展生态课堂教学竞赛。

通过教学的相互切磋,交流学习,激发教师对生态课堂教学的不断追求,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③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中心学校不定期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进行抽查,深入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的督导,同时,采用平时抽查和期末水平全镇统一检测的形式,通过检查二次备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方式,了解各校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检查结果,督促对问题的整改,切实抓好教学中精细化管理。

实行教学反思制度,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减负提质真正落到实处。

④各校认真开展期中、期末考试,并对水平测试进行研讨分析。

科学分析,不断总结经验、为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推进课题研究。

①以五所中心校区为单位,推进中心校区优质教育发展,缩小教育差距,建立中心校区教研组,提升教研培训整体水平,促使教研和培训工作重心下移,增强教研和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辖区内以中心学校教研组为主体、校区教研组为平台的教研网络,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水平。

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充分挖掘当地的课程资源,开好学校课程,完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通过五所中心校区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师队伍的优化整合、教育管理的科学规范、教学教研的整体提升,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加强课题研究,全面开展我校国家级课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深度开发研究》和市级课题《小学数学学科生态课堂构建对策与实效性研究》的研究。

学校根据中心学校确定的课题,扎实参与研究,在研究中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实际工作问题为题材,贴近教育生活与实际开展教学研究,真正把课改、科研的过程变为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参与教学研究、创造教学成果的过程。

各科教师围绕学科课题,寻找体现教学改革的小课题,努力达到课题研究与课改相结合,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结合,与提高质量务求实效相结合,实现教科研促进教学、造就名师、打造品牌的目的。

③认真组织好校本教研,提倡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全体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各校都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做到主题鲜明、任务明确、安排合理,有针对性、实效性。

认真做好各学科的教研交流与学习,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和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探索研讨,提高各科课堂教学的实效,创建学习积极性高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融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又有创造性开拓的师生学习的主阵地。

④各校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育案例”等评选活动。

(3)运用多媒体手段,提升科研力度。

通过多媒体手段,使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