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正理论释 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910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十正理论释 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六十正理论释 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六十正理论释 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六十正理论释 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六十正理论释 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十正理论释 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docx

《六十正理论释 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十正理论释 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十正理论释 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docx

六十正理论释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

六十正理论释【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

  六十正理论释

  圣龙树菩萨造颂

  甲操杰大师释

  观空法师讲授并校正修改

  任杰译汉

  科判

  六十正理论释科分四:

  甲一、造论之前礼赞分三:

  乙一、礼赞的所为羲

  乙二、略义

  乙三、文义分二:

  丙一、正释分二:

  丁一、释后半颂文义

  丁二、解释前半颂文义

  丙二、断诤

  甲二、造论的正宗分四:

  乙一、示缘起离边分三:

  丙一、破有边分二:

  丁一、由谁通达缘起离戏论分二:

  戊一、正说

  戊二、教授甚深教法分二:

  己一、应当思考已说的破除无见

  已二、教授听闻破有见理

  丁二、破有边之正理分二:

  戊一、此处之应成

  戊二、附义分二:

  己一、示由二见不得解脱

  己二、示证二无即得解脱

  丙二、破二边之能立分二:

  丁一、教理的能立不合理分二:

  戊一、不一定是对凡夫说

  戊二、对圣者说之理不能成立分二:

  己一、圣者不见

  己二、彼见合理

  丁二、彼等不应为涅盘分三:

  戊一、明自宗的涅盘分二:

  己一、略示

  己二、广说

  戊二、余宗得涅盘不合理分二:

  己一、略示

  己二、广说分二:

  庚一、有余涅盘不合理

  庚二、无余涅盘不合理

  戊三、自宗应理分二:

  己一、圣根本智不见为有的原因

  己二、明由修习真性而得所作已办之说是名言境分三:

  庚一、正说

  庚二、明所证法界的行相无不相同

  庚三、他宗所立所作已办之说不可成名言境分二:

  辛一、他宗有过分二:

  壬一、应有始终

  壬二、破彼所许

  辛二、自宗无过分三:

  壬一、明缘生离边

  壬二、明有自性应成常

  壬三、明无自性的譬喻分三:

  癸一、由譬喻门略说

  癸二、正说譬喻

  癸三、释喻义

  丙三、破二边之体分二:

  丁一、安立应理分三:

  戊一、前导

  戊二、正说应理分二:

  己一、总义分四:

  庚一、二谛的相

  庚二、二谛的差别分二:

  辛一、世俗谛分二:

  壬一、正世俗

  壬二、倒世俗

  辛二、胜义谛

  庚三、二谛的定数

  庚四、抉择二谛建立

  己二、别义分二:

  庚一、破生边

  庚二、破灭边

  戊三、结尾

  丁二、断违教之诤分四:

  戊一、明佛说生灭是不了义

  戊二、依生灭通达真性之理趣分二:

  己一、正说

  己二、利益

  戊三、明有执著者不能通达真性

  戊四、诸有胜解者通达真性之理趣分三:

  己一、诸所作已办者通达之理趣

  己二、阿阇黎自己现见之方规

  己三、彼之建立应理分二:

  庚一、以教成立

  庚二、以理成立

  乙二、成立佛说蕴等是不了义分三:

  丙一、明讲说真性之次第分三:

  丁一、正明次第

  丁二、观察违越次第之过失

  丁三、对治彼过

  丙二、明佛说蕴等是有需要分二:

  丁一、正说

  丁二、引证成立分二:

  戊一、引理成立

  戊二、引教成立

  丙三、明佛说无生是了义分三:

  丁一、由无明显现故无自性

  丁二、随无明起灭故无自性分二:

  戊一、明随无明生起

  戊二、明无明灭则还灭

  丁三、生住灭三观待因而有故无自性

  乙三、观察执蕴之过失分二:

  丙一、建立前导分三:

  丁一、他部说有自性毫不为奇

  丁二、自部说有自性极不合理

  丁三、此等建立应理

  丙二、正明过失分四:

  丁一、明实事师离解脱道被见流所漂分三:

  戊一、明他部为见所夺

  戊二、自部为见所夺

  戊三、明说空性师则与彼相反

  丁二、明彼见为无义利之因分二:

  戊一、正说

  戊二、遮彼见之规则分二:

  己一、略示

  己二、广说分二:

  庚一、明所知实际之规则分二:

  辛一、明依缘而生与无自性并不相违

  辛二、明由执相违当出生一切过失

  庚二、由心通达之规则分二:

  辛一、正说

  辛二、彼说应理

  丁三、明执实有则不能断除烦恼分三:

  戊一、正说

  戊二、明彼堪可悲悯

  戊三、明圣者与彼相反

  丁四、明于境笼挂碍与不挂碍的差别分二:

  戊一、略示

  戊二:

广说

  乙四、解脱之胜利分二:

  丙一、别说分二:

  丁一、断德

  丁二、证德

  丙二、结尾

  甲三、造论的善根回向

  正文

  法界戏论寂灭空,谁之大悲轮显现;

  令我信芽开敷者,手莲置顶而敬礼。

  于谁刹那倾忆念,摧伏断常边见山;

  导至无上胜乘道,顶礼怙主龙树足。

  释迦能仁涅盘后,圣教住于浊世中;

  唯一宣说缘起者,至诚顶礼月称足。

  无倒开显彼密意,恭敬顶礼胜上师;

  正理自在者所作,六十正理当解说。

  龙树菩萨所作的《六十正理论颂》即是此中所说的法。

此论就总的来说是为显示一切经的究竟密意,即是中观义故。

就别的来说,即是破除诸声闻部所许生灭有自性的邪分别故,并且即以诸声闻部所共许的声闻藏的教理而作抉择。

  此中分三:

一、造论之前礼赞;二、造论的正宗;三、造论的善根回向。

  甲一、造论之前礼赞分三:

一、所为义;二、略义;三、文义。

  论曰:

谁于生灭等,以此理断除。

说缘起能王,于彼稽首礼。

  乙一、礼赞的所为义者,第一是显示龙树菩萨自己随顺先代正士行故;第二是为造论事业圆满究竟无障碍故。

巴草译师说:

圣师徒⑴对于礼赞无有所为,因为并非缘念某种所为后,以彼所为成为心的境,而作礼赞故。

那么,是为什么呢?

是于殊胜境生起猛利的信心后,自然会生起净信的礼赞的。

譬如有些具足信心者,不是计较所为,而是忽然生起皈依之心一样。

后藏莎薄大师说,如是礼赞并非有所为,若有所为(立量云)则圣师徒(有法)应非殊胜补特伽罗,因为有希望果报的所为故。

譬如商人,彼承认三轮:

不法、因、遍,遍即是因遍后陈),并立一个以教理及世间共许之应成量遣除其宗⑵。

又玛迦降耶说,如是礼赞非有所为,因为龙树已经登地,安住离贪欲位,远离一切取舍所缘不计所为故。

此则立他许的因。

向汤沙巴在他的《六十正理论释》中,虽亦建立了与上述彼等相同之说,但是都不合理。

先说第一家不合理者,真实生起希求解脱心的补特伽罗,应成为不观待所为,因为生清净信心已,依法修行故。

如龙树菩萨《中观宝鬉论颂》云:

[具信故依法]第二家亦不合理者,诸正士所作一切,皆见为是利他行故。

第三家亦不合理者,彼若谓[根本定时灭除⑶故]这个理由也不一定充足,由于后得位时不灭除故。

何以故?

尔时取所应取,舍所应舍。

因此,可立量云:

圣师徒应非具足证悟者,因为趋向无所为事故。

譬如愚痴补特伽罗。

显示承认应成和遮遣之理趣,于后当说,故不详述。

  乙二、略义者,有赞叹和顶礼二种。

对于赞叹,即是以宣说缘起,和断除生灭实有,以及开示如何断除彼生灭实有之理趣。

  乙三、文义分二:

一、正释;二、断诤。

  丙一、正释分二:

  丁一、释后半颂文义

  于谁稽首礼耶?

曰:

稽首能王。

谓唯由说缘起法安立为能王,即是于彼宣说缘起的能王,而申敬礼。

又能王也就是建立宣说缘起之因,因为除能王之外,余者不能说故。

如声闻、缘觉和菩萨等,亦由能王说法教化方能证悟,独自不能证悟故。

问曰:

若是这样,成立能王名,定要观待宣说缘起,宣说缘起亦决定要观待能王,即是互相观待故,所以,二者都不能成立。

答曰:

若由互相观待故,即无自性,这是承认的。

若总说不能成立,是不一定的。

问曰:

云何不由其余功德申赞,而唯由说缘起赞叹耶?

答曰:

这有三个方面。

  ㈠、赞叹者的体性;

  ㈡、赞叹的行相;

  ㈢、赞叹的因。

  第一,龙树阿阁黎自己由于通达真实性,获得殊胜欢喜,及了知由于通达缘起即是一切功德的根源。

  第二,由所说缘起无自性生义,即远离一切边见垢染,由于能说彼法,故功德极为圆满。

  第三,龙树阿阁黎欲解说缘起,及于宣说彼缘起者——如来,生起恭敬,故作赞叹。

  丁二、解释前半颂文义

  谁以此缘起理断除生灭有自性,即于彼敬礼。

故于能王稽首礼。

“能”者,即是能调伏身语意,此有丰富和大自在二义。

因为积集二种资粮故丰富,和在声闻等中有极大力故名大自在。

“以此理”者有四种说法,即是因果互相观待,依止前前如次生后,通达真实性的理趣次第,以及后当解说的正理规则。

以此四种理趣即能断除有自性地生灭等。

  由彼理趣有四种为缘,‘谁”字亦有四种,即:

由何因,由谁说者,由谁建立能王之因,及由何种正理。

第一,谓不仅由宣说缘起,立为能王,亦由能断除诸法有自性地生灭故,名曰能王。

由何理趣断除耶?

即以此因果互相观待之理断除。

果是观待从因而生故建立为果,因亦是观待生果而建立为因。

由此亦能断除生灭有自性等。

第二,由谁说者及其理趣如何?

谓由依前而生于后之次第,即以此理断除生灭有自性。

第三,由何因断除,即由知生便知灭的证悟规则,或宣说规则的次第,即以此理断除。

问曰:

如是宣说有何所为?

答曰:

由此次第饶益所化众生故。

第四,龙树阿阇黎即由自己后当解说的经中所说之正理,而断除生灭有自性。

  丙二、断诤

  问曰:

《七十空性论》和(回诤论》中来作赞颂,此论云何作赞颂耶?

  答曰:

《中论》与此论,一开始就以若干缘起正理而作抉择,是独立的论,故作赞颂。

《七十空性论》和《回诤论》唯是从《中论》中开出来的别义,非是独立另有所诠,故不作赞颂。

于何处开出,详如疏中所说⑷。

  甲二、造论的正宗分四:

一、示缘起离边;二、成立佛说蕴等是不了义;三、观察执蕴之过失;四、解脱之胜利。

  乙一、示缘起离边分三:

一、破有边;二、破二边之能立⑸;三、破二边之体。

  丙一、破有边分二:

一、由谁通达缘起离戏论;二、破有边之正理。

  丁一、由谁通达缘起离戏论分二:

一、正说;二、教授甚深教法。

  戊一、正说

  问曰:

如于未生子者,而又说彼生子,像一种自语相违的话一样,既说无生无灭而又说是缘起,其义相违。

答曰:

观待彼幼稚愚夫的心,若计执此二相违,那就由他计执吧!

但我无过,因为诸愚夫耽着缘起有自性故。

从圣者来说,很显然的是能通达缘起即无自性故。

  论曰:

谁之慧远离,有无而不住:

彼通达缘义,甚深不可得。

  前二句半颂是显示能通达者,后一句半颂是显示所通达的法。

此生虽未设大劬劳修习空性,但是由于过去生中修习之力亦能通达。

如圣者舍利弗等之智慧能够通达者,即是以智慧现证缘起之义。

如云:

  如世业惑因,因缘具流转;业惑等因灭,是大导师说。

  何时生老苦,决定无有住;彼即胜解脱,由佛自证说。

  此是圣者舍利弗,但从圣者马胜尊者听闻此偈时,便证悟真实性故。

问曰:

是何智慧耶?

答曰:

远离见有无二边之实执,又除彼有无二边之外,别无中间故,对于彼“中间”亦不执着而住。

通达什么呢?

即缘起义。

彼诸愚夫生怖畏故,及彼诸愚夫不能测量故,名为甚深;由于无自性生,而分别为有无,中间的颠倒心所执的境皆不可得,故名不可得。

或说如是通达缘起义。

此处应当观察在圣根本定时,有心无心。

因为有许有心,并且是有二现云者,彼等连中观宗的气味都无,实在不堪破除,故不设劬劳。

今应观察说无心者。

因为有说,现证真如实际时,如水与水,如酥油与酥油一样,全无差别,尔时之心已成法界云。

若是这样,法界亦应成心,理由相同故。

若许唯在加行道中世第一法时有心,然后见道时心则不生,这种说法唯是遮无,不是见法界义。

若谓非后新生,许前一法,也不是胜义谛。

因为无有一法是以因灭尽为缘而生故。

问曰:

先本无心,故不须作如是观察。

答曰:

若是这样,则异生亦本无心,何须别提圣者?

若异生位有二现心,何故不能建立,圣者根本定时也有离二现的心耶?

任何时候也不能成立:

凡是有心皆有二现。

因为无联系故。

假若不是这样,则在圣根本定时理应成立二现之名言,因为有心的名言故。

[大悲心与无二慧]⑹此处亦应如是说故。

问曰:

若是有心,定许有境,则境与有境的戏论不能息灭。

答曰:

根本智前,境与有境全都无故,云何不成息灭戏论耶?

若仅以根本智前心境不现,就认为境与有境都无,那是不合理的。

譬如不能因眼识前无声,即成立无声一样。

根本定与胜义谛之成为境与有境及能证所证,都是龙树阿阇黎师徒所说。

因为彼二皆是名言量之所量故。

  有说:

凡是根本智所未见的,就必定无有;又就观察胜义量与名言量何者优胜后,名言量的境即被胜义量所破除。

这些说法都是违越正理的规则,后当观察。

问曰:

若许观察胜义时有心,即成相执。

答曰:

若说在理智前有心,固成相执,但是,由名言量如是建立,云何成相执耶?

若是认为:

凡是由心所取,皆成相执,则同支那堪布之见。

像支那堪布之见若是合理的话,那么一切修持,皆成相执,一切相执都应断除,而异生亦以相执为修持心要。

因此,这些说法均不合理。

问曰:

如果这样,彼心如何生起总相?

答曰:

应当说是一切所取寂灭,犹如虚空。

但应思维,若如诸实事师所许有所取行相与能取行相二,则彼等于能取行相,又如何生起不共总相?

所谓[唯领纳]者,唯是名言。

问曰:

若是这样,则于观察胜义时,当有能取行相,因为由许有心,而一切所取行相尽皆寂减故。

答曰:

无过。

因为观待法的相虽是寂灭,但是,观察胜义时法性的相不应破除。

所谓[说彼大种等]时,许有境相故。

尔时于能造、所造和造三种是有是无,亦应观察。

  复次,建立道谛是有为时,并以八圣道支为道谛的所相故。

对于彼等所相,亦未曾说一定是后得位。

在根本定时,一定没有亦未曾说。

  断除所断的规则,清辨阿阇黎等建立以错乱断除错乱的譬喻者,是就异生位和破除实有所断与对洽的;断除种子必须现证无我。

这在《入中论释》等中处处所说故;又说谛现观一刹那故。

所谓“依照名言心时为例,而立譬喻”的说法亦不一定,对于这种文义极其含糊的处所,不应设大劬劳而作论辩。

  总的说来,任何理由,都不应说[在根本定时无有心]的名言。

因为随顺龙树阿阇黎师徒的诸大德,都许有心的名言故。

问曰:

彼等是观察胜义的理智,不应如是观察。

答曰:

如是亦不能建立无心之宗。

此义极难。

虽然略作如是观察,但并非专为破他,亦只为我心不明,实难通达故。

  戊二、教授甚深教法分二:

一、应当思考已说的破除无见;二、教授听闻破有见理。

  己一、应当思考已说的破除无见内部有说,不应说一切法性空。

因为无有能立而有能破。

  第一,无有成立空性之正理故;

  第二,并被正理破除。

  何以故,若一切法性空,则应成为没有现量所缘,因为无有故,譬如驴角,是故应是有,因为现量所缘故。

以敦亦能破除,如经中所说[三世缘起],对法藏中亦说:

[蕴处界的自相与共相故。

]答曰:

  论曰:

且生诸过处,无见已破除。

  由于破坏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善根,即是感生地狱等一切痛苦之因;又由于是损坏现有的善法之因,所以是出生诸过之处。

此即是毁谤业果的无见。

由汝已遮,故不再破。

或者由于对法经中已遮,且不再破。

问曰:

若是这样,有见亦不应破,因为经已破除。

如经云:

[诸比丘,真实微妙只有一种,即是不欺诳法——涅盘。

]答曰:

这不相同,因为破有见在声闻藏中,未曾多说,未曾无间断地说,未曾有一经专说破有见的文。

破无见则与彼相反,显然广说故。

又不应思维小乘藏中未曾宣说破有见之理,唯是大乘藏中作如是宣说。

因为此中是依声闻部自己共许的经教而作破除故。

问曰:

那么,佛对彼等近侍的声闻弟子,为何不广说破有见之正理?

答曰:

由于为了成熟彼等相续⑺不须设大劬劳开示。

因为他们未曾圆满修习法无我义故。

  问曰:

那么,近侍佛的大乘弟子,也与声闻相同。

答曰:

无过。

因为大乘弟子,特别要求了知所知,及已广修法无我故。

  己二、教授听闻破有见理

  论曰:

应听由正理,亦破除有见。

  教授云:

应当听闻由诸正理,于有见亦以缘起因等而破除。

问曰:

亦破除有见的“亦”字不合道理。

因为汝已说不施设破无见之劬劳故。

答曰:

无过。

因为有见虽在经中业已破除,但是这也并无前述相违之过。

  丁二、破有边之正理分二:

一、此处之应成;二、附义。

  戊一、此处之应成

  问曰:

是何正理耶?

  论曰:

如愚者分别,法若成实有:

法无则解脱,何因不允许。

  ⑴圣师徒:

龙树、提婆。

  ⑵此处略去‘有所为”三字。

  ⑶此处略去“取舍分别”四字。

  ⑷疏:

月称疏。

  ⑸能立:

因。

  ⑹见《入中论》。

  ⑺相续:

身心。

愚夫异生现见此等,如彼所见并非真实。

设若如愚者那样分别此等有为法,若是成为实有,那么,彼等愚者(有法)则应获得蕴法灭无、後不受生的解脱涅盘体性。

声闻部者,汝以何因而不允许耶?

应当允许。

又有何因由而不允许?

完全无有因由故。

因为汝许愚者见谛故。

譬如阿罗汉已般涅盘,後不再生。

但是,事实与彼相反,愚者异生耒得解脱故,所见此等并非真实,所以不成有边。

向汤沙巴虽说『由於此等是世俗观察应作自续』云,但是,这是应成破,或是自续因。

此中是说异生若从无始流转生死以来,已经见谛,则应成得涅盘者,但并非说,见道後即得涅盘。

此理後当抉择。

经中由愚者见谛门显示能破者,是说依六根观察真实不可为量。

若引此等经作证据,而许凡是二现心都是非量云者,这与『一切语言皆妄』之说相同。

因为如是了知之自心许是量故。

若不许彼,则彼二者之中,何者应理与何者不应理的差别又如何简择呢?

是故此等经中,是说根非现量真实性之量。

否则,修习圣道应成唐劳。

假若不是这样,四种量的建立应不合理了。

  今当解说应成与自续中观师的差别分二:

一、各家所许;二、指示正义。

  第一,应成与自续的差别有十家主张:

㈠、总的说来,是许不许自续宗;㈡、观察真实性的时候有否许可;㈢、许不许因法具力的量;㈣、有否共许有法;㈤、有否自宗的许可;㈥、有否成立的宗;㈦、许不许不立自宗唯破他宗;㈧、有否唯应成的宗;㈨、许不许佛有自续的智;㈩、许不许自证。

  第二,指示正义。

最後二家,与隐藏不明建立中观应成与自续的差别相同。

有没有所许,也不是像建立色心的差别一样,否则就太简单了。

第六、第七二家也不合理。

因为观察世俗时有成立的宗,自宗应成派也承认;在理智前有成立的宗,自续派也不承认。

因为清辨大阿阇黎说:

『若观察色的生无有时,即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观察色的生无有是有时,即非般若波罗蜜多。

因为在理智前虽是破生,但不成立无生故二是故正义,如第一家是。

此亦由於有法有无共许,而有无自续的因,又须依靠立敌共许中所依有法成不成故。

有说『因法具力的量』是许因法有自相,也不合理,因为清辨阿阇黎也曾破斥故。

问曰:

在观察真实性时,不应有名言量的共许。

在理智前没有有法,清辨阿阇黎也承认故。

答曰:

许自续的因,和许理智前没有有法,这正是清辨阿奢黎自语相违之处。

月称论师作了批驳。

如《显明文句论》的空分中说:

『此处许破生为所立法时,在胜义中所依有法,颠倒实有之体当成失坏者,这是由《分别炽然论》

(1)自己所许二间曰:

如经部师与数论师辩论时,有共许不用常无常差别的声一样,中观师与实事师,有共许不用谛实与空的差别的唯现故,没有共许的说法不能成立。

对此回答是,有些只取文句的少部分。

说中观师没有许可,这种回答是不了解二谛的差别,应当弃舍。

是故经部师与敷论师,虽共许有不用何法为差别的声的自相,但中观师与实事师则不是这样。

因为中观师把自相作为因的所破,而实事师许自相不是心所现的境,彼色等不共的体,不是心所现之境故。

所以自相及彼自相空二者,不观待心所现的境唯色等,而是心所现的,中观师在二谛上不许有,实事师亦不许故。

月称与陈那二阿阗黎共同认为,若是自续因,定要具足能故,如何不是中观师耶?

彼说自续中观师不是中观师者,是认为若许所遍

(2)定许能遍(3),是对所许的差别未加分析而已。

这样就混淆了一切宗义。

如此则二实事师(4)亦应许一切所作是无谛实,如幻,因为二实事师都许缘起故。

  戊二、附义分二:

一、示由二见不得解脱;二、示证二无即得解脱。

  己一、示由二见不得解脱

  论曰:

由有不解脱,由无住三有。

  由於见诸法有自性,亦不能解脱三有轮回。

因为由见诸法有自性的有见,能得一切生中乐趣报,享受乐果故。

由於见无业果的无见,亦不能从此三有轮回而得解脱。

因为彼无见是出生一切过失之源泉,能感恶趣异熟,受苦果故。

所以此二见是生死的因故,不得解脱。

犹如不净不能变净一样。

如龙树菩萨《宝鬉论》云:

『有见住乐趣,无见住恶道。

巳二、示证二无即得解脱

  论曰:

遍知有无事,圣者得解脱。

  问曰:

设若由彼有无二见不得解脱,谁当解脱耶?

答曰:

若是认为有无事相违,则不能得解脱。

由於不依有事,则不成无事。

因为於有事变异的减法,即许为无事故。

又不依无事,有事则不成。

因为未遮无事,不能成有事故。

所以由於现量遍知有无二事,是互相观待故,体性皆空。

此是不可得智的所依。

故诸圣者证得解脱。

如龙树菩萨(宝鬘论)云:

『不依二解脱。

  丙二、破二边之能立分二:

一、教理的能立不合理;二、彼等不应为涅盘。

  丁一、教理的能立不合理分二:

一、不一定是对凡夫说;二、对圣者说之理不能成立。

  戊一、不一定是对凡夫说

  问曰:

有事与无事定是实有,因为生死与涅盘是实有故。

此理一定。

因为五取蕴的有事,即是生死,彼五取蕴相续断尽的无事,即是涅盘故,亦不能成立无有生死与涅盘。

若是无有生死与涅盘,那么,就不应说有所取舍故。

但是,世尊却说了应取涅盘,应舍生死故。

答曰:

若谓生死与涅盘,是为圣者所说故,其理则不能成立,因为是为了未成圣者而令他当成圣者故,所以必须说彼二法。

能说彼二法者首先必须是圣者,所以说者与法是互相依待故,即成无自性。

若认为彼二法是对凡夫说,这也不一定。

  论曰:

未见真实性,执世间涅盘。

  未见真实性的诸凡夫,心起谬执,而且耽著世间生死自相是所断,及彼生死断尽的涅盘自相是所取。

是故生起欲弃舍唯名言中有的生死时,也就对说生死无自性的言教,必生欢喜。

若无生死无自性,则彼生死断尽的涅盘亦不能证得。

所以由於生死无自性,方能证涅盘,故对凡夫演说也不一定是不了义。

为了遮止有些耽著诸法为实有的实执,所以世尊唯独在他面前说生死与涅盘自相。

有说:

『经中未说补特伽罗我与法我。

』彼等说者,定是对佛语如言所许,不解其义。

  戊二、对圣者说之理不能成立分二:

一、圣者不见;二、彼见合理。

  己一;圣者不见

  论曰:

诸证真性者,不执世涅盘。

  诸现证真实性的圣者,於所断世间与所证涅盘,都不妄执及耽著。

问曰:

假若彼等不是对圣者宣说,那如何得成为圣谛耶?

答曰:

无过。

因为由证何法,彼当成为圣者,所以圣者所证的谛名为圣谛,或者由圣者所说的谛,亦名圣谛。

假若不是这样,若专为圣者说立为圣谛,则圣者的八种含义亦应不合理。

如世间人如说而住,世间共许他名为圣者。

如苦谛中无常等法皆如以圣者所说而有,苦谛为净乐等於世俗中亦无。

此亦如疏(5)中所说:

『颠倒者,即是於彼苦谛执为乐等。

这在世俗中亦无彼事彼体性故;不颠倒者,即於彼苦知为苦等,因为彼事在世俗中有彼体性故二此文是为遮止有些人认为,『错乱识前有的,即是世俗中有的事。

』而未辨别名义中有与实际中有的差别。

又诸认为若世俗中有,即与有相违的邪分别,亦应遣除。

否则常乐我净亦应是世俗中有,(6)因为它是错乱识前有故(7)。

应许因遍,若许常乐我净世俗中有,即由此敦理而破除之。

  己二、彼见合理

  论曰:

生死与涅盘,此二非实有。

  若生死与涅盘有自性,则圣者根本智应当见。

但是,此生死与涅盘二者皆非有自性故,犹如影像。

但见彼影像无自性,并非见真实性。

否则,有翳眼等亦应见真实性故。

  丁二、彼等不应为涅盘分三:

一、明自宗的涅盘;二、余宗得涅盘不应理;三、自宗应理。

  戊一、明自宗的涅盘分二:

一、略示;二、广说。

  己一、略示

  问曰:

涅磐若是全无所有,如何能建立圣者得涅磐耶?

  论曰:

遍知三有性,即说为涅盘。

  若由现量遍知三有无自性,即可说为得涅盘。

这是名言中有而胜义中无。

  己二、广说

  论曰:

有为生已壤,安立彼为溅:

如是睹正士,说如幻事灭。

  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