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化合物属于亲核试剂的是()。
A.B.CD
12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①文献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④实验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3.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感受B.关注C珍惜D.养成
14下列哪一个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中掌握水平的行为动词()。
A.知道B.辨认c解释D.证明
15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寨
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
16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A.启发式教学模式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D合作学习模式
17.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教育目的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一教学目标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一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一教育目的一课程目标一培养目标
18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
革核心理念是()。
A学生的全面发展B以学生发展为本C.研究性学习D素质教育
19.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
20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
A.课程教学计划B.课时教学计划C.课题教学计划D.学期教学计划
二、简答题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工具。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也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周期xx中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氦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应该把它放在第ⅡA族”,你认为这样编排元素周期表有何利弊?
2.结合化学教学实践,论述三序结合的原则在化学教材编写中“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理论部分的应用.
三、诊断题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在反应中,当生成0.5mol:
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6:
1B.5:
1C.1:
3D.1:
5
【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恩路解题而错选答案A或C。
由于反应过程xxKCI03得到6个电子被还原,而HC1失去一个电予被氧化,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
1.选择A;
或者由—f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还原为KC1(还原产物),而HC1失去电子被氧化为Cl:
(氧化产物),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到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3,选择c。
┃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解题思路是____。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四、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落实为具体的教学操作行为,是目前制约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而教学模式是体现教育
教学思想的一种教学活动操作系统,是教育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流程中的一种简明概括.它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方案和策略,是创设不同教学情境的范型。
因此,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给广大教师以示范,是当前深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摘自毕华林,xx。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思考。
化学教育,2000(14):
24-25)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课堂教学模式的三要素是什么?
2.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3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处理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一验证假设得出结沦一一整合应用。
需要探究的问题是:
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试设计能体现[二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
(5分钟之内)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
1、铁加入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反应后铁有剩余,则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
A.B.CD.
2.在冰醋酸中解离程度最大的酸是()。
A硫酸B盐酸C高氯酸D.硝酸
3.下列为元素岗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xxz单质的沸点最高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w的氢化物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4.下列烷烃沸点最高的是()。
A2一甲基戊烷B.正己烷C.正庚烷D.正十二烷
5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或转化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6、现有浓度均为lmol/L的五种溶液:
④HC1,,③,④,⑤NaOH,由水电离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④>③>①=⑤>②B.①=②>③>④>⑤
C.②>①>③>④>⑤D.④>③>①>⑤>②
7.pH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与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还原而传递电子
B氢离子进人玻璃膜的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C氢离子穿透玻璃膜使膜内外氢离子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D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8.下列物质与水作用生成H:
的是()。
A.B.C.D.
9.向某晶体的水溶液加入含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儿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红色,那么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该晶体中一定含有B.的氧化性比的氧化性强
C.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的化合物
D.被Br2氧化成
10.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与,反应析出结晶,又能与,显色的是()。
11、在1000K下,反应A(s)+B(g)一C(g)的,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12.存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A.课程设计B.课程编制c.课程改革D.课程评价
13.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A.科学思想方法B.料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
14.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A.教学问题B.教师问题C.升学问题D.课程问题
15.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A.观察能力B实验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
16.下列FH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7、课程必须处理好的基本关系包括()。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B知识和能力c内容和形式D以上三项
18.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A.兴趣B.能力C.动机D.行为
19.在化学教学中,STS教育内容的呈现主要形式有()。
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
20.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应具.有的特点()。
A.科学性B.逻辑性C.启发性D.人文性
二、简答题
1.以高中化学必修1“铁的化合物”为例,对本课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2.谈谈化学课堂板书设计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三、诊断题
标准状况下.往100mL0.2mol/L的,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0%的被氧化。
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多少?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考试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原因。
2.对本题给出正确的解答。
四、案例分析题
下面为xx十二中探索“促进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教学案例: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探究性作业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
3.说明必修化学课堂模块采用探究学习的必要性。
五.教学设计题
通过“从碳酸饮料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七)
一、单项选择题
1.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难。
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A用木材作燃料B.用液氢替代汽油C.开发风能D.开发地热能
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f()
A.石灰窑的白色粉尘污染B.塑料垃圾污染C.建筑垃圾污染D.一种光化学污染
3将含有等体积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xx,溶液的装置,充分作用后,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C.NO
4.已知的溶度积为5,则其饱和溶液的pH为()。
A.3.65B.3.95C.10.05D.10.35
5下列反应能实现的是()。
A.六水合氯化铝受热失水得到无水氯化铝
B.硼酸与氨水发生酸碱中和
C.铝酸钠与NH4C1反应生成铝酸铵
D.三氯化铊与硫化钠反应生成
6.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
如图所示.这种碳膜片状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尊元向外延展而成.下列有关碳膜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膜片属于单质B.碳膜片与是同一种物质
C.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7.葡萄糖不具备的性质有()
A.酯化反应B.银镜反应C.还原反应D.水解反应
8.在的醋酸中加入少量的后,其变化结果是()。
①酸性增强,pH减小②醋酸的浓度减小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9.第二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所具有的电子层结构是()。
10.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11.用控制电位法进行电解时,电解完成的标志为()。
A.电解电流达最大值B电解电流均为零
C电解电流xx恒定的最小值D.工作电极的阴极的电位达最负值或xx电位达最正值
12.根据化学实验的实施形式,中学化学实验可以分为()
A.两大类B三大类c.四大类D五大类
13.()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A.智力B.性格C能力D气质
14.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检查知识D.运用知识
1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包括()。
A.2个一级主题15个二级主题B.3个一级主题16个二级主题
C.4个一级主题17个二级主题D.5个一级主题18个二级主题
16.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嗣,激发学生的灵气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xx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D以上三项都是
17.下列不属于化学课堂导人功能的是()。
A.激发学习兴趣B.社会导人c.建立认知冲突D.衔接xx知识
18按照()探究教学可以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
A.探究的任务和性质B探究的环节
C.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D.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
19.()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
A.成长记录袋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纸笔考试D作业评价
20.课堂教学四要素不包括()。
A.教师B.学生C.内容D.教学评价
二、简答题
1.写出实验室常用制备氯气的方程式及实验步骤。
2.淡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的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三、诊断题
下面是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的考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l)xxR元素的化合价是。
(2)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考试结果】60%的学生的答案为
(1)R的化合价为6-n;
(2)R最外层电子数为5。
试根据上述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解题思路是。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四、案例分析题
以下是某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所运用的活动记录表:
【方法导引】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使用分类、比较和实验等研究方法.
【要求】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安全提示】
1为了安全,取用钠的量尽可能少(绿豆大小)!
必要时给反应容器加盖玻璃片.
2观察实验现象时,与反应容器保持一定距离。
3.你想做的实验需要教师批准后才能动手操作!
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的活动记录表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活动记录在评价方面具有哪些功能?
2.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类型?
3说明教学过程中多元化评价方式的使用策略,举例说明.
五、教学设计题
通过“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锈蚀情况”的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八)
一、单项选择题
l、下列关于气体的制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碳酸钠粉末可以制备
B、用铁片和稀反应制取时,为加快产生的速率可改用浓
C、加热分解固体,将所得的气体进行适当处理可获得
D、用。
固体和用,固体制。
的装置完全相同
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煮沸的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制备胶体
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c.称取,用100mL蒸馏水溶解,配制溶液
D.用氢氧化铜粉末检测尿糖
3.由于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
下列事实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
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A.在的溶液中:
B.在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C.在pH=l的溶液中:
D.在pH=13的溶液中:
5.向刚切开的马铃薯表面滴几滴碘水。
其表面立即显蓝色,说明马铃薯中含有()
AxxB淀粉c.蛋白质D.纤维素
6.在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扩大容器体积,关于平衡移动的方向及反应混合物颜色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向,变浅B.逆向,变深C.不移动.变浅D.不移动,不变
7.右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X是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C.是有机物
D.与X反应生成和属于置换反应
8.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9.若要检测一组氨基酸混合物,则需使用的分离技术是()。
A.气相色谱法B.毛细管电泳C液固吸附色谱D液液色谱
10.下列哪组物质可配制成缓冲溶液()。
11.下列各图常用来说明甲烷的分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