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847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新.docx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新.docx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新

东台市创新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月月考

高三历史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姓”一词,辞海注释:

“书尧典:

‘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

‘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周语富辰曰:

‘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

A.封建地主阶级B.战国的“平民”C.奴隶主贵族D.西周的“国人”

2.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认为:

“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形成了最高统治者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B.这种观点是基于唐代皇权与三省分权的关系而言

C.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3.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

“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

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

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

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

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

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

”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

4.王阳明认为: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孑L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未及孔子者乎!

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这一主张

A.否定了孔子思想至高无上B.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C.强调以孔子作为是非标准D.动摇了程朱理学统治地位

5.欧阳修上疏说: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书籍出版业的管理受到政府的重视

6.张謇任总长的农商部于1914年4月颁布的《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强调:

“农产品为各种制造品之原料,不有以增殖之,则工商业之发展永无可望。

”材料表明()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完整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C.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D.张謇主张农工商协调

7.高玉在《“启蒙”与“救亡”》一文中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节节败退,甚至有亡国的危险,中国的统治阶级曾经尝试实业救国,曾经尝试改良社会制度来救国,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材料中“实业救国”即洋务运动B.与“改良社会制度”相关的事件是戊戌变

C.新式知识分子是新文化运动重要推动力量D.民族危机加深直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8.“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

9.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

“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

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

”为此,党和政府建国后

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D.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10.《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

“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D.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

11.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但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法直接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产生B.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12.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在《西方哲学史》中提到:

“(这)是一个政治联合体赖以奠立的根本原则,这条原则有助于克服绝对放任自流所导致的无法无天的状态,因为人们将自愿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与他人合法的自由权利相和谐……这意味着,他将被强迫而成为自由的。

”文中这个“根本原则”是

A.人人平等B.社会契约C.自由民主D.理性法制

13.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

“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

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

……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

”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B.提出的《四月提纲》

C.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行的《土地法令》

14.下图源自生物学史上的一部“具有革命意义”的经典著作。

对该图隐含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这种观点普遍流行于18世纪西欧B.体现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进化观

C.肯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D.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15.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认为:

“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所创造的有力武器,其宗旨是要把封建君主制彻底改造成资产阶级君主制。

”下列关于19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A.国王服从法律B.议会权力至上

C.君主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D.依法而治

16.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17.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

“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企业和贸易的存在。

”该政策的实施()

A.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

C.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D.使这一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18.“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应包括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②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③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④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

19.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15年4月13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7个。

虽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但几乎美国所有的主要盟友都已经加入,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菲律宾和韩国。

这表明

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一超多强政治格局形成

20.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

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

这个流派是指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

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6分)

(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分)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

材料二根据口述资料证明,十六世纪90年代,山东一些地区有相当数量的“经营地主”,用雇佣劳动力经营农场。

随后,十七、八世纪中,伴随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许多小农因“力农致富”而成为“庶民地主”。

最近,一些学者更用明清档案馆所收藏的清代刑科题本中的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农业中雇佣关系发展的证据。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

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

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

“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材料四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

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

有一回,她对我们说:

“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

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经济形态?

什么时候出现的?

“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指的是这一经济形态的哪一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农村中出现了怎样的生产现象?

导致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二中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23.(14分)利益至上始终是国家间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每个国家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本国的外交政策。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的西欧呈现着一个利益多元化与各利益主体需要进行多重整合的局面,……而美国……鼓励西欧不但在经济上联合,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加强合作与联合。

这就使得走欧洲联合之路的决策在客观上顺应了美国和法国各自的战略需要,尽管它们的战略出发点完全不同。

——谢伟良《世界的分裂:

冷战的兴起》

材料二1957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关于中东的特别咨文,主要内容是:

由国会授权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总统有权应这些国家的请求提供武力援助,只要这些国家面临国际共产主义控制的任何国家的武装侵略。

以后这个中东政策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

——《国际问题研究》

尼克松在1972年1月接受专访时说: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

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

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

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时代周刊》人物专访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

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中国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结果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

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相等距离。

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

它确立了两个目标:

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有何不同?

(4分)

(2)据材料二,比较尼克松的外交政策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的不同并分析变化原因。

(4分)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提炼作者有关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并简要评价。

(6分)(要求:

观点提炼准确;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180字左右)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

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

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

……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

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

……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欧化”的主要措施。

(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我对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

孟子说:

“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

”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事情,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

——梁启超《孙文的价值》

材料二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1)据材料一,比较毛泽东与梁启超对孙中山评价的不同点。

(4分)

(2)据材料二,比较恩格斯和列宁对拿破仑对外战争评价的不同点。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考古文化遗存

标本编号

标本年代(公元前)

龙山文化晚期

SA98122

2030~1965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

XSZ104

1880~1840

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ZK5253

1685~1610

二里头文化第三期

ZK5249

1610~1555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

ZK5255

1560~1529

(资料《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

……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

(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在哪里?

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

(3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雅典卫城和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遥古县城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

主次分明,城墙高耸……乔家大院建筑上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较为低矮,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号。

“日升昌记”票号专营异地汇兑及存款,曾享有“汇通天下”美誉。

——李凯《浅谈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

材料二在古希腊人建造的公共建筑物中,以雅典卫城建筑群最为著名。

卫城建在高出地面70米的一个陡峭的山岗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的天然平台上,在沿坡而下的低处砌上围墙。

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卫城内各个建筑物均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艺术雕塑。

帕特农神庙的位置雄踞雅典卫城山巅之上,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其他建筑则起着陪衬和烘托作用。

……神庙不仅建筑外观宏伟壮丽,精致华美的雕刻装饰也堪称人类艺术的瑰宝.柱廊四面的檐壁上刻有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描绘了诸神与巨人对抗以及希腊人勇斗半人半马怪兽的战斗场面。

——戴尔·布朗主编《失落的文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古城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经济地位。

(3分)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卫城的建筑特色。

(3分)

(3)文化的积淀是古城建筑的灵魂。

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平遥古城设计和雅典卫城建筑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其依据。

(4分)

 

东台市创新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月月考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场号    考试证号      座位号

……………………………………………密……………………………封……………………………线……………………………………………

高三历史答题纸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1题(1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题(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