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 粤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764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 粤教版必修1.docx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 粤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 粤教版必修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 粤教版必修1.docx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粤教版必修1

第二章 章末检测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位移和加速度反向B.速度和加速度反向

C.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D.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

2.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图1中的a和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在t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t2时刻甲与乙相遇

C.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D.在0~t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

3.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m/s,有三种行进方式:

a为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为先减速再加速;c为先加速再减速,则(  )

A.a种方式先到达B.b种方式先到达

C.c种方式先到达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4.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

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

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大小为

D.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

5.某战车在伊位克境内以大小为4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则刹车后2s内与刹车后5s内战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1∶1B.3∶1C.4∶3D.3∶4

6.如图2所示,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光滑斜面AB滑到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光滑斜面ACD下滑,滑到底端时间为t2.已知AC+CD=AB,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试判断(  )

图2

A.t1>t2B.t1=t2C.t1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

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个相等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

8.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它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s/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9.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3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3

A.前10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后10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B.前10s内甲在乙前,后10s乙在甲前

C.10s末两车相遇

D.相遇前,在10s末两车相距最远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5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4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

图4

11.(15分)如图5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

cm)

图5

(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单位:

cm)

s2-s1

s3-s2

s4-s3

s5-s4

s6-s5

Δ

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cm,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

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

(2)根据a=

,可以求出:

a1=

=______m/s2,a2=

=________m/s2,a3=

=________m/s2,所以a=

=______m/s2.

12.(10分)从地面同时竖直向上抛出甲、乙两小球,甲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比乙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多5.5m,甲球落地时间比乙球迟1s,不计空气阻力,求甲、乙两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各为多少?

(g取10m/s2)

 

13.(10分)一列长100m的列车以v1=20m/s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000m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2=10m/s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10m/s;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m/s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20m/s,共用了多长时间?

 

14.(12分)从离地500m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

(1)经过多少时间小球落到地面;

(2)从开始下落的时刻起,小球在第1s内的位移和最后1s内的位移;

(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15.(12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运动180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运动员就以14.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刚好为5m/s,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g取10m/s2)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D [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发生变化,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反,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反向,例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A [在t1时刻,甲和乙速度均为正值,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正确.在t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的位移不相同,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B和D均错误.b直线的斜率比a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错误.]

3.C

[作出v-t图象如右图所示,从出发点到出事地点位移一定,根据v-t图象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只能tc

4.D [二者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由vt=gt可知,下落时间相同,则速度相同,A项对;甲落地前,甲、乙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高度相同,B项对;甲落地所用时间为t甲=

,则乙的速度大小为v乙=gt=g·

,C项对;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乙=

·t甲,故t甲∶t乙=1∶

,D项错.]

5.D [刹车到停下所用的时间t=

=4s,所以刹车后5s内的位移等于4s内的位移s5=

=80m,2s内的位移s2=v0t-

at2=60m,s2∶s5=3∶4.]

6.A

7.BD [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所以A对;第一个1s内的位移s1=

gt

,第二个1s内的位移s2=

g(2t0)2-

gt

gt

,第三个1s内的位移s3=

g(3t0)2-

g(2t0)2=

gt

,则s1∶s2∶s3=1∶3∶5,所以B不对;第1s末的速度v1=gt0,第2s末的速度v2=2gt0,第3s末的速度v3=3gt0,则v1∶v2∶v3=1∶2∶3,所以C对;通过三个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1∶(

-1)∶(

),所以D不对.]

8.AB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故有v1=v2.分别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进行讨论,可有三种方法:

方法一(定性分析法):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小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却不到一半,即t/2时刻在s/2位置对应时刻的前边,故有v1>v2.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大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已超过一半,即t/2时刻在s/2位置对应时刻的后边,故也有v1>v2.方法二(公式分析法):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

v1=

,v2=

.因为v

-v

>0,故不管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1>v2.方法三(图象分析法):

画出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均有v1>v2.

]

9.AD

10.1.58

11.

(1)1.60 1.55 1.62 1.53 1.61 1.58

0.05 3.2 时间内 误差允许 匀加速直线运动

(2)1.59 1.57 1.59 1.58

解析 

(1)s2-s1=1.60cm;s3-s2=1.55cm;s4-s3=1.62cm;s5-s4=1.53cm;s6-s5=1.61cm;Δ

=1.58cm.

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cm,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3.2%.由此可得出结论:

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采用逐差法,即

a1=

=1.59m/s2,

a2=

=1.57m/s2,

a3=

=1.59m/s2,a=

=1.58m/s2.

12.13.5m/s 8.5m/s

解析 设甲、乙两球拋出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甲、v乙,它们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甲、H乙,由v

-v

=2as知

H甲=

,H乙=

已知H甲-H乙=5.5m

可得v

-v

=110m2/s2①

甲、乙两球从拋出到落地所用时间分别为t甲、t乙,

有t甲=

,t乙=

已知t甲-t乙=1s

可得v甲-v乙=5m/s②

联立①②两式求解得

v甲=13.5m/s,v乙=8.5m/s

13.160s

解析 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1

t1=

s=40s.

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2.

t2=

s=110s.

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3

t3=

s=10s.

共用时间t=t1+t2+t3=160s.

14.

(1)10s 

(2)5m 95m (3)125m

解析 

(1)由s=

gt2,得落地时间

t=

s=10s.

(2)第1s内的位移:

s1=

gt

×10×12m=5m;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s内的位移为:

s9=

gt

×10×92m=405m.

所以最后1s内的位移为:

s10=s-s9=500m-405m=95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5s,其位移为

s5=

gt′2=

×10×25m=125m.

15.

(1)305m 

(2)9.85s

解析 

(1)由v

-v

=2gs1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1=60m/s

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

-v

=2as2

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后运动的位移s2=125m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s=s1+s2=305m.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1=

=6s,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2=

=3.85s

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t1+t2=9.85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