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693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x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x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

2011年9月

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陈渝副组长:

王庆瑜许景友

成员:

郑华田强地李伟王金山徐晓阳张富思倪波李如伦肖国辉蒋昌荣陶成薛春霞

学术指导:

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主任于泽元教授

一、学校发展战略定位

【文化主题】书香文化

【发展定位】重庆知名、巴南一流的城市九年一贯制学校

【办学特色】四香教育

二、学校理念系统

【教育理念】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校训】转知成智积善为福

【校风】责任为友力行为舟

【教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风】自主自律和谐共济

 

一、学校基本情况

重庆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位于巴南区鱼洞三江街40号,成立于2001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前身是由位于南川以及江津等地的四所兵工厂子弟校重组而成。

成立近十年来,全校师生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的拼搏奋斗,多次在巴南区中学联招考试中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

学校占地面积1864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366平方米,活动场地面积4000平方米(含:

塑胶运动场1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一个),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高级教师12人,中级教师48人。

现有35个教学班,学生1480人。

建校以来,践行“四香”即“心香”、“书香”、“邮香”、“花香”校园,以“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南区学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连续十届初三联招以及重高升学率名列巴南区前茅,2006年,越过70%大关,位居巴南区第一名;两个区级课题圆满结题并获巴南区政府科技进步奖,一个市级课题、两个区级课题正在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师生参赛获得区级奖1600余项,省市级奖1100余项,国家级奖300余项。

二、学校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经过详细的调查,我们根据SWOT框架对学校的情况作了一些分析。

SWOT是企业根据自身既定的内部条件进行自我分析的一种方法,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遇(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

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这种分析方法同样适合学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它可以找出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按照这种分析方法,它可以把学校发展“能够做的”(学校的优势和劣势)与“可能做的”(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进行有机的协调。

在SWOT分析基础上,得到一个关于我校的系统认识,为学校准确的定位和进行正确的学校理念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校优势

外部环境:

学校是巴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6年隶属巴南区教委领导,在全区中考中一直名列前茅,有着较高的声誉。

学生生源充足,跨区来我校入读生随处可见,生源质量上乘。

特别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务工子女的入城,区政府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学校领导班子重组,都给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学校要利用发展的有利机遇,充分协调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主动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改变学校的硬件设施。

内部环境:

我校已经提出“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校风“人间至爱、知识至爱、自然至爱、独创至爱”也发挥了功能;“四香”特色也出具规模。

我校教师历来有勤劳刻苦的奋斗精神,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认真勤勉、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许多教师任劳任怨,不计报酬,真的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求实精神。

领导班子的重组,给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上级的关心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源泉。

内部动机决定事物发展的力量和方向,我们要把这些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以它为中心辐射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用这些传统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

(二)学校劣势

外部环境:

学校在全区的地理位置上处于不利的局势,附近有三所实力挺强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软件设施,还是教学质量都与他们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大量农民工的进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学生就近如学的政策颁布,生源充足但整体素质不高,甚至有所下滑,但小学部已经出现生源不足现象。

小学部生源不足主要是学校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形成的,如缺少食堂、宿舍,导致许多务工子女不能入学;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匮乏,必要的音体美器材稀少。

不少家长对此不满,认为这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内部环境:

学校教师由于埋头苦干只知道刻苦勤奋,教学手段、模式都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学科结构不合理,实验室不能使用,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实际能力;也由于教师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致使许多教师不同程度的丧失了进取心。

教师进行教学时一般还是“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占主流,办学理念、校风、教风还不明确,教师喊累学生喊苦。

新理念新观点不能接受,从多方面遏制了师生的幸福发展。

落后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育人目标从根本上遏制了学校发展前景,导致素质教育不能实施,进而影响学校的外在形象。

学校不能仅仅依靠初中的升学率高来谋发展,这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也不能完全相符,必须找到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有效捷径。

整体困境:

学校发展的理念不明确,形同虚设,教师和领导班子不能形成同方向的合力,缺乏实施办学理念的行为习惯。

管理不到位,学校由于是四所学校合并而成,可能形成帮派现象,还没有完全融合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幼儿园、小学、初中的管理缺乏民主、科学的评价机制。

这主要是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形成的。

历史的原因是学校的组建过程形成的,不少教师和领导带有极不满的心情;现实的原因是学校错过几次发展的机会,没有给学校从硬件、软件上添加必要的设施。

发展困境:

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已经确立,许多教职员工从内心有抵触情绪,实施有难度。

学校升学率虽小有名气但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还没有贯穿学校的教学、管理、教研等各项工作中。

种种条件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四香”停留在表层,并没有深入人心得到真正的体现,师生、家长对学校缺乏自信心,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功能。

(三)发展机遇

学校脱离了厂区的扶持,接与地方管理后,领导班子重组处都我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绩效工资的投入,更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供了保障。

从2006年正式由巴南区教委直接管辖后,利用自身的良好条件,稍加努力即可让上级政府关注我校,为我校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

我校育人宗旨“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基”已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初中部名师效应已经形成,升学率居高不下。

由于周边学校发展速度快,我校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条件滞后:

硬件少、师资力量薄弱、团队不协作、管理混乱。

所以,校领导班子要齐抓共管、全面协调,以学校发展为大事。

(4)发展威胁

1、学校“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还没有深入实施,没有起到统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的作用。

学校的核心教育价值观模糊,发展定位不准确,教职员工的凝聚了不强。

由于学校有几个层次的教学规模,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评价机制给教师带来了不满,导致团队不够团结。

2、新型教师观有待于树立。

教师基本上处于“时间+汗水”的体力劳动状态,体现不出新型教师观的理念,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缺乏必要的专家引领,教师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

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少,教师工作量大,教师缺乏发展的目标,存在学科歧视现象。

3、学生缺乏全面发展的空间。

由于硬件、软件设施的匮乏,学生在校园中活动的空间少,有厌学现象。

4、班级学科频繁的更换教师,给学生带来不适应现象。

许多家长和学生反映有的学科过度的更换老师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面情绪,招致家长有意见。

学校要从根子找原因,从内核上解决问题。

学校小学部生源下滑的风险、管理的风险、教师专业化的风险,从各个层面暗示了学校的困境。

这些风险的成因:

我校由于历史的原因,已经错过了发展的机遇,现在又遇到新的发展契机,全体教职员工要紧紧的把握这次机会,从财力、人力上下大工夫把学校从不利的局面中走出来。

否则,极有可能走向被合并的局势。

所以领导班子、教职员工要从大局着眼,换位思考,将会给学校发展带来新局面。

三、学校发展战略定位

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之进行的SWOT分析情况,我校实事求是地确定了学校文化主题、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体系。

【文化主题】书香文化

学校文化主题是学校文化打造的主攻方向,可以确定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外显元素和精神内核。

有了文化主题,学校文化发展才有了立足点和象征物。

【意义阐释】

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书香亦可认为是指书中文字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图书纸张、油墨及装帧中惨进的有形成分。

后来人们用书香用来形容读书的风气、风尚。

对于南区学校而言,书香文化是指以四香教育为特色所构建出来的学校读书的风气和氛围。

此外,书香文化也是指在学校外观文化打造上,应该以心香、邮香、书香、花香等文化符号为主要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外在环境的营造上。

【发展定位】重庆知名、巴南一流的城市九年一贯制学校

发展定位是学校最终发展的目标和愿景,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

【意义阐释】

“重庆知名”是指在重庆有一定的名声。

目前重庆市知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并不多,比较知名的是市示范小学和一些示范完中。

然而义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阶段,是学生一生发展最为重要的奠基阶段,在学习和发展上有相当大的连续性。

南区学校就需要在九年一贯教育,尤其是小初衔接方面做出自己的突出贡献,从而形成自己在重庆的名声。

当然,南区学校的知名还应该包括学校有鲜明的特色。

学校要把四香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做出品位,这样特色才能够凸显出来。

“巴南一流”是指学校要能够在巴南区创建九年一贯制品牌学校,在教育质量、教育特色方面均达到巴南区一流水平。

【办学特色】四香教育

办学特色是学校主要打造的能够体现学校发展定位的教育特色。

有了特色,学校才能够在某些方面鲜亮起来,才能够更好地为领导、社会、家长所了解,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意义阐释】

长期以来,南区学校群策群力,构建了著名的“四香实践”,即心香校园、邮香校园、书香校园和花香校园。

“四香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集邮方面学校做出了一定的特色,然而对于南区学校而言,办学特色并不在于某个活动或者项目上的特色,而在于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上的特色,原有的办学特色需要进一步升格。

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广泛的讨论,我们提出了“四香教育”所谓学校的办学特色。

所谓的“香”,并非纯粹指“香气”、“香味”,而主要是美好东西的象征,比如“芝兰之香”、“香闺”、“香消玉殒”等词语中的香就是这种含义。

更进一步而言,香主要体现为一种美好的氛围和风气。

我校以“四香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是通过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美好的气质,培育校园美好的氛围和风气。

“心香”旧时称心中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

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

唐·韩偓《仙山》诗有云:

“一炷心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

”。

宋·瞿翁《满江红·孟史君祷而得雨》:

“祷雨文昌,只全靠、心香一瓣。

”“心香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养成美好的心灵,让心灵的馨香成为学生内在的气质。

心香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忠诚,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对家庭、朋友的忠诚,最为重要的是对自我的忠诚,不欺骗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2)包容,相信由于人生经历不同,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要对别人的思想、行为有所包容,能够谅解,从而形成温文尔雅的气度;(3)谦逊,也就是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从不骄傲自大,从能够从别人的言行中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营养;(4)质朴,也就是不娇柔做作,也不铺张浪费,言行一致,做事踏实。

“邮香”是指通过邮票获得大量的知识,同时养成对知识的渴望,对工作的仔细。

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每个国家发行邮票,无不尽选本国最优秀、最美好、最具代表性或纪念性的东西,经过精心设计,展现在邮票上。

涉及的内容更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应有尽有,使得方寸之间的小小邮票成为包罗万象的博物馆、容纳丰富知识的小百科。

集邮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寸小纸展示着博大精深的世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

集邮是一门综合的学问,一枚邮票,从图案的内容、意义和审美、到它的设计及历史背景、印刷过程以及制版技术等方面,无不体现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因此,通过集邮活动和集邮教育,可以让学生丰富知识,热爱祖国,同时通过集邮可以养成学生精益求精、小心仔细等行为品质。

“书香”前面已经有所阐述,这里“书香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从四个方面获得成长:

(1)让学生的知识获得增长;

(2)让学生的读书兴趣获得提升;(3)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4)让学生的气质发展变化,也就是让学生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花香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把学生置于优美的环境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环境的熏陶,不仅热爱自然,而且能够自觉地追求大自然的美,生成生态意识。

总起来说,四香教育就是综合运用心灵启迪、集邮实践、读书益智、环境陶冶的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形成以学校精神和气质为特征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四、学校理念系统

学校理念体系是在学校教育理念指导下所产生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教育理念是贯穿这一体系的核心。

【教育理念】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教育理念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所应该秉持的教育理论和观念,它是学校核心的精神支柱,需要与学校的特色保持一致,并指导学校的“一训三风”。

【意义阐释】

学校的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所学校最应该追问的问题。

对此,我校做出的解答就是“幸福”,教育必须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也就是让学生在幸福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幸福,从而为其一生的幸福成长奠基基础。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是内心持续的快乐,是流动而又持久的美好追求。

美国学者塞利格曼认为幸福的核心就在于积极情绪,并以此把幸福划分为三类:

与过去有关的幸福、与现在有关的幸福和与将来有关的幸福。

与将来有关的幸福包括乐观、希望、自信、信仰和信任;与过去有关的积极情绪包括满意、满足、尽职、骄傲和安详;与现在有关的积极情绪可以分成两类:

即时的快感和长久的欣慰。

密西根大学的芭芭拉·富力诸克森(BarbaraFredrickson)教授则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构理论,用来解释为什么积极情绪体验不仅能够反映个人的幸福,而且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许多消极情绪,比如焦虑、愤怒,使得个人的即时思维-行动范畴变窄,于是他们总是使用一种特定的自我防御的行为方式。

积极情绪正好相反,它们能拓展个人的即时思维-行动范畴。

这种思维-行动范畴的扩展提供了建设可持续的个人资源的机会,而这又反过来通过阐释积极或适应性的情绪-认知-行为螺旋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潜能。

幸福需要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

好人生观来自好教育,人的幸福观的形成更是以优质教育为依托。

优质教育不仅让学生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学会在创造的过程中追求幸福,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感知幸福。

同样,教育需要幸福。

教育家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理论中说过:

“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智慧型的文明事业,它应该也能够促进学生身体、认知、情感方面的发展,使他能更好地感受并创造幸福。

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获得幸福。

【校训】转知成智积善为福

校训是在理念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一生都应该铭记的训诫,因此校训一方面要含义深远,另一方面也要形象生动,容易记忆。

【意义阐释】

教育该如何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在我们看来,有两个至为重要的东西:

智慧和善良。

智慧可以让学生洞悉人生,洞悉社会,从而能够趋吉避凶,不断生成积极情绪,度过一个幸福的人生。

善良是人生幸福的底线,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才会在这个社会中获得和谐和信任,这样在这个人世间才有满足和幸福。

然而,在现在的教育中,我们过度地重视了知识,而没有重视智慧。

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事实上,智慧有着更加深刻的含义,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穿透种种迷幻,直接洞悉世界的真相,不被迷惑,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的真诚。

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人们最为注重的是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考了多高的成绩,然而人生的境界高低、优劣,人生事业的得失、成败,从根本上说主要不取决于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智慧的高低。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契说:

“意见是以我观之,知识是以物观之,智慧是以道观之”,智慧的层次要远远高于知识。

古今中外的杰出人才不但有渊博的知识,而且有卓越的智慧。

因此,要让学生有一个幸福高雅的人生,教育必须做到“转知成智”。

“转知成智”就是说把知识转化为、升华为智慧。

智慧是一种基于知识,现于才能,达于彻悟的高、远、深、广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境界。

这包括几个方面:

(1)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举一反三;

(2)把知识应用出来,能够解决现实问题;(3)勇于质疑,善于发现;(4)善于整合思考,从整合中发现新质。

“积善成福”语句出自《周易》第二卦:

坤卦。

全句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整句意思是说,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

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另外一个出处是《荀子·劝学》: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集合这两句话,就成了“积善成福”,也就是通过经常地发起善心、做出善行,从而能够获得人生的幸福。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有点迷信,但事实上,一个人行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对别人有帮助,内心中不愧疚,真正的幸福才能够产生。

只有常怀善心、常做善行的人,才有一个积极、乐观、祥和的心态,幸福也就自然降临了。

转知成智主要是从学习的角度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根基,而积善成福主要从德行的角度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根基。

学生一生只要谨记这样的话语,就会有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生。

【校风】责任为友力行为舟

校风是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师生应该具有的精神风貌,是一个学校师生自内而外体现出来的风度气质和行为规范。

【意义阐释】

在人生的旅程中,除了智慧善良之外,还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规范达成幸福之道,其中,责任和行动也是重要的因素。

从字面上理解,责任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从实践层面看,责任是一个系统。

著名责任文化研究专家唐渊在《责任决定一切》一书中认为,责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五个方面的内涵:

责任意识,即是“想干事”;责任能力,即是“能干事”;责任行为,即是“真干事”;责任制度,即是“可干事”;责任成果,即是“干成事”。

一个人一生要想幸福,必须负起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因为责任逃无可逃,只有履行了责任才能够安享成果、安详人生。

也就是说,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每一个南区人,都应该视责任为人生的良师益友,亲近责任,履行责任。

教育者负起教育的责任,做好每一项教育工作,学生的幸福从中升起;学生负起一个学习者的责任,认真地学习、思考,则教师的幸福感、家长的幸福感也会从中诞生。

如何负起责任?

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行动,行动是让我们的自我强大起来的最好力量。

通过行动,我们可以履行我们的责任,可以实践我们内心中的善良,可以把知识应用到现实实践之中,让智慧从中生长。

更重要的是,我们行动了,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们的人生也就没有了愧疚。

前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就是力行的典范,也是人生幸福的终极追求。

“责任为友,力行为舟”从内外两个方面规定了南区学校应该具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

在内而言,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具有责任意识,都愿意履行责任;在外而言,就是要通过努力行动,来履行责任,来为自己,也为他人的幸福服务。

【教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风是在核心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具有的教学品质和精神风格,和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又更加具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看做是对教育理念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上的具体化。

【意义阐释】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孔子的《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对于南区的教师而言,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要有幸福感,要能够以身为范。

然而教师的幸福在哪里?

孔老夫子这句话恰恰非常精辟地说出了教师的幸福所在。

学而不厌是教师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只有不断成长的教师才会发现人生的幸福所在;诲人不倦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快乐所在,只有诲人不倦的教师才会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教师的两个重要的职责:

自我成长和教书育人,都在这个教风中体现出来。

【学风】自主自律和谐共济

学风是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和精神风格。

【意义阐释】

当代脑科学的研究发现,个体要真正掌握一个新的知识,必须把这种知识融入到自己已有的意义系统中:

“事实上,学习是从混乱不清的信息中抽出意义模式的。

换句话说,是以你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

这一点对于脑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我们能够从我们独一无二的个人世界中得出模型或者隐喻之时,我们才能在认知上真正理解事物。

换句话说,只有在个体能够自主的时候,他/她才不至于被外界纷繁的信息所迷惑,才能够积极地汲取外界信息,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目标。

也就是说,学生必须能够自主,并在自主中自强,通过自我强大获得自信,才会发现自我的力量,最终获得人生的幸福之道。

然而,自主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自我膨胀,可以不顾及周围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秩序,要想很好地自主学生必须学会自律。

所谓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没有自律,必然就有他律,因此人生会更加不自由,幸福更无从谈起。

自主和自律必须相互辅助,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踏上幸福的生活之路。

自主和自律主要强调学生自我本身所应该具有的精神风貌,还需要关注自我和他人、自我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共济”就把这种关系进行了阐明:

要做一个幸福的个体,学生必须能够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通过和而不同的原则来构建人际间的和谐,然后相互帮助,一起处理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一起达成发展的目标。

只有在与他人和谐的情况下,个人的幸福才能够真正得到保障。

五、学校文化的推行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是全面提升学校物质、制度、组织、形象、精神建设的助推器,是使学校充满凝聚力、生命力、智慧力、创新力的内燃机,是涉及学校内涵发展、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

因此,学校文化的建设不能放在纸上、贴在墙上,而应该进入学校的方方面面,以文化来统领学校,以理念来提升学校,以实践来完善学校。

(一)提升学校的文化领导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曾经提出学校领导具有五种领导力:

技术领导力、人力领导力、教育领导力、象征领导力、文化领导力(Sergiovanni,1995)。

所谓技术领导力,就是通过一些“科学的”管理技术来管理学校,主要是通过奖惩和时间、空间的控制来达成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