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551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docx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docx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1.了解: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重点)

2.了解:

标志重捕法。

(难点)

3.了解:

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

种群的概念、特征、分布型及存活曲线

1.种群的概念

(1)种群的概念

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与物种的关系

①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只有同一种群内的个体才能互配繁殖。

②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2.种群的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概念:

单位时间内出生或死亡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作用:

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a.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增加。

b.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减少。

③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年龄结构

①概念:

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②图形表示——年龄金字塔

a.宽度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b.中线把每一个年龄组都分为左右两半,左边代表雄性,右边代表雌性。

③类型

④作用:

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

(3)性比率

①概念:

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②特点:

大多数物种的种群,其性比率基本保持1∶1,人类也一样。

(4)种群密度

①概念:

某个种群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②作用

a.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

b.检查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3.种群的分布型

(1)分布型:

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2)类型

类型

特点

实例

集群分布

相互吸引

人类在地球表面

均匀分布

相互排斥

动物的领域行为

随机分布

既不互相吸引

又不互相排斥

狼蛛在森林底层

4.种群的存活曲线

(1)概念:

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2)类型及特点

①类型

②特点

Ⅰ:

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是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死亡。

如人类。

Ⅱ:

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

如水螅、一些鸟类等。

Ⅲ:

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是活到一定年龄后死亡率变得很低且稳定。

如牡蛎、树蛙等。

(3)作用:

反映了各物种的死亡年龄分布状况,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特性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探讨

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类是一个种群吗?

提示:

不是,一个池塘里一般不会由一种鱼组成。

探讨

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

提示:

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比率和年龄结构,因为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比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探讨

年龄结构是稳定型的种群,其数量在近期一定保持稳定吗?

提示:

不一定,若近期气候恶劣、食物短缺、频发传染病等,种群数量会减少。

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

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如图,在种群各特征中,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结构。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比率。

2.年龄结构的表示方法

(1)模式图:

(2)统计图:

(3)曲线图:

(4)柱形图: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

24890030】

A.种群是一定时间内,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一片草原中的全部草本植物是一个种群

C.一个生态环境中具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构成一个种群

D.种群内的个体间能进行自由交配,产生后代

【解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从种群的概念中可以分析一个种群的构成必须有一定的时空限制并且是同一个物种的所有生物个体。

A项中“不同地域”不符合种群的构成要素;B项提到的草本植物不只是一个物种,因此构成的不止一个种群;C项中“动植物”不是同一物种,故不能称为“种群”。

D项是种群的一个正确判断方法,符合题意。

【答案】 D

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结构不影响种群密度

B.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

C.性比率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解析】 年龄结构会影响种群密度大小,A错误;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B错误;性比率的改变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C错误;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D正确。

【答案】 D

3.

如图是种群各特征之间关系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为出生率和迁入率,B为死亡率和迁出率

B.C为性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D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都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不仅具有种群密度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

【解析】 读图知D为年龄结构,而每种类型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由此判断C项叙述错误。

【答案】 C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1.原理

标记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与重捕个体数中标记数所占重捕数的比例相同。

2.过程

探讨

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什么?

提示:

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探讨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调查结果是偏高/偏低/不变?

为什么?

提示:

偏高。

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天敌捕食,则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调查的结果会偏高。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注意事项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不影响动物的寿命和行为。

(2)标志物不易脱落、不能过于醒目。

(3)调查期中,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迁入或迁出。

(4)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被重新捕获的概率相等。

(5)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1.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导学号:

24890031】

A.50只   B.42只

C.92只D.160只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即标志重捕法。

由题意可以得出:

N∶50=42∶13,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为(50×42)/13=161.5只。

【答案】 D

2.(2016·全国甲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 利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是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每个样方的面积,获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实际操作不可行,通常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

由于所有样方面积之和只是甲地面积的一部分,若用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则所得结果会低于实际种群密度,B项错误。

对照上面的总体分析,C项正确。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后,即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不应再乘以甲地面积,D项错误。

【答案】C 

1.下列各项中,能构成一个种群的是(  )

【导学号:

24890032】

A.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B.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

C.一个农场中的全部植物

D.一个湖泊中的全部动物

【解析】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群落,A错误;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属于一个种群,B正确;一个农场中的全部植物由许多植物种群组成,C错误;一个湖泊中的全部动物由多个动物种群组成,D错误。

【答案】 B

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该种群开始个体总数为100,一年内新出生个体数为20,因此该种群的年出生率=20/100×100%=20%,故A项错误。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参与生殖的个体数越多,出生率就越高,故B项正确。

若推迟性成熟期,则会降低出生率,故C项错误。

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体现了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差值大小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由于不知死亡率的大小,三种类型种群的出生率大小无法比较,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6·浙江高考)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蝉的若虫要在地下生活多年,而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且蝉在产卵后死亡,没有生殖后期。

因此蝉在夏季时,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

【答案】 A

4.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逐年观察。

如图所示为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并根据曲线提出了保护措施。

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Ⅰ为0~1岁时期,种群Ⅱ为6~7岁时期

B.种群Ⅰ为1岁以后的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的各年龄期

C.种群Ⅰ和种群Ⅱ都应为7~10岁时期

D.种群Ⅰ和种群Ⅱ都应为1~10岁的全部时期

【解析】 由图像可以看出,种群Ⅰ在0~1岁期间,死亡率非常高;种群Ⅱ在6~7岁期间,死亡率非常高。

要提高两个种群的存活率就需要在两个种群死亡率较高的时期加以保护。

【答案】 A

5.“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

【解析】 第

(1)问比较简单。

(2)问要注意单位是“只/hm2”,而题目调查样方的总面积是2hm2,故按公式计算后还要除以2。

因题目交代田鼠重捕时更难捕捉,即题中重捕的m值偏小,因此按公式计算下来的数值则偏大(m作分母)。

第(3)问依据表中数据计算(14+18)/(18+18)可得。

第(4)问因

(2)中计算得田鼠种群密度为144只/hm2,而1hm2=10000m2,则每100m2有1.44只田鼠,故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3.6∶1.44=2.5∶1。

【答案】 

(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4)2.5∶1

课堂小结:

网络构建

核心回扣

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包括: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密度、种群分布型、种群的存活曲线。

3.标志重捕法:

种群总个体数(N)=

4.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预示种群密度未来动态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