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场地设计知识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525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注场地设计知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注场地设计知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注场地设计知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注场地设计知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注场地设计知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注场地设计知识1.docx

《一注场地设计知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注场地设计知识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注场地设计知识1.docx

一注场地设计知识1

第一章场地设计概述

一,场地设计概念:

场地的概念:

指基地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建筑物、广场、停车场、绿地等都是场地的构成要素。

场地设计概念:

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满足基地现状条件和法规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二,工作目的:

组织各要素有机结合到基地条件中去,使基地的利用都能达到最佳状态,充分发挥土地效益。

三,场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按设计过程分:

1、前期准备

2、设计工作

3、回访总结

1、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a、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

设计标准、规模、建设条件、用地选择、规划要求、投资数、进度安排

b、拟定调查提纲:

现场调查提纲、同类已建成项目调查提纲

c、实施调查

d、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调查结果的总结研究

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

1、场地范围、界限及城市规划部门的有关规定

2、场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及对场地的影响和要求

3、场地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

4、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小气候变化情况等

5、场地内外的交通运输条件

6、场地现有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古迹及其他地表状况

7、地方建筑材料、距离及施工技术力量等

8、场地的动力、公用设施等条件

9、场地的人防、消防等要求

2、设计工作阶段

a,初步设计

区域位置图,可用比例:

1/2000、1/5000、1/10000,1/25000

总平面布置图,可用比例:

1/500、1/1000,1/2000

竖向设计图,可用比例:

1/500、1/1000,1/2000

设计说明

b,施工图设计

在初步批准后,进一步落实设计意图和技术细节

总平面布置图,常用比例:

1/500

竖向设计图,常用比例:

1/500

管线布置图,常用比例:

1/500、1/1000

道路设计图:

坡度、坐标、标高、转弯半径

土方平衡图

绿化布置图

详图

设计说明

3、回访总结阶段

a,完善工程设计的后期服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b,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章:

场地设计条件

第一节,场地地理特征

场地的地理特征,又称场地的自然特征或自然条件,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等六要素构成。

场地自然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在:

地貌、水文、气候、地质四方面,了解它们与场地建设的制约关系,因地制宜地利用有利自然条件,回避不利因素,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完善的场地设计。

一、地形地貌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场地的功能布局、道路走向和线型、各种工程的建设、以及建筑的自然布局和形态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从自然地理来划分地形类型:

平原:

0o--6o之间

丘陵:

6o--15o之间

山地:

15o以上

从小地区范围进一步划分:

山谷、山坡、冲沟、盆地、谷道、河漫滩、阶地等

对地形的了解,主要通过两大渠道:

1,地形图

2,现场踏勘

1,地形图:

一般是按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面上的地貌(平原、丘陵、山地),地物(建筑物、道路等)通过测量绘制而成。

又称现状图、现状测绘图。

A,比例尺:

地形图上的任意一段的长度与其代表的地面上的相应实际水平距离之比。

地形图上常用的比例为1:

500和1:

1000

图示比例尺:

为防止图纸伸缩和缩放引起的误差而采用的比例符号。

一般,正常人在图上能分辨的最小尺度为0.1mm,在地形图上0.1mm代表的实际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比例尺越大,比例精度越高。

比例尺

1:

500

1:

1000

1:

2000

1:

5000

比例精度(m)

0.05

0.1

0.2

0.5

B,地物符号:

指地表上自然形成或人工建筑的各种固定性物体,如房屋、道路、河流、森林、湖泊等。

可分:

比例符号,按实物的实际比例绘制的符号,明确表示其类别、形状、大小、位置,如建筑、河流、运动场、湖泊等。

非比例符号,一般用于无法按比例绘制的地物,如烟囱、水塔、亭、窑等。

半比例符号,长度按比例,宽度不按比例,如电线、管道、栏杆。

注记符号,用文字、数字等方式对地物、地貌加以说明。

C,地貌符号:

主要以等高线方式表达地貌

等高线:

将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在地形图上按比例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

计曲线---加粗等高线

间曲线---半距等高线

助曲线---1/4等距的等高线

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等的,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平距。

地形图上的等高距:

地面倾角

1:

500

1:

1000

1:

2000

1:

5000

0o--6o

0.5m

0.5m

1m

2m

6o--15o

0.5m

1m

1m

2m

15o以上

1m

1m

2m

5m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等高线的特征

等高性---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

闭合性---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

非交性---除在悬崖和绝壁处外,等高线不能相交和重叠。

密陡稀缓性----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越平。

凸脊凹谷性----向低一侧突出表示山脊,向高一侧突出表示山谷

正交性---山脊、山谷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对称性---高程相等的等高线在山脊线、山谷线的两侧以相同的数目对称出现。

D,高程与坐标: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基准为青岛验潮站1953---1977年观察记录黄海海面的高低变化的平均值。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

当测量区域较小(r<10Km)时,大地水准面近似为平面,规定南北方向为纵轴(x轴),东西向为横轴(y轴),并选择测区西南角为原点。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按高斯投影方法,从零子午线起,按6度经线自西向东把地球椭圆球面沿子午线划成60个投影带,称为六度带。

规定x轴从赤道起沿子午线向北为正,y轴以六度带中央子午线与赤道交点西移500Km为原点,向东为正。

我国确定陕西省泾县永乐镇某点为大地原点进行大地定位,建立起全国统一坐标系,即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城市坐标一般用方格独立坐标网绘地图,场地地图多以城市地域坐标网控制。

2、地形图的应用

a,地形图的识读

----测量时间,单位,比例尺,平面坐标,高程系统,基本等高距,图名,图号,及其与相邻图幅的拼接关系等。

----识读地物分布,如城镇、河流、道路、建筑物等,然后了解地貌与植被分布

----建立空间立体形态

(注意:

地形图上的地表形态并非一成不变,实际应用时应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补测)

b,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求出图上某点坐标

----求出图上某点高程

-----确定图形面积:

●透明方格纸法

●平行线法

●几何计算法:

将边线为折线的图形分解为若干简单几何形。

C,地形图在场地设计中的基本应用

----按一定方向绘制剖断面

----按规定坡度选定线路

----按限制坡度选用用地范围

地形对场地设计的影响

a,场地的功能布局、平面布置和空间形态

b,地形是场地设计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

场地高程,用地各部位之间的高差,是确定制高点、地面排水处理、洪水防范等方面的主要设计依据。

C,地面坡度对场地设计与建筑的多方面影响

平原地区,地面坡度不宜过小,以利于排水,减少排水管道的工作量;丘陵、山地,过陡的地形也易引起水土冲刷,对道路、管道的平面选线、纵坡确定及土石方量也影响显著。

建设项目与设施的适宜坡度:

工业:

0.5%---2%

居住:

0.3%---10%

城市主道:

0.3%---6%

城市次道:

0。

3%---8%

铁路站台:

0%---0。

25%

对外主要公路:

0。

4---3%

机场用地:

0。

5---1%

停车场:

0。

3-2%

d.地形条件影响场地的气候

山脉、河谷---改变主导风向

向阳坡地有利于日照和通风

二、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场地设计的影响存在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设计中应因势利导,选择合理的布局方式。

影响场地设计的气象要素主要有:

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降水等

1、太阳辐射---日照

日照强度和日照时间在不同纬度、地区、季节存在差距,分析研究太阳的运行规律和辐射强度是确定建筑的日照间距、标准、朝向以及遮阳设施、各项工程热工设计的重要依据

a,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高度角Sinh=cosφ·cosθ·cost+sinφ·sinθ

方位角sinA=cosθ·cost/cosh

φ当地纬度

θ太阳赤纬值,即地球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θ值:

夏至日为23°27’,冬至日为-23°27’,春分、秋分为0°)

t当地时角:

t=360°/24h正午:

t=0°

b,日照标准—即冬季每日一定时间日照的要求

旧城改造---大寒日1h

托儿所,幼儿园、老年和残疾人专用住宅、医院、疗养院----冬至日不少于2-3h。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建筑气象区划

Ⅰ、Ⅱ、Ⅲ、Ⅵ气候区

Ⅳ气候区

Ⅴ、Ⅵ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日照标准日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

≥2

≥3

≥1

有效日照时间带

8~16

9~15

计算起点

底层窗台面

日照间距:

D=H-H1/tanh

间距系数:

D/H------一般由当地规划部门提供

2,风象---防风,通风,工程抗风设计

a,风玫瑰图

风以风向、风速两个指标来衡量的

风向:

一般分成8个或16、32个方位

累计一年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求出各个风向上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值,即为各方向的风向频率。

其中线段最长的方向风概率最大,称为主导风向、盛行风向

风速:

在风玫瑰图中的示意,以米/秒计量

b、污染系数

工厂、锅炉等设施排烟,有害气体,形成大气污染,其有害物质扩散主要受风速和频率影响,并与排放的高度、大气稳定压有关。

从水平性质上看,下风部位受污染程度与该方向的风频大小成正比,与风速成反比: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为避免污染源对其他设施的危害,应将污染源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C,风象对场地建筑与道路布置的影响

北方地区---主要考虑冬季防风保暖,道路走向、绿地分布、建筑布置应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

南方地区----夏季主导风向的利用---自然通风

3,气温

主要取决于纬度的变化,一般纬度每增加一度,气温平均降低1.5度左右。

此外,所处海拔位置及海拔高度也是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

气温对场地设计的影响

a,气温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并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惯,对场地内部功能的组织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用场地布局呈现鲜明的特色。

b,对建筑提出不同要求:

建筑本身的技术要求、设备配置及建筑布局、朝向、组合方式、空间形态

c,影响场地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及相应工艺与技术的适应性和经济性等问题。

4,降水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多雨,并时有暴雨,沿海多台风

主要指标:

平均年总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暴雨强度、及最大历时

降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地表径流和引起地面积水,影响城市防洪、排水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场地竖向设计,给排水设计、道路布局、防洪设计,均应根据当地降水规律和特点,妥善解决好排水、防洪等问题。

5,除以上四大要素,还有气压、雷击、积雪、雾、局部风系、逆温现象等小气候特征。

三、水文与水文地质

1,水文条件:

即江、河、湖、海、水库等地表水系的状况。

在场地选择与布局时,需首先调查附近江、河、湖泊的洪水位,洪水频率、洪水淹没范围等。

按一般要求,宜选择洪水频率为1-2%(即百年或50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上0.5-1米的地段。

2,水文地质条件

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水温及动态等条件,其中与场地设计最直接相关的是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过高时,会严重影响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

任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

地下水质状况也会影响到场地的建设,如地下水中氯离子和硫酸离子含量过高,将会对硅酸盐水泥产生长期的侵蚀作用,甚至会影响到建筑基础的耐久性和稳固性。

四、工程地质

表现在:

地质稳定性、各项建筑物地基承载力,有关工程设施的经济性

a)地表组成物质

土、砂、石等组成---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层数、高度、施工的难宜

地表物质组成的荷载能力,以KN/M2为单位。

碎石:

400-700

黏土:

250-500

细沙:

160-220

沿海淤泥:

40-100

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一般一层建筑:

60-100

二、三层建筑:

100-120

四、五层建筑:

120

道路与市政建设用地:

50

2,常见不良现象

a,冲沟

b,滑坡与崩塌

c,断层

d,岩溶

e,地震

地震地区地面建筑与设施所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烈度,共分十二个等级。

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情况下场地可能遭遇的最高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在7度以下,一般可不必采取防震措施

7-9度,采取相应防震措施

9度以上,不宜建设。

第二节、场地的建设条件

着重于各种对场地建设与使用可能造成影响的人为因素或设施。

三个层次

①场地与区域的关系:

区位、同类设施分布,交通设施、基础设施条件、环境

②场地与周围环境:

周围土地使用状况、道路分布、公共服务设施、管线

③场地内部建设及现状:

现存建筑物及可利用价值、绿化分布、场地平整情况、景观特征

1.建设现状条件

A.现状建筑物、构筑物情况

①场地现状布局结构的分析

主要体现在其各功能部分的组合与构成关系

决定着其结构体系的延续发展或重新构建的可能性

②场地内现有建筑的分析

分析各种利用的可能性、经济性

注意其他朝向、形态、组合方式等特征及其与墙地内其他要素的关系,以便在设计中予以合理的继承和发展

③场地设施条件的分析

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设施→改造利用的潜力

④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人口密度、产业结构

B.现状绿化与植被

现状绿化的取舍分析

考虑:

老幼树株的更替,不同季节的景观变化,生长速度的快慢,空间层次的划分

C.周围建筑与空间

→场地使用的重要背景

1相邻建筑的尺度与分布,对场地日照、通风、防寒等影响

2相邻用地面对场地空间界定的形式:

开放、封闭

3场地附近的公共设施分布

道路网、交通量、公共开放空间→确定场地出入口、内外交通的衔接方式

D.环境保护状况

1环境生态状况:

绿地面积是否充足,以及由此引起的大气、土壤、水等方面的生态平衡

2环境公害:

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噪音

E.历史沿革与文物古迹

不仅要保护文物本身,更要保持其周围的空间环境与历史风貌。

2.工程准备条件

A.现状房屋的拆迁

考虑拆迁安置拆迁化,工程地质条件的改变

B.场地平整

经济问题

生态问题:

植被的破坏,形成陡崖,回填土沉降

合理确定,填挖工程方案,以期保持填方挖方的就地平衡

C.不良自然条件的改造

防洪工程,改良土壤,降低地下水位,制止侵蚀冲沟的发育,防止滑坡

3.基础设施条件

投资比重较大: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产业分布、区域交通

市政设施→三通一平(七通一平)

相关站(所)

第三节:

场地的公共限制

一、城市规划的要求

1主要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的发展和布局结构的控制

2主要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土地使用和建筑布局等各项细则规定,包括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容积率、密度、绿化率、高度、后退红线距离等指标的控制,对交通入口的方位、高程规定。

A,用地性质的控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规划区域内各个地块的用地性质有明确的界定,决定了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

场地选择时应选择符合项目要求的用地,使开发项目的性质与规划的用地性质一致。

B,用地范围的控制

用地红线:

限定可开发的用地范围。

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的用地规划控制线。

建筑控制线:

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蓝线:

限定河流用地

绿线:

限定城市公共绿地

用地面积:

红线内的基地总面积

C,用地强度的控制

主要通过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等指标来实现

容积率:

所有建筑物的地面以上建筑面积之和/总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

所有建筑的基底面积之和/总用地面积

显示的是场地中建筑物占地面积与其他内容占地面积间的比例关系,表明了用地的分配方式。

建筑系数及场地利用系数

人口毛密度:

居住总人数/居住区用地总面积

人口净密度:

居住总人数/住宅用地总面积

D,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

地面到屋面面层的高度

平均层数:

总建筑面积/建筑基地面积之和=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层数:

地面以上主体部分的层数。

E,绿化控制:

绿地率:

各类绿地面积之和/总用地面积

绿化覆盖率:

基地内所有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占地面积的总和(一般不包括屋顶绿化)。

除上述指标,规划中对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建筑形式等都有所要求。

二、相关规范的要求

相对于城市规划侧重于对基地利用方式和场地总体形态的控制,规范侧重于对具体的功能和技术问题的要求。

场地知识有关规范的考点: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5,场地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术语

4,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3厂房的防火间距

4.3库房的防火间距

5.3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6消防车道和进厂房的铁路线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防火设计规范》

《总图制图标准》重点:

图例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全文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全文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重点:

3,道路横断面设计

4,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11,广场和停车场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重点:

7,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

各类型建筑设计规范:

有关基地和总平面的部分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