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安全设计专篇第三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512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7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安全设计专篇第三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项目安全设计专篇第三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项目安全设计专篇第三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项目安全设计专篇第三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项目安全设计专篇第三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安全设计专篇第三版.docx

《项目安全设计专篇第三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安全设计专篇第三版.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安全设计专篇第三版.docx

项目安全设计专篇第三版

第一章概况

 

一、设计依据及原则

1、本设计考虑周边环境、工艺设备选用、事故应急处理、管理等多方面,执行和落实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事故预防,生产操作稳定有效。

2、****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万吨尿素10万吨碳铵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说明。

3、****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万吨尿素10万吨碳铵安全预评价报告。

4、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二、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

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2005年12月2日);

8、《合成氨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

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0、《安全评价通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

11、《安全预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77号);

12、《贵州省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三、采用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

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2801-91;

3、《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4、《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

5、《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87-84;

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

7、《有毒作业分级》C-B12331-90;

8、《噪声作业分级》CD80-1995;

9、《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4-83;

10、《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守则》GB4064-84;

11、《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

12、《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试行)》GBJ65-83;

13、《化工企业带电接地设计技术规范》HGJ28-90

14、《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89;

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001);

1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

1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1990(97版);

1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19、《化工企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程》HGJ21-89;

20、《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2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22、《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l2265-90;

23、《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TJ33-789;

2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434;

25、《安全色》GB2893-2001;

26、《安全标志》GB2894-1996;

2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程》HGJ21-89;

2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

2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65-83;

30、《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l5603-1995;

31、《重大危险源辨识》G818218-2000;

3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l6483-2000;

33、《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的分类及标准》GBl3690-92;

34、《危险货物品名表》GBl2268-90;

35、《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l90-90;

36、《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l5258-1999;

3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21-2002;

38、《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CB/T4064;

39、《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

4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

41、《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1;

42、《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

4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

44、《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4053.4;

四、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1、2004年12月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宜化集团”)通过国企改制收购原贵州兴义化工总厂,成立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宜化集团是全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是湖北省85家重点企业和9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也是宜昌市委、市政府扶优壮强首家企业。

宜化集团前身宜昌地区化工厂是全国小化肥行业最后一批诞生的小合成氨厂,1978年建厂,1981年投产时总资产仅1359万元,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宜化已发展成总资产150亿元、销售收入105亿、利税10亿的大型企业集团,控股一家上市公司、拥有四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其余十余家子公司。

宜化已通过ISO9001、ISO14001、OSHMS18001质量、环境、安全三体系认证和省级现代企业制度评审,建立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

公司产品涵盖化肥、化工、热电、矿山开发4大领域30多个品种,具备年产200万吨合成氨、300万吨尿素(其中大颗粒尿素30万吨)、40万吨碳铵、6.5万吨季戊四醇、12万吨离子膜烧碱、12万吨聚氯乙烯、200万吨磷铵、10万千瓦热电为主导产品的生产能力。

是全球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合成氨、尿素、磷酸一铵生产企业。

宜化集团公司曾先后获得全国化工行业最高奖“金球奖”、湖北省优秀企业“金鹤奖”、“五一”劳动奖章、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最佳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宜化集团“三改一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中央、湖北省、宜昌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兴化”)始建于一九六八年,一九七二年建成投产。

一期规模为0.3万吨合成氨/年、1.2万吨碳铵/年;一九八八年二期扩建至1.5万吨合成氨/年,6万吨碳铵/年;一九九二年纳入国家第二批小氮肥专项改扩项目,配套上马一套4万吨/年尿素装置,生产工艺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该装置于一九九六年建成投产,形成年产合成氨3万吨、尿素4万吨、碳铵3万吨生产能力;一九九八年以来,经过不断的填平补齐技术改造,目前已形成年产合成氨9万吨、尿素13万吨。

为了充分利用贵州兴义丰富的煤炭和电力资源,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结合湖北宜化在煤化工方面的成熟技术和“2030”工程的成功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贵州兴化决定对现有合成氨、尿素生产装置进行节能改造扩建,降低消耗,节约能源。

公司现有职工831人,其中生产工人680人,技术人员85人,销售人员10人,管理人员56人。

本项目依托贵州兴化建设,可为本氨醇、尿素节能改造项目的建设创造及其有利的条件。

2、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名称、企业性质及法人

项目名称:

20万吨/年尿素节能技改工程

主办单位:

****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性质:

有限责任制

企业法人:

邮编:

561007

电话:

(0853)3712047

传真:

(0853)3712047

3、厂址条件

(1)地理位置

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贵州省兴义市马岭镇南端,地理位置为东经104°54′、北纬25°06′,海拔高度在975~988米之间,紧靠324线,离马岭镇0.8公里,距兴义市12公里,距顶效火车站8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2)地质条件

厂区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因褶曲,断层和浸蚀影响,地形崎岖起伏较大,且河谷深,取水源比较丰富。

厂区地质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地质资料,厂区海拔高度约1111~1114米,地形较平坦,工厂区处于黄草坝岩溶地向马岭峡谷过渡的谷地缘地带。

为溶蚀低山、孤丘-坳沟地貌类型。

植被以草坡、果林为主,场区内地层组合由上而下依次为:

a.表土和杂填土层:

成份较复杂,由耕作土、回填土等组成,结构松散,建筑性能差。

表土层厚度0.2-0.8米。

b.红粘土:

为残坡积成因,棕红色、黄褐色粘土。

粘土层厚度0.2~2.7米。

c.基岩:

场区为三迭系中统关岭组碳酸盐岩地层。

中厚至厚层白云岩,场区粘土层下覆基岩顶面0.2-0.8m的强风化层,结构松散易碎散,强度低,不宜作地基持力层。

对建筑物基础无侵蚀作用,中风化白云岩具良好的建筑性能。

综合上述拟建场地,岩溶不甚发育,地下水溶隙、溶洞规模小,多被粘土填充,当基岩作地基持力层时,可不考虑溶隙、溶洞对地基的影响。

场区内出露泉水四个,地下水类型为裂隙水,孔隙-风化裂隙水,对建筑物基础无侵蚀作用,但对基坑开挖有影响,施工时应安排排水设施。

场地内的红粘土和基岩是建构筑物良好的天然地基。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厂区地震烈度为VI度。

(3)厂区气象条件

根据黔西南州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马岭镇位于兴义市东北部,海拔975米,该地四季气温差异不明显。

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马岭镇的有关气象参数如下:

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水量1385.44mm;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7米/秒,全年风频率13%,年平均相对湿度81%。

(4)供水条件

木浪河水库的水沟经过公司界区边,周围还有马岭河、纳省河等。

工厂的生产用水常年由纳省河引出的农灌渠经倒虹吸自流供应生产,枯水期直接从马岭河提水生产。

(5)供电

靠纳省河厂南2公里国家建有省级220kV变电站。

西边1.5公里建有110kv省级三帽山变电站,工厂生产用电主要由三帽山直接回路供电。

本项目拟在原厂区内建设,总图按扩建后年产氨醇27万吨,30万吨尿素装置布置,并保证一定的预留和充足的绿化面积,保证各设备和建筑的安全间距。

拟建厂址紧邻现有生产区,可以充分利用老厂的公用设施,交通运输方便,供电、供水、供热、原料供应均有保证,因此该厂址方案是基本合理的、可行的。

五、建设项目概况

1、本项目属节能改造项目,通过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老系统进行改造,降低产品的单位综合能耗、减少生产中“三废”的产生量,并对当前的环境现状进行综合治理,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为了扩大生产能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公用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为了使此次节能改造达到设计要求,在方案选择上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结合老厂的技术、设备及场地因素及兴义煤含硫高等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技术改造,达到增产和节能降耗的目的;

2)采用成熟的清洁生产、低耗能生产工艺或设备;

3)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提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4)提高生产系统自动化,减少员工劳动强度;

5)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环境治理的经费投入;改造完后要实现“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的目标。

2、技术方案工艺流程

本项目采用的工艺和设备全部为成熟技术,并已经在湖北宜化或国内同类企业成功使用。

合成氨装置中煤制气采用YH粉煤成型连续气化技术,经煤气鼓风、静电除焦、常压栲胶脱硫后,进入氢氮气压缩机一段,经一、二段升压到0.8MPa,送中低低变换及变脱系统后,经压缩机三、四段升压到2.7MPa进PC脱碳,脱碳气经压缩机五、六段升压到12.5MPa送联醇系统除去CO杂质气体,然后送入精炼工段,精炼脱除微量CO等杂质后送压缩机七段升压至31.4MPa送入氨合成系统。

氨合成弛放气送氨回收系统,用吸收、精馏法回收其中的氨,然后采用膜回收技术回收氢气,尾气作为燃料气送吹风气余热回收工段生产蒸汽。

尿素装置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与氨汽提法结合的高效组合法,造粒塔造粒工艺。

最新的高效组合法,即:

水溶液循环和氨汽提法结合,采用亚高压的汽提技术,在相对低的温度下分解合成熔融物中的甲氨及过剩氨,从而获得高的汽提率,并副产蒸汽。

尿素废液采用水解汽提和徐州水处理研究所的“处理回用,水质平衡”技术进行处理,回收其中的氨和尿素,处理后的解吸液用做锅炉补水。

排放尾气采用湿式洗涤回收,吸收液返回系统回收尿素,从而可保证尾气达标排放,改善环境。

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蒸汽

蒸汽

变换

脱硫

制气

CO2

合成

精炼

精脱硫

脱碳

空气

NH3

CO2

尿素

合成塔

液氨

二氧化碳

压缩

尿素产品

尿素

造粒塔

3、煤气化

3.1节能改造技术方案

造气现有煤气炉16台,均采用固定床间歇气化技术,炉子小,生产能力低;人工间歇操作,存在废气放空,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本次煤气化工段的节能改造,一方面采用石灰碳化煤球成型、自动加焦、连续气化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进行原料路线调整,节约优质块煤资源,实现连续自动化操作,节约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对生产中产生的废气采用“三气”锅炉回收利用、造气炉渣用于热电联产锅炉掺烧、造气循环水封闭循环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以节约优质块煤32万吨、多回收硫磺2309吨、减少废水排放56万吨。

3.2工艺流程简述

石灰熟化后和原料粉煤一起经搅拌、粉碎、进行成型、送入碳化罐用脱碳气中的CO2碳化、烘干等工序后,通过自动加焦系统在DCS系统控制下,进入煤气化炉进行连续生产。

用空气和蒸汽作气化剂,生产的半水煤气经除尘、显热回收和洗涤后进入气柜;吹风气进三气锅炉燃烧,生产蒸汽送供造气使用,烟气经水膜除尘和脱硫后放空。

3.3主要设备选择

1)型煤生产线

a.石灰熟化库:

增加3个熟化库;

b.粉碎机:

增加4台粉碎机,,配套增加120个常压罐;

c.型煤机:

增加型型煤机4台;

d.;

e.粉煤、型煤输送线:

增加皮带式粉煤、型煤输送线8条。

2)煤气气化炉

根据湖北宜化采用的YHφ3300mm煤气气化炉使用状况,该型号煤气化炉操作平稳、消耗较低,产气量高、单台炉日产合成氨为4吨,因此本项目采用15台该型气化炉。

3)空气鼓风机

D600造气炉鼓风机具有九十年代的国际水平,它可配用于煤气发生炉上,使用该机具有压力高、流量大、耗电省、噪音小的特点。

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效率远高于其它类型造气炉鼓风机,该风机的推广使用具有较大的技术经济效益。

本设计增加D600造气炉鼓风机4台,3开1备。

3)三气锅炉

三气锅炉是对造气吹风气、脱碳闪蒸气和合成甲烷气进行余热回收、产生过热蒸汽的设备。

三气锅炉系统中的两个关键设备为燃烧炉和废热锅炉。

燃烧炉采用立式中燃式、内置式高温喷头燃烧炉;废热锅炉采用水管,现场组装式锅炉。

本套三气余热回收系统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热回收效率高、水容量大、造型美观、运行操作简便、工作安全可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适用广、寿命长等特点,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根据系统造气吹风气、脱碳闪蒸气和合成甲烷气的气量,选用产汽能力为30t/h的三气锅炉一套及配套3000kW热电机组一台。

4、静电除焦

4.1节能改造技术方案

现有系统有一台静电除焦,且为干式,基本无除尘、除焦效果。

气柜为1台V=10000m3和1台V=2500m3。

为保证生产的长周期运行,本次节能改造拆除原静电除焦,在气柜出口增加湿式静电除焦。

4.2工艺流程简述

从造气工序洗气塔来的半水煤气,经半水煤气柜进口水封,进入半水煤气柜,半水煤气在气柜中充分混合、稳压后,经半水煤气柜出口水封去静电除焦装置;半水煤气在电除尘器中除去残余粉尘微粒及焦油,再进入罗茨煤气鼓风机升压到50kPa后送至脱硫工段。

4.3主要设备选择

1)气柜

利用原三塔螺旋升起式湿式气柜,起用2500m3气柜。

2)静电除尘器

实际处理气量V=[89200×31.67×(3300+150)×(273+40)]/[101325×273]=105485m3/h

电除尘器台数:

105485/25000=4.22

选用5台,4开1备。

五台25000m3

3)煤气鼓风机

现有煤气鼓风机为3台310m3/min,1台158m3/min,1台463m3/min和1台340m3/min罗茨鼓风机。

本设计选用463m3/min煤气鼓风机5台,4开1备,进口压力:

0.0025MPa,出口压力0.05MPa。

5、半水煤气脱硫

5.1节能改造技术方案

半水煤气脱硫现有脱硫塔2台,1台ф3400,1台ф1800,生产能力达11万tNH3/a,不能满足本次技术改造的要求。

根据贵州原料煤硫含量高的特点,本次节能改造采用了先进的脱硫和硫磺回收技术,不仅能脱除半水煤气中3-4.5g/Nm3的H2S,而且还能使硫磺回收率达到98%。

同时,对现有脱硫循环水系统进行改造,提高循环水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吨氨醇废水的产生,产生少量的废水约12.5m3/h送污水处理站处理。

此次改造完成后,可回收硫磺10.97t/d,减少吨氨醇含硫废水排放约0.146m3。

本次技改半水煤气脱硫能力需要增加。

目前国内脱硫方法较多,但脱高硫均采用湿式氧化法,该工艺适用于不同的催化剂。

催化剂有:

栲胶、氨水、888、PDS、ADA、MSQ、KCA等。

栲胶脱硫剂具有成熟、可靠、脱硫效率高、活性稳定、价廉易得、无毒、无腐蚀、不堵塔等优点。

本项目推荐栲胶脱硫剂,该工艺及设备与以上的氨水、888、PDS、ADA、MSQ、KCA基本一致。

为节约用地,脱硫设备为三段脱硫。

脱硫液再生采用自吸空气氧化再生,该法具有氧化性强、能耗低、再生效果好、操作方便等特点。

硫磺回收采用重力沉降法加热分层熔融制取硫磺,既节省投资又减少系统的繁杂操作和维护。

5.2工艺流程简述

由静电除焦来的半水煤气(50kPa)依次进入脱硫塔,与栲胶脱硫贫液逆流接触脱除H2S,系统出来的半水煤气中H2S含量≤80mg/Nm3,送至压缩工段。

吸收硫化氢后的脱硫富液从脱硫塔底部出来进入富液槽,由泵送至再生槽喷射器,经喷射器自吸空气进入再生槽内氧化再生,浮选出来的硫泡沫自流入硫泡沫中间槽,由硫泡沫泵送至硫泡沫贮槽,在硫泡沫贮槽内经热力沉降自流入熔硫釜,加热熔融后制得副产品硫磺。

从再生槽分离出来的贫液自流入贫液槽,由脱硫泵将贫液送至脱硫塔循环使用。

5.3主要设备选择

1)脱硫塔

现有2台脱硫塔,规格分别为1台ф3400,1台ф1800。

不能满足技改要求,核算如下:

根据技改后增加的氨醇产量18.75t/h,增加的半水煤气气量:

V=61875m3/h

根据计算,液泛速度Wo=1.21m/s,取操作气速W=0.65Wo=0.6×1.21=0.726m/s

塔径D=[4V/(π×Wo×3600)]1/2=[4×61875/(3.14×0.726×3600)]1/2=5.49m

考虑到2030工程中ф5800脱硫塔具有成功的经验,优先考虑1台ф5800脱硫塔的方案。

参考方案为:

选用2套ф4000脱硫塔,配两套独立的再生系统。

2)喷射再生槽

喷射再生槽是利用喷射器使脱硫溶液在压力的作用下以高速通过喷嘴形成射流,产生局部负压吸入空气。

两相流体被高速分散而处于高度涡流状态,空气呈气泡状态分散于液体中,从而使脱硫溶液的吸氧速度大为增加,传质过程大为强化,使溶液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再生过程。

溶液再生槽设计按照溶液的停留时间和再生空气要求决定的。

设备核算如下:

脱硫前H2S含量按4g/Nm3;

脱硫后H2S含量按0.08g/Nm3考虑;

小时增加氨醇产量为18.75吨;

硫容取0.25g/L;

溶液循环量为:

G=(4-0.08)×3300×18.75×32/34÷250=913m3/h

如采用1个喷射再生槽。

按照10分钟停留时间,设备有效容积470m3。

吹风强度Ai取120m3/(m2·h);

喷射再生槽直径D=[913×2.4/(0.785Ai)]1/2=[913×2.4/(0.785×100)]1/2=5.28m。

根据2030工程中脱硫系统的运行情况,选用相同型号的ф8600的再生槽1台。

6、压缩

6.1节能改造技术方案

目前在大型合成氨的生产中,主要有离心式和往复式两大类氢氮压缩机。

离心式压缩机:

该种压缩机具有通气量大而持续,运转平稳;机组外形尺寸小,总量轻,地面积小;设备易损件少,使用期限长,维修工作量少;由于转速很高可用汽轮机直接带动,省去了蒸汽发电,再用电机驱动这一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同时不会有电机带动时的防暴要求,比较安全;机体内不需润滑,气体不会被润滑油污染;实现自动控制较容易等优点。

其缺点是该机对煤气中含尘量要求较严,气体中的灰尘、焦油及杂质必须预先除净,这对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厂比较困难,投资较高。

往复式压缩机:

该机对煤气中含尘量要求,对焦油及杂质气中含尘量的要求没有离心式压缩机的要求那样严格,适用于以白煤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厂。

全国现有多家往复式压缩机生产的大型企业,设计制造技术成熟,备品备件方便;单机生产能力大,投资较省。

但往复式压缩机的占地面积比离心式压缩机的占地面积大。

结合该项目采用煤制气生产合成氨的工艺特点,经比较,本项目选用往复式压缩机比离心式压缩机更为适合。

6.2工艺流程简述

由脱硫工段来的混合半水煤气温度35℃,压力0.03MPa经气水分离器进入一级压缩,气体经加压后进入一级冷却分离器,冷却分离后进入二级压缩,然后经二级冷却分离后温度为40℃,压力0.8MPa,至变换工段、变脱工段,进入三级气水分离器,然后进入三、四级压缩,冷却分离后温度为40℃,压力为2.7MPa,进脱碳;脱碳气经压缩机五、六段升压到12.5MPa送联醇系统除去CO杂质气体,然后送入精炼工段;经精炼脱除微量CO等杂质后进入七级压缩,升压至31.492MPa送至合成工段。

6.3主要设备选择

压缩机现有10台,能力为632m3/min。

新系统需增加1442m3/min,五台压缩机均采用联醇流程,高压段抽气系数0.6-0.75。

目前单机生产合成氨能力为4万吨/年型氢氮压缩机有四川华西的6M40-310/314型氢氮压缩机,也有上海的S6M50-300/314压缩机。

S6M50-300/314压缩机是上压公司近年来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压缩机设计制造技术以及综合上压公司数十年来生产制造压缩机的实践经验而开发的新产品。

该机为卧式六列对称平衡型往复式机组,机组为一列一缸,具有动力平衡型好,内外泄漏少,产出率高,能耗低的特点。

S6M50-300/314进排气口安排改变了传统的下进下出的布置,采用了API618标准中要求上进上出的结构,使机组在运行时不会产生液击现象,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且该机的低压气阀采用网状阀,中高压级气阀采用气垫阀,使气阀保证了使用寿命达到6000小时以上。

因此,采用S6M50-300/314型氢氮压缩机,从生产能力、稳定性上都能满足本项目需要。

本项目选用7M50-300/314型氢氮压缩机5台,4开1备。

7、变换

7.1节能改造技术方案

变换有换热式流程及饱和热水塔流程。

换热式流程虽具一次投资费少,占地少,操作稳定等优点,但需外加蒸汽量大,消耗高。

饱和热水塔流程有如下特点:

在饱和塔内气液相直接进行传热和传质,有效地回收了蒸汽、减少了外供中压过热蒸汽,降低能耗;

能充分地利用中变热量,有效地回收余热;

操作稳定,国内已有较成熟地操作经验;

投资费略高,。

近年来,集团中的部分合成氨厂均采用了饱和热水塔,中低低变换流程。

降低了蒸汽消耗,节能效果显著。

通过本次节能改造,结合老厂工艺,采用饱和热水塔、中低低变换流程。

由于本次技改采用了联醇工艺,变换出口CO的控制指标由原来的1~1.5%提高到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