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478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屑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主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识字方面,本单元要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2.《鱼游到了纸上》中,“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场景来理解。

3.《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4.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又要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

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四、课时安排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课时

26、全神贯注                1课时

27、鱼游到了纸上            3课时

28、父亲的菜园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4课时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2、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3、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2、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谈话导入:

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科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1、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

伽利略是谁?

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在学生朗读基础上听范读,纠正字音。

2、刚才读课文,你都有了那些收获?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认读

1)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

相信,并照着去做。

相称:

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结论:

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固执: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寻常:

平常。

3)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

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体验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讲什么?

(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

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

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不平常,不简单。

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

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

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相信,并照着去做。

“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

(盲目的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许:

不许。

更改:

改换、改变的意思。

责备:

批评的意思。

违背:

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

(4)小结:

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达到一种盲日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

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

四)巩固延伸

现在,如果老师把课题改成“铁球和木球同时着地”你们认为可以不可以?

请大家课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

请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别人,包括老师。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一)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

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

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

他是怎么想的?

(“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

这两个结论是什么?

(①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

是什么样的结果?

(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

6.他打算怎么做?

(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

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

(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

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

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4、从伽利略多次进行试验,你有什么感受?

(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齐读后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

(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

“固执”:

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

是贬义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4.这说明什么?

(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

小结:

伽利略从怀疑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土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

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对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三)巩固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2.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①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4.课下再搜集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开故事会。

26全神贯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导入

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

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2、质疑:

文章写谁?

干什么事全神贯注?

围绕“全神贯注”作者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二、合作交流

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件什么事。

1.板书课题,(注意“贯”字的写法)

2.思考:

“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

文章写谁、干什么事全神贯注?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雕塑”、“奥地利”、“挚友”等词语

4.纠正读音:

“挚”是翘舌音,“醉”是平舌音。

“叽哩(li)咕噜”,这里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

“哩”应读成轻声。

“悄悄(qiao)话”的第二个“悄”应读轻声。

三品读体验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找出具体写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段落;

(2)画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组内交流感受;

(3)说说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2.交流:

按自然段默读,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

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

概括各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

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第2自然段:

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作品。

第3自然段:

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第4自然段:

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

第5自然段:

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

(1)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来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

A.“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B.“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C.“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D.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2)从时间上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

对女像“左肩偏了点儿”的小毛病,罗丹却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在紧张的状态下进行修改,这些描述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从挚友被关在工作室里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这一方面说明罗丹还没有从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从罗丹的“才猛然想起”、“很抱歉”、“对不起”、“请不要见怪”,恰恰表明罗丹的确是全神贯注地工作的。

3.放声练习朗读,设身处地的感情朗读。

4.小结:

通过对罗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特点的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而且从侧面以修改作品时间长和作品毛病小的对比,以及修改作品紧张之时和完成修改作品之后的“如醉如痴”的沉迷状态,读了令人十分感动。

5.此时如果你在场,你会对罗丹说什么?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理解和体会

(1)齐读这一段话。

(2)这段的第一句话“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

”,这里的“感触”是什么意思?

(“感触”即是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

这里指茨威格接触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这一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思想情绪。

(3)读一读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有什么含义?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和教育?

(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是: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

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含义:

这句话是说,那天下午在罗丹的工作室学到的比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不是指学到的知识或能力怎样多,而是指学到罗丹对艺术创作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

有了这种态度和精神,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创作更好的艺术作品。

总之,强调这一天下午的收获是非同寻常的精神财富。

7.目前,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各门功课和各种技能,对同学们来说,这也是值得去做的事,要想做得好,也应该怎样?

四)巩固延伸

1.课文记述了罗丹在雕塑女像作品时发生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罗丹做事专注执着、一丝不苟的品质。

想想,我们在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时候也应当怎么写呢?

(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

27鱼游到了纸上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3、能理解课文内容,巩固前一单元读懂一篇文章的知识。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导入

听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么,今天请大家尽情地展露你们的风采吧!

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IQ题,请听题:

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

(学生回答)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是“因为陆地上有猫”。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鱼有关的文章。

(师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请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

(学生读课题)我从大家瞪大的双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该不会是猫把鱼赶到了纸上吧?

你们对这个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呢?

(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大家很会动脑筋,而且,看来这篇课文对大家很有吸引力。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1、“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2、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

二)合作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读音:

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2分钟)

好,大家都读完课文了吧,还没读完的同学也请你们先停下来。

我们来检查一下这几个生字的读音。

(指名读,并让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齐读)

解决思考问题

解决了生字读音后,让我们看回这两道思考题,第1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提问学生。

鱼画得很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在纸上流动)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

鱼游到了纸上,这种表达方式你们喜欢吗?

仿照“鱼游到了纸上”,如果要表达小鸟画得很像,可以怎么说呢?

老虎呢?

(生仿句)这么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大家记住它,以后也可以用到它。

好,看第2题,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

(一个青年,一个聋哑青年)

三)品读体验

1、感受聋哑青年的恒心(3分钟)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

(生:

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

(生:

第12段)请全班齐读第12段。

(生读第12段)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

(生:

才一年多)在学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是怎样做的呢?

(生:

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生:

有恒心,坚持不懈)板书:

恒心

2、感受聋哑青年的专心(重点指导朗读)(18分钟)

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青年看金鱼的情景?

(生:

第4段)请大家齐读一遍第4段。

(生读第4段)读得很流利,但是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下?

(指名读,并作及时反馈。

你强调了个别词语,富有节奏感,读得很投入,你融入课文中去了,很好)[

我们男生女生来比赛读一读。

(不分高低,各有千秋)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默契地强调了这几个词: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

这几个词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

你从这段描写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青年人?

(生答。

看鱼看得很入神,专心致志,认真,达到忘我的境界)板书:

专心

聋哑青年听不到金鱼戏水的声音,也无法用语言呼唤那美丽的金鱼,他坚持每个星期天去看鱼,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他只是在用眼睛来看鱼吗?

请大家闭上双眼(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个最疼爱你的人,你能看到他们的样子吗?

好,请大家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生答)刚才你是闭上眼睛的,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的呢?

(用心,用脑子)很好,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都很熟悉,用心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

那么,聋哑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观察金鱼,眼里有鱼,而且(生:

心里有鱼)。

3、解读“先游到了我心里”(5分钟)

  请大家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读课文)

你们认为,青年心里的金鱼是怎样的?

(生:

各种动态的金鱼都有,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对金鱼的特点了然于心)

“鱼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纸上”,对这两段话,你有什么体会?

(让生讲自己的体会)

四)巩固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聋哑青年学画鱼的恒心和专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画鱼时的高超技术。

下课。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

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

(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

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

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

(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

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

4、小组讨论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

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二)品读体验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

(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

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

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三)巩固延伸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28父亲的菜园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垦菜园。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二、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板书:

父亲的菜园

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2、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

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pps3.pps

3、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动画,让学生注意生字读音。

 2、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生字内容,学习生字。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读准确:

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三)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2)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3)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

举例:

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

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

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5、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四)巩固延伸

现在你知道父亲身上这股神奇的力量是什么?

   看板书总结:

   因为父亲的勤劳,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因为父亲的坚毅,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因为父亲的执着,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片碧绿的翡翠一般的菜园,这不仅仅是父亲的劳动成果,这更是我和我们全家人的精神家园。

齐读最后一节,下课。

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能够较生动、形象地讲述小故事,并简要谈出自己的感受。

3、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交流,对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