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397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docx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docx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

丁有宽:

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

(1)

    素描他,被誉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奇葩”。

他被邓小平同志赞誉为“打不死的小学教师”。

这位现已77岁高龄的农村小学教师,创下中国教坛数个“第一”:

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中第一位被命名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新中国第一位荣获香港柏宁顿(中国)首届孺子牛金球奖(杰出奖)的小学教师;以个人名义编语文教材获国家审定通过,并列为与世界各国交流教材的第一位小学老师……

    档案丁有宽,1929年6月生,语文特级教师。

全国农村作文研究会顾问,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长期坚持在农村进行小学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试验。

代表性论著有《我与顽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小学生记叙文读写学习法》等。

    妙语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在农村小学这地辛勤耕耘,不断探索教育的规律,走“科研兴教”之路。

故事丁有宽的教改苦乐行雷玲半个世纪以来,除了“劳改”那段特殊的历史岁月,丁有宽老师一直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六联小学。

通常情况下,每天清晨五点半左右,他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经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有时就连除夕之夜,也放不下手中的工作。

忙得实在太累了,他就走到走廊,朝面向校园的窗外一望:

活蹦乱跳的小学生,正在打球、做操、嬉戏……这时,什么烦恼、郁闷、劳累都烟消云散,他也像重新变成了小孩子一样,充满青春的活力。

    8丁有宽:

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故事里有你的梦想  心愿:

让农村孩子也健康成长

    1951年秋天,20岁的丁有宽来到六联小学任教,从此一干就近半个世纪。

这个由潮安县浮洋区6个自然村合办的村小,当时只有60多名学生,教室是一座孤零零的破祠堂,里面没有课桌。

上课时,孩子们就靠自带的椅子既当桌子又当凳子。

    到校的第一天,丁有宽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

上课时,有的学生在教室的通道里走来走去,几个男孩竟然拽着上课的女老师画黑脸、揪耳朵取乐。

    学校的老师一提起这些孩子就摇头:

农村的孩子又蛮又笨,要教好他们,难哪!

    学校的现状让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丁有宽感到不安和痛心:

难道农村孩子真的就是又蛮又笨“愚人不可教”?

难道教师就可以用一句“难教”放弃对学生的教育?

思索中,一种质朴、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所以不能厌恶农村,一定要让农村孩子也健康成长。

    学校一开始就交给年富力强的丁有宽一个五年级乱班,并任命他为教导主任。

这对此前一直在土改队工作的丁有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为了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他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点着油灯钻研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还在课余时间坐几小时车到潮州市韩山师范学校去听《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

    提高自己的同时,丁有宽根据学校的具体状况制定了“结合实际,为农村服务”的教学思路。

农村文盲多,他们没有能力读报,他就组织学生利用早读课分组到附近各个村庄充当义务读报员;村民们不会写字,他就利用星期日带学生们到农民家里,听农民诉苦,为农民写苦难史、翻身史……就这样,学校办到了田间地头,直接为农民服务。

做这些事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爱心。

    经过摸索与实践,丁有宽“结合实际,为农村服务”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明晰,“在教书育人这口深井中,我找到了两个自己为之终生开拓的泉眼——转化顽童与语文教改。

”近半个世纪后,丁有宽老师回忆起初为人师的历程,依然饱含深情。

    丁有宽到六联小学仅一年时间,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不仅全部升上了初中,成绩还名列全县前茅。

    “六联小学教出了好学生。

”这一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年,六联小学的学生一下子从6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

    1955年,六联小学被确定为县、区重点小学,被评为县先进单位,丁有宽本人也被评为县先进教师,他根据亲身体会写出的《农村孩子也能健康成长》等教改经验在全县小学开始推广。

从此,丁有宽踏上了漫长、艰辛的教改之路。

    “打不死的小学教师!

    天有不测风云。

1957年深秋的一天,正在致力于推进农村教学改革的丁有宽因为说了几句真心话,被打成“右派”。

一夜之间,他被剥夺了向孩子们传授知识的权利。

    被宣布为“右派”的第二天,丁有宽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匆匆吃过早饭就夹着课本要到教室去,妻子林季芳默默地挡在了门口。

那一刻,他才猛然意识到:

教室已经不再是他这样的“右派”可以去的地方了。

从不轻易掉泪的丁有宽委屈得泪如泉涌。

    被戴上“右派”帽子的丁有宽从课堂被赶到了采石场。

每天,他都要挑十余次200斤重的石头。

身体本来就孱弱的丁有宽被累得多次吐血。

    一个阴雨绵绵的中午,刚从工地下来的丁有宽正准备吃饭。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劳改农场的大喇叭里传出来:

他的妻子林季芳用颤抖嗓音高唱了一首革命歌曲后,念起了一篇批判他的发言稿……“难道连季芳也不相信我了?

”刹那间,丁有宽万念俱灰。

    正在这时,同囚室的一位教师匆匆走到他身边,趁别人不注意时,将几个熟番薯塞到他手里。

一个番薯中夹着一张小纸条,他打开一看,上面是妻子林季芳娟秀熟悉的字体:

“骂就是爱,歌声就是战斗。

”因受牵连而身不由己的妻子机智地向丁有宽表达了她的爱和支持。

    妻子的爱和支持给了丁有宽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每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丁有宽都借着微弱的灯光,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最终撰写出了《班集体形成三个阶段》一文,整理出70多个教育故事,汇集成了一本小册子《教育顽童拾叶》。

    为了使自己在劳改前实践了六年的教改实验不致中断,他建议原本教数学的妻子改教语文,继续他的教学改革。

    一次,妻子带着孩子到农场探望他,顾不上说几句贴心的话,丁有宽就忙着给妻子修改教学方案,并把悄悄写出的书稿交给她,鼓励她按书中的想法搞教改实验。

    执著的信念支撑着丁有宽在艰难的“反右”中挺了过来。

但是,丁有宽没想到,更大的磨难再次降临。

“叛徒”、“特务”、“未改造好的右派分子”、“修正主义教育黑干将”、“童心母爱资产阶级黑榜样”……“文革”的急风暴雨,再次将他打入苦难的深渊。

 

丁有宽:

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

(2)

    在那段史无前例的动荡岁月里,善良、正直的人们给了丁有宽最大的保护:

    多少次,当地民兵“押”他到大队部,干部群众关起门来“斗争”他——趁机给他吃可口的饭菜;在他被连续轮斗12个昼夜极度疲劳、支持不住时,是他教过的一个顽皮的学生冲上来“打了”他一记耳光,把一块人参巧妙地塞进了他的口里;一次他被押送回乡时,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奶奶(这是他几年前教好的一位“捣蛋鬼”的祖母)颤抖着给他送来“压惊蛋”,安慰他说:

“好人有好报,量大福大呀!

”……

    淳朴的乡亲们和家人莫大的支持,支撑着丁有宽熬过了一次又一次非人的折磨。

1974年,丁有宽被“劳改”释放,回到了课堂。

    正当重回课堂的丁有宽准备在教改之路上撒开手大干时,不幸再次降临:

他的爱妻林季芳由于多年重压造成身体过差,突然染病去世。

    哭得眼泪都干了的丁有宽料理完妻子的后事后,为了使教改事业能继续下去,他强忍悲痛,硬着心肠,将儿子安排到很远的农场去谋生,又把两个年幼的女儿托给当地群众抚养。

当时,有些好心的同事暗暗劝他:

“丁老师,不要搞实验了,免得再担风险!

”他却坚定地说:

“为了教育好下一代,任何风险我也敢冒!

    在那10多年的艰难岁月中,丁有宽为了教改事业,走过了坎坷、曲折的路,尝尽了人间苦难,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但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探索和提炼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向全体,偏爱差生”等教育思想,完成了“读写结合”的初试阶段和过渡阶段的实验,先后转变20个乱班为先进班,转化了几百名后进生为优秀生,总结出“练好记叙文的17个基本功”和“寻美作文,练文炼人”的经验,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教学札记。

    1979年12月28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丁有宽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颁奖大会。

在座谈会上,他的发言“我的教改风风雨雨,道路坎坷……”引起了邓小平同志的关注,当时规定每个劳模的发言不超过10分钟,但小平同志却要他继续讲下去。

近40分钟,听完丁有宽对极“左”路线的血泪控诉,听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坎坷曲折的经历后,小平同志说了一句“打不死的小学教师”,这句话道出了小平同志对一线教师的关怀,也给丁有宽极大的鼓舞,他当即暗下决心:

“小平同志,您放心,过去身处逆境,我‘打不死’;如今春风来了,我‘吹不倒’!

    年过半百的丁有宽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

立足本职不改行,艰苦奋斗不特殊,攀登科研不畏难,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树起农村教学改革一面旗帜

    有人说,对丁有宽来说,教改是一种“以血为墨”的生命需求和终身事业。

为了给专程来听教改试验课的外县老师上课,他未能及时回家送孩子去医院,结果延误了孩子的治疗,永远失去了第一个孩子;为了专心继续搞教改实验,当孩子们失去母亲时,一心扑在教改实验上的他将年幼的孩子送给他人寄养;为了赶在国庆35周年时将总结自己教改实验的书写出向国庆献礼,他白天黑夜地写,结果,眼睛一度失明……这位质朴的农村小学教师呕心沥血,历经磨难,半个世纪如一日,致力于“教书育人,转化差生”和“读写结合系列训练”两项教育科研实践,形成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思想,创立了独具一格的“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型训练教学体系”。

这些年来,他的读写结合教学实验效果显著,已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小学语文教学流派之一。

    1999年,在第二届“全国丁有宽教材教法研讨会”上,时任全国小学语文学会理事长高惠莹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学经验为“高远的境界、执著的追求、科学的依据、突出的贡献”。

她认为,这个教改实验的丰硕成果,不仅凝聚了丁有宽同志40多年上下求索的全部心血,而且是广东省对于全国教改的一份独特贡献,更是反映全国小学语文教改盛况的一面镜子。

它不仅是广东教育的一面旗帜,而且是全国小学语文教改的一面旗帜,具有全国性的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

    第二届“全国丁有宽教材教法研讨会”召开前后,全国已有28个省、市的5650所学校、15500个教学班共52万学生,全部使用丁有宽主编的教材。

天山下的乌鲁木齐市坚持“丁有宽教材教法改革”10年来,从当年3个实验点扩大到现在40多个,孩子们喜欢丁老师的教材,读写能力显著提高,连夺全国语文作文大赛一等奖和该市学生作文、电视演讲等比赛桂冠。

因搞“丁研”成为全国名师的有王呈祥等5人,王呈祥出版的《小学生作文阶梯导练》多次再版成为当地热销书后,激动的王呈祥专程乘火车6天5夜赶来潮州,向丁老师赠送一面上写“敬献给全国语文改革家丁有宽先生”的锦旗。

    早在1998年,丁有宽的读写结合科研实验就造就了一批名师(42名特级教师),锻炼了一批新秀(300名教坛新秀),丁有宽还收了3600名徒弟。

他的弟子遍布全国各地,连日本、新加坡也有他的学生。

今天,这样的弟子又不知增加了多少。

    “爱心是根,科研是本。

”现年77岁的丁有宽老师仍策马扬鞭追时光。

他说他的经历坎坷,是党的关怀、是改革成就了他。

如今恰逢好时光,他要抓紧时间进行实践、科研,以取得新的成果。

    讲述:

《我与顽童》

    “老师,您可曾知道,我是在哪一天哪一刻开始变,变成今天的我?

还记得吗?

那时,我们班里有个储蓄箱,我们班也不像别的班级,要选一个班干部管理,而是由同学们自己填写存款数目,把钱放在箱子里。

当我来到这个班里,第一次见到这个储蓄箱的时候,我就觉得奇怪:

怎么这么粗心?

我甚至还时时对着这个箱子发愣。

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了,问您:

‘丁老师,您不能由我们自己登记,要是有人“臭相”(不诚实),怎么办呢?

’您慈祥地说:

‘不会的,新中国的孩子,哪会有不诚实呢!

’就是这句轻轻的话语,激起了我心中的波澜……”

    这是丁有宽曾经帮教过的一个差点被学校开除的叫小黄的孩子,离开学校多年后写给他心目中可亲可敬的丁老师信中的一段话。

而小黄,只是丁有宽几十年来帮教的近300名顽皮学生中的一个。

    在长期的教改实验中,丁有宽把“如何让后进生也喜读爱写”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实践和研究。

他提出了“面向全体,培优扶差,以优带差,以差促优,拉动中间,共同进步”的“四全”教育(即全标教育、全员教育、全程教育、全力教育),并在改革实践中形成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面向全体,偏爱差生”的教育观点,概括出差生“六好”(好动、好新、好奇、好仿、好问、好胜)的心理特点和八种性格类型(激动型、外向型、内向型、随波型、变异型、顽童型、弱智型、综合型),总结出了“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抓住反复点,促进飞跃点”的转化差生教育流程。

    丁有宽:

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3)

    近半个世纪来,一直扎根在农村小学一线的丁有宽,本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面向全体,偏爱差生”的信念,先后将22个差班转变为先进班,而他亲自帮教过的近300名昔日的捣蛋鬼,后来都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时间过了几十年,但经丁有宽转化教育成长的几百名差生,每个人的音容笑貌、举止投足,一个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小故事,他一讲起来如数家珍,绘声绘色。

    在他的《我与顽童》一书中,他与小黄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启发了很多年轻教师。

    由于从小寄住在亲戚家,小黄的父母疏于管教,小黄变成了一个爱撒谎、盗窃成性的小流氓。

父母为了挽救他,将他转到六联小学。

刚到新学校,小黄就骗了同学几10元,并且在偷了从北京赶回来教育挽救他的哥哥的钱包后,逃得无影无踪。

    在这种情况下,丁有宽主动提出来:

“让我来教育小黄。

”接下来便是用10多天寻访失踪的小黄。

    有人说看见小黄经常出没在韩江上,扒抢过往货船上的东西,丁有宽看到了小黄擅长游泳的一面;有人说小黄扒窃的手段多种多样,丁有宽看到了小黄比较机灵的一面;有人说小黄将盗窃的物品钱财随意送给乞丐,丁有宽看到了小黄善良的一面;有人说小黄曾在读了哥哥、姐姐来信后表示想洗手不干了,丁有宽看到了小黄悔改的一面……就这样,这个面临被学校开除的孩子身上微不足道的闪光点被丁有宽一点点“挖掘”出来。

    最后,丁有宽在离校40多公里的油头车站找到了离家出走20多天的小黄,把他劝回了学校。

    谁知,刚一开学,就有同学来找丁有宽,说:

小黄带着几个同学在麦田里“冲冲杀杀”糟蹋了不少麦苗。

这时丁有宽没有简单地批评他,而是因势利导地请组织能力强、游泳技术高的小黄组织了一次“抢渡大渡河”的军体活动。

    这次活动后,小黄变得爱往丁老师那跑了。

    一次,丁有宽与小黄谈心时,小黄的眼睛不停地瞄丁有宽挂在墙上的二胡。

他就顺势问小黄:

“你喜欢拉二胡吗?

”话音未落,小黄已经跳上桌子,伸手取下了二胡,结果,踩碎了桌上的玻璃板,还撞碎了桌上的茶杯!

    “快坐下,看看脚划破没有。

”丁有宽立即安慰害怕的小黄,又给他拉《我们是新中国的小主人》、《义勇军进行曲》等曲子,小黄听入了神……

    渐渐地,小黄开始变了。

六年级上学期,小黄被评为三好学生;毕业前,小黄获得了“优秀班长”、“优秀中队长”称号。

后来,小黄如愿考进华南歌舞团,最后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电影工作者。

    “我的幸福,就是一辈子当好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有人说,丁有宽满脑子装的是教育,是农村的孩子。

正是因为他对教育无限痴迷,才写就了教坛的奇妙乐章。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丁有宽吃过很多苦。

但即使受到不公待遇,身陷逆境;即使碰到挫折,坎坷不断,他都无怨无悔,一往无前,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直达胜利。

如今,条件好了,环境变了,年纪老了,但他仍耕耘不辍,追求不懈,努力攀登科研的高峰。

他不顾年迈,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分析交流,思索总结。

他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通病:

变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自流、合并、空想学习;一些人陷入了新的误区,名为素质教育,实则轻视提高素质,他为此开出了医治的“方子”,并将之整理成文稿。

    “我力求尽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而政府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

”面对诸多荣誉和成绩,丁有宽十分谦逊,他总说:

“我的一切离不开党的关怀,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上靠阳光,下靠土地。

我在工作上的成就不单是我个人的,也是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因此,功劳应该归于党,归于广大教师。

    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最近很忙很累,在广东省有关部门支持下,他正着手筹划主编一套体现丁有宽教育思想的300万字的系列丛书。

他说,他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追求什么,他用那潮州味很浓的普通话说出了一句平平常常的话:

“我的幸福,就是一辈子尽力当好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访谈怎样帮助小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雷玲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在怎样帮助小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方面,丁有宽老师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实践探索,记者的采访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记者:

据我了解,您在对小学生进行学习语言的训练方面做了很多切实的实践与研究。

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经验。

    丁有宽:

我认为,要帮助小学生打好语言的基本功,关键在于精心训练,打好基础。

我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研究出几种训练模式:

    一是练语言。

在练语言上,我认为应该着重抓三个方面:

首先要练语言品格。

要求学生听、读、说、写每一句话都要完整,以此进行语言完整性训练;要求学生说写言之有序,以此进行语言条理性训练,如一年级教材安排学习四素句、连续句、并列句,要求学生懂得句子本身的条理性;二年级安排学习连续句群、并列句群、总分句群、概括与具体句群,使学生理解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随年级增长而加深训练;要求学生言之有物进行语言具体性训练,如可抓住用词精妙的句子,让学生品评,反复体会、反复读;采用比较法,通过换词句、改词句、增减词句等与原文比较,以此进行语言准确性训练;以读写相互迁移为突破口,促进听、读、说、写能力整体性、层次性地发展,以此进行语言速度训练。

其次是练理解语言。

即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包括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能力。

    在操作时,每册课文中都应该设计上述各项的定量定质的训练。

如,一年级着重训练识字3法(笔画笔顺识字法、偏旁部首识字法和音、形、义比较识字法);二年级着重训练查字法;三年级着重学习精读法;四年级着重训练读记法(在阅读中摘记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记概括提纲、写读后感);五、六年级着重训练读写对应法。

再次是练表达语言。

我主张读写结合,读为基础,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从仿到作,从说到写。

    二是练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上下工夫,要在练语言、练思维、练思想感情三者的统一上出成效。

在导练教学中,要重视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边读边思和思而后说、思而后写的经常性训练,并养成自觉主动的良好习惯;要重视对学生设疑质疑的引导,珍惜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促进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是练思想感情。

教文和教做人是统一的,练语言和练思想感情也是统一的。

语文教学中练思想感情主要在以情感人,以理育人。

而情和理又是寓于文章之中。

    记者:

那么,在您谈的几种训练模式中,老师在教学中操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丁有宽:

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4)

    丁有宽:

在进行语言基本功的各项训练时,老师一定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连续性。

要一项一项扎扎实实训练,不要跳跃。

二是由仿到放。

每项训练,课文都有例句、例段、例文。

从模仿中理解要领,进行模仿;模仿内容要扩展,由仿到创。

三是由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

每项训练项目,都要从内容入手,通过内容理解语言表达形式;掌握了语言形式,会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这其中切忌以语言形式去套内容,要明确语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四是课内外读写结合训练。

通过读书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寻美颂美”活动,举办读书会、朗诵会、习作评论会、习作比赛和优秀习作展览会等活动,依次达到训练目的。

    记者: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而言,如果要在教学中实践您这种训练模式,应该在教学中把握哪些教学原则?

    丁有宽:

我想关键是要做到五个坚持。

    第一要坚持做到“整体设计,动静结合”。

所谓“整体设计,动静结合”,就是要求教师在“读写结合单元分组导练”的教学设计中,备教材要做到胸有全册,单元着眼,从课入手。

    第二要坚持做到“抓住主轴,敢放会收”。

这就是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训练的目标和重点,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己作文、自己改文,能发现问题,提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主体精神。

    第三要坚持做到“多向反馈,善于调控”。

读写结合导练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

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实行“多向反馈,善于调控”的教学形式。

要达到“多向反馈”,务必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把充分的时间让给每一个学生去认真地识字、读书、交流、作文。

把教学中花在多余的分析、谈话、提问、表演的时间省下来,还给学生,由他们支配;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懂的坚决不讲,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的节奏和容量,要根据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发展状态善于做好调控。

    第四要坚持做到“面向全体,培优扶差”。

衡量导练课是否面向全体,培优扶差的标准,可以从教学的难度、课堂训练的广度、课堂是否抓住了优生和差生两头三个方面去把握。

    第五要坚持做到“九要”的导练要求。

即训练目标要明、要求要实、重点要准、内容要精、时间要省、方法要活、容量要大、节奏要快、效率要高。

这是单元分组(各类课型)导练课的共性要求。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至第八个要求是因,第九个要求是果;第三至第八个要求都要为第一、二个要求服务。

教材从学段、学年、学期、单元、组文、课文至习题都明示了导练的目标、要求、重点、内容。

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可以领会和操作。

关于训练时间要省、训练方法要活、容量要大和节奏要快,教材中不明示。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智能、思维状态和心态特点而决定。

    原声丁有宽培养学生自主性十法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抓住。

    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

    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自己去创造。

    解读丁有宽“读写结合法”经验略解丁有宽老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杂、乱、华、死”的通病,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有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总结出“杂中求精,打好基础”、“乱中求序,分步训练”、“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死中求活,交给规律”等四条基本经验。

    经验一:

有的——杂中求精,打好基础

    为了使学生学语文不陷入知识的“迷宫”,丁有宽老师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好记叙文上。

他从小学语文课本的记叙文中归纳出记叙文读写的规律性知识,分别从句子、句群、构段、文章开头、文章结尾、谋篇、记事、写景状物、写人九个方面总结出“50个基本功”,并将这“50个基本功”作为帮助学生研究范文,了解作者如何叙事、状物、写人,怎样表达思想感情和安排篇章结构的一把钥匙。

    句子:

1时、地、人、事四素句,2连续句,3并列句;

    句群:

4连续句群,5并列句群,6总分句群,7概括与具体句群;

    构段:

8连续结构段,9并列结构段,10先总述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