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理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247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理论.docx

《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理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理论.docx

经济学第二章供求理论

第二章供求理论

第一节需求曲线

一、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

1.需求(供给)的含义与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

2.需求(供给)定理及其表示

3.需求(供给)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关系

4.均衡价格的决定

5.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求定理

6.需求弹性及其计算

一般掌握:

需求定理得解释及例外、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与价格政策、供给弹性、交叉弹性、恩格尔定律

本章难点:

1.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2.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3.需求弹性的计算

知识框图:

 

二、学习要求:

提前预习,并完成课后习题

三、讲稿:

第一节需求曲线

一、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的表示

(一)需求

1.定义:

Demand.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内涵:

不同于需要——欲望。

如:

对于住房,高档服装,小汽车每个人都需要,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

购买力是前提

其量大小与价格相适应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对该商平的购买量就减少,商品的价格降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购买量就增加。

2.偏好——哈韩、哈日,现实中广告效应。

偏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中最容易改变的。

3.收入

常识:

当我们加薪时,可能会买些奢侈品或加餐;相反当我们失业时,连买报卫生纸也会货比三家!

说明:

收入影响需求。

正常品:

收入增加时,对某项物品的需求量也增加,例如,电脑,以前买不起,收入增加了,现在可以买了,或者以前用纯平的,现在可以换液晶的了,日常生活中的衣服、食物多属此类。

劣等品:

收入增加时,对某项物品的需求反而减少。

例如,收入增加后,人们到夜市的路边小吃摊便减少了,而去餐馆则增加了。

注意:

1对不同人两者并非绝对,摩托车对一般家庭是正常品,但对有奔驰轿车的富豪则是劣等品。

2社会人均收入增加对需求有利。

4.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

如果一种产品价格上涨引起另一种产品消费增加,则称两者相互替代。

如台风过后,蔬菜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猪肉的需求边增加。

互补: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购买下降,称两者互补。

如汽油和汽车。

独立:

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没有影响。

案例:

食堂菜价上涨之谜今年夏季来临之前,台风袭击,导致全国范围内的蔬菜供应紧张,菜价上涨,于是人们转而消费肉类,后来肉由于猪蓝耳病,猪肉价格也上涨,人们便加大鸡肉和鱼类的消费,于是积累和鱼类的需求增加,价格又上涨了!

5.预期,人们预期墨中商品未来会涨价,则会增加现在的消费,与会减价,会减少现在的消费。

例如:

夏季买冬季的衣服;预期股票涨价,会买进。

6.其他,政府的消费政策,利息率,信贷政策,人口数量,相关法规。

(三)需求的表示

1.需求函数

把影响需求的函数作为自变量,把需求作为因变量可以建立一下函数关系:

D=f(a,b,c,d……n)

D为需求,a,b,c,d…n为影响需求的因素。

2.需求表:

描述不同消费者在不同价格谁拼下对某种确当品的需求。

需求量

价格

个人需求量

市场需求

A

B

8

6

4

2

5

7

10

15

6

8

13

19

11

15

23

34

3.需求曲线

A.表示法:

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数量。

B.形成:

对于不同的价格下,总有一个购买量,于是不同的购买量和不同的价格一一对应形成一系列的点,如果消费者的购买量能以非常微小(无限)的量增加,则在坐标系内将会出现许多(无限)点,连接这些点成一条光滑且连续的线,便是需求曲线。

C.含义:

反映了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线性,也可以非线性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原因:

需求量随价格下降而增加)。

D.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家加总

二、需求定理

例:

对于一个家庭主妇,当苹果价格为5元/千克时,她想买5千克,当降为3元,她会增加购买,变成7千克,如果涨价为7元,她会减少消费,只卖3千克。

定理:

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增加

反例:

奢侈品,珠宝首饰、古董,代表权利与地位,价格越高越能炫耀身份地位,因而需求量越大。

但这一般发生在个人身上,市场行为则不适合。

吉芬商品:

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发现,在1845年爱尔兰出现灾荒时,马铃薯的价格提升了,而人们对他的需求却增加了,这后来成为“吉芬之谜”。

解释:

当地人生活很贫困,居民大多以马铃薯为主食,价格上升,意味着居民实际收入的下降,于是不得不消费更多的马铃薯而减少肉类和蔬菜等的消费。

低收入国家的生活必需品常常属于此类。

三、需求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现象:

需求变化是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化是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本质:

需求变化的原因是商品本身价格意外因素造成的,需求量的变化是商品本身价格变化造成的。

四大涨价原因不成立

  对于此番猪肉价格的上涨,我们的媒体给出了四种原因:

  第一个原因供给不足。

我们查的资料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出栏的生猪是2.3亿头,比去年增长2.5%,从这里我们没有发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对于第二个原因,我们研究之后发现,2011年5月份圈养的生猪4.528亿头,2010年同期存量也不过是4.3亿头,因此说病猪造成大量的死亡现象是不存在的。

  第三,饲料的价格上涨。

以玉米的价格为例,我们做了非常详细的计算,发现商务部发言人所说的饲料价格上涨9.8%是有出入的。

东北的玉米2011年6月份同比上涨14%。

我们把这个14%的上涨率换算成猪肉价格的话,每斤猪肉要涨7毛钱,这解释不了每斤上涨5块钱的原因。

  第四,其他成本问题。

养猪除了饲料外,只有40%是其他的成本比如人工、水电等,这些成本加起来要翻一两番才可能造成猪肉上涨5块钱一斤。

事实上,水电、人工都不可能翻一两番。

另一个数据显示,一年多以前每一头猪能赚100元,2010年12月变成300元,2011年变成600元。

如果成本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养猪的利润应该会大幅下跌,我们发现现实情况不是这样。

  猪肉价格是真实的。

今天猪肉价格上涨不是猪肉的问题,而是你的购买力在下降,这就叫通货膨胀。

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它的成分很多,包括各种各样的消费品,它的整个计算过程是不透明的。

可是猪肉价格不一样,这是非常透明的。

我们把统计局的数据、商务部的数据和猪肉价格网里面的数据作对比之后发现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说猪肉价格是真实的。

这一年来猪肉价格上涨接近50%,乘上它在CPI的10%的权重,就能解释今天5%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的表示

(一)供给

1.定义:

Supply,指生产者或厂商在一定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或者:

当其他条件不变,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2.要素:

供给愿望;供给能力—新生产的产品与过去的存货,取决于生产。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1.价格—本身。

举例:

农民种水稻。

当大米的市价2元/千克上升到3元是农民为追求更多利润,会怎样?

(投入更多土地种水稻,从而水稻丰收,市场供给量增加;为使水稻丰收,相对地需要花更高的成本来适应增加的产量,为了至少达到损益两品—多投入部分等于多赚不分,大米价格必须足够高到弥补所投入的生产成本),同样,市价降低到1元5角时,农民便会外出打工,或者将土地转作他用。

2.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利润。

原材料价格上涨会提高成本,降低利润,要保持供给量就需要一个较高的价格;生产技术的提升可以在成本不变前提下提高产量,如:

电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成本不断下降,市场供给量增加,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降。

3.相关品。

互补品价格上涨,使得对本产品需求减少(本来是平衡的,供=求),从而产品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举例:

球拍和羽毛球。

相关品价格上涨,本产品需求增加,在本来平衡的市场上,会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给增加。

举例:

馒头和大米饭。

猪肉和鸡肉、鱼、蔬菜。

4.预期。

厂商预期价格上涨会怎样?

国家严厉打击!

举例:

证券市场。

5.国家政策。

举例:

美国的小麦补贴政策。

6.从事生产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还是社会福利院?

还要考虑特殊的原材料,劳动力,库存厂房设备都是影响因素。

(三)供给的表示

1.供给函数

含义:

表示供给量的变动和影响供给量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函数。

S=f(a,b,c.d…….n)

S为供给a,b,c未影响供给的因素。

如果只考虑商品本身的价格,函数就变成:

S=f(p)

2.供给表

反映特定时期内,厂商愿意且能够供应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3.供给曲线

A.表示法:

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数量。

B.形成:

对于不同的价格相对应,总有一个供应量,于是不同的供应量和不同的价格一一对应形成一系列的点,如果生产者的供应量能以非常微小(无限)的量增加,则在坐标系内将会出现许多(无限)点,连接这些点成一条光滑且连续的线,便是需求曲线。

C.含义:

反映了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线性,也可以非线性的;供给曲线自左下向右上方倾斜(原因:

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

D.个别供给与市场供给。

二、供给定理

1.定理: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商品供给量预期价格之间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跌,供给量下降。

注意:

假设“其他条件一定”,如果厂商不是利润最大化的,如福利机构,其产品供给与价格不一定符合供给定理。

例外:

土地、古董(字画、古玩)供给量固定;劳动力供给。

三、供给变化与供给量变化的区别

1.现象:

供给变动是供给曲线的品行移动,供给量的变动是供给曲线上点沿供给曲线的移动。

2.本质:

供给变动是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导致的;供给量的变动是产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

3.如图所示。

 

第三节供求定理

一、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及其形成

1.均衡价格。

价格是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当市场中的攻击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当时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既是消费者愿意求能够致富的,也是厂商愿意且能够提供的,称之为均衡价格。

2.均衡价格的形成。

举例:

刘德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迷:

对举办方,门票价格越高,总观众席(供给量)也越多;对歌迷,价格越低,想买切买得起的也越多,需求越大。

于是,过高的价格需求会少,过低的价格供给会少。

假定300元时,供求都是500张,现在200元,供500张,求800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买高价票。

500元时出现大量空位,举办方不得不将加打折,赠送纪念品等方式吸引观众,直到需求量等与供给量。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图略

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图略

3.供求同时变动?

思考题:

以禽流感为例作图说明鸡鸭供求同时变化的可能结果!

二、供求定理

1.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2.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第四节价格政策

一、价格机制及其缺陷

(一)价格机制(市场机制)

一个概念:

1.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决策机制:

企业或个人政府计划部门

协调机制:

价格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

生产要素:

自由流动配给制

激励机制:

物质利益精神激励

2.价格机制:

(市场经济中价格对经济的调节过程)

价格可以反映市场的供求;价格可以调节需求;价格可以调节供给;价格的调节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最大特点:

自发性调节!

(二)价格机制的缺陷

1.价格机制发生作用的前提:

完全竞争,但垄断存在!

生产要素也不可能自由流通!

最优配置很难!

2.信息完全,然而现实信息讯息完便,信息是不对称的!

3.价格自发调节结果不一定合理。

例如:

农产品过剩—价格大幅下跌—生产减缩,短期内可能达到供求平衡!

但长期内,一旦发生灾荒或战争就会影响政局!

生活必需品:

严重短缺,价格很高,收入水平低的就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社会就会动荡。

二、政府价格政策

(一)支持价格政策(最低限价政策)

1.原理:

(如右图)

支持价格:

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该行业产品最低必须达到的价格!

2.应用:

农产品、出口产品、新兴产业。

形式:

缓冲库存法。

政府或其代理人按某种平价收购全部农产品,供过于求,增加库存或出口;供不应求,减少库存,评价出售使得价格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

稳定基金法。

政府或其代理人按某种平价收购全部农产品,供过于求,低价出售;供不应求高价出售。

案例:

美国:

对小麦、玉米实行长期的保护政策。

但是为保护耕地和农民利益,采取了“休耕制”,为此,政府需要大量补贴农民!

(85:

210亿;86:

258亿)外加援助和出口!

法国:

市场管理组织制定目标价格(能得到的最高价)、干预价格(支持价)和门槛价格(农产品最低进口价),低于干预价格时,政府按干预价格收购,高于目标价格时抛出或进口。

3.利弊(受益芳:

生产者)

有利:

稳定这些行业的生产,减缓了经济波动的冲击;通过对不同产品的支持价不同,可以调整农业和内部结构,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

弊端:

加重政府的负担!

思考:

为什么最低工资政策反而让政府所要帮助的那些低收入者受损失?

(二)限制价格政策(价格天花板)

1.原理:

(如右图)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限制某些商品价格上涨而规定这些产品不得超过的最高价格。

2.英勇:

战争或自然灾害等时期的生活必需品、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品或垄断行业产品。

形式:

房租;粮食等

案例:

房屋租金控制政策是房租很低,以至于房东不愿花钱维修,于是房屋供应越来越少,住房紧张已久的不到解决。

不宜倡就使用!

3.利弊(受益芳:

消费者)

低房租在短期内解决了低收入者住房问题,长期使房屋更加短缺;不利于需求健康发展,造成缺乏与浪费并存;如:

埃及,粮食基本进口,却对面包限价,比动物饲料该便宜,于是进口小麦做成的面包当饲料!

产生黑市!

思考: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非常热,房价也居高不下,我国政府为解决城市低保和收入水平低下居民的住房问题,出台了廉租房政策!

试用本理论解释之。

 

第五节弹性理论

导入:

人们对价格变化是否能赚根多钱更感兴趣!

弹性概念:

(Elasticity)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应变量变动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通常用应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与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即弹性系数表示!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一)概念

定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计算。

公式为:

含义:

是两个相对数的比率,无单位;需求量与价格变化方向相反,计算出来是负值,为方便期间用绝对值表示大小;不通点弹性不同。

点弹性与弧弹性:

价格变动较小时弹性可以看作某一点,称为点弹性;价格变动较大时,是一段弧上变化,棋坛形称为弧弹性。

弧弹性算一般用中值法。

(二)分类

一般情况有两种:

缺乏弹性与富有弹性。

缺乏弹性:

富有弹性:

特殊情况:

零弹性、单位弹性与完全弹性。

零弹性:

单位弹性:

完全弹性:

(三)影响因素

1.需求程度。

生活必需品弹性较小,奢侈品弹性较大。

2.该产品支出占消费者收入比重。

比重小的弹性小,比重大的弹性大。

3.替代程度。

替代商品的多少。

多则富有弹性,少则缺乏弹性。

4.用途的广泛性。

关则弹性大,否则小。

5.消费调整时间的长短。

长则弹性大,段则弹性小。

6.使用时间的长短。

长则大,短则小。

(四)应用

1.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TR=P×Q

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量的变动,从而引起总收益的变动。

2.需求价格弹性的实际应用

A缺乏弹性(1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幅度小于价格下降幅度,总收益减少。

因为价格下降很多,数量只少量。

反之,价格增加很多,数量减少却不多。

实例:

谷贱伤农,丰收年份由于粮食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反而减少,原因是丰收造成粮价一定比例下跌,需求量却不会同比例增加,导致总收益反而减少。

策略:

提价!

如右图。

B富有弹性(Ed)1):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幅度大于价格下降幅度,总收益增加。

实例:

薄利多销,即降价能增加总收益。

策略:

适当降价!

如右图。

C单位弹性(Ed=1):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幅度等于价格下降幅度,总收益不变。

策略:

根据市场情况适度变动价格!

如右图。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一)定义:

用来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消费者收入变动百分比计算。

EI=△Q/△I×I/Q

(二)分类:

正常品:

奢侈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收入发生相对变动时,需求量变动幅度更大,即该类商品需求量增加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收入发生相对变动时,需求量变动幅度较小,即需求量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加幅度。

劣等品:

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值。

例如:

西方的土豆。

三、需求的交叉弹性

(一)定义:

在影响商品X需求的各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商品Y价格的变动会引起X需求量变动的程度,表示:

EXY=△QX/△PY×PY/QX

(二)分类:

正值:

替代品。

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

负值:

互补品。

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

零:

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育龄种商品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