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224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

《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

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2016—2017年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12月

 

眼科医疗市场概览4

眼科医疗市场包括眼病诊疗、激光近视手术和医学视光三大板块4

眼病诊疗:

以白内障等眼病为主,市场空间大、增长快6

激光近视手术:

飞秒快速兴起,逐渐替代LASIK8

医学视光:

未来医学验光配镜有望成为市场主流10

眼科行业产业链:

上游药品和器械需求巨大,下游医院整合加快11

上游:

眼科用药和眼科器械&耗材11

眼科用药:

外企凭借技术实力和学术推广能力占据领先地位12

眼科器械&耗材:

技术和品牌壁垒较高,进口替代潜力巨大19

下游:

眼科医院21

眼科医疗市场需求大、资源缺乏、分布不均,行业处于整合期21

眼科专科医院运营效率分析—资产投入直接拉动收入增长23

投资建议:

给予眼科行业“超配”评级,重点推荐康弘药业和爱尔眼科26

康弘药业:

重磅生物药康柏西普有望爆发式增长,首次覆盖,增持评级29

爱尔眼科:

眼科连锁龙头加快纵深布局,首次覆盖,增持评级34

风险提示39

图表目录

图1:

眼科医疗市场的主要构成4

图2:

2014不同国家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CSR)比较5

图3:

中国每年开展白内障手术例数(卫计委统计)6

图4:

2014年各省(区、市)报告白内障复明手术例数前15名(单位:

万例)7

图5:

2014年全国报告手术例数最多的20家医院(单位:

例)7

图6:

中国白内障治疗市场规模概览8

图7: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过程9

图8:

2015年中国眼视光市场业务格局(单位:

亿元)11

图9:

全球眼科产业链上游主要生产商(按2014年收入排名,单位:

十亿美元)12

图10:

2010年全球眼科用药市场规模(单位:

亿美元,按地区分)13

图11:

2010年全球眼科用药市场规模(单位:

亿美元,按病种分)13

图12:

全球眼科领域主要用药产品13

图13:

全球知名青光眼领域的在研产品(截至2015年8月)14

图14:

干眼症领域的在研产品(截至2015年10月)15

图15:

2009年国内眼科用药市场份额前十大药物18

图16:

国内眼科耗材市场现状20

图17:

中国眼科门急诊人数变化21

图18:

中国眼科入院人数变化(万人)21

图19:

爱尔眼科单位资产及人均创收产值增长情况24

图20:

何氏眼科部分下属医院过往营业收入(单位:

万元)25

图21:

何氏眼科15及16年一季度业绩情况(单位:

万元)25

图22:

2016年一季度末何氏眼科资产结构(单位:

万元)25

图23:

康柏西普与VEGF结合的作用机理28

图24:

Eylea在美国销售随获批准适应症的增多而加快增长(单位:

百万美元)29

图25:

中国各类眼底疾病的理论患病人群数量29

图26:

爱尔眼科股权结构33

图27: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

百万元)34

图28:

公司上市以来净利润及增长情况(单位:

百万元)34

图29:

公司门诊量和手术量的增长情况34

图30:

公司利润率及费用率(%)的变化情况34

图31:

公司主营业务的收入及毛利率情况(单位:

百万元)34

图32: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变化34

图33:

公司近几年折旧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35

图34:

爱尔眼科未来四大发展战略35

图35:

2015年爱尔主要子公司盈利情况(单位:

万元)36

图36:

爱尔眼科未来门诊量和手术量的增长情况预测37

图37:

爱尔眼科与医疗服务板块历史估值水平比较(历史PETTM)38

表1:

FDA批准的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8

表2:

普通验光配镜与医学验光配镜的区别11

表3:

全球眼科用药市场主要产品销售额排行榜(2010年)13

表4:

美国市场AMD药物的临床治疗成本比较(单位:

美元)16

表5:

2009年国内眼科用药市场份额前十大生产厂家18

表6:

国内拉坦前列素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商19

表7:

新三板挂牌的眼科器械生产企业19

表8:

CFDA批准的国产人工晶状体20

表9:

2015年中国最佳眼科医院评估排行榜22

表10:

国内部分知名眼科专科医院比较23

表11:

爱尔眼科营业收入与资产及人力投入关系分析(单位:

万元)24

表12:

何氏眼科股东结构25

表13:

几家眼科医院的经营财务数据比较26

表14:

康弘药业产品线布局27

表15:

Lucentis和Eylea在美国获得FDA相应眼科适应症的时间29

表16:

公司主要精神类药物的销售增长情况(单位:

万元)30

表17:

康弘药业在研生物制剂品种30

表18:

康弘药业收入拆分预测(单位:

百万元)32

表19:

爱尔眼科的合伙人计划36

表20:

爱尔眼科参与合作成立的产业基金情况36

表21:

爱尔眼科收入拆分预测(单位:

百万元)38

眼科医疗市场概览

眼科医疗市场包括眼病诊疗、激光近视手术和医学视光三大板块

眼病诊疗主要针对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斜弱视等疾病,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和手术。

其中,眼科手术按前后可分为眼前段手术和眼后段手术;按内外又可分为外眼手术和内眼手术。

眼前段手术包括青光眼、角膜病、眼整形、斜视和其他眼前段手术;眼后段手术包括眼底病、玻璃体切除和单纯视网膜脱离手术等。

外眼手术包括外伤、斜视、角膜移植、泪道手术、眼睑、结膜手术等;其余的都属于内眼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手术,视网膜手术。

激光近视手术既包括经典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也包括近几年兴起的飞秒激光和全飞秒激光手术。

医学视光是相对普通验光而言的。

普通验光是指在一般眼镜店的配镜验光,它的目的仅是让屈光不正者看清物体,操作方法和步骤都相对简单。

而医学验光首先要具有高精密、高成本的综合验光仪,其次对验光师要求严格,必须是熟知临床眼科和眼视光学知识的眼视光医师。

医学验光所检验的内容要远比普通验光复杂,是综合各种情况得出的科学的验光处方,需要区分真、假性近视及斜弱视等,并控制近视发展,达到配镜清晰、舒适和医疗保健的目的。

图1:

眼科医疗市场的主要构成

眼病诊疗:

以白内障等眼病为主,市场空间大、增长快

中国眼病诊疗市场规模约200亿元,白内障是主要病种之一。

眼病诊疗市场目前以白内障治疗为主,除此外尚有多种眼科疾病,包括青光眼(全国患者近千万,但目前就医率很低)、小儿斜弱视疾病、眼底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以及视网膜静脉阻塞、青壮年视网膜脱离)及角膜病、眶肿瘤等。

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估计,目前中国眼病诊疗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左右,但实际上老龄化的加剧使得中国各类眼科疾病患病人数增长迅速,而相应的诊疗率很低,特别是在眼科医生资源严重缺乏的基层。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居民支付能力的提高,各种眼科疾病的诊疗有望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白内障的理论风险患病人群高达1.4亿,但实际确诊率较低。

由于白内障的病情发展是缓慢的过程,早期往往检出率较低或病情较轻无需进行手术治疗(大多数人在视力严重降低,影响到正常生活时才会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因此难以准确地描述我国白内障患者的数量,但大部分老龄人群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疾病是不争的事实。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是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达到90%以上。

按照此发病率估算,则我国白内障的理论风险患病人群高达1.4亿。

有报道认为中国已确诊白内障患者多达3000多万人,并且每年新增患者40-50万人。

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已超2亿,并且老龄化进程在加剧,白内障患病人群必然随之高涨,因此我们认为几千万量级的患者数量比较贴合实际情况。

2015年中国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200万例,4年CAGR为21.7%。

卫生部自2009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工作,统计全国眼科医疗机构报送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5854所眼科医疗机构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注册,2014年共报送白内障复明手术146万例,2015年则达到200万例,过去4年复合增长21.7%。

图2:

2014不同国家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CSR)比较

图3:

中国每年开展白内障手术例数(卫计委统计)

国内白内障市场规模在100亿元左右。

白内障治疗的主要费用为手术费用和人工晶状体的费用。

手术方法经历几代发展,目前临床应用的以超声乳化术(城市医院)和现代囊外摘除术(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为主,近几年飞秒激光技术被用以辅助治疗也日益增多。

而植入的人工晶状体按其软硬度可分为硬性人工晶状体和软性人工晶状体两种,并且随着功能、特征的不同,价格相差较大。

目前国内市场应用的晶状体大部分为进口,国产化率仅为10%~20%左右。

白内障总治疗费用随手术方法及晶体类别的不同差别较大,目前国内临床应用较多的现代囊外摘除术和超乳术,搭配常规晶状体治疗的总费用分别在2000-3000元、4000-6000元左右。

2014年卫生部统计的五千多家医疗机构上报白内障手术例数为146万例,2015年达到200万例。

由于尚有很多医疗机构未进行数据上报,实际每年开展的手术量要多于此。

如单个白内障患者治疗费用按5000元(参考爱尔眼科均价)计算,则国内白内障市场规模在100亿元左右。

图6:

中国白内障治疗市场规模概览

中国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远低于美、日,多因素推动渗透率不断提高。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2014年中国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CSR)为1400人,而美国、日本每百万白内障患者接受复明手术人数均超过10000人,印度也达到5000-6000人,因此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白内障手术渗透率远远不足。

目前中国很多白内障病人到白内障成熟后才会去做手术治疗,这主要受以前采用囊内摘除术,以晶状体完全浑浊作为手术最佳时机标准的旧有观念影响,实际上在美国通常视力在0.8以下就建议白内障患者开展手术治疗。

而拖延到中后期才开展手术治疗也有一定并发症风险,如青光眼、各种炎症甚至失明等。

随着各级卫生部门对贫困地区患者开展白内障手术治疗扶持力度的加大,治疗技术进步使得手术越来越简便化,以及分级诊疗制度使基层白内障检出率提升,多因素共同推动国内白内障手术的渗透率将不断提高。

激光近视手术:

飞秒快速兴起,逐渐替代LASIK

中国4亿近视人群,8000万可采用激光手术治疗,目前市场渗透率极低。

随着青少年学业竞争压力的加重、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中国近视眼群体规模日益庞大。

据2014年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调查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远超世界平均22%的近视率水平,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并且每年的增速在8%左右。

其中,近视高发群体青少年的平均发病率更是高达50%至60%,目前国内的近视发生率在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是25%、70%和85%。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

而随着近视度数加深,各种眼病的发生率将显著增加,像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特别是高度近视更容易引起上述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可能致盲。

全国4亿近视人群中,有20%符合激光手术治疗的条件(年龄18-50岁,角膜条件符合),即目标人群数量约8000万,但目前国内每年开展近视治疗手术仅100万例左右,市场渗透率极低。

目前近视激光矫正的主要手术方式按先后发展顺序主要有三种:

准分子激光手术:

laser-assistedinsitukeratomileusis,即LASIK。

上世纪90年代初,FDA开始对LASIK治疗仪进行审批。

1995年,FDA批准首个激光视力矫正手术系统,随后于1998年正式批准LASIK激光治疗仪可批量生产。

LASIK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近视矫正手术。

主流的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设备包括Allegretto(鹰视)、VisxstarS3(威视巨星)、LaserSightLSX\2000(雷赛)、Esiris(爱丽斯)、Techndas(博士伦)、EC-5000(尼德克)。

目前国内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价格在4000多元到8000元不等;

图7: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过程

表1:

FDA批准的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

普通飞秒激光手术:

俗称飞秒,是由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和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两台激光设备共同完成。

飞秒激光手术和准分子手术区别主要在于角膜制瓣过程,即准分子手术是用刀片手动制瓣,而飞秒激光则是用飞秒激光设备通过电脑精确控制来制瓣。

2003年美国FDA正式批准IntraLase飞秒激光应用于眼科临床,目前飞秒激光已成为角膜屈光手术的新工具。

现在主要有四个品牌的飞秒激光设备,分别是美国的IntraLase飞秒激光、德国的FEMTEC飞秒激光、瑞士的LDV达芬奇飞秒激光、德国蔡司公司的VisuMax飞秒激光。

其中LDV达芬奇飞秒激光装机量在全国率先突破100台,占全国飞秒装机量一半以上,完成全国2/3飞秒手术,已累计完成超过100万只眼手术。

目前国内飞秒手术价格在1.5万元左右;

全飞秒激光手术:

全飞秒激光手术是近几年新兴起的技术,其手术全程利用飞秒激光通过提前设定在角膜基质层激光爆破成一个一定屈光度的透镜,然后再通过一个小切口拉出此透镜组织,从而改变角膜的屈光度,达到近视矫正的目的。

目前只有德国蔡司公司的VisuMax能够实施全飞秒激光近视治手术,由于设备价格高昂,在1000万元以上,截至2014年7月全球装机量仅300台左右,其中亚太地区80台,中国装机量为30台左右。

目前国内全飞秒激光手术平均价格在2万元左右。

除此外还有晶体植入手术治疗近视(ICL),主要针对度数过高、角膜偏薄,无法行激光手术的近视人群。

晶体植入手术是在眼内安放一枚人工晶体,人工晶体的寿命通常是终生的,而且手术是可逆的,即不需要时可以取出。

医学视光:

未来医学验光配镜有望成为市场主流国内医学验光配镜在整体眼视光市场的占比约6%,增速快于行业平均。

2015年中国眼视光市场保持8%-10%的增长,总规模达到800亿左右。

但随着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整体利润率水平不断下降,特别是实体门店竞争成本上升明显。

2015年中国实体眼镜店数量继续增长,达6万家左右,总销售额约500亿元。

医院内的医学视光业务规模达到50亿元左右,市场占比约6%,但增速快于行业平均。

而医院开展的近视准分子手术治疗规模则近100亿。

除此之外,眼镜电商规模继续爆发式增长,2015年达到150亿元左右,主要是在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的眼镜相关产品。

图8:

2015年中国眼视光市场业务格局(单位:

亿元)

未来医学验光配镜有望成为市场主流。

按照验光手段的不同,验光配镜行业可以分为商业配镜和医学验光配镜,但国内医学验光配镜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整个验光配镜行业所占的份额较低。

从国际行业经验来看,验光配镜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如在美国眼镜的验配都需要根据视光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

未来国内验光配镜有望回归医疗本质,医学配镜成为今后验光配镜行业的发展趋势。

表2:

普通验光配镜与医学验光配镜的区别

眼科行业产业链:

上游药品和器械需求巨大,下游医院整合加快

上游:

眼科用药和眼科器械&耗材眼科诊疗领域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眼科药物和眼科器械&耗材市场空间巨大。

从全球市场来看,眼科领域的治疗性药物较为缺乏,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眼科器械发挥关键作用:

目前大部分眼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而由于眼睛结构的复杂性,手术对器械的依赖性较高,因此器械在眼科治疗发挥关键作用;

用药通常只能延缓眼病进程:

目前大部分眼科疾病难以通过药物治愈,药物通常只起到延缓疾病进程的作用,如青光眼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因此患者更愿意采取手术方式进行彻底治疗;

眼科药物研发技术难度大、壁垒高:

眼睛的结构复杂,部分结构如角膜和视神经是不可再生的,因此眼科药物的研发需要建立在对眼科学有完整而深入的理解基础上,技术要求较高。

眼科药物分为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

局部用药通常应用于眼睛表面,多为液态、凝胶或膏状,用于青光眼及眼前段感染、发炎等疾病。

但局部用药病人适应性弱,而且穿透性差(<5%)、容易被泪液冲洗,对于眼底疾病通常效果较差。

因此局部用药的研发难度在于如何提高生物利用度,很多药物研发失败主要因为生物利用度低、疗效较差,而是不因为副作用强。

全身用药通常是指口服、肌肉注射及静脉注射类药物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优点在于对眼底疾病有直接和明显的疗效,但由于是全身用药,可能会存在广泛的副作用,因此大大增加了研发难度;

眼科药物学术推广成本高:

眼科用药的进入门槛比较高也体现在品牌壁垒上,即医生的忠诚度通常较高,因此新产品在进行学术推广时需要更长的市场导入周期和营销成本。

因此,眼科药物市场虽然巨大,但近十年来上市的创新药数量较少,这也导致在眼科医院的收入结构中,药品收入占比较小,通常仅为10%-20%。

因此眼科医院的运营不是依靠以药养医的模式,而主要靠医生资源和设备的投入。

而医生资源相对紧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但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各类眼病患者数量不断增长,未来对于治疗性眼科药物和眼科器械的需求日益增强,眼科药物和眼科器械的市场空间巨大。

全球眼科产业链上游市场包括眼科器械&耗材、眼科药物、视力保健(主要是隐形眼镜及护理液)被大型跨国企业垄断。

以2014年的销售额排名,全球眼科器械市场份额前三名依次为爱尔康(41亿美元)、雅培(12亿美元)和蔡司(8亿美元);眼科药物市场份额前三名则为爱尔康(42亿美元)、艾尔建(33亿美元,已被诺华收购)和诺华(25亿美元)。

另外,在视力保健领域强生、爱尔康等企业销售额居前。

可以看出,全球眼科产业链上游市场均被大型跨国企业垄断。

图9:

全球眼科产业链上游主要生产商(按2014年收入排名,单位:

十亿美元)

眼科用药:

外企凭借技术实力和学术推广能力占据领先地位预计2016年全球眼科用药市场规模达211亿美元,中国等新兴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0年全球眼科用药市场规模达160亿美元,老龄人口是眼科疾病的高发群体,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眼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相应眼科用药的需求激增。

预计2016年全球眼科用药市场规模达到211亿美元,CAGR达4.6%。

按地区来看市场份额前三位依次是美国(40%)、欧洲(18%)和日本(14%),但这些市场的增长仅为个位数,而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则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按病种分来看青光眼(35%)、视网膜疾病(22%)及人工泪液(12%,用于干眼症)是主要用药领域。

图10:

2010年全球眼科用药市场规模(单位:

亿美元,按地区分)

图11:

2010年全球眼科用药市场规模(单位:

亿美元,按病

种分)

眼科领域重磅药物频出。

由于各类眼科疾病的高发,临床巨大需求催生了众多重磅的眼科药物,如用于治疗青光眼的Xalatan/Xalacom、Lumigan,用于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Lucentis、Eylea,用于干眼症治疗的Restasis等,年销售额都在数亿甚至几十亿美元以上。

图12:

全球眼科领域主要用药产品

表3:

全球眼科用药市场主要产品销售额排行榜(2010年)

药物名称生产企业销售额(单位:

百万美元)专利到期时间(美国)

主要眼科疾病的用药市场情况:

I、青光眼(Glaucoma)目前临床上治疗青光眼的药物主要包括前列腺素类似物、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六大类:

前列腺素类似物:

增加房水排出,常用有0.005%拉坦前列素(适利达)、曲沃前列素(苏为坦)、比马前列素(卢美根)等。

碳酸酐酶抑制剂:

可减少房水生成以达到降低眼压目的,常用乙酰唑胺(醋氮酰胺)口服。

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

促进房水排出,常用的有0.2%酒石酸溴莫尼定(阿法根)滴眼液。

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

抑制房水生成而降低眼压,常用有0.25%~0.5%噻吗心安(噻吗洛尔)滴眼液、盐酸倍他洛尔(贝特舒、贝他根)滴眼液、卡替洛尔(美开朗)滴眼液。

高渗脱水剂:

通过减少眼内容量而降低眼压,常用50%甘油和20%甘露醇。

缩瞳剂:

1%-2%的毛果芸香碱(真瑞、匹罗卡品)滴眼液。

根据米内网数据,2015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青光眼用药市场中前列腺素类似物市场份额达55%,成为临床治疗青光眼的第一大用药。

排在其后的碳酸酐酶抑制剂、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市场占比分别为16%、13%、10%,国内青光眼用药市市场与海外初步接轨。

目前临床应用的三个主要前列腺素类似物药物分别是Xalatan(拉坦前列素,商品名为适利达,辉瑞研制;01年其复方制剂拉坦前列素噻吗洛尔Xalacom获得FDA批准,并于08年进入国内市场)、Travatan(曲伏前列素,爱尔康研制,06年获FDA批准,14年获CFDA批准)、Lumigan(贝美前列素,商品名卢美根,艾尔建研制,01年获FDA批准,05年获CFDA批准),它们在整个青光眼用药市场上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青光眼用药也是目前全球各大公司研发热点之一,有众多产品处在不同研发阶段,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包括PGF2(前列腺素F2)alpha受体激动剂及老产品扩增适应症。

图13:

全球知名青光眼领域的在研产品(截至2015年8月)

II、干眼症(DryEyeSyndrome,DES)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干眼综合征是受到水液层泪腺泪液分泌、油脂层分泌、粘蛋白层分泌不足和泪液过度蒸发、泪膜分布不均匀所造成,最常见是老年性泪腺功能降低和长时间眼疲劳所造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及隐形眼镜使用量的增加使得干眼症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日益提高。

目前干眼征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药物是人工泪液、生理盐水和抗免疫药物滴眼剂。

人工泪液的成分多种多样,但大部分都只是起到保养泪膜和暂时性缓解症状的作用,如人工泪液中最常用的添加成分—水溶性聚合物,包括羧甲基纤维素(CMC)、羟甲基纤维素、丙二醇及甘油等。

干眼综合征治疗药物市场份额领先的前五个药物是玻璃酸钠滴眼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剂及凝胶、聚乙烯醇滴眼剂、羧甲基纤维素滴眼剂、聚乙二醇滴剂和右旋糖酐羟丙甲纤维素滴眼剂。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玻璃酸钠滴眼剂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临床上只有艾尔建生产的Restasis(环孢素眼用0.05%乳剂)能对干眼症起到治疗作用。

它于2003年获得FDA批准上市,13年销售额达9.4亿美元,14年5月专利已到期。

2015年3月,日本参天制药的环孢素制剂(浓度为0.1%并采用新的给药系统,商品名为Ikervis)获得欧盟批准上市。

目前进口环孢素眼用乳剂已在国内申报进口,还未获批。

国内企业中,华北制药、博士伦福瑞达制药、齐鲁制药等开发的环孢素眼用乳剂已获得临床批件。

尽管Restasis对于大部分的中度到重度干眼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仍有部分患者表现出一定的副作用或耐药性。

因此临床上需要更多的药物用于干眼症的治疗,这也是目前眼科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之一。

除了对传统的聚合物进行改善外,目前研究的重点多基于从新的作用机制中设计和发现活性药物,包括促分泌素、抗挥发剂、激素类药物及营养补充剂等。

图14:

干眼症领域的在研产品(截至2015年10月)

III、视网膜疾病(RetinalDisease)

目前临床常见的视网膜相关疾病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及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

1)老年性黄斑变性分为萎缩性或称干性AMD,以及渗出性或称湿性AMD两种类型。

湿性AMD病程发展迅速,是引起视力丧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FDA已批准上市的AMD药物有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维替泊芬及哌格太尼。

Luce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