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过关检测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198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过关检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阶段过关检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阶段过关检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阶段过关检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阶段过关检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过关检测二.docx

《阶段过关检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过关检测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过关检测二.docx

阶段过关检测二

阶段过关检测

(二)

(范围:

必修1第5~6章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理解

获取信息

实验探究

综合应用

1.酶的本质、特性、影响因素

2

11,16(中)

25(难)

2.ATP的结构和功能

1,5

3.光合作用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应用

8

20

9

23,

24(中)

4.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影响因素

7,18

13,10,

15(中)

14,

22(中)

17(中),

20(中)

5.细胞的增殖

3,4

12

1

21

6.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19

6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2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ATP分子中的“A”指腺嘌呤

B.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解析:

ATP分子中的“A”指腺苷,A项错误。

2.(2012安徽名校联考)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B.生物体内的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酶溶液中加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解析:

过酸、过碱和高温均会使酶变性失活,但低温不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只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故A错误;有些酶在细胞内起作用,有些酶也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如唾液淀粉酶、消化酶等,故B错误;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但少数酶的本质是RNA,遇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紫色反应,故C错误;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故D正确

3.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正确的是( C )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解析:

解离后的细胞是死细胞,不再继续分裂,A项错误;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目标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项错误;视野过暗时应调反光镜和光圈,D项错误。

4.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C )

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上合成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等相关酶

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而ADP的含量很多

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合成多糖形成细胞壁

解析:

在细胞分裂间期,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由于合成蛋白质要进行转录和翻译,转录和DNA复制时DNA要解旋,需要解旋酶,翻译时需要RNA聚合酶,因此,核糖体上合成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等相关酶。

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都消耗能量,进行着ATP与ADP的迅速转化,因此细胞中不会出现ATP很少而ADP很多的情况。

5.(2012开封一模)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A )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0项B.1项C.2项D.3项

解析:

ATP作为直接的供能物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均能合成;Na+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中的“A”是指腺苷,而DNA、RNA中的碱基“A”是指腺嘌呤,不是同一物质;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6.如图是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概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3过程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不同

B.4过程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导致物质运输功能提高

C.5过程形成的细胞周期变短,形成的子细胞核增大,染色较深

D.能进行1、2、6过程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并且经历的时间相同

解析:

3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该过程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衰老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核增大,染色较深是衰老细胞的特征;不同细胞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差异,细胞周期一般是不同的。

7.(2012山西段考)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反卷成小的膜泡,原来内膜的内侧面位于膜泡的外表面。

下列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能产生CO2的有( C )

A.葡萄糖+细胞质基质B.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C.葡萄糖+小膜泡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解析:

葡萄糖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参与无氧呼吸产生CO2;丙酮酸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酒精和CO2;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H]和CO2;小膜泡上附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的酶,但不能直接催化葡萄糖分解。

8.(2012珠海调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都能与氧气结合产生水

B.适宜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氧气

C.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中,葡萄糖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D.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

解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作用不同,前者用于暗反应起还原C3的作用,后者才是与氧结合生成水;适宜光照条件下叶绿体生成ATP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叶绿体合成ATP是不需要氧的;葡萄糖分解成CO2的过程有两步,分属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才是在线粒体,将丙酮酸分解成CO2。

9.(2011上海松江区5月模拟)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他取A、B、C、D四株都有5张叶片的小白菜,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

取100mL三角瓶5个,编号1~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

下列对此不太理想的实验结果的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B )

实验处理

30min内上浮

叶圆片数(片)

叶圆片

来源

叶圆片

数(片)

自来水

(mL)

NaHCO3

(克)

1

A

10

40

0

2

2

B

10

40

1

6

3

C

10

40

3

4

4

D

10

40

5

5

A.抽气的程度控制不够严格

B.NaHCO3浓度的差异使液体的密度差异过大,影响叶片的上浮效果

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D.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未放于黑暗处

解析:

NaHCO3浓度的差异影响的是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浓度大的光合作用速率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氧气多,叶片上浮的多。

除B项外题中描述的其他因素都是造成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

10.(2011潍坊模拟)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①、②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解析:

图中所示的是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能量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大量的[H]和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形成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其中葡萄糖中的氧全部到了产物二氧化碳中。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11.(2012衡水中学月考)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pH

B.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

解析:

图三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超过一定值,随着pH的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降低,所以D项错误。

12.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中的( A )

解析:

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和DNA数目比有两种情况。

在染色体中无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比为1∶1;在染色体中有染色单体时,因为每一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比为1∶2。

13.(2011温州模拟)若测定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对照实验是在30℃时进行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注:

每一项温度处理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以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达

A.当温度超过50℃后,植物A的呼吸作用就会受抑制

B.最可能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植物是植物B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由40℃升至45℃的过程中,植物B的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上升

D.导致植物A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7℃,图中给出的理由是呼吸作用速率降到0,表明细胞死亡

解析:

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论与坐标曲线图的解读相综合,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和图文转化能力。

根据坐标图分析可以看出,当温度超过50℃后,植物B的呼吸作用就会受抑制,而植物A在55℃后,呼吸作用才下降。

由于植物A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开始下降的温度比植物B高,因此最可能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是植物A。

气温由40℃升至45℃的过程中,植物B温度升高导致光合作用下降,因此植物B的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下降。

植物A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7℃,因为在此温度下呼吸作用速率降到0,表明细胞死亡。

14.(2012曲阜师大附中质检)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 )

A.A处上升,B处下降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D.A、B两处都不变

解析:

动物有氧呼吸吸入O2与呼出CO2的分子数相等,瓶内气体体积理应不变,但左瓶内足量的NaOH溶液将CO2吸收,使瓶内气体密度变小,压强减小,因此B处液面上升,A处液面下降。

15.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B.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解析:

甲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CO2和酒精。

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丙条件下产生的ATP不是最少的,产生ATP最少的是甲条件下。

丁条件下,吸收的O2与释放的CO2一样多,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答、错答、不答不得分,只答一个且正确,得2分)

16.(2011年安徽宣城二次调研)下图甲表示酶促反应,而图乙表示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20mmol/L)。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 )

A.如果图甲中c和d是同一种物质,则a可能是麦芽糖或蔗糖

B.图乙中的曲线④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物质a在2min内完全水解

C.如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温度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D.如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酶浓度最高

解析:

蔗糖水解的产物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A项错误;题中已说明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20mmol/L,曲线④表示物质a浓度与时间的关系,B项正确;曲线①②③可以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但只能说曲线①温度下酶的活性更高,不一定就是该酶的最适温度,C项错误;在底物量一定的条件下,酶浓度越高反应越快,D项正确。

17.(2012深圳高级中学模拟)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BD )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B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健那绿

葡萄糖与健那绿作用,生成蓝绿色沉淀

D

验证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由蓝变绿再变黄

解析:

脂肪用苏丹Ⅲ鉴定显橘黄色,与苏丹Ⅳ反应显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显紫色,所以A错误。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一般所用的染料为醋酸洋红或者龙胆紫,所以B正确。

葡萄糖属于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呈砖红色沉淀,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颜色是蓝绿色,C错。

二氧化碳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

18.(2012汕头模拟)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 BD )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C.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D.既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也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解析: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在光下也可以在无光下,可以在植物体任何活细胞中进行。

19.(2012肇庆调研)对生命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BC )

A.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的基因不再表达

B.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

C.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D.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解析:

细胞凋亡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细胞生命的过程,是有基因表达的;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是否同步,要看是多细胞生物还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是同步的,而多细胞有机体中的多数细胞衰老,整体才表现衰老。

20.(2012广州调研)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D )

A.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a、d点均上移

D.c光照强度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为V1+V2

解析:

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呼吸作用,除了受温度的影响外还受氧气浓度等因素的影响;b点是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因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呼吸作用强度上升,因此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增加,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量减少,所以a、d点均上移;c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是指真光合作用量,所以应为净光合作用量+呼吸消耗量,即V1+V2。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11分)如图甲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A、B分别表示的是           过程;图乙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

 

(2)图甲中b、c、d、e具有相同的 。

 

(3)若图甲中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    (不能或能)合成,其主要原因是   。

 

(4)若图甲中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    性。

 

(5)若图甲中a、b、c、d、e这五个细胞相比,哪一个细胞的全能性是最大的?

 。

 

(6)图乙中细胞有染色体    条,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分裂间期    形成的。

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    形成有关。

 

解析:

图甲A、B分别是细胞数目增多和形态改变,说明其分别是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图乙由于着丝点分裂,所以是有丝分裂的后期。

图甲中b、c、d、e细胞都是由a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所以遗传物质相同。

植物细胞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图乙中染色体有8条,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经复制形成的,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

(1)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后

(2)遗传物质(或染色体数)

(3)不能 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遗传信息处于关闭状态

(4)全能

(5)a

(6)8 复制 细胞壁

22.(2012聊城一中阶段性考试)(8分)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请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

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

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

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依次是:

          ;②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代替。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Ⅱ

装置Ⅲ

1

a    

b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c不移动

d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e    

f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1)在探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时,检验产生的CO2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在向装置中通入空气时,为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先通过10%的NaOH溶液除去CO2,所以实验装置的顺序为C→A→B(或C→B→A→B)。

在无氧条件下,不需要通入不含CO2的空气,所以装置只需要D→B即可。

(2)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时,可以根据液滴是否移动及移动方向来判断细胞呼吸的类型。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可以将10%的NaOH溶液换成清水,其他设计同装置Ⅱ。

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但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故装置Ⅱ中液滴左移。

若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释放CO2,故装置Ⅲ中液滴右移。

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装置Ⅱ中液滴左移,装置Ⅲ中液滴右移。

答案:

(1)①C→A→B(或C→B→A→B) ②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2)①装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10%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 ②向左移 向右移 向左移 向右移

23.(2011吉林质检)(12分)实验人员用下图Ⅰ中装置甲与乙,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

绘制成曲线如图Ⅱ(净氧量=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据图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Ⅱ中P处净氧量为负值,小球藻进行的代谢活动是    ,场所是         ,此时影响净氧量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答出两项)。

 

(2)在图Ⅱ中,Q点的生物学意义是  。

 

(3)为了实现更大的生物学意义,应加大M点,实践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的措施是 (答出两项)。

 

(4)若用乙中的小球藻实验,则图Ⅱ中Q点会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M点会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M点如此移动的原因是缺镁会影响    的合成,从而使光合作用强度    (填“增强”或“减弱”)。

 

(5)若给小球藻提供被14C标记的CO2,则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解析:

(1)在无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呼吸作用;影响细胞呼吸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氧气浓度等。

(2)Q点是光补偿点,其含义为小球藻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矿质元素、水等。

(4)缺镁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M点下移;若再使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Q点应右移。

(5)光合作用过程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答案:

(1)呼吸作用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缺一不可) 温度、氧气含量等

(2)小球藻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3)增加CO2浓度,适当升高温度等

(4)向右 向下 叶绿素 减弱

(5)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24.(2012湖北联考)(11分)

(1)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        、       。

 

②图中甲过程的A在    产生(答具体部位);乙过程中,A的利用发生在该过程的第    阶段。

 

(2)下图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因素”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

①图2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 。

 

②在试管内CO2浓度不变的前提下,每隔30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解析:

分析图1可知,甲过程为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应该是叶绿体,乙过程为有氧呼吸,发生的场所应该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析图2可知,该实验可通过改变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来实现光照强度的变化,距离越大,光照强度越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量也就越小,在白炽灯和试管之间的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

答案:

(1)①叶绿体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类囊体薄膜上 三

(2)①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

②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25.(8分)现提供如下实验材料与用具:

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恒温水浴锅。

探究哺乳动物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是否具有专一性,请分析回答:

(1)实验设计:

下表中“+”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

请分析:

   溶液

试管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蔗糖酶溶液

淀粉酶溶液

+

+

+

+

+

+

+

+

①验证蔗糖酶具有专一性,可选用的试管组合是    ; 

②验证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可选用的试管组合是    ; 

③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无法形成对照的是    。

 

(2)实验步骤:

①取四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

② ; 

③ ;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结果预测:

  。

 

(4)结论:

 。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1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砖红色沉淀的颜色比37℃时浅,其原因是  。

 

解析: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